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桃改良中心簡介

國家桃改良中心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而成立的國家級桃研究機構,致力於國家桃種質資源與新品種的研究和培育,為中國桃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技術和新品種支持,推動我國果樹和水果產業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實現果樹產業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中心現有固定人員11人,其中研究員3名、副研究員3名,博士學位5名、碩士學位4名。

國家桃改良中心具有進行桃性狀鑑定和開展生理、生態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儀器設備、設施,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研究項目近30項,包括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6項,國家科技基礎平臺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農業部行業計劃項目、河南省重點項目和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

中心主要儀器有:

(1)性狀鑑定儀器設備:近紅外品質分析儀、變倍體視顯微鏡、

果品硬度計、電動勻漿機、顯微圖像處理系統、果品榨汁機、樣品粉碎機、酸度計等。

(2)生理生態儀器設備:旋轉蒸發器、超聲波細胞破碎儀、小型臺式冷凍離心機、超速冷凍離心機、核酸/蛋白分析儀、光照培養箱、全自動蒸汽滅菌器、蒸騰儀(氣孔儀)、土壤養分速測儀、酶標儀、氣質聯用儀、植物冠層分析儀、葉面積儀、光合作用有效輻射儀、莖流儀、流式細胞計等。

(3)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儀器設備:恆溫水浴搖床、超聲波清洗機、單道可調微量移液器、梯度基因擴增儀、PCR儀、真空凝膠乾燥系統、凝膠電洗脫儀、基因導入儀、蛋白質電泳系統等。

主要研究方向

(1)桃、葡萄的遺傳改良和特色育種:以品質為核心,把品種的耐貯運性和抗逆性作為重中之重;加強專用品種的培育,特別是設施栽培專用品種、制汁、釀酒專用品種;對桃樹形進行遺傳改良,培育半矮化、經濟系數高、栽培管理方便的品種類型;開展不同肉質類型果實的發育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為培育緩熟型、耐貯運品種提供理論依據;以抗線蟲、細菌性根癌病、抗重茬、抗旱為主要目標,開展專用砧木育種研究。

(2)分子育種:重點是研究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開發更多新的分子標記,用於雜交親本的選配、性狀的早期鑑定和選擇;研究建立桃、葡萄離體再生體系,分離、克隆功能基因,開展遺傳轉化研究,建立穩定高效的遺傳轉化體系,逐漸實現桃、葡萄的分子改良。

(3)桃、葡萄種質資源收集、鑑定、評價:依託國家桃、葡萄種質資源圃,保存桃種質770分,葡萄種質1200份,對其各種經濟性狀、園藝性狀和抗逆性等進行系統評價。

(4)種質資源多樣性研究及優異基因的發掘:在桃、葡萄種質資源生態分佈、譜系關係等研究基礎之上,以資源圃種質數據庫重要表型性狀(植物學、生物學、品質和抗性)為基本數據,表型遺傳多樣性指數和豐富度,開展初級核心種質的取樣策略研究;同時利用分子標記對初級核心種質進行不同品種群的遺傳結構、分化和聚類分析,探討不同地方品種群的多樣度和演化關係,並輔助花粉形態,探討重要基因的進化;明確中國育成品種遺傳多樣性;構建核心種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