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5只科創板三季報梳理:9家公司單季度下滑

今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只掛牌股票閃亮登場,當天市場報以熱烈響應,平均漲幅達140%;其中當日漲幅最大的安集科技上漲了400.15%,漲幅最低的新光光電亦錄得了84.22%的漲幅。

在經過了3個多月的運行,首批25只科創板掛牌股票也紛紛拿出了三季報,這也是這些公司在上市後發佈的首份財報季報告。

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季度,藉此衡量科創板公司經營業績“成色”,說服力顯然不夠;但作為首份財報,也必定是萬眾矚目、備受市場關注。因此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簡單做個數據統計,供投資者參考。

不吹不黑,單憑數據說話。

業績成長性整體放緩,9家公司單季度業績下滑

首批科創板掛牌的25家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的算術平均值為58.44%,但是相比這些公司2018年度淨利潤同比增速的算術平均值87.15%,回落較為明顯。

其中,10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速高於2018年,15家公司的業績成長性出現下滑、佔比達60%。其中有家公司淨利潤同比翻了一番以上,分別為睿創微納、中微公司、交控科技、航天宏圖、鉑力特和嘉元科技;有5家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分別為華興源創、天準科技、福光股份、新光光電和沃爾德。

從上述數據來看,25家首批掛牌的科創板公司業績成長,在上市後分化還是很明顯的

特別受到關注的應當是第3季度的業績表現,在25家公司中,今年第3季度單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有16家,另有9家公司第3季度單季度淨利潤出現了同比下滑、佔比達36%。

其中單季度業績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天準科技,該公司也特別發佈公告做了解釋,解釋的原因包括“來自主要客戶蘋果及其供應商的收入不如預期,收入結構變化導致產品綜合毛利率下降,以及期間費用上升”等。

首批25只科創板三季報梳理:9家公司單季度下滑


行業分佈維度,同行業內部分化嚴重

首批科創板掛牌的25家公司中,在行業分佈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最大贏家,共有9家公司。在公佈的三季報中,這9家公司的平均業績增速為43.38%,低於全部25家公司的整體水平;其中,新光光電是該行業內唯一一家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公司,下滑幅度達53.03%。

同時,這9家公司2018年平均業績增速則高達144.57%。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業分佈維度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放緩最明顯的行業。

專用設備製造業是僅次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第二大贏家,涉及8家公司。在公佈的三季報中,這8家公司的平均業績增速為51.8%、低於25家公司平均值,優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但是其中有3家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出現了同比下滑,分別為華興源創、天準科技、沃爾德。

同時從第三季度單季度數據來看,專用設備製造業的8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單季度淨利潤同比上年同期是下滑的。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涉及3家公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高端製造業的戰略地位。這三家公司業績成長性分化非常嚴重,交控科技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25.37%,中國通號為15.22%,天宜上佳則僅為1.72%。

此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家,通用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各1家,增速分化也很明顯。

首批25只科創板三季報梳理:9家公司單季度下滑


地域分佈維度上,上海地區公司成長性優勢突出

首批科創板掛牌的25家公司中,在地域分佈上,註冊地位於北京和上海的各有5家,江蘇4家,浙江、廣東各3家,陝西2家,山東、福建、黑龍江各1家。

從三季度數據表現來看,上海地區的5家公司前三季度憑據業績增速高達114.91%、顯著優於25家公司平均水平,且與2018年的118.38%增速水平相比,回落並不明顯;而且,上海的5家科創板公司在第3季度全部實現了淨利潤的正增長。

比較慘的則是來自於浙江地區的3家公司,平均業績增速從2018年的241.64%回落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2.17%,這主要是受到容百科技業績增速大幅回落的影響;且3家公司中有2家公司第3季度單季度業績下滑。

最後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想說的是,上述數據分析僅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待的,不具備任何權威性和參考價值。各位看官對於科創板公司三季報的業績表現是否滿意呢?也儘可以給力場君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首批25只科創板三季報梳理:9家公司單季度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