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拉姆·赫什科:基礎研究應由政府資助

阿夫拉姆.赫什科建議,從促進藥物開發的角度來看,基礎研究及設施應該由政府資助,後續通過應用研究和開發轉化成為有效的藥物,就是對社會的回報和收益。“社會各方都應該支持基礎研究,這是社會的一種投資,投資最後各方都會得到良好的收益。”

10月30日,“世界頂尖科學家創新藥研發與轉化醫學峰會”在上海舉行。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兩位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以及一位沃爾夫化學獎得主出席,分別圍繞蛋白質降解與靶點藥物研發、超分子化學與藥物創新路徑、腫瘤抑制基因突變等議題,分享了世界最前沿的基礎藥學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路徑以及未來趨勢。

作為本次峰會的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賽娟開門見山地點明瞭轉化醫學的意義:轉化醫學致力於填補基礎研究與臨床和公共衛生應用之間的鴻溝,為開發新藥、新的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開闢出一條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途徑。轉化醫學是從實驗室臺到病房到病床一個連續雙向開放的研發、研究、開發過程,是致力於克服基礎研究與臨床和公共衛生應用嚴重失衡的醫學發展新模式。

在陳賽娟看來,創新性成果和產業資本在轉化醫學全鏈條的兩端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應用基礎研究創新,轉化醫學就成為無源之水;沒有產業資本的投入,也難以支撐新藥研發高昂的成本,無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優勢和效率。科學家和企業家之間的有效互動,創新驅動和市場驅動的有機結合,將為轉化醫學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在主題演講中強調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阿夫拉姆.赫什科認為,所有的創新藥開發以及轉化醫學都需要依靠基礎研究的進步。基礎研究是希望能夠認識世界、掌握知識,而好奇心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因此,偉大的發現、發明往往是基於好奇心的探索。“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應該要相互結合進行,沒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是沒有市場餘地的,尤其是在醫療行業、製藥行業。過去幾十年,包括新藥開發在內的醫學發展取得很大進展,都是紮根於基礎研究的進展。”

2000年至2004年期間,阿夫拉姆.赫什科先後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獎、沃爾夫醫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他的主要學術成是發現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據瞭解,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在維持細胞內環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認為參與了癌症、肌肉和神經系統疾病、免疫和炎症反應等疾病的發生和進展。

阿夫拉姆.赫什科進一步建議,從促進藥物開發的角度來看,基礎研究及設施應該由政府資助,後續通過應用研究和開發轉化成為有效的藥物,就是對社會的回報和收益。“社會各方都應該支持基礎研究,這是社會的一種投資,投資最後各方都會得到良好的收益。”阿夫拉姆.赫什科認為,社會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