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述評:拉丁美洲向左轉還是向右走?

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10月14日發表題為《拉丁美洲面臨重新洗牌?》的文章稱,今年10月舉行的大選或讓拉丁美洲政局重新洗牌,特別是在阿根廷。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研究主管克里斯托夫·文圖拉認為,拉丁美洲的情況既不能簡單概括成左派週期的終結,也不是右派週期的迴歸。拉丁美洲面臨的是“灰色”情景。對於拉美政壇的走向,他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圖拉指出,阿根廷、烏拉圭和玻利維亞幾個南美洲國家幾乎同時進行的大選,將成為影響整個地區至少中期形勢發展的決定性步驟。

在阿根廷,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的勝利標誌著庇隆主義者重新掌權。由於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強國,費爾南德斯的勝利可能會帶來地緣政治影響,特別是在結盟方面。

在另外兩個國家,人們或許將見證一場“不痛快的連任”。玻利維亞是受拉丁美洲左派思潮影響的代表性國家,現任總統埃沃·莫拉萊斯如果能夠在第一輪選舉中就勝出的話,似乎還能獲得第四次連任,繼續掌權。

但若進入第二輪選舉,且他的直接對手——右翼出身的前總統卡洛斯·梅薩能夠獲得所有沒有投給莫拉萊斯的選票,那麼梅薩將以微弱優勢險勝。

不論怎樣,莫拉萊斯的處境都很艱難。完全可以想象當他勝選之後,卻無法在參眾兩院獲得穩定的大多數席位,這將是個新局面,並阻礙他執政。如果梅薩在第二輪勝出,也面臨同樣的不確定因素。

在烏拉圭,結果的可變餘地應很有限。任期接近尾聲的中左翼聯盟廣泛陣線可能繼續掌控行政權,但同樣無法保證能夠獲得議會大多數席位。實際上,如今的烏拉圭似乎沒有任何政黨能夠在立法機構中獲得這樣的大多數。

文圖拉分析稱,現在的情形要比21世紀第一個十年複雜得多。這三個南美洲國家政府的行動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地緣政治條件,與它們以前施政時大不相同。行動空間也不復相同。面對這樣的情形,它們究竟會選擇收斂自己的雄心,與國內的反對派以及國際經濟和金融組織達成妥協,還是反過來試著進一步左傾,努力尋求人民的支持?

過去的四五年間,拉丁美洲的政治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和波動性。拉丁美洲的情況不是單一的,也不是二元的。實際上既不能簡單概括成左派週期的終結,也不是右派週期的迴歸。拉丁美洲面臨的是“灰色”情景。該地區存在著一種交替浪潮,這是一股“革新主義”之風,它首先制裁的對象就是左派或者右派的卸任者。

外債嚴重限制執政空間

文圖拉稱,如果勝選的話,這些左派政府所處的形勢會與以前不同。它們的行動空間更加有限,而且由於它們與反對派的力量對比更加勢均力敵,所以行動空間遭到擠壓。

他認為阿根廷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例子。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的執政環境不會簡單,因為阿根廷正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危機,以及鉅額的國家債務。事實上,阿根廷現任總統毛裡西奧·馬克裡所做的選擇使阿根廷揹負了1000多億美元債務。費爾南德斯將面臨來自金融市場的極其沉重的壓力,因此無法實行過於激進的政策。應當設想阿根廷政府一定會變得比前些年的基什內爾政府更加溫和。

至於厄瓜多爾的莫雷諾決定在國內推動新自由主義轉型以及向親美方向轉變,人們親眼見證了這樣做的結果:他剛剛經歷了歷時12天、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和政治騷亂,造成至少5人死亡。對莫雷諾來說,這些措施是為了滿足償還借款的需求,因為今年厄瓜多爾政府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泛美開發銀行和法國開發署貸款。這一系列事件從此讓莫雷諾在這個政治極化嚴重的國家中,進入了政治高度脆弱的階段。他與土著勢力以及前總統拉斐爾·科雷亞的勢力之間的較量將繼續上演。

委內瑞拉仍是拉鋸中心

文圖拉認為,委內瑞拉危機是拉美國家間緊張關係的震中。該危機將繼續在地區事務中起決定性作用,始終有兩個陣營在進行對抗。一方面是巴西和馬克裡領導的阿根廷兩國主導的陣營,它們認為應當讓委內瑞拉政權更迭,並承認胡安·瓜伊多的臨時總統身份,但是它們並不希望採取軍事介入,這與美國的想法相反。

另一方面則是墨西哥、烏拉圭、古巴及其他主張採用政治手段解決委內瑞拉問題的國家組成的陣營,即在政府與反對派之間舉行最小規模的內部對話,而非採用政權更迭的手段。

文圖拉稱,支持政治解決方案的陣營將在10月末的選舉中得到強化,特別是在阿根廷政權落入庇隆主義者之手的情況下,因為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曾經說過,倘若自己獲勝,將帶領阿根廷退出反對馬杜羅政權的利馬集團,轉而支持由墨西哥和烏拉圭推動的“蒙得維的亞機制”。這預示著阿根廷和墨西哥之間可能建立起相當難得的地緣政治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