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解經典」 用藥對症,不等於會有好的效果

我們許多的普通人在看病的時候,尤其是在看中醫的時候,總喜歡用“這個醫生用藥對症”或者是“這個醫生用藥不對症”去評價這個醫生醫術的好壞,當然這種評價方式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患者吃完藥之後的主觀感覺,也是評價用藥效果的一個方面,但並不是十分的全面。就像是扁鵲治療虢國太子時所說的一句話:“並不是我可以起死回生,只不過是太子命不該絕。”

在醫生用藥這個方面,由於古今對於療效指標評價的不同,也會導致對於藥效的一種誤解,好比類風溼關節炎,其主要表現是小關節的對稱性腫痛和滑膜腫脹等表現,在古代可能被稱作“痺症”、“歷節”等疾病,而中醫在治療的時候主要以祛風止痛為主要目的,在很多人包括古代醫生的眼裡,只要是止住疼痛就算是將疾病治好了,而缺乏一定的遠期評價和隨訪。但是在今天,我們通過一些理化檢查就可以確診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甚至於早期診斷,對於疾病的觀察也更加趨近於遠期的效果,通過抗類風溼藥去改善預後,延緩病情的發展。這也許就是現代人覺得現代的中醫沒有古代的中醫厲害的原因之一吧。

在古代御醫的水平可以說是相當的了不起了,而中醫的經典之一的《醫宗金鑑》就是由御醫編纂的教科書,甚至是今天依然有好多的中醫都喜歡去讀,其裡面的方藥在臨床上也有非常大的價值。

但是就算是御醫就可以做到起死回生或者診斷無誤了嗎,我們可以通過《紅樓夢》裡面的一個細節去看一下。

秦可卿在《紅樓夢》裡僅僅出場數回,但無論其貌、其行、其舉止、其病、乃至其死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張太醫的出現讓大家對秦可卿的病情的恢復又燃起了幾許的希望,張太醫的水平不可謂不高“論病細窮源”以及高深的脈學功底贏得了眾人的喝彩和稱道,最終為其開下了“人參二錢,白朮二錢(土炒),雲苓三錢,熟地四錢,歸身二錢(酒洗),白芍二錢(炒),川芎錢半,黃芪三錢,香附米二錢,制醋柴胡八分,淮山藥二錢(炒),真阿膠二錢(蛤粉炒),延胡索錢半(酒炒),炙甘草八分。”並採用建蓮子七粒去心,紅棗兩枚為引子的方子,就算以今天的眼光看來,這名醫生的處方水平也是非常地高的,但是結果如何呢,秦可卿依然擺脫死亡的命運。

可見醫術是否高明是一件事情,而患者的病情的進展又是一種事情,哪怕是在醫學飛速進步的今天,人均壽命逐漸延長的今天,我們面前依然有很多難以治癒的疾病擺在我們的面前。

一名真正的醫生可以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能力,給患者或者家屬一個可靠的答案,而那些所謂的醫生總是在打著各種類似於“御醫”、“祖傳”、“秘方”旗號宣傳治癒,宣傳根治,而患者在治病心切的條件下又失去了一些基本的判斷力,好比我的一個患者不相信某國內頂級三甲醫院“用藥控制”的說法,而去相信某個體診所“去根”的療法,而喪失了最寶貴的早期控制的機會,讓病情發展越來越重。

「醫解經典」  用藥對症,不等於會有好的效果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