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鋸或銼下的金屬粉末,其金屬原子仍然是完整的嗎?為什麼?

新疆王志勇


原子是我們這個物質世界最基礎的一個狀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普通的能量是不可能破壞原子結構的,如果破壞了,原子核就會釋放巨大的能量,也就是原子爆炸了。

用同為金屬的銼刀銼下金屬粉末,這麼微小的做功只是將金屬原子間的結合破壞了。而微如塵埃的金屬粉末可能包含了上億個金屬原子。因此宏觀的金屬工具是不可能破壞微觀的金屬原子的,因為它們根本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然而我們不能錯誤的以為原子與原子之間是因為存在結合力而聚集在一起。

物質呈現出凝聚性是物質本身的天然屬性,這種屬性是由於宇宙中任何物質都具有傾向於最低勢能的內在秉性。

金屬原子與原子能凝聚在一起也是這個原因。兩個原子之間的正負電荷相互吸引的庫侖力表現為原子間的引力;兩個原子間的相同電荷相互排斥的庫侖力表現為斥力。

當原子間的距離很大時,引力和斥力就不存在,就像已經形成金屬粉末的粉末與粉末之間由於距離已經很大,它們之間就不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粉末的金屬不可能自行凝聚。

而一個粉末上的金屬原子依然凝聚在一起,這是因為原子與原子間的距離達到很微小的時候,原子之間就會產生引力和斥力,而引力和斥力的差額就是原子與原子間的結合力。原子與原子過於接近的時候,斥力就占上峰;偏遠的時候引力就占上峰。

當原子間的距離正好適中的時候,斥力與引力達到平衡,那麼原子間的結合力就為零。此時原子間的勢能也最低,幾乎接近零。常溫下的金屬原子之間勢能就基本為零,這也是物質最穩定的狀態。而所有物質都有傾向最低勢能的趨勢,這是物質的內在屬性。

所以金屬原子(包括其它原子),不是因為有力量把它們促合在一起而形成物質。而是因為原子間力量達到平衡獲得最穩定的最低勢能狀態而凝聚在一起。

物質正是由於這種天然的凝聚態屬性,才組成我們人類可以感知和辨識的有形世界。





科學的奧秘


對於金屬來說,原子就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而原子很小,需要電子顯微鏡才可以看到。鋸子或者銼刀即便齒再細密,也屬於宏觀,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而且原子十分"堅硬",普通的物理作用根本無法破壞原子。所以金屬原子毫無疑問一定保持完整。


原子照片,這個圖片很熟悉吧,課本上出現過。

那什麼樣的能量可以破壞金屬原子呢?核武器爆炸的中心可以做到。事實上,連我們的太陽中心,高溫高壓都難以破壞哪怕最容易破壞的金屬,由此可見金屬原子是多難破壞了。所以古時候說的"點石成金"什麼的,純屬無稽之談。

核武器爆炸,標誌性的蘑菇雲。

一個是核武器核爆炸的中心,一個是一把普通的銼刀,對比一下感受一下,就知道銼刀不可能毀壞金屬原子了。事實上用銼刀銼金屬,就像用手在一個裝滿鋼珠的袋子裡拿鋼珠,不管怎麼拿,你只能拿出一個整數,不可能拿出半個,因為人力不可能使鋼珠碎裂。



鉗工們正在用鋸子鋸金屬。

或許有人認為原子就是一個均勻的球,還可以繼續分割,事實上原子內部絕大部分都是空曠的,幾乎所有質量只集中在中心很小的一個區域,要想毀壞原子,必須毀壞原子核,涉及到原子的能量,非人力可為。


原子結構。

所以,銼下來的金屬粉末中金屬原子依然完整並且沒有變化,因為這種"小打小鬧"對金屬原子沒有任何影響。

歡迎關注"張家小智兒"看更多科學知識的交流溝通~


張家小智兒


粉末和原子的尺寸還差的很遠。把這個比做你巴斯球做了個東西,你用手把這個東西打散了 。然後你問巴斯球壞了麼?當然沒壞。要打破原子力需要的能量要高的多。物質平移帶來的能量離破壞原子差了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


我不是間諜


正常情況下,金屬原子不會有任何變化,但這個鋸的過程如果產生高溫,則可能有變化(氧化)。


大健康公益演說家


方法  一、銀質辨偽。辨別銀圓的真假,首先從辨識銀質的真假說起。銀原子序數47,元素符號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銀光澤柔和,潤白色。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銀圓硬度低,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外國銀幣或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用火燒後便“醜態”百出,有斷裂的、變形的、散化的,真銀圓火燒不變形、不變音,清洗後雪白有亮光。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別銀質是收藏銀圓的前提。   二、聽音辨偽。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圓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銀圓中部,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圓。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聲音沉悶的是“銀包銅夾餡”假幣,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過去傳統的鑑定銀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圓中心,用力猛吹,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圓,無韻音的是假銀圓。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圓接觸面過大,三是要猛吹快聽。聽音辨偽是識別銀圓的基礎。   三、包漿辨偽。傳世銀圓表面有一層氧化銀,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包漿主要有淺黑色、淺灰色、淺橙色和粟殼色。用鞋油擦塗和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呈重黑色,一眼便識。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圓的有效方法。   四、鏽色辨偽。銀圓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鏽。傳 世銀圓鏽層很薄,呈墨綠色。出土銀圓一般鏽層較厚,局部鏽層凸起。兩枚銀圓鏽在一起,磕開後,表面有分佈不勻的白色亮點,迎光而視閃閃發光,俗稱“泛銀”,泛銀現象是無法作偽的。陪葬出土銀圓多數泛醬紅色,局部有綠色鏽斑。水坑銀圓通體泛綠鏽。真銀圓的鏽色是歷史的烙印,很難去掉,用鹼水沸煮而不退。假銀圓人工做作的鏽呈淡綠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針紮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鹼水沸煮半小時便鏽色全無。假銀圓的鏽用鼻子聞有腥味,用舌頭舔有酸味。鏽色辨偽是識別銀圓的關鍵。    由於“袁大頭”逐漸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因此不乏眾多造假者為追逐利益偽造或仿造“袁大頭”,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為了“袁大頭”而稀裡糊塗成了“冤大頭”。原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姚朔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鑑別“袁大頭”真偽的技巧:   第一種方法是“敲”   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偽幣聲音聽來發木。   第二種方法是“吹”   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比如市場常見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為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現在的偽造者大多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第三種方法是“稱”   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導致超重,且顏色灰暗。   第四種方法是用化學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漿破壞)   在沒有圖案的地方,點一小滴硝酸,立刻會看到硝酸與銀幣中的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土黃色的硝酸銀等其它金屬的化合沉澱物。然後用布類的軟性材料擦去化學反應沉澱物,你仍然會看到銀白色的表面,這種實驗不會傷害銀幣的整體結構,簡單易行。因為金屬幣的金屬成分的構成不純,其化學反應物的顏色變化也較大,如果是假幣,可通過化學反應物的顏色,來判斷出銀幣的真偽。 例如:1,銅胎鍍銀 幣的微米鍍銀層很快的會和硝酸進行化學反應,然後,再與銅基材料繼續進行化學反應,最終的化學反應完成後,會呈現出淺綠色的硝酸銀與硝酸銅等金屬的混合沉澱物。擦淨化學反應後的部位顏色,其不再是銀白色,而是淺黃色的銅基材質。   2,合金材料銀幣 不含銀的合金材料假銀幣,用硝酸化學分析後,其沉澱物的顏色為渾濁的白灰色物質。   3,如果用錫與鉛材料製造的假銀幣,其硝酸錫和硝酸鉛等金屬的化學反應物為白灰色的沉澱物質。   通過化學反應物的顏色,就能夠判別出銀幣的真假。其他材料的假銀幣可用上述的三種方法進行驗證。 鑑別妙招  聽聲音   就是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發出的聲音輕脆,柔和,是真銀元。如聲音發尖而高,帶有銅聲,是含銅很多的低成分假銀元。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一般假銀元的聲音多半尖短而低悶。    看外形   看外形結構,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酸洗、銼邊、包皮、挖補的痕跡及是否私版銀元等不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假銀元的直徑比真銀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體積的假銀元與真銀元比較一下,即可辨出真偽。    驗邊齒   由於真銀元是機制版?其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假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裡有一條細齒?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稱重量   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凡是重量低於25.8克、成色低於84%的,不是洗版、銼邊、包皮、挖補銀元,就是假幣。   酸檢驗   在銀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發現銀元冒綠泡或變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而銅芯銀元只要是一觸及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銀,鍍銀表層很容易脫落,且脫落部分極易生鏽。   總之,要多學習通過形制、包漿、字體、鏽色來判斷銀幣的真假,以及識別銀幣的版別。敲擊、酸檢驗等方法儘量少用。另外千萬不要用牙齒去咬銀幣,否則會破壞品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