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中國曾連續三次動用安理會否決權!資深外交官解答

怎麼回事?中國曾連續三次動用安理會否決權!資深外交官解答

2012年2月20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右)會見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

吳思科1971年開始從事外交工作,曾出任中國駐沙特、埃及大使及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見證了新中國同中東國家近半個世紀的外交歷程。

2011年至2012年,中國連續三次動用否決權,否決聯合國對敘利亞有關決議草案。作為中東特使,吳思科迅速走訪中東多國,講明瞭中國立場和主張,減少了誤解,“中國方案”得到了支持和響應。

“中國這一票屬於發展中國家”

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及本世紀初,吳思科三次在埃及工作,2003年至2007年擔任中國駐埃及大使。

埃及既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也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吳思科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最基本的任務是打破西方國家封鎖,鞏固新生政權。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也要為當時國家的總體任務服務。1955年萬隆會議時,周恩來總理與埃及領導人納賽爾有了良好的交流,雙方瞭解加深。1956年5月30日,中國與埃及建交。“納賽爾在阿拉伯世界很有影響力,緊接著敘利亞、也門、蘇丹、摩洛哥,還有非洲一些國家都與我國建交,掀起了建交小高潮。”他說。

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國同埃及一直保持著平穩的關係,雙邊關係不斷髮展。中埃雙方共同創造了多個“第一”——埃及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並於2016年升級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08年,中國在西亞、北非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經貿合作區——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破土動工,並迅速成為一個引人矚目的國際化產業基地。

吳思科表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直是阿拉伯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我們在安理會這一票屬於發展中國家”。埃及官員曾經提到,“一提起絲綢之路,就能夠撥動我們阿拉伯人的心絃。”這是歷史積澱的影響。如今,中埃雙邊關係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昇華,各領域交流活動如火如荼。

怎么回事?中国曾连续三次动用安理会否决权!资深外交官解答

吳思科與沙特時任王儲、現任國王薩勒曼。

同沙特王儲開“閉門會議”

1990年沙特與我國建交,是同我國建交最晚的阿拉伯國家。2000年至2003年,吳思科擔任我國第四任駐沙特大使。上任伊始,吳思科給自己定下兩個目標:一是注重同沙特王室交往,增進相互瞭解和友誼;二是下功夫推動中沙兩國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吳思科回憶說:“我在沙特工作的時候,跟當地的官員、朋友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建交晚,所以要加快合作的步伐,彌補過去損失的時間。”

跟王室打交道時,吳思科可以用阿拉伯語直接同他們交流,這大大增加了雙方的好感。2002年,吳思科拜會當時的王儲阿卜杜拉。阿卜杜拉對吳思科說,“你的阿拉伯語這麼好,我們就不需要翻譯了。”於是吳思科就與王儲開起了“閉門會議”。阿卜杜拉說,沙特的石油總是要對外合作的,同中國合作最放心、最踏實。他還叮囑石油大臣要做好與中國的合作。結束時,阿卜杜拉對吳思科說:“我們像兄弟一樣,以後有什麼事你就直接找我。”

在推動中沙石油合作過程中,吳思科曾多次拜訪沙特石油大臣併到位於沙特東部胡貝爾的阿美石油公司總部參觀考察,會見公司高層領導,介紹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的情況,推介中國石油工程隊伍進入沙特,推動沙方參與我國的重大石化項目包括儲油項目建設。

在一次交談中,沙特一位外交副大臣跟吳思科聊起,想跟中國簽訂一個戰略合作協議,他說,沙特的石油儲藏量和開採量可以持續使用90年到100年,因此需要一個穩定的出口市場。沙特認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是長期的,對能源的需求也是長期的,沙特可以成為中國能源的第一供應國,如果中國在進口能源時有缺口,沙特可以填平。吳思科說:“他們提出這種想法,確實是一種長遠的思路,可以看出他們重視和中國的關係。”

巴以問題提出中國方案

我國從2002年開始設置中東特使。就一個熱點地區設置特使機制,中東地區是第一個。吳思科介紹,那時候的特殊背景是巴以問題長期無法得到解決,“巴以問題是中東的核心問題,它的影響涉及到整個地區。”另外,“9·11”恐怖襲擊以後,西方盛行的一種觀點是把恐怖主義和特定宗教、民族聯繫在一起。他說:“中國則不同意把恐怖主義同特定的宗教和民族掛鉤,極端思想不能代表宗教。中國強調文明的多樣性,不同文明都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2009年至2014年,吳思科擔任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期間,他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以色列時任總統佩里斯,以及雙方的外長、政要都進行了廣泛接觸,併為兩國總統和總理相繼訪華做了大量鋪墊工作。黨的十八大以後,巴以兩國領導人在一週之內前後來華訪問,為巴以雙方創造了一個“相向而行”的氛圍,這在外交上也是一種創新。習近平主席在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會談時,提出中國關於解決巴以問題的“四點主張”,贏得了阿拉伯國家的高度認可和積極反響。

“中國主張”體現大國責任

2011年10月4日、2012年2月4日、2012年7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作為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投票否決,使得相關草案未獲通過。對中國而言,連續使用否決權非常罕見,提出議案的阿拉伯國家對中國的做法同樣產生了不理解。作為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迅速行動,走訪沙特、巴林和卡塔爾,向他們表明中國立場。

吳思科介紹,聯合國在利比亞問題上曾有過類似決議,後來被濫用了。這項決議成為外國軍事幹預的理由,利比亞政權最終被外來軍事力量推翻。因此,在敘利亞問題出來以後,大家就更冷靜了,不允許敘利亞再複製利比亞。

首站沙特,在與時任王儲薩勒曼會談時,吳思科就表示,中國的做法不是著眼於保護某一個人、反對某一個人,而是圍繞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不能允許用外來干涉改變國家政權。另外,朋友之間可能在某些具體問題上有不同看法,但不會影響兩國關係的大局。

吳思科說,“有關敘利亞的政治主張,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將會由歷史來進行檢驗。我們經常講‘大國自信’,在重大問題上就是要有自己的主張。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向來主張通過政治對話解決問題,反對外來干涉。讓敘利亞人民自己解決內部問題,才最符合敘利亞人民的利益。”

怎么回事?中国曾连续三次动用安理会否决权!资深外交官解答

人物簡歷

吳思科,曾任外交部亞非司處長、副司長、司長、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使銜參贊、中國駐沙特阿拉伯王國特命全權大使、中國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兼駐阿拉伯國家聯盟首任全權代表。在外交部工作期間,多次以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團長、資深中東問題專家等身份參加有關中東問題的國際和地區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