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已經強大到了什麼程度?

老韓視角


中國製造業有喜有憂,可喜之處就在於,中國製造業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是世界上產業鏈最完備的!這不是有些人所想象是中國自封的!這是有數據可查的。



憂慮的地方就在於大而不強,很多地方落後於世界尖端。

美國總統川普,想強制性讓蘋果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蘋果直接拒絕,理由很簡單,有很多零件美國沒有,直接在美國生產,需要從中國採購,將極大增加成本。

大家都知道,這一次的貿易戰很多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特別是越南,這些主要是為了躲避關稅,事實上大量的零件依然是中國生產,然後到越南進行組裝,也正因為如此引起川普的不滿,對越南加大施壓力度。

拿手機制造業來說,CPU的生產,不提臺積電,大陸也是可以生產的,只是落後於臺積電。光刻機和蝕刻機也是可以生產,同樣光刻機落後於ASML很多。就連EDA也是有的,同樣落後於美國。

不過也不用貶低自己,這些東西全世界就沒有幾家能生產,中國是以一家之力對抗全世界的製造業。



但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大而不強是有致命缺陷的。也因此才產生了中國智造2025!將製造全面升級成智造!

中國製造業本身已經最大、最全面,如果還是最領先,那麼將會對美國製造業產生沉重打擊,所以這是美國絕對不允許的。這次的中美經濟戰爭只是表象,深層次的還是科技戰爭,川普主要針對的正是華為這類高科技產業。

哪一天中國的500強企業,不再是以房地產、石化業、金融產業為主,而是一大堆的華為、比亞迪之類的企業為主,那才是中國製造業的全面崛起。



泉映靜月原創:支持我的,歡迎關注我哦…

泉映靜月


中國製造,是全球門類最齊全的,沒有之一,只有第一,這點毫無懸念;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全體系,小到大頭針、鈕釦,大到轟炸機、航空母艦,全門類全產業鏈工業體系,世界上已經找不到第二家這樣的國家了。

目前,中國國內的製造業水準,在全球已經處於中高端的位置,離發達國家最後的工業堡壘越來越近了,事實上有幸看到本文的讀者大都能見證這一天的到來,作為軍迷個人相信,特別是隨著5G時代到來,中國必將實現垮越式發展。

最能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能力的,莫過於鋼鐵產量了,現以2011年全球十大排名為案例,事實上就已足以說明問題了,為何某些國家如此緊張的原因之所在。

第一名:中國(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中國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瞞報產量);第四名:日本;第五名:美國;第六名:印度;第七名:俄羅斯;第八名:韓國;第九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的瞞報產量5000萬噸;第十名:德國。

就鋼鐵而言,中國早就全球第一了,2016年的鋼鐵產量大概為11億噸多,許多讀者對11億噸鋼鐵缺乏概念,那麼橫向比對二戰的軍事裝備,就知道什麼叫可怕的鋼鐵洪流了。

蘇聯,在二戰時期,製造了10萬架戰機,4萬輛坦克,而二戰時蘇聯鋼鐵產量最高峰時,也只有1800萬噸;日本才只有500萬噸左右,卻建造了2艘滿載排水量7.2萬噸的大和級戰列艦,以及高達120萬噸總排水量的海軍聯合艦隊。

那麼,11億噸鋼鐵, 一旦開啟戰時模式,就可以製造600萬架戰機,250萬輛坦克,還只是一年的鋼鐵產量;鑑於當下的坦克和戰機,重量要比二戰時期有所增加,即便打個對摺,一年的鋼鐵產量還能製造300萬架戰機,125萬輛坦克,讀者就明白什麼是鋼鐵洪流的力量了。

在核戰爭打不起來,常規戰爭中,除了拼精確制導武器以外,坦克、戰艦、戰機等陸海空三軍武器裝備都是用鋼鐵製造的,一年的鋼鐵產量,足以製造300萬架戰機,125萬坦克,即便二戰時開啟戰時模式的美國都做不到,由此可見中國製造有多麼的可怕。

所以某些國家急了,但要在工業上超過中國,首先得超過唐山市、河北省,目前來看,也是非常困難的,曹德旺可以說最深有體會,到此國辦了個玻璃廠,根本就招不到年輕人,最後,只能找來70歲的爺爺輩幹生產玻璃的體力活。

這國的年輕人都去了硅谷,或跑到華爾街,沒學歷和能力的年輕人,就躺在家中吃低保、生兒育女、吸毒、玩同性戀、成為街頭混混等。

在冷戰時期,中國從社會主義陣營獲得了第一次技術積累、80年代中西方蜜月期間又獲得了第二次技術積累,入世以後全球資本和技術的湧入讓中國獲得了第三次技術積累,老虎已從籠子裡出來,再要想遏制就非常困難了。

在全球化、互聯網時代,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技術積累,具備了自主技術創造以及技術更新的背景下,有了突破技術壁壘的能力,高鐵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等都成了對外輸出的拳頭產品,充分顯示了中國製造的強大,在5G通訊領域也已經勇立潮頭,在超導、芯片、新能源、精密製造、信息科技、生物製藥等高科技領域,也將有所突破,成為世界科技的第一方陣。


國平軍史


中國製造還有多少配件比如圓珠筆的珠子、汽車裡面的主要部件、純酸奶的紙包等依靠國外的產業鏈?這就不得而知了。就目前而言,“中國製造”確實是比較強的了。

首先強在規模,2017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就高達35931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達28.57%,比美國、日本製造業增加值總和還要高。

第二,強在工業門類齊全。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本世紀以來被稱為“世界工廠”。

第三,部分領域中國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7年全球製造500強當中,中國有76家企業上榜,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位居第三。亞洲開發銀行曾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製造在亞洲高端科技產品出口中所佔份額,從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

當然了,從整體上看,中國製造處於由大變強的階段,製造業發展水平與美國、日本、德國這些製造業強國還有不少差距,但我們也不應該妄自菲薄。我國近現代化歷史不過近百年曆史,真正大規模現代化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們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相信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我國將會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


錦繡中源


近日,國資委新聞中心官微小新,發佈了一條微博,其中寫到,在科研領域根本不存在什麼同一個起跑線,更沒有輕而易舉和一蹴而就,是我們一次次的備胎轉正換來的科技自立。

而之所以會有這番感慨,還要追溯到去年年末的一件事。

在2018年12月26日,由個大中國製造企業聯合發起的中國製造日活動,不到二十四個小時之內,就有一千四百萬人閱讀了這條倡議並且進行了超過二十萬次轉發。

在這條微博下面是眾多網友,為日益崛起的中國製造的點贊與祝福,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向百年來為民族工業崛起而奮鬥終生的前輩們致敬,而在其中卻也有人譁眾取寵的留言稱:“厲害了你的國,天天讓人卡脖子,還有臉提中國製造?”

在此之前類似的自我懷疑、自我貶低的內容並不少見,但是如此自輕的言論還是立刻引起了大家的一片駁斥,而這個官微更是嚴謹的拿數據說話,最早全國從事科研工作的不足五萬人,國家的核心技術遭到外部全面的封鎖,但我們仍舊自己打造了覆蓋全部產業鏈的工業基礎,兩彈一星橫空出世,而如今的中國科研人員突破一百五十萬,有效專利五十餘萬件,這些都是今天我們無懼卡脖子的底氣!

官博小新這番豪情萬丈的陳辭立刻激起了大家的共鳴,各大中國製造企業紛紛轉發並且講述了自己一路發展的奮鬥歷史。

中國鐵建在回覆中說到,卡脖子就該怕嗎?中國鐵建人從一張張圖紙開始到今天已經制造出了佔領全世界6成份額的國產盾構機。

中國南方電網也回覆說:想當初我們發展超高壓被卡脖子,可是那又如何,今天我們連特高壓都不在話下!

中國建築自豪的說:當年李鴻章訪美被二十層的高樓震撼,今天全球五百米以上的超高層中國一家就獨攬超過了半數!

中國核工業集團更是大倒苦水的回覆:卡脖子?我們根本就是從零開始!我們是共和國的長子,請叫我們中國的底子!

中國兵工集團最後鏗鏘有力的回覆說,沒有封鎖何來自強,不經烈焰何以成鋼?這是苦難的縮影,這是自強的勳章!

無數網友在這一條條評論下點贊轉發,更有的網友回覆稱“看哭了。”

是啊,幾十年前我們國家還是百廢待興,在幾代國人的奮發圖強自力更生中中國人用幾十年時間就做到了別的國家百年都無法完成的壯舉,打造出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這是屬於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復興的鏗鏘鐵證。


迷彩虎軍事


回憶當年黑白電視,節目不多,廣告全是日立,東芝(日本牌子!)再看看現在什麼都能有國產選擇。

當年第一代核潛艇被美國說:啟動後在夏威夷都能聽見!如今國產航母下水,094公開,055入役,054D下餃子等等。我國軍工已從引進,仿造,到自研裝備井噴時代。

高端方面,如航天,我們的嫦娥,玉兔奔月成功。

民用汽車品牌開始走出國門。人民解決溫飽奔小康,汽車保有量3億多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也許很多人都還有房貸要還,但沒房住的幾乎沒有。

當年我父親去北京坐火車,三天三夜才到!那說是受罪也不過。如今北京火車也就八小時。當年出門在外想聯繫家人,那是太不容易!如今馬上要5G了。

可見改革40年我們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國現在也不敢說是發達國家。

首先軍工,雖然自研裝備井噴,但跟全球對比我們還在追趕階段,與世界先進還有不小差距。航母為什麼不上核動力?為什麼不用彈射,殲20發動機,核艇噪音偏大,龜背等等,說明我們很多的不足。

民用雖然汽車保有量第一,然人均又能排第幾?汽車發動機,變速箱過關沒?它國品牌依然是歉走了國人大量金錢。華為要先5G,但卻還要被外國公司掐脖子!我們的房貸還得壓著國人十年,二十年!!!

總結一下,我國取得了長足進步,有一個大而全的製造業體系,然很多重要環節還有十年,或者幾十年差距,還須努力。


神龍通天


中國製造強大到什麼程度?不知道。

但是從題目描述內容來看好像陷入了一個誤區,任何一個國家的強大在閉關鎖國的情況下都不可能實現,因為你無法引進、吸收、學習到國外的比你先進的技術,某些製造行業的強大無從談起。

中國一些大國重器的研製成功儘管有國外技術封鎖的原因,但是也要明白一種裝備是由成千上萬零配件組裝而成,研製製造成功是指關鍵技術,零件的研製成功,其他不關鍵的配套零件許多依然是全球採購。

也就是說:任何一件有高科技含量的設備都不可能獨立完成,也沒有必要。

所以強大的定義應該是:掌握了關鍵技術,甚至是標準(專利)。

人們說蘋果是美國的、三星是韓國,不是指在什麼地方生產出來的成品,而是指蘋果三星他們有的核心技術(標準、專利)。

題目裡問的,中國在傳統汽車確實沒有掌握多少核心技術,在引進掌握汽車技術這方面是失敗的。

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中國並不落後,在智能駕駛汽車方面甚至領先。

至於說,圓珠筆芯中國早就可以生產了。原來看過有關報道,不單純是技術多麼高深,是因為企業不願意研發,圓珠筆芯全球一年的用鋼材量好像才500噸(記憶裡),對於企業不是雞肋,簡直是雞毛。所以中國企業可以生產出來是其他原因。

至於說,酸奶等的包裝盒是沒有多數技術含量的產品,凡是沒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國外不會封鎖,因此沒有必要生產(企業考慮的是成本)。

製造強大是指戰略性的行業,產品技術的掌握生產,一般技術含量低包括民用產品完全可以通過對外貿易解決。


蒐藏夾


十多年前,我去越南的時候,中國製造的產品已經遍佈越南,超市裡邊超過7成的產品是中國生產的。那時候還是帶著諾基亞的手機,給我做導遊的越南老頭子羨慕的看著我這個手機,問我用了幾年了,我說用了兩年多了,他說中國製造質量也這麼棒,因為當時在越南的中國貨名稱並不算太好。那個時候佔領中國市場的,大多還是國外品牌,到了今天,國內銷售手機前幾名的,基本上是本土牌子了,至於空調,電視機,廚衛這些家電,國內牌子市場佔有率是絕大多數的,而且中國製造早就走向全球了,要知道課本上說過“舊社會可以一顆螺絲釘都造不出來的”,今天的中國製造,製造可以滿足中國人的日常需求了,請關注:機電貓

中國製造可以說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了,雖然這幾年世界工廠的名稱要給越南這些兄弟國家戴了,像鞋子,衣服,染整,電路板,已經開始外遷了,但是像很多機電產品,已經加入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因素,中國製造業已經向智能製造轉型了。以往PLC,數控,變頻器,伺服,機器人這些產品國內是沒有的,現在也開始成熟發展起來了。

不過還是要潑一桶冷水,中國的製造業,基本上還是停留在應用層面的,“主機制造”看起來是比較強大的,講白了,就是組裝產業非常發達,但是配件特別是“核心配件”還是掌握在歐美日這些國家手裡,很簡單的例子,像手機這種產品,雖然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很高,但是像芯片,攝像頭,傳感器,內存,OLED顯示屏,基本上都是外國人的,或者國內也有的一些配件,但是質量不可靠主機廠也不敢使用。

汽車我們當然也可以製造出來,但是像ECU這些關鍵部件,國內沒有成熟的產品或者說是沒有成熟的產業鏈,都是國人人把控的,發動機雖然大家模仿三菱很多年了,也可以造出來了,但是和國外的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混合動力,我們只可以做出那種並聯插電模式那種忽悠一下消費者,或者騙一點補貼,那種混聯模式的混動或者廣義增程式,我們似乎暫時還沒有辦法生產出來。而電動車,雖然電機和電控系統我們能做出來,電池管理系統也似乎比較穩定了,但是我們還無法生產出特斯拉那種性價比很合理的電動汽車,而且芯片和IGBT這些關鍵元件,還是要採購國外的。至於氫能源汽車,我們才剛剛開始,日本人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體系。

有一年,我去修一部6軸聯動的加工中心,是英國人的系統,發現有個旋轉工作臺有問題,我計算一下,如果要做位置換閉環,需要裝個圓形光柵,精度需要達到0.001°,但是諮詢國內最先進的光學儀器公司,最高精度只能做到0.09°,根本無法滿足要求。而國產的伺服電機,前幾年都安裝1024-2048線的增量型編碼器,而當時日系的已經裝22位的絕對值型了,日本人甚至可以生產出每轉1000多萬個脈衝的編碼器,當然不會賣給我們的。

至於摩托車這些低端產品,幾乎是盯著日本人的來模仿,日本人每推出一款車型,中國企業就馬上買車型回來破解,然後逆向生產,幾乎沒有自己原創的東西了,也許很多行業都這樣,我們都在“逆向工程”,其實就是山寨,只是芯片這種東西實在是無法模仿了,所以我們就做不出來。其他的,只要能模仿了,我們只是都在表面上做出來了,只是做不好。

我在市場上買了一批小插頭,很便宜,幾毛錢一個,但是發現用上了,發現線頭稍微動一下,就會接觸不良,原因是裡邊的插片,基本上都是“負公差”,比如國家標準是0.5±0.03,你測量一下這些金屬插片,會發現都是0.47甚至0.45的,不會見到0.53甚至0.49的都沒有,所以使用上去就接觸不良。按道理廠家選擇厚一點的金屬片就可以讓產品質量上去了,但是不明白市場上找不到厚點金屬片的插頭,後來恍然大悟,如果你把產品做好了,賣貴一點,人家便宜的會在價格上拖死你,所謂“劣幣驅良幣”,這點的確是讓做企業的人很無奈,因為網上銷售你要給平臺廣告費,實體店也要考慮房租,把產品價格弄低點,只有拼命壓價格,偷工減料,這樣似乎才可以生存。也許是我們中國人太聰明瞭,日本和德國人的很多配件小工廠,都是家族企業,傳承了幾百年了,我們短短几十年,就已經在表面上趕上人家了,但是似乎我們永遠也無法達到人家那種高度了。


機電貓


中國製造的強大。我可以給你舉例子,你就知道中國製造的強大無人能比。可以說是世界第一。

簡單的例子,衣服用的拉鍊,最高檔的是瑞士riri拉鍊,4-6美金一根,第二檔,YKK4-6元一根,再來就是國產YCC拉鍊,1-4元一根,再來就是義烏拉鍊,1-4毛一根。這個拉鍊國內都可以買到。而且3-5天就到貨,特殊定做另算。

再有就是服飾上的假鑽裝飾,奧地利鑽,4-6美金一顆,捷克鑽,1美金左右一顆,韓國鑽,1元左右一顆,國產鑽,3毛一顆,再爛一點的1毛錢一顆,亞克力1-2分一顆,塑料片,一元一包,

中國製造,你可以看到所有你需要的,一分錢一分貨,而且發貨快可以定製,非常強大。而且現在國產的東西質量越來越高。因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人聰明。



清請情感


“中國製造”已經強大到了什麼程度?我國現在還不是工業強國,而只是工業大國。根據我國製造業發展規劃的規劃,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2050年,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我國製造業現在的實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製造業門類齊全,二是製造業規模龐大。有了這兩點,我國製造業就能在世界上發揮巨大影響力。雖然我國製造業技術和水平在國際上還不是位居前列(美日德是製造業技術最強的三個國家),但現在我國在研發、人才的投入是巨大的,相近經過十幾二十年,我國的製造業技術會有明顯提升。

(△ 2017年我國研發投入達到3706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二,已相當於美國78%的規模)

第一,門類齊全。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如果一家制造業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搞定。

第二,規模龐大。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30萬億元,達到了30.5萬億元,摺合4.6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接近4萬億美元。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在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目前已經是美國的1.6倍,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接近30%,以相當於美日德三國之和。

雖然我國的製造業比不了美日德等製造業那樣的高精尖,但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能大而全已相當不易了。並且,我國在部分製造業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有的甚至已經領先。比如5G移動通信網絡、特高壓輸電技術、量子通信等均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財經知識局


首先,衣食住行這些層面,中國製造基本已涵蓋了方方面面,當然,中國製造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領域並非盡善盡美,甚至魚龍混雜 , 但中國製造這個詞組,有個很深刻的內涵:它未必是最好的,但卻一定是最適合供應商進貨也最適應市場的。比如,我一個朋友在浙江開廠,兩代人經營的家族企業,產品就一種,那就是冰箱上的電容,這個東西科技含量並不高, 但據說,全球冰箱上的這個零件,七成都是他家的產品。歐美日不能趕超嗎?分分鐘的事, 但問題的關鍵是,成本都要比他家的高。而中國製造的難能之處,則恰恰就是能在產品質量,顧客接受度以及價格上找到自己合理的點位。同樣的,沒啥知識含量的打火機,中國能點燃全球,其他服裝,電子零件莫不如此。

其次,中國製造不僅反應在產品端,也體現在配套服務上。前陣子,媒體炒作歐美日廠商在大陸撤資遷往東南亞和印度。這本應是正常的產能結構調整,但卻賦予了投資環境惡化這類的別樣深意。但這些企業搬家了,新地段除了優惠條件更便宜的勞動力外,有沒有大陸便利的交通物流條件,有沒有大陸相對清明高效的政府配套服務,有沒有大陸這樣齊全的配套上下游產業鏈,有沒有大陸這樣夜不閉戶的相對安定的大環境,就未可知了。而這些看似摸不著看不見的配套軟硬件 則是中國製造的另一層深意。

第三,中國製造在軍事高科技領域,意味著集全國之力辦大事的超級能力。華為事件後,很多媒體驚呼 原來芯片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手中,其實,何止是芯片或配套科技如此,很多科技都是如此,比如材料技術,美國發動機尾噴口的材料能承受幾千度高溫而不變形,俄國的次之,中國又次。再如高精度數控機床歐美日可以達到二十多軸聯動,中國最先進的也才十幾軸,再比如光刻機技術,等等等等,都是要害命門。也是我們將來可以重點突破的目標。

而我們更需看到,拜主席所賜,通過無數人不懈的努力,新中國從無到有,七十年間已經建成了全球絕無僅有的全系列工業製造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讓我們從容應對各類封鎖和制裁,假以時日,也必將發揮-出遠比歐美小高科公司單一領域閉門造車更強大的能量。而從歷史上看,幾次工業革命的爆發,都不是某樣或幾樣技術畸形發達的小國所引領的,而是工業部門更齊全,產量更大產業佈局更均衡更合理的相對大國來承擔起來的,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德國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美國,莫不如此,種類齊全的工業門類是工業革命從量變到質變時最重要的土壤,而這一點至少在華為事件上來看,尚不能通過全球化來解決,個別大國的梗阻將使得全球化進程中斷甚至夭折 ,同樣則會導致未來工業門類相對齊全的地區更容易實現科技跨越甚至革命。而這點優勢,中國製造不好意思又佔了個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