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戶一宅,城市可買多房,老農哭訴我有三個兒子哩

住在農村的都知道,農村土地多,房子大,空氣好,每家都有個屬於自己的小院落,日子雖不富裕,倒也安康,田園小哥小時候家裡窮,住的都是稀泥拌麥糠、石灰石堆砌的泥草房,房頂是蘆葦加蓋石灰泥、麥秸稈蓋的頂,可以在牆面上面刻字畫畫的,夏天可以在泥牆的蟲洞裡抓蟲子,冬天可以在房簷下打冰溜,院落養著雞、鴨、鵝、豬、兔、羊等,一道籬笆紮成的院,門前一口壓水井,宅基地多的去,可沒錢建啊!有點良田還是點莊稼吧,人都餓著肚子呢!如今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能力蓋房了,可是農村宅基地被卻限制了,沒事,可以去城市買房!

農村一戶一宅,城市可買多房,老農哭訴我有三個兒子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儘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閒地“。這就說明一戶只能有一個住宅,而到了結婚分戶的家庭想建設自住房,也必須在原有的宅基地或村裡空閒地蓋房,把房屋推倒重建,分成幾個宅基地,別說子女不同意,老人也過不了關,村裡空閒地,又有幾人能拿到?

農村一戶一宅,城市可買多房,老農哭訴我有三個兒子哩

這一政策的出臺本意是加速人口流動,但是對於當前農村的生活水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大家知道如今縣城的房子都動輒五六十萬,市區的咱不說,一個平民老百姓,節衣縮食,等子女成家立業,腰包裡除了各種藥品,那還有什麼錢來支撐買房的負擔,我們村裡有一位‘’多子多福‘’的老農民,二胎三兒子,用他的話說就是扒了我的皮也買不起房,誰有本事誰結婚,我老了都不知道誰管我。這倒是無奈之語,如今一個兒子結婚就足以要了農村老兩口的命,三個兒子估計大戶人家都吃力。

農村一戶一宅,城市可買多房,老農哭訴我有三個兒子哩

房子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窩,沒有了房子就沒有歸家的心,也沒有心的歸宿,城市倒可以買房,可本本份份的老百姓即使掏出舉全家之力在縣城購置了房子,又有幾人常住?莫不是為了面子或結婚不得已而購房,買了基本也是閒置,農村離縣城幾里之遙,公交車、小汽車半小時就到,不回家種地喝西北風差不多,一位農村老人感嘆:住在城市一動不動每天都得花錢,這可不物業費、電費、煤氣費、水費,哪項不花錢,可錢從何來?

農村一戶一宅,城市可買多房,老農哭訴我有三個兒子哩

如今金錢就是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有錢就是爺,沒錢連狗都不如,而房子就是價值最直觀的體現,去年馬雲說十年後,房子的價格像大蔥一樣便宜,今年他買了多套豪宅,價格高的居世界之最,當然人家買得起,咱們平民百姓也沒什麼話語權,但可見房子的重要性,現在無論農村、城市,討論最熱烈的就是幾套房子、房子坐落何處?農村想建房要掂量掂量,去城市想買房更要摸摸自己的口袋。

農村一戶一宅,城市可買多房,老農哭訴我有三個兒子哩

而在城市一戶是可以買多宅的,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城市的房子沒有宅基地,買的是四十年或七十年的居住產權,並不是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居住權,這樣既增加了人口流動基數,國家又獲得了稅收,當地政府業績也顯得漂亮,所以城市的房子可以是投資產品,國家雖三令五申,不準炒房,可炒房大有人在,因為肯定有人買啊!只是作為一位老農民,一年吃喝已罷,剩不了幾個錢,如何才能湊夠一套房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