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說,三十歲的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業、立家三個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和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自強是立身之本,別把自己的需求寄託在父母的資助上,寄託在別人的幫助上,那都是軟弱的表現。

人生哲理: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立業,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本領,按現代話講就是有一技之長。這是為生的必備,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每個人的各方面要求都會越來越高。

立家,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而當今社會激烈競爭,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至於是先立業後立家,還是先立家後立業,每個人情況不同,也不必要分哪個為先哪個在後。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麼?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人到了四十歲,咀嚼了事態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在經歷了許多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後,是沉思,是恍然大悟。四十歲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對外,他明白了社會;對內,他明白了自己;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

對外,他明白了社會。挫折讓他明白了,人和社會的關係就是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個體是群體中的一分子,個體左右不了群體,那就必須正視它,個人的理想和願望必須建立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之上,否則就是空想。

人生哲理: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對內,他明白了自己。所謂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的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能量。四十歲的人,是最講實際的年齡段的人,人生走過一半,機會和機遇少了,不應該再犯過錯而走迂迴的路了。

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首先,他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其次,必須承擔起贍養老人的家庭責任;還有,就是這個年齡的人,子女基本都處在學習階段,培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四十歲的人,是人生輝煌時期,也是為社會和家庭貢獻最大的時期。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麼?

中國古代哲學中把天當作神,天能決定人類命運。在孔子的學說中,還保存有“天命”的觀點。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因果報應,他知道了,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沒有的彆強求。說白了就是人生觀而已。

五十歲的人,人生已經過去一大半了,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人生哲理: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五十歲的人,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軌跡,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了自己未盡的責任,不懈怠。

五十歲的人,到了人生最成熟階段,成功和輝煌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時常伴有一些壓力,但他們都能很坦然地面對,因為他們瞭解了社會,他們更知道自己!

六十耳順,看透了什麼?

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生氣,心裡依然平靜。胡適說:耳順是能容忍“逆耳”之言,聽“逆言”不覺得“逆耳”。六十歲的人看透了人生;六十歲的人看透了生命;六十歲的人看透了名利。

人生哲理: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六十歲的人,經歷了歲月的打磨,經歷了曲折和挫折,留下的只是人生足跡,成就的卻是自己豐富的閱歷、涵養、修養。六十歲的人,是人生中的晚秋,他的生活腳步慢了,卻可以細細品味人生,欣賞人生旅途中各種景色,享受於向社會提供自己辛勤勞動後的成就感中,享受於無憂無慮的輕鬆生活中,享受於品味酸甜苦辣的回憶所帶來一番別緻感覺中。

六十歲的人,是人生的晚秋,但只有晚秋才有它與眾不同的風采!


三藏資本臧其超老師——股權結構設計專家

人生哲理: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他的培訓沒有套話,只有實戰和結果。

他是講臺上的趙本山,5分鐘鼓一次掌,課堂上掌聲不斷、但又回味無窮。

他在課上,時而幽默、時而犀利,但句句點重要害,讓你如芒刺在背立志改變。

他的推理,步步為營,穩抓穩打,環環相扣,讓你心悅誠服。

他的總結,讓你人生頓悟、豁然開朗、全身透爽。

他的觀點,猶如醍醐灌頂,可以讓你靈光乍現,乾坤倒轉。

他的實戰,講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講,一針見血,穩操實戰。

-THE END-

嗨,小夥伴們,如果你想獲得更多成長乾貨,記得關注我們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