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後產能,青海省有方法見實效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嚴格落實國家打擊取締“地條鋼”違法生產行為,嚴格把關過剩產能行業產能置換工作,嚴格執行鋼鐵和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標準,統籌兼顧職工安置、資金獎補、債務處置等重點工作,使得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與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工作成效顯著。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委要求,我省強化執法監督和協同配合,研究出臺資金扶持、差別化能源資源價格、差別化信貸、職工安置、盤活土地資源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連續三年設立省級財政獎補資金支持淘汰落後工作,共同推動工作取得實效。

三年來全省累計完成退出鐵合金產能5.96萬噸、碳化硅產能6.35萬噸,對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規定的淘汰標準,我省重點工業行業現有生產設備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

我省在淘汰落後產能工作中,狠抓重點行業,聚焦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產業,把減少無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作為主攻方向,主動減量、優化存量,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活力。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施方案。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壓減鋼鐵產能50萬噸;關停退出16處煤礦、壓減煤炭產能213萬噸。其中,2019年關閉退出的2處煤礦已經入考核驗收階段。

針對違法行為,我省建立健全依法打擊取締“地條鋼”違法生產行為、嚴防死灰復燃常態化的工作機制。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平臺,逐級建立鋼鐵違規行為舉報核查聯繫平臺,並在本級政府網站公示了舉報核查聯繫表。省直有關部門先後組織開展10餘輪“地條鋼”摸排工作,及時轉發國務院及有關部委關於“地條鋼”的各類通報,形成了打擊取締“地條鋼”的高壓態勢,確保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同時,根據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對鋼鐵去產能情況的監測信息,及時組織專家和地方工業和信息化局對監測信息進行核實,未發現新增鋼鐵產能情況。

最後,為進一步優化煤炭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我省將煤炭去產能由總量控制轉向結構性、系統性調整。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依法依規組織省內去產能煤礦企業開展產能置換工作,完成產能置換指標規模201萬噸,涉及產能置換的14處去產能煤礦均已完成關閉退出各項工作目標,符合煤炭產能置換政策要求,並已全部在2019年6月底前簽了產能指標交易合同,交易的煤炭產能指標均用於省內煤礦新建(改擴建)項目以及在建煤礦的綜合驗收。其中,2019年煤炭去產能60萬噸指標已全部簽訂產能置換合同,待驗收考核通過後,予以釋放。(青海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