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被證實,愛因斯坦的諾獎能不能追授?

用戶62491815219


按照諾貝爾獎的獲獎標準來看,是不可能被追授的,即使愛因斯坦一直活到今天,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諾貝爾獎只頒給在世的人,這點相信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1915年發表的,當時對物理學界的顛覆性非常大,剛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之後被證明了,科學家對廣義相對論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如今相對論已經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但很遺憾,愛因斯坦已經去世了,無論相對論有多偉大,想獲得諾貝爾獎是不可能的!

二,即使愛因斯坦一直活到今天,引力波的證實也不會讓他獲得諾貝爾獎。因為愛因斯坦已經因為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一個科學家在一個領域只能拿一次諾貝爾獎,而引力波也屬於物理學領域!

有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牛頓在世,他能獲得多少諾貝爾獎呢?很抱歉,頂多兩個諾貝爾獎,一個物理學,另一個或許是經濟學。牛頓的所有經典力學的研究都屬於物理學,牛頓對數學(微積分)有突出貢獻,但諾貝爾獎沒有數學領域!

偉大的居里夫人獲得過量子諾貝爾獎,因為她在物理學和化學都有突出貢獻!

但對於愛因斯坦和牛頓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來說,他們的偉大早已經不能用任何獎項來衡量!說點不好聽的,諾貝爾獎也“配不上”愛因斯坦和牛頓的偉大!


宇宙探索


由於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的貢獻實在太大,一部分人始終認為愛因斯坦應該拿下不止一個諾貝爾獎。但是從諾貝爾獎的一些不成文的規定來看,顯然諾貝爾獎是不可能追授的。

愛因斯坦最重要的成就

1905年,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四篇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論文,這四篇論文分別描述了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質能等價。科學史上稱這一年為愛因斯坦奇蹟年,這四篇研究可是每一篇都是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同時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存在,但是引力波並沒有實際觀測到。

基於上面的科學成就,愛因斯坦應該會很快拿到諾貝爾獎,可是愛因斯坦在其後的若干年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短時間內獲得諾貝爾獎呢?

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短時間內被授予諾貝爾獎呢?主要原因是愛因斯坦的的理論非常超前,尤其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相對論的提出是對以牛頓為首的經典力學的有力挑戰,當時的科學家們並不是有很大的比例支持愛因斯坦。當然,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非常看中這一點。

舉個例子吧,楊振寧與李政道1956年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就被授予了諾貝爾獎,獲獎的速到可謂非常之快,提出理論到獲獎僅僅只使用一年時間。其實,楊李的獲獎要感謝一個人,她就是華裔女性科學家吳健雄,她在1957年1月領導的一個實驗小組通過實驗最早驗證了這一設想。

1922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而被授予諾貝爾獎,而不是最著名的相對論。

引力波被證實

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在1916年 ,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廣義相對論洛倫茲不變性的結果,因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夠存在於牛頓的經典引力理論當中,因為牛頓的經典理論假設物質的相互作用傳播是速度無限的。

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國科學家同步宣佈,人類監控到來自宇宙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信號。從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到引力波的證實已過百年。

愛因斯坦會被追授諾貝爾獎嗎?

前面已經明確的提到了,諾貝爾獎不會因為引力波被證實而追加授予愛因斯坦獲獎。而原因很簡單,因為愛因斯坦已經去世了,所以諾獎沒有追授一詞。還有的人說諾獎不會被授予拿過一次的,其實不然,曾經有科學家拿過兩次諾獎。愛因斯坦的研究成果可以說比歷史上大多數的得獎成果更要重要,如果沒有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愛因斯坦可以拿下很多次諾貝爾獎。


科學認識論


引力波是有質量的物體加速運動引起的時空波動。根據廣義相對論,質量會導致時空彎曲,表現出來的就是萬有引力。當有質量的物體做加速運動時,就會導致空間曲率的改變,這種改變會以光速向周圍傳遞開去。就像石頭投入水塘一樣。



引力波的推導還有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故事,1916年,在發表廣義相對論後的一年,愛因斯坦就根據廣義相對論給出了推導引力波的方法,而且還給出了三種不同的波:縱縱波、縱橫波與橫橫波。由於推導的過程使用了一些假設和近似的計算,導致了許多科學家對此提出了批評。這也使得愛因斯坦對引力波的存在心存疑慮。

圖:亞瑟·愛丁頓(1882–1944)

在1922年時,愛丁頓通過理論計算發現,縱縱波、縱橫波可以任何速度傳播,包括超越光速。也就是說,這兩種波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他得出了無論採用任意座標系橫橫波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在1936年,對引力波心存疑慮的愛因斯坦與納森·羅森寫了一篇名為《引力波存在嗎?》的論文。因為他們在計算中產生了奇點,所以否定了引力波的存在。他們準備把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上。雜誌主編將論文交給了物理學家霍華德·羅伯遜進行匿名審稿。羅伯遜認為這個論文有問題,計算所產生的奇點是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無害的座標奇點。

編輯將這個審稿意見通知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非常生氣,認為沒有得到他的授權,編輯是無權將稿子給別人看的。他收回了稿件,並決定不再在《物理評論》上發表文章。後來,愛因斯坦的新助理利奧波得·英費爾德與羅伯特認識後,他們共同確認了論文中的問題。英費爾德與愛因斯坦交流後,愛因斯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將論文重新修改後,以《論引力波》發表在另一份學術期刊上(愛因斯坦也是一個倔脾氣啊)。

圖:建立在兩個不同地點的探測器(為了排除干擾)

圖:LIGO原理圖



由於引力波傳遞到地球時太過微弱,所以一直不能夠被探測到,所以一直不能夠被證實。直到2015年9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發現了遠在約13億光年處的兩個質量分別為36和29個太陽質量的黑洞併合所產生的引力波。在2016年,LIGO團隊發表了這一發現,並在次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諾貝爾獎的目的是資助有才能到學者,使他在餘生不再受到經濟上的困擾,可以專心於自己想幹的工作。所以,不會頒發給已經去世的人和已經獲得過該獎項的人(個別人獲得過兩次)。所以,愛因斯坦不會因為引力波被發現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即使他復活也不能。


講科學堂


2015年9月14日人類探測到了首個引力波信號,該信號是由兩顆黑洞融合的時爆發的


然而此次發現的引力波雖然算是物理學的一個重大進展,但它也不過是又一次證明了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正確性罷了,不過如果愛因斯坦現在還在世的話一定會因為此次新發現的引力波而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可惜斯人已逝快半個世紀了。

雖然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一個炸藥商人諾貝爾所設立的獎項,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了代表人類科學最高水平的獎項,但我們卻可以熟悉一下諾獎的規則。

首先諾貝爾獎是可以多次獲得的,這一點在居里夫人身上就得到了驗證,其次諾貝爾獎是可以在同一領域多次獲得同一獎項的,比如約翰.巴丁就獲得過1956年和197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但諾獎還有一個規定就是“永不追授”,這也是愛因斯坦為什麼沒能獲得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面的規則外,科學類的諾貝爾獎還只能授予已經被證明了的科學理論,比如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就是在被吳健雄用實驗證明後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廣義相對論作為一個十分強大的理論,其內預測的很多現象都是當時的實驗水平無法達到的,可以說是時代限制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歷史上的愛因斯坦只因為解釋光電效應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憑心而論光電效應只是愛因斯坦理論生涯中的“二流”。


宇宙觀察記錄


不能了,從1974年開始,諾貝爾獎就決定不給去世的人追授了。不過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泰勒與赫爾斯卻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一生的貢獻巨大,在人類科學史上除牛頓外,無出其右者。他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光量子光電效應,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質能方程E=mc²、引力場方程及宇宙常數,1916年的引力波,1929年的《統一場論》…我數都數不過來了。



這也是大部分科學家認可的,正像那些科學家所說的:“我們現在都生活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庇廕之下,而愛因斯坦尤其偉大。”

而愛因斯坦這麼多的科學貢獻卻只有光電效應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發現也在電子行業、工程、天文、軍事、農業等領域得到了重要應用。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兩大相對論沒有獲獎?引力波也沒獲獎?這些不都被證明了麼?

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分別在1905年及1915年提出,當時並未引起大眾注意,在美國科學家泰勒的大力推廣下,幾年後才得到廣泛重視,於是開始研究他的兩大相對論。

1916年,愛因斯坦由廣義相對論框架下發布論文,論證了引力可以使周圍時空產生時空漣漪,也就是時空曲率,這種引力作用以波動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是引力波。但這只是愛因斯坦在當時由廣義相對論及引力力方程推導而來,並沒有在宇宙中真正觀測到,並且這種波很微弱,難以發現它。因此當時誰也沒有觀測到引力波的存在,而當時除了愛因斯坦本人與其它幾個人知道,沒有人知道宇宙中還有引力波這回事。


在1974年,美國物理學家泰勒與赫爾斯在射電望遠鏡的幫助下,發現了兩顆與太陽質量相近的互相旋轉的中子星PSR1913+16。它們當然也觀測到了兩顆中子星巨大質量引起的時空漣漪——引力波,跟廣義相對論描述的引力波完全一樣。於是他們就順理成章的榮獲1993年的諾貝物理學獎了。

當然愛因斯坦如果在有生之年有人能證明他的引力波,他理所當然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諾貝爾基金會在1974年就已取消了去世人的獲得權限,愛因斯坦在1955年4月18日就早早去世,諾貝爾獎只能頒發給發現引力波的兩位科學家了。

如果要問為什麼,那就只能說他活得不夠久了,如果他能活到發現引力波才去世,他就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如果這樣,也是人類的一大幸運!


弄潮科學


不能,諾貝爾獎不能追授去世的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即使到了後期,很多實驗都證明了相對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也依然沒有得到過第二次諾貝爾獎。

迄今為止,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也就只有一位,那就是約翰·巴丁,第一次是在晶體管的發現過程中在理論和實驗方面發揮的不同作用;第二次解釋常規超導體的超導電性的微觀理論。兩次獲獎的成果其實差異性比較大。一項在現代社會被廣泛應用,可以說是整個現代工業社會不可或缺的,而另外一項又是超導體領域非常重要的理論。

愛因斯坦第一次諾貝爾獎也是被追授的,雖然是1921年的諾貝爾獎,但是是1922年追授的。

這些年來,去世後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三位,還都是在活著的時候獲得提名,然後在宣佈獲獎之前去世。近十年的就只有斯坦曼一位,2011年憑藉“發現樹突狀細胞及其在後天免疫系統中的作用”而與朱爾·A·奧夫曼和布魯斯·博伊特勒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諾貝爾委員會公佈得獎名單前,他已於2011年9月30日因胰臟癌病逝,諾貝爾委員會維持授獎的決定,他仍然獲得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的地位其實已經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了,他的相對論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體系的雙子星之一。(另外一個是量子力學)。


胖福的小木屋


諾貝爾獎不授予已經離世的人

這個問題現在看起來很明顯了,就是愛因斯坦並不會被追授。實際上,這和諾貝爾獎的設置要求有關。諾貝爾獎是不授予已經過世的人,這個規定從1974年開始實行。當然,這也有例外。

比如,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加拿大免疫學家Ralph Marvin Steinman。諾貝爾獎委員會一直無法聯繫上Ralph Marvin Steinman。後來,他們先宣佈了Ralph Marvin Steinman獲獎的消息,然後通知了Ralph Marvin Steinman所在的學校,才被告知alph Marvin Steinman因為癌症去世了。

除此之外,還有加拿大經濟學家William Spencer Vickrey,他是在獲獎消息公佈3天后去世的,所以最終沒有把獎授予給他。

通過這些我們能發現這些例外是真的很例外,諾貝爾獎委員不會故意這麼做。而愛因斯坦已經去世多年,因此,也就不可能被追授諾貝爾獎。

如果愛因斯坦還在世會被授予麼?

這種假設雖然已經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了,但並不妨礙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答案應該是:不確定,大概率不會。

原因是和諾貝爾獎的潛規則有關,諾貝爾獎並不授予同一個在同一領域超過1個獎。我相信你現在腦海裡已經想到了很多特例,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他們到底打沒打破規則。

首先,最有名的莫過於居里夫人,她拿了物理量獎和化學獎。

在1903年,她和自己的老公以及貝克勒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按照比例來算,她其實只佔1/4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她老公也是這樣,而貝克勒爾獲得了1/2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1911年,居里夫人自己一個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所以,我們會發現,她和潛規則是不衝突的,因為她在兩個領域各獲得一個。

約翰·巴丁也是個傳奇,他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實際上,他也沒有打破這個潛規則,我們可以來看一下,他第一次獲獎是在1956年,是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第二次獲獎是在1972年,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我們仔細看,就會發現,兩次都是和另外兩個科學家一起獲得的,而且兩次都是均分的,也就是說,他獲得了兩次1/3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就是2/3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此,他並沒有打破潛規則。

我們要知道的是,愛因斯坦早在1921年就因為光電效應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是他自己一個人獲得。所以,他拿到的是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比約翰·巴丁的份額還要大1/3。

所以,按照潛規則來說,愛因斯坦應該是不能拿諾貝爾物理學獎了。

那有沒有可能因為這個發現太過重大,而給愛因斯坦諾貝爾物理學獎呢?(畢竟,引力波這事也不好發化學獎。)

我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我個人覺得概率可能並不太高,如果引力波給頒了,那黑洞要不要頒給他?畢竟黑洞也是從廣義相對論的重力場方程中推導出來。還有狹義相對論以及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這些理論在剛被提出來的時候,諾貝爾獎委員會為了謹慎,所以沒頒,但經過了100多年的求證,早就成為了主流理論,不頒也不合理,所以這壓根不是要不要因為“引力波”頒獎,而是因為什麼頒獎的問題。

其次,其實有一些科學家也擁有不止一個巨大的科學成就,但是也沒有二次獲獎,我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楊振寧因為宇稱不守恆拿了1957年的物理學獎。

但是,楊振寧還有很多科學成就。

其中最重大的發現是楊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先後有5個物理學家利用其來解釋強相互作用而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們看楊振寧如今90多歲了,也沒有因為楊米爾斯理論獲過獎。當然,還包括楊巴斯特方程也足以稱得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發現。但是,大家應該都清楚,楊振寧不太可能獲獎了,因為一旦獲獎就會打破這個潛規則。

因此,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我覺得即使愛因斯坦還活著,他再拿諾貝獎的概率也不會很高了。

可能有人要說,愛因斯坦根本不需要諾貝爾獎。我們不是愛因斯坦,這事沒辦法亂評價,但是客觀地說,愛因斯坦的成就確實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

但早期的愛因斯坦真的是需要諾貝爾獎,不是因為獎項本身,而是因為獎金。早期的他其實挺拮据的,甚至把諾貝爾獎獎金寫進了離婚協議當中。(這是在他沒得獎的時候)

後來,愛因斯坦移居美國,生活相對穩定,過得不再拮据了。所以,他也不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什麼了。


鍾銘聊科學


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偽宇宙天體力學,宇宙天體力是圓運動和向心力和離心力的二力力學,比如說,我們往水面扔一塊石頭子,發現水波紋放大,這是吸引力和排斥力的證明,如果在水錶中心用一根木棍作圓運動,發現木棍在快速旋轉運動速度時,中心發現軸心空洞,地球轉速463.8米/秒速度,使地球向心力產生地球核心佔地球總體積四分之一的是地核空洞,就是因為地核是地球向心力終點站,地球向心力轉化為離心力必須通過地球核心空洞壁亞金圓珠子,向地球地幔發射離心力,地球核心空洞壁亞金珠子直徑大概100公里,體積雖然很小,因高比重物質組成,物質質量重是很大的,亞金珠子對地球旋轉發揮超估量作用,亞金珠子扮演了宇宙天體側中心日的身份,當然,中心日,星球,宇宙天體,太陽,太陽系中宇宙,任何空間中心和實體圓中心,都是有空洞和空洞壁亞金珠子存在,太陽是太陽系亞金珠子,宇宙天體側中心日是天總宇宙亞金珠子,在中心日個體和太陽個體,星球個體,地球個體的中心都有空洞,都有亞金珠子作逆向運動,因為,實體圓和空間圓旋轉,都有代表曲軸主軸軸心和連接連桿的側軸中心,中心日並不在宇宙天體中心,太陽不在太陽系正中心點上,星地球亞金珠子同樣不在星地球核心的正中心點上,人的心❤房不在心臟正中心位置,人心分左右,大腦分左右,因為,實體圓體積中心和重力重心平分秋色,兩個主宰者沒有哪個誰是第一,體積因大佔第一,重力因重佔第一,亞金超高比重物質實體圓在星地球空洞具有配重鐵作用,具有我們常見秤桿使用秤砣作用,具有地球體上第一軌道圓作用,具有發射地球離心力的作用,具有推動地球和星球圓運動的正能量作用,地球核心所以是空洞,和宇宙天體中心的空心,都是向心力最集中待轉化為離心力的緩衝區,天工劉丕斌科研,宇宙起源和地球演變!


天工天基科研大解密


如果諾獎可以追受,那麼很多死去的科學家估計都會再次獲獎。可惜的是,諾獎只頒給活著的人,死了的科學家即便被後世發現其理論再正確、再偉大,也不可能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如此?還得從諾獎來源說起:


諾貝爾獎是大科學家諾貝爾通過遺囑設立的,諾貝爾就像是超級電影中的男主角託尼史塔克一樣,是一位擁有無與倫比智慧和財富的人。諾貝爾一生髮明無數,光專利就有300多個,既是化學家,又是軍工商,完全就是現實版本的託尼史塔克,有錢有技術!據統計,諾貝爾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開辦了約100個公司和工廠,可謂世界基尼斯記錄保持著!所以,諾貝爾的錢多的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不過,諾貝爾雖然有錢,但卻並不看重錢,他希望自己的錢取自人類用至於人類,於是,他的遺囑就是把自己的絕大多數財產設立一個基金會,將每年賺的錢分為5份(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領域,後來被加為6個,如下圖),獎勵那些在5個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諾獎由此誕生。而且,每個領域的評獎機構都不一樣,所以也造成五個領域的獲獎質量也不一樣。我們都知道,和平獎最水,有挪威議會掌控。


當然,獲獎的人必須是活著的人,因為活著的人才能夠領獎,才能夠給其發獎幫助其改善生活,以便更好的科研。只不過後來,諾獎的學術意義已經大於了其金錢獎勵,因為誰獲得了諾獎,就意味著說的學術做到了極致,人們反倒不關心給的錢多少了。其實,諾貝爾最初只是想把鉅額的獎金髮給大家,沒想到現在諾獎反倒成了一種榮譽,一種學術至高榮譽,金錢獎勵反倒可有可無了。

所以,正是由於諾獎的立獎初衷,導致了死去的科學家無法獲得諾獎。如果死去的可以獲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獲得多少次都可以。基本上凡事相對論預言成功的,都可以獲得諾貝獎。比如引力波,黑洞、時間變慢等等。對了,還有量子糾纏也是愛因斯坦最先提出來的。所以說,愛因斯坦如果活到現在,絕對會是諾獎霸主。


科學探秘頻道


牛頓只發現萬有引力,卻沒有說明萬有引力是如何產生的。而愛因斯坦將萬有引力定義為引力波。那麼請問:這引力波又從何而來?這時,愛因斯坦會說:引力波只是一張時空網,宇宙中根本不存在什麼萬有引力。那麼又請問:這時空網又是什麼構成的?宇宙中除了各種天體星球以外,就剩下光了,那麼又請問:光即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時空網嗎?這光除了在星系雲中,可以看似形成一個光環之外,有誰看見過光在打圈圈的?如果沒有萬有引力,這蘋果一落地咋不往天上飛?這時又有人會說:因為蘋果離地球近,那麼如果讓宇宙員將蘋果帶上宇空後扔出,這蘋果會永遠飄在宇空中嗎?答案顯然是不會的,這蘋果一定會被某個星球接納。因為現在的宇空中,除了天體星球和光與萬有引力之外,是不存在任何象蘋果這樣的物體單獨飄蕩在宇宙中的。所以,萬有引力=引力波=時空扭曲的理論,只能是一個哄小孩的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