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在現代藝術作品中,東西方的龍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不僅是外表的巨大差異,更重要的是身份地位

:東方龍始終帶有神性,極少作為惡勢力出現。西方龍基本都是邪惡的反派,而且經常被人類殺死。那麼,西方的屠龍文化,到底怎麼來的呢?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如果提到歐洲的屠龍故事,最經典的套路就是騎士拯救公主,稍微瞭解歐洲歷史的人,就會立刻想到“聖喬治屠龍”的故事。

關於聖喬治的記載,最早來自公元322年,當時以色列地區一個地方主教厄烏斯比烏斯,他用文字記錄了聖喬治的大概故事。按照真實史料,聖喬治大約出生於公元260年,他們一家都虔誠的信仰著基督教。聖喬治後來成為了羅馬騎兵軍官,驍勇善戰,很有威望。

公元302年的時候,皇帝戴克裡先頒佈了一項法令,開始迫害軍隊中的基督徒。皇帝對聖喬治說,如果他能放棄基督教,改信羅馬的神,就給他財富和地位。但是虔誠的聖喬治拒絕了,也因此激怒了皇帝,最終在公元303年被斬首。

正因為聖喬治的軍官身份,這樣的抗爭註定會成為傳奇故事。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帝國實現宗教和平之後,聖喬治也迅速成為了傳奇人物,並於494年被教會封為聖徒。


下面,我們要說說民間傳說中,聖喬治屠龍的故事。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聖喬治屠龍

關於這個故事的書面記載,最早出現在11世紀時小亞細亞的格列高利文本;13世紀的時候,意大利人Jacopo da Varagine 所著的《黃金傳說》又提到了這個故事。

故事中說,在利比亞有一個小國家,人們依靠一片湖泊獲取生活用水。但是,湖泊裡住著一條惡龍,時刻威脅著所有民眾。按照惡龍的要求,人們每天都要獻祭兩頭綿羊才行。不過,這個國家似乎非常窮,沒過多久就把綿羊獻祭完了。

惡龍得不到綿羊,於是讓民眾每天提供一個少女代替。民眾們沒有辦法,只好通過抽籤的方式,每天選擇一名少女……但是沒過多久,竟然選到了這個國家的公主。國王捨不得公主去送死,於是懇請臣民換一個人去,但是大家都不同意,沒辦法,公主只好被送到了湖邊。而就在此時,聖喬治路過這裡,他身穿戰甲、手持長矛,用十字架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然後幹掉了惡龍……

被殺死的惡龍血流滿地,形成了一個十字形,於是成了英格蘭民族旗幟圖案的來源:白色背景下的紅十字架。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聖喬治屠龍

聖喬治的故事廣為流傳,屠龍故事也出現在各種繪畫雕塑作品之中。所以,大家看到的聖喬治屠龍繪畫,背景一般都有一個美麗的少女,那就是被拯救的公主。

而大量的現代屠龍故事,尤其是童話故事,也基本上都按照這個套路來的:英勇的騎士殺死惡龍,拯救了公主——只不過現代故事往往強調的是騎士的英勇,聖喬治的故事強調的是十字架的護佑。

所以,殺死惡龍的並非普通人,而是虔誠信仰基督教的騎士。聖喬治屠龍的故事基本可以確定一個事實:在11世紀之後,基督教已經完全控制歐洲,為了強化信仰的力量,惡龍成了基督徒的劍下亡魂。


那麼,在基督教控制歐洲之前,龍又是怎樣的形象?是不是邪惡的呢?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電影《貝奧武夫》

公元8世紀左右,歐洲文學三大英雄史詩的《貝奧武夫》完成了,這部長篇敘事詩,講述了斯堪的納維亞的英雄貝奧武夫的故事。

雖然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是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把貝奧武夫當成了英雄,但是這個故事本身和英國毫無關係:古丹麥國王荷羅斯加建造了一個大殿,並且舉行了盛大的慶典。結果宴會引起了怪獸哥倫多的注意,它襲擊了慶祝的人們。於是,古丹麥開始了和怪獸的抗爭。十多年後,瑞典南部的偉大領主貝奧武夫決定幫助古丹麥,於是帶領勇敢的士兵來對抗怪獸了。

在怪獸哥倫多吃掉了貝奧武夫的一個部下之時,這位英雄謹慎的觀察著,尋找最好的進攻時機。當哥倫多衝向貝奧武夫的時候,英雄迅速抓住了怪獸的胳膊,並且成功的讓怪獸哥倫多留下了一條手臂。受傷的哥倫多逃回巢穴,很快就死去了。後來貝奧武夫又殺死了怪獸哥倫多的母親,成了所有人的大英雄。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在貝奧武夫故事的最後,講述他和一頭噴火巨龍作戰,並最終與之同歸於盡。而這條噴火巨龍的特徵,直到現在依然是西方龍的最大特色:守護寶藏。

按照貝奧武夫的傳說,一支遠古文明守護著古代寶藏,當他們的最後的族人死去之後,一條噴火惡龍發現了寶藏,然後一直守護了300年時間。某一天,一個奴隸發現了寶藏,並偷走了一個杯子獻給了自己的主人,結果巨龍非常生氣,開始向人類報復——貝奧武夫正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王國,才和巨龍同歸於盡的。

在這個古老的傳說之中,噴火巨龍顯然不是主角。但是我們也能看出,在聖喬治屠龍之前的傳說中,巨龍似乎並不是邪惡的:巨龍的任務是守護寶藏,不會主動與人類為敵,除非寶藏被偷。

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元8世紀的歐洲龍,是和財富密切相關的——而實際上,巨龍隱喻著“巨大財富也伴隨著危險”。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維京人

公元8世紀前後,在北歐有什麼和財富有關的事情嗎?當然有,縱橫歐洲數百年的維京人,正是從8世紀左右開始,不斷入侵歐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造就了著名的“維京時代”。

歐洲人雖然稱呼他們維京海盜,但是對於維京人自身而言,惡劣的自然環境逼迫他們必須靠打劫為生,這是一種“英雄行為”——我們再想想關於噴火巨龍的傳說,正好印證了北歐海盜們的經歷,不列顛群島和歐洲大陸遍佈財富,維京人要勇敢的冒險,打敗敵人才能獲得寶藏!

所以,8世紀的北歐,必須要為了生存不斷的戰鬥,哪怕旅途很危險。於是在傳說中,劫掠過程中遇到的種種艱辛,被形象化為一條巨龍,必須打敗它才能成為英雄。


我們再往前看幾百年時間,大約創作於1200年的《尼伯龍根之歌》,源於5世紀的口頭英雄傳說,裡面的巨龍,也是寶藏的守衛者。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尼伯龍根之歌

在故事裡,侏儒安德瓦利的財寶被火神洛基所搶,憤怒的安德瓦利對其中的一枚指環嚇了詛咒:只要得到它的人就會招來災禍。而最先受到詛咒的侏儒王子法夫納,因為貪婪而化身為一條巨龍,守護寶藏,殺死每一個想靠近的人。

直到故事中的主人公齊格飛,用神劍殺死了巨龍,才讓指環流落民間……

所以,在更早的5世紀以前,巨龍也並非與人類為敵的反派,它們僅僅是寶藏的守護者。再看古希臘神話中,赫拉克勒斯要得到的金蘋果,是被百頭巨龍所守護著;伊阿宋與金羊毛的故事中,寶藏守護者也是一條巨龍……

西方“龍”,為什麼總是扮演反派?

龍與寶藏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最早的歐洲傳說中,巨龍代表著寶藏守護者,並沒有邪惡的屬性(至少不會主動去攻擊人類);但是在後來的傳說中,在人們為財富而冒險的故事中,巨大的歐洲龍慢慢加強了邪惡屬性,成了人類也可以殺死的對象。

11世紀教會開始把龍邪惡化,此時的歐洲龍不僅僅是寶藏的守護者,也開始為禍人間,成了騎士們屠殺的對象……

所以,西方龍的形象不斷地變化,才慢慢的成為現在的樣子,成為大多數影視作品中的反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