軍隊中職務和軍銜有什麼不同?哪個更重要?

Hxiam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軍隊中所擔負的職務是由上級黨委任命的,代表著其所擔任的職位,如副班長,班長,排長等。而軍銜則是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級,如列兵,上等兵,中尉,上尉等。對於軍人來說,職務和軍銜同等重要。但嚴格意義上來說,職務要比軍銜重要。如某營政治教導員可以是中校軍銜,也可以是少校軍銜,這時候的職務明顯比軍銜重要。


想弄清楚兩者的區別,先來了解下兩者的淵源。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的一種軍銜制度。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修改後的軍官軍銜設3等10級,即: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2010年7月,修訂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將中國軍隊的士官分期服現役制度更改為分級服現役制度。同時,士官軍銜制度也有更改,士官軍銜由6個銜級調整為7個銜級,分別是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四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

關於軍隊中職務的界定:1.大軍區正職為上將、中將,大軍區副職為中將、少將; 2.正軍職為少將、中將,副軍職為少將、大校; 3.正師職為大校、少將,副師職為上校、大校; 4.正團職為上校、中校,副團職為中校、少校; 5.正營職為少校、中校,副營職為上尉、少校; 6.正連職為上尉、中尉,副連職為中尉、上尉; 7.排職為少尉、中尉。

從上不難看出,軍隊中所擔負的職務和軍銜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但也不是絕對的。如班長可以是一期士官,也可以是三期士官。連長可以是上尉,也可以是中尉。而反過來說,上尉不一定是正連職(可能是副營職),中尉也不一定就是副連職(可能是正連職)。另外,還有文職幹部的職務與軍銜之分,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另本人在部隊服役十二年,對部隊有一定的瞭解。歡迎各位家長和戰友關注諮詢當兵入伍,考學轉士官和士官轉業等問題。


路漫漫吾求兮


所謂軍隊中的職務,就是在軍中的崗位,即擔任什麼領導崗位,一般國家軍隊從小到大的軍中職位為班長(士官不屬於軍官)、排長(排長開始才是軍官)、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司令等。

當然,此軍中職位的排序,是按軍旗上軍官從小到大排列的,現在,許多國家軍隊要麼沒有旅長、要麼沒有師長,甚至有的就連團長這一非常重要的中級指揮官都省略了,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減少指揮層級。

現代化信息化的軍隊,單兵就是一個信息節點,其所在戰場上的態勢,都能從後方指揮所的大屏幕終端上顯示出來,指揮員甚至可以直接指揮單兵作戰,作戰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譬如軍改以後,事實上已經沒有了師級和團級的作戰編制,軍轄旅,旅轄營,營轄連,連轄排,排由數個最基層的班所組成;許多國家軍隊作戰單位以師級為最大,沒有了二戰時期的軍級、集團軍甚至集團軍群的龐大作戰編制。

軍銜,僅是區別軍人等級的稱號,根據軍人在軍中的職務、軍事素養、資歷貢獻等因素,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事實上軍銜對軍人來說,更多的只是一種榮譽,只要軍人不犯錯誤,軍銜是伴隨其終身的,而職務不可能伴隨終身,什麼部長、軍長,年紀大了都得退休,都成了老頭子一個。

當然,軍銜對軍隊的指揮體系,也顯得非常重要,70年代末,邊境衝突戰中,由於軍官從大到小都是四隻口袋,戰前的協調工作並未真正落實;某次戰役中,被敵圍追堵截,壓縮在某一區域,坦克、炮兵、步兵都爭先恐後地要突圍,軍官分不出大小,誰也不聽誰的,戰場態勢一度非常混亂。

此事,被軍方高層獲知,主持軍委工作的鄧公,包括健在的葉帥、徐帥、聶帥等覺得為了方便戰場上的指揮,軍隊有必要恢復軍銜制,至少在戰場上能看出軍官的職務高低,我軍的傳統是下級服從上級,意見不統一時,黨委(組)成員投票,少數服從多數,是我黨領導的軍隊戰勝強大敵人的法寶。

綜上,軍隊中職務和軍銜,是有所區別的,但要說職務和軍銜哪個重要,實際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職務和軍銜是對等的;但是,授銜時,職務和軍銜不對等,也是非常常見的。

譬如,資深副團長,能授予上校軍銜,一般為中校副團長,但也有個別少校副團長的;同時也有少校營長,資深的中校營長,非常明顯,就其軍銜來說少校副團長,肯定要低於中校營長。

但就其軍中職務來說,中校營長就要低於少校副團長了,軍銜低的少校團長,見到軍銜高的中校營長得先舉手敬禮,中校營長再舉手還禮,這就是軍中的規矩。

因此,可能有些軍人看重具體的職務,畢竟上述案例的副團長職位要高於營長;但同時,可能某些軍人對軍銜,也即軍人的榮譽看得更重,還是上述案例,儘管中校營長職位要低於少校副團長,但其中校軍銜要高於少校軍銜,即便少校副團長,也得給中校營長先敬禮。


國平軍史


雖然軍銜與職務有一定對應關係,但相對而言,軍銜比職務重要。

軍銜代表軍人的能力,也代表著軍人的從軍資歷。

例如,在新中國軍事史上,粟裕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座豐碑,指揮能力超強,打硬仗打惡仗戰功卓著,可以與林彪、彭德懷並列前三。他的職務也晉升到野戰軍司令員(元帥)級別。但由於資歷不如彭德懷、陳毅等,他沒有被授予元帥軍銜。

開國大將粟裕

軍銜晉升有嚴格規定;在基層帶兵的軍官晉升較快,在機關的軍官軍銜晉升則慢一些。

也就是說,軍銜要靠汗水和危險犧牲精神去打拼,不會舒舒服服獲得。

作戰部隊基層(正連、副營)指揮員照片

有突出貢獻立軍功的軍官,可以給予提前晉升軍銜的獎勵。

這就證明,軍銜代表著軍人的榮譽。

軍銜配置在特殊情況下很利於掌控部隊。

在戰場上,若部隊建制被打亂。軍銜最高的軍官一目瞭然,他就是臨時的主要指揮員,這有利於迅速調動和掌控部隊,克服群龍無首弊病,不會貽誤戰機。而這與他的職務沒什麼關係,也來不及用不著解釋。

軍銜更能顯示軍官的級別

軍隊軍官的一些配置,例如參謀、參謀長、科長、臺長、處長、主任、處長、部長等,不易辨別職務高低,但佩戴軍銜就基本知道他(她)來自哪一級單位和大致職務級別。

例如,上尉連長見了少校參謀(大概出自師部),連長應該先向這個“不帶長”的參謀敬禮!


諶人


哨兵小虎第646條回答。

職務和軍銜是軍官身份認同的標誌,通過對軍官職務了和軍銜的確認,基本可以確定一名軍官的等級!

一、什麼是職務?

職務就是你所擔任的職位,也就是你的崗位。也就是俗稱的“屁股坐在哪裡”,國軍稱呼的“*座(軍座、團座等)”。

1.專用職務稱呼:

專用職務指通過職務能立即確定其身份定位。

①軍事職務稱呼: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中隊長、大隊長、師長、軍長……等。

②政工職務稱呼:指導員、教導員。

2.通用職務稱呼:

通用職務稱呼指僅僅通過職務稱呼無法確定其身份,需要通過其附屬單位的級別對其進行定位。

①軍事職務稱呼:

如“司令員”、“參謀長”、“參謀長助理”、“參謀”,則無法判斷其身份;如果加上其附屬單位級別,則很好判斷,如“海軍司令員”、“*戰區副參謀長”、“*師參助”、“*團機關參謀”等。

②政工職務稱呼:

如“政委”、“政治部主任”、“幹事”等。加上附屬單位級別後,如“*軍政委”、“某戰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師政工部幹事”等。


二、什麼是軍銜?

軍銜是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也就是肩膀上星星,因為軍銜代表著軍人的榮譽,所以軍人在瀆職犯罪後會被剝奪軍銜。

軍官軍銜分為三等十級。

三、職務與軍銜有什麼不同?

職務呢說白了就是軍隊給予你的權利,給予你的職責;而軍銜呢則是國家授予你的榮譽。通常說國家授予你的榮譽越高,給予你的權利就越大!

當然二者之間是有一定必然聯繫的,比如國家給予你團長職務,必定會授予你上校軍銜。而不會出現國家授予你團長職務,授予你中尉軍銜的事情!

(授予軍銜命令書↑↑↑)



四、哪個更重要?

軍銜與職務究竟誰重要,這要看放在什麼時期了。

1.第一次授銜時期。

第一次授銜時,各級軍官普遍對代表軍官榮譽的軍銜比較看中,比如《亮劍》中,丁偉縱隊司令、孔捷軍長、李雲龍代理軍長,均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三人均嫌棄少將軍銜低,甚至李雲龍還說,手下有個師長都授予了少將軍銜!可見那是軍人對軍銜(榮譽)看的比職務還重!

再比如,大校營長嶽振華,毛主席親授的軍銜,這樣的一個營長是比團長、師長都牛的存在!所以這一時期,軍銜是比較看中的。


2.現在。

由於現在是和平時期,軍官普遍對職務看的比較重,比如只要是正團職幹部,肯定會被授予上校軍銜,而中校營長向少校副團長敬禮的事也時有出現,所以這一時間,職務比軍銜重要多了。

(副營職上尉女軍官↑↑↑)

3.將來。

將來國家畢竟會健全國家榮譽體制,也勢必會推行軍銜制,軍銜所代表的榮譽和地位勢必會極大的與軍官的工資、待遇、職級掛鉤,所以,將來的軍官勢必會看中軍銜,從而更加珍視軍銜所代表的軍人榮譽!



(軍人榮譽↑↑↑)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老兵,以上是我的淺薄之見,還望各位老兵多多指正!多謝!


哨兵小虎


抗戰爆發的時候,原西北軍領袖馮玉祥的軍銜是陸軍一級上將,職務則更是嚇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在軍事委員會是抗戰最高軍事領導機關的情況下,副委員長從理論上說就等於“最高副統帥”,可實際上馮玉祥在重慶甚至調不動一個排的兵力。由於委員長起初不同意紅軍獨立改編,馮玉祥乾脆跟蔣某人談條件:你同意聯合紅軍抗日,俺就辭去這“副委員長”的職務。

(陸軍一級上將馮玉祥,銓敘軍銜)

一般而言,軍隊中的職務和軍銜是有基本對應關係和內在聯繫的,軍銜是由最高軍事當局根據軍人的現役職務、軍事和業務能力、從軍資歷、戰功及貢獻、軍兵種或勤務區分,綜合評定後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比如抗戰時期,戰區司令長官的職務基本由上將擔任,集團軍總司令基本由中將擔任等等,世界各國的軍銜雖然在細節上略有不同,但基本仿自於15到16世紀出現於歐洲的軍銜體系,是有一定共性的。

比如我們比較瞭解的職務和軍銜配套標準:步兵團長通常為上校(大佐)、步兵連長通常為上尉,步兵排長通常為少尉等等,這是各國軍隊在軍官銜職體系上的約定俗成。讓一名陸軍上尉去當師長是不可想像的,因為他的資歷、年齡、聲望和能力都是不足以勝任師長職務的,所以職務和軍銜有基本的對應關係。



(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軍中職位一般有標準的適配軍銜:比如二戰時期日軍的師團長必須是中將軍銜,參謀本部的二級部長必須是少將軍銜,野戰步兵聯隊長必須是大佐軍銜,某個軍官合適擔任某個職務但軍銜卻能未達標呢怎麼辦?臨時代理。等到“停年”混夠軍銜升上來了,再明令轉正,所以軍銜對擔任軍隊職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硬件。

軍隊職務其實專業稱謂為“軍職”,在和平時期軍銜和軍職基本能保證適配性,但是在戰爭時期由於軍官職務變動頻繁、最高軍事當局“軍銜評定和銓敘”的程序又過於繁瑣,於是應運而生了“永久軍銜”和“臨時軍銜”的兩種軍銜,比如美國將軍的“永久軍銜”是必須由國會通過的,戰時便可由總統臨時簽署命令授予“臨時軍銜”,以便擔任某個職務。



(巴頓的四星臨時軍銜)

所謂的“永久軍銜”亦稱“正式軍銜”,非經規定的程序不得降級或褫奪;臨時晉升的軍銜稱為“臨時軍銜”,亦可稱“職務軍銜”,一旦失去與這個軍銜相當的職務,臨時軍銜也就隨之消失,降回到永久軍銜。一般規定,軍官的永久軍銜和臨時軍銜的差別不超過兩級,臨時軍銜制度的意義,主要在於戰爭時期可以把更大的職責交給軍官,而又避免在戰爭結束後出現過多的高級軍銜。

比如二戰名將巴頓,在戰爭末期已經晉升四星上將的“臨時軍銜”,而他的“永久軍銜”直到戰爭結束的1946年,才被國會批准為陸軍少將,並且一直到死都是。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也採取了這一辦法,在軍事委員會銓敘廳的檔案裡會有某位軍官的“銓敘軍銜”(正式軍銜),但軍官通常佩戴的則是軍事委員會臨時授予的“職務軍銜”。



(胡璉第18軍中將軍長的職務軍銜)

黃埔四期的胡璉在1944年便已出任第18軍軍長,職務軍銜已是中將,但“銓敘軍銜”還只是上校,1945年也只晉到少將;黃埔六期的廖耀湘1948年都當上第九兵團中將兵團司令官了,“銓敘軍銜”仍然還是騎兵上校,就是這個道理。

對軍人來說軍銜和軍職都很重要,軍銜是軍中資歷的代表,而軍職代表著受最高軍事當局的信任程度,馮玉祥貴為一級上將,僅僅在1937年當了幾天第三戰區和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很快就被調回重慶有職無權了,司令長官給了當局更加信任的二級上將顧祝同和陳誠,因為戰區司令長官軍權很重,委員長不那麼放心。尤其是對於集團軍總司令、軍長和師長等高級軍事主官職務的人選,軍事委員會卡的很死,不信任的一律明升暗降或者選送陸軍大學“深造”。

(廖耀湘中將兵團司令的職務軍銜)

但是軍隊的編制和職務是經常有變動的,戰區會因戰爭進程變化而裁撤,集團軍或者軍、師等建制也會因為戰敗等原因被撤銷番號,軍官不可能固定在一個職務上,一旦職務不再極有可能成為“光桿司令”,也就是賦閒軍人。而軍銜是軍人榮譽和身份的象徵,尤其是民國陸軍上將或者美軍“五星上將”等高級軍銜,是可以終生不退役的,即便沒了職務,仍然可以穿軍裝佩軍銜,所以對軍人來說貌似更重要一些。

這也就難怪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先後褫奪了張學良和馮玉祥的一級上將軍銜,儘管這兩位一個在押一個賦閒,已經沒有了實際軍職,但對於靠軍權起家的蔣某人來說,眼見著曾經對自己不利的張馮二人可以繼續穿軍裝掛軍銜,他心裡恨的慌。

(艾森豪威爾的五星上將榮譽軍銜)


度度狼gg


一個代表級別,一個代表職位,就這麼簡單。

軍銜和職務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就是某個職務,就要是某個軍銜的軍人才能擔任,不夠級別,當不上這個職位。

軍銜代表的是這個軍人的級別,比如你對面過來個軍人,你一看軍銜,這是個上尉,你知道了他的級別,但是職務呢?你並不知道。他是連長啊,還是指導員啊,這些在軍銜上沒有顯示。

而職務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你是幹嘛的,你負責的是什麼。對於職務上,經常提到的就是排長、連長、、、軍長,這一類,還有司令員、參謀長什麼的。到了士兵階層,班長、司務長這類名稱,也是屬於職務範疇。

更簡單點說,就是,你看那個司令員門口的牌子寫的是啥?肯定不是寫的“少將辦公室”吧,肯定是職位。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吧,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下發個命令,肯定是以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名義去下發,而不是以軍銜級別的名義去下發。

▲以前的職位軍銜的對應

至於哪個更重要上,首先就是軍銜更重要,你不夠級別,擔任不了這個職務,這個通常就是個硬指標,級別不夠,這一關,你根本就過不去。凡事都有個先後,都有個高低,軍銜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職務重要。

而同等軍銜下,職務其實更重要,職務意味著啥?權力。同等級別,你是這個部隊的一號首長、軍事主官,聽誰的?誰說了算?這就很明確了,職位高的說了算。

但其實對於一些榮譽感強的人來說,軍銜其實更重要,軍銜意味著肯定,意味著榮譽。兩槓四星的看著好看,還是三顆星看著好看?


軍武文齋


軍隊的職務就是連長、排長、團長、司令等,這種官職稱為職務,而軍銜則是少尉、中尉,中校,少將等,兩者之間有聯繫也有區別。

我國在建國後曾實行過十年的軍銜制,從元帥、大將、上將到中尉、少尉、准尉等,這種軍銜制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更加正規與規範,讓參加革命的軍人們都以此為榮耀。但後來隨著文革的開始,軍銜制也隨之取消。在後來的對越反擊戰中一些指揮層級不明確的矛盾漸漸暴露出來,隨後在1988年又恢復了軍銜制。這使得在對軍人在外交往中有了明確的對等性,在增強軍人榮譽感、責任感得到普遍增強。在條令中對指揮關係有了明確,要求以職務為第一指揮關係,職務高的為首長,職務低的為下級,在無法明確指揮關係時,以軍銜高的為首長為上級。這尤其解決了沒有幹部的情況下士兵之間的高低關係,這對於明確臨時性組織的指揮關係更為重要。

以我軍為例,職務和軍銜之間有著必要的對應關係,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管理條例》對軍銜的授予,晉升都有嚴格的規定,這其中也和職務有著相對嚴格的對應關係,如軍委委員必須是上將軍銜,連職則應該授予少尉到少校的軍銜等等。

當然,區別也有,一是軍銜是永久的一種榮譽,除非被剝奪,否則在退休、退役後也一直都可以穿戴,用於參加重大紀念活動等。而職務則是暫時的,一般在位幾年,職務變換,相應的權力也隨著發生變化。二是軍銜不是職務,就完全等同於級別的高低,尤其是職務的高低。

至於是職務重要還是軍銜重要?其實應該分開來看,如果是強對應關係,則兩者一樣重要,如我國曾有一級上將軍銜的設置,這個軍銜對應的就是軍委主席或國家統帥,二者是互為必要條件,也就是說軍委主席必須是一級上將,一級上將只能授予軍委主席,二者同等重要。而有一些軍銜則不是強對應關係,則職務更重要。如技術職稱可能是5級,6級,對應的是軍銜是上校或大校,其職務可能是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但無論銜級多高,仍然要在團長,營長的管理下工作,這種情況自然下職務當然更為重要。


華豎


首先明確的是:軍銜與職務對於軍人來說都很重要:

軍銜是軍隊人員特有的榮譽等級稱號;是與軍齡與職務相融關係:有著調整指揮關係與個人利益關係的功能:職務是因技術能力所擔任的崗位:與軍銜相輔相成:軍人可以沒擔任職務:但必須都是有軍銜的::軍銜分軍官銜【.少尉至大將】 士兵銜【列兵至一級軍士】職務分武職也就是指揮類【班長到軍長】 文職也就是技術類【按專業技術等級算】:


以團為例:因為編制任務不同 職責待遇也就不同:因此團長正常情況下由校官擔任::也就會出現副師級大校團長與正營級少校團長:軍人的職務銜級可以從軍銜與資歷章來分::資歷章上單星為副職:雙星為正職:綠色為排職:淺藍為連職:深藍為營職:紫色為團職 紅色為師職: 堅槓為軍齡分一二三四五十標識來組成:

特別說明:軍人按職務軍銜組成上下級關係:;下級必須服從上級::職務高的為上級:職務低的為下級::在不知職務的情況下:軍銜高的為上級:軍銜低的為下級::下級要向上級請示報告:執行作戰等任務時:技術類服從指揮類::中國是黨指揮槍::軍事行動團長大:黨政上政委大::



鄉野雲郎


一般情況下,軍隊中的職務和軍銜的關係為“一階兩級,一級兩階”。比如軍隊職務團長,其軍銜可以為上校,也可以為中校。對於職務和軍銜,到底哪個更重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們以國民黨軍隊為例。國軍的軍銜制沿襲了北洋軍,基本上是三等九級制,不同的是將級軍銜,國軍分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等五級。軍隊編制上,國民黨軍的最高固定編制是軍,之上為不固定的集團軍(兵團)、戰區。國民黨軍的師長或旅長的軍銜一般為少將,資歷較深的師長軍銜為中將,集團軍總司令或兵團司令的軍銜也為中將。



有一次丁德隆陪同胡宗南去視察白海風的部隊,三個黃埔一期的同學肩上掛的中將軍銜,但是胡宗南是戰區司令,丁德隆是集團軍總司令,白海風只是一名師長。雖然三人同為中將,但是職務最大的是胡宗南,兩外兩人都得向胡宗南敬禮。


國軍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幕:兩位掛中將軍銜的將軍在一起吃酒,其中一位是軍長,而兩外一位是高參。雖然二人軍銜一樣,職務肯定是高參高於軍長,但是權力嘛,還不如這位中將軍長下面的師長或團長。所謂的高參就是鬥爭失敗之後給安排的一個閒職而已,手底下根本沒有一兵一卒。


歷史軍魂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保衛國家、抵禦外侵的鋼鐵長城,是我國最重要的武裝力量。經過幾次大的改革之後,解放軍戰鬥力可謂是蒸蒸日上。目前,解放軍現役部隊依舊保留著高達200萬人的龐大數量。

軍隊有著不同於地方單位的管理體系,而軍職和軍銜是軍隊組織的重要體系,就此摘錄網絡資料詳解如下一一

1、軍銜一一是根據軍人的職務、軍事素養和業務素養、資歷貢獻以及軍兵種或勤務區分,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

目前我軍的軍銜設置為:

士兵,可分為義務兵和志願兵兩大類。

義務兵,分為列兵,上等兵(一等兵)等二級。義務兵服役期為兩年,第一年為列兵,第二年為上等兵。

志願兵即士官,由擁有專業技術者擔任或從資深士兵中選出,我國士官銜由低向高為,下士中士上士,再四三二一等四個等級軍士長(或稱士官長)。

軍官,由低向高分為尉官,校官,將官等三等。

尉官,是初級軍官軍銜的統稱,後隨軍銜制的建立和發展,逐漸轉為區分初級軍官軍銜等級的稱號。世界上實行軍銜制的國家都設有尉官軍銜。我國分為上尉、中尉、少尉。

校官是中級軍官軍銜的統稱,世界各地的軍銜等級中均設有校官軍銜,我國分有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將官又稱為將軍,是高級軍官軍銜的統稱,始於16世紀的法國軍隊。後來,我軍將官軍銜且前分為上將,中將,少將。

以上是我軍目前的軍銜設置,我軍於1955年首次授銜,還曾有過元帥和大將的軍銜,獲得者都是革命戰爭的功勳戰將,地位非常崇高。

2、軍職,即指軍隊中的職務崗位,以下是我軍的職務與軍銜對應關係一一

正大軍區及以上:上將,中將

副大軍區:中將、少將;

正軍:少將、中將;

副軍:少將、大校;

正師:大校、少將;

副師(正旅):上校、大校;

正團(副旅):上校、中校;

副團:中校、少校;

正營:少校、中校;

副營:上尉、少校;

正連:上尉、中尉;

副連:中尉、上尉;

排:少尉、中尉。

對軍官來說,軍職越高,軍銜也會越高。軍職是指崗位職務晉升,而軍銜的晉升,要看擔任相應軍職的年限,得到職務晉升,才有機會晉升軍銜。若職務未獲晉升,則最多隻能獲得本職的對應最高軍銜。

部隊對軍職晉升,有著嚴格的年齡規定。每一職務都有對應的最高服役期限,到點未獲升職,就必須要轉業或退休。

比如,某軍官軍銜少校,軍職為副團。他在副團的年資達標,可獲中校銜。在他年齡到線前,都沒有晉升正團,那他在轉業前,能得到的最高軍銜也就是中校。

所以對軍官來說,當然是軍職更為重要的。

不過對士官又不同,士官還是士兵,並不擔任軍官職務。所以士官的待遇提升,服役期限,都是根據軍銜晉升來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