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牽頭成立領導小組共同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恩施市43個小區近4萬套“無證房”預計年底完成首次登記

全媒體記者陳航

市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共同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恩施市43个小区近4万套“无证房”预计年底完成首次登记

蓮湖花園業主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

過去,受制於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未按規定繳納相關稅費等原因,州城眾多樓盤未能通過綜合驗收,提起不動產權登記,業主們一籌莫展。

今年以來,恩施市政府頻頻傳來好消息,7月30日,恩施市政府辦公室印發16號文件《關於恩施市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實施方案的通知》;8月12日,恩施市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調查摸排動員會召開,打響了這場攻堅戰的第一槍;9月10日起,恩施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窗口延伸,進駐部分小區,開始入戶調查,先行受理辦理不動產權證。

“太高興了,住了這麼多年的‘無證’房終於有著落了!”不少業主激動地感慨道。10月29日,恩施晚報記者在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動產登記中心以及部分小區辦理現場走訪時瞭解到,此次工作以市長牽頭、多部門成立領導小組,共同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涉及安置房、商品房、實體經濟等5種房屋類型,到年底,全市43個小區近4萬套“無證房”將全部完成首次登記,2020年6月底前完成省委巡視組交辦相關任務,給廣大業主吃下一顆“定心丸”。

“千錯萬錯,老百姓沒有錯!”

“你們代表的不僅是房產中介,更是代表我們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動產登記中心的窗口人員,一定要注意形象和素質,要熱情服務。”10月29日,記者來到恩施市民之家不動產登記中心窗口,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肖家紅提醒前來彙報工作的房產中介公司負責人,要求他們在辦理不動產登記面籤工作時要細緻,要和窗口服務保持一致水平。

為何州城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多年得不到有效解決?面對記者的疑問,肖家紅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在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立前,原稅務、消防、住建等部門監管不到位,未及時完成許可、竣工驗收等審批,造成房屋兩證不齊;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立後,城市建設配套費、相關稅收未完成,例如契稅、所得稅、營業稅等費用,開發商均未按規定繳納。

房屋無法按照程序竣工驗收,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不能開具竣工備案相關證明。肖家紅表示:“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不動產登記細則規定必須要材料齊全,不然我們無法為業主登記。”

肖家紅介紹,經過清理,恩施市目前有43個小區近4萬套房屋未辦理不動產權登記。“千錯萬錯,老百姓沒有錯!”肖家紅說,所有購房戶皆為人民群眾,大家均按要求付全款或按揭款購房,申請辦證既合理也合法。

據悉,目前,全國2873個縣級市單元已有50%的縣級市出臺《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實施意見》,肖家紅表示,這是對恩施市的一個參照,同時也是省委巡視組對恩施州2019年巡視時要求解決的問題之一。

今年7月30日,恩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16號文件《關於恩施市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恩施市有關單位認真組織實施。

適用範圍廣 涵蓋5種類型房屋

肖家紅介紹,該方案明確提出設立領導小組,由恩施市委副書記、市長蘇勇為組長,分管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的市領導任副組長,協調財政、稅務等10多個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開展聯合行動,共同化解全市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

據悉,《恩施市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實施方案》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適用範圍廣、涵蓋種類多。該方案所涉及的房屋包含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實體經濟(工業、企業)、公房(行政事業單位房)、商品房共5種類型。

肖家紅向記者介紹了領導小組的工作模式,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調查摸底、資金追繳、調查處理、辦證4個組。調查摸底組和辦證組由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負責,住建、消防等部門對全市轄區內所有未辦理登機的房屋進行清理;清理完後形成問題清單,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因稅、消防等問題導致未驗收的小區納入歷史遺留處置範圍,分別函告至其他組進行調查處理和資金追繳;同步函告房產登記中心為業主辦證。

目前,該工作的審核窗口已延伸至各個小區,由於人力有限,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招投標將面籤等初次登記工作承包至房產中介機構辦理,先培訓,後上門服務。

9月10日,蓮湖花園一期、三期作為辦證第一站。恩施市不動產登記窗口前移進駐該小區,上門服務,宣傳政策,為方便業主利用空閒時間辦理,該窗口工作時間延長至22:00,且週六、週日照常上班。

10月29日,記者來到蓮湖花園不動產登記臨時窗口,工作人員正忙著給前來辦理面籤的業主審核資料。“面籤要照相,看資料是否齊全,房屋首次登記需要申請表、身份證明、不動產權證明、房屋買賣合同、繳稅證明等。”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恩施華龍村置業有限公司房產營銷部負責人杜玉鳳介紹,該小區一期業主得知可以辦理不動產權登記後十分激動,“看到業主滿心歡喜,我們也高興。”杜玉鳳說,該小區一期自2012年建成至今已有7年時間,辦理之初,每天有100餘戶業主前來排隊辦理,截至目前,該小區已辦理初次登記500餘戶。

“感謝政府體諒百姓的不易,心裡的石頭落地了,終於安心了!”方先生和妻子均為殘疾人,2015年,夫妻倆用進城務工多年積攢的血汗錢按揭購買了蓮湖花園三期的一套房,無法辦證一直困擾著二人,如今這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實事,但說實話,小區內的相關配套設施確實沒有搞好,開發商應該明白這一點。”當天,一位正在辦理首次登記的業主直言道。

預計今年底完成全部首次登記

截至目前,全市已辦理首次登記8670件。按照要求,到今年底,全市43個小區將全部完成首次登記,自2020年1月1日起,業主可以辦理轉移登記,首次登記主要是為開發商辦理,第二步的轉移登記程序較為簡單,業主隨到隨辦。

“首次登記相對比較順利,但也存在一些困難。”肖家紅說,部分購房戶對小區內綠化、電梯等配套設施不滿拒交物業管理費,導致開發商不提交業主購房資料,該情況無法順利辦證;業主個人應該繳納的契稅、維修基金等費用未繳齊,導致辦證過程受阻。

此外,還有一些情況也導致辦證速度緩慢。部分業主常年在外務工無法現場辦理;大部分業主為按揭購房,例如陽光國際小區,500戶中僅18戶為一次性付款,400餘戶業主需要到銀行將當時辦理按揭的資料找出來提供給辦證窗口。

“還有開發商在售房之前就把土地使用權抵押給了銀行。”肖家紅表示,這類問題將成為工作小組下一步協調的重點。

對還未辦理的業主有哪些提醒呢?肖家紅建議,業主需準備好個人證明;積極繳納維修基金等相關費用;抽空帶齊資料,主動去小區辦理。肖家紅表示,下一步,該部門在增加辦證人員的基礎上,可實現多個小區同步辦證,2020年6月底前一定能完成省委巡視組交辦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