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不知道大家對於窮人是怎樣理解的,古代的窮人,很多吃不飽,穿不暖,更別提讀書識字了,所以很多窮人一輩子都是窮人,除非遇到大機遇,否則難以翻身,而現代很多人也向往不缺錢的生活,現代窮人可以靠積累,也可以靠聰明頭腦經商,從而擺脫貧困,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彎路。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就是老祖宗關於生活的一句經驗總結,能讓人少走彎路,那麼這句話是是什麼道理,說得在理嗎?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窮不搬家”這句俗語就很讓人不解,我們都知道,古人有句話“人挪活,樹挪死”,意思是人應該多走動,這樣才能活得更好,孟母也有三次搬家的故事,這才有了後來孟子的成功,而這句俗語的意思顯然是告訴窮人不要搬家,這就有些矛盾了,那麼古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句俗語也是很有道理的,從人情處事和心理方面,都很有道理。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搬家看似很好,其實很浪費心力,這期間什麼都幹不了,但最讓人頭疼的,還是與鄰里的關係,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從小在一個地方長大,大家對你很熟悉,有什麼事情周圍鄰居都會幫忙,而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就只能靠自己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融入進去,有時候還會被排斥,生活體驗非常不好。

另外,家給人一種有根的感覺,家穩固了,人就像有了退路一樣,可以放心大膽地做一些事情,而經常搬家,就給人一種居無定所,漂泊的感覺,壓力也會變大,在搬家期間也會耗費不少的錢財,因此往往窮人越搬家越窮,這也是為什麼老祖宗說“窮不搬家”。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富不遷墳”則源自古人“若要富,敬上祖”的思想觀念,在古人的眼中,一個人若是富貴了,祖墳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這個時候遷移,就會破壞這種富貴的勢頭,有時候可能還會起到相反的後果。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明朝內閣首輔朱國禎《湧幢小品》中說:“李閣學 九我 ,自其祖,原兄弟二支,一多子孫,文且貴,一最衰落。疑祖墳有利有不利也,發而改葬。”而《白下鎖言》中也有這樣記載:“芮氏兄弟皆諸生。其祖墓上石楠樹,百餘年物也,為守墓者盜伐,項氣大傷。其年,父子三人皆病卒”僅是一棵樹,就能讓人家破人亡,可見時運沖天時動祖墳是大忌。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就是“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也很有道理。《紅樓夢》中劉姥姥進榮國府,就是因為榮國府的大門太威嚴了,所以劉姥姥徘徊很久不敢進去,做生意也是一樣,門給人第一眼印象很重要,門過於小的話,人從外面一看就覺得很逼仄,狹小,從而不想進去。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老祖宗為何會這麼說,有道理嗎


另外小門也有些降格調,無論裡面裝修得有多好,外面都看不到,只能看到小門,因此是很影響生意的,所以現在很多都用大玻璃門,可以一眼就望到裡面,更讓客人想走進去。這句俗語也是在告訴生意人,注重小細節,有時候也能帶來想不到的驚喜,生意人應該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