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下老宅,五叔又見三十年前的光棍老鄰居,感觸頗多。

當兵離開農村老家三十多年了,毎次回家都發現,這些年農村真的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裡的年輕一代人也都建新房另處居住了,那些享有"五保"待遇的"老光棍漢"們也都由鎮裡集中安置,聽說每戶都安排了一套房,也算是安享晚年了。如今村裡留下的只剩一些不願和子女同住,而獨守老宅的老人。原本雞犬相聞喧鬧的村莊已日漸蕭條冷清。

回鄉下老宅,五叔又見三十年前的光棍老鄰居,感觸頗多。

前些天又回到老家,發現老宅旁竟然還住著人,頓時感到了幾分親切。老鄰居也是"五保戶"。原來就聽說他也要搬到安置房的,不想這次回家能碰上,一打聽才知道鎮裡安排的住房條件倒是好,但沒有熟人不熱鬧,自己還能動,也沒活可幹,所以還是搬回老宅,好歹能打理一下菜園有點事做,也能有幾個熟人。

回鄉下老宅,五叔又見三十年前的光棍老鄰居,感觸頗多。

這位老鄰居差不多比我年長20歲,可以說我是他看著長大的,我們兄弟幾個也都尊稱他叫叔叔。小時候也叫他排長叔叔,因為那時候他還當著民兵排長。他也很喜歡我們幾個鄰家小孩。記得他參加民兵訓練後回家吃午飯時,還讓我摸過他帶回來的步槍。從我記事起,他家父子兩代和我們家的關係處得一直不錯。小時候家裡每天早上吃完早飯,泡好茶後總會隔著牆喊一嗓子,叫他父親過來喝茶,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他父親去世。這些年,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去看看他,遇到過年時還會給他買兩條煙,有時他也送給我自家產的花生油。

鄰居叔叔的身世很苦。還是在解放前,其父親從鄰縣的老家來我們村,給一劉姓家族看護祠堂,一直到解放後在此落戶。40多歲才成家。他母親也不是本地人,是從河南逃荒至此和他父親成親才安家的。由於時代的原因,加上還有些精神方面的問題,所以對於其母親的身世一直是個謎。究竟來自於河南的什麼地方無從考究。僅有的信息是他母親知道自己屬雞,據此推算前幾年去世時她也是90高壽?也是一個苦命的人!

背靠我家院子一排三間小茅房,這是鄰居叔叔家的房子。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過年放鞭炮時,大人千叮嚀萬囑咐要小心點,不要把他家的草房點著了。如今這三間小屋除了屋頂的茅草換成了瓦,並沒有什麼改變,光棍漢過日子大概都是如此吧。鄰居叔叔還有個妹妹,我們尊稱她"圓姑",圓姑在我小時候就出嫁了,圓姑出嫁時還是叔叔自己從山上砍回木料,加工做了一個箱子,然後自己塗上一點紅色的顏料,簡簡單單的嫁妝把自己的妹妹嫁出去了。

回鄉下老宅,五叔又見三十年前的光棍老鄰居,感觸頗多。

鄰居叔叔終身未娶,同家裡貧窮有很大的關係。其父親出身為舊社會的長工,又娶了沒有勞動能力的逃荒女,勤扒苦做一輩子才把叔叔兄妹倆撫養長大,更不會為他留下什麼家底。其實叔叔是個勤勞肯幹,也很孝順的人。自打他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去世後,一直無怨無悔的是伺奉著不能自理的母親,直至前幾年去世。家庭的拖累也影響了他的婚事。叔叔和他父親一樣,也是一個好面子固執的人。小時候我家曾好心提出給他家的茅草房換上瓦,可能是出於一種過度的戒備心理,不同意也不領情。在叔叔的婚事問題上,也有人給他領來一個外地女子不知何故也被她拒絕了,如此種種。用我們鄉里話來說,這種人就是又臭又硬。

如今,鄰居叔叔年過70了,每年領著補貼,生活上是有著落的,外甥也會時常來看看,天冷了還會送來木柴取暖。但畢竟是孤獨一人,守著空落落的三間小屋,一日三餐,打打小牌,就這麼一天一天的過著,看似愜意的生活卻多少有些令人唏噓。

回鄉下老宅,五叔又見三十年前的光棍老鄰居,感觸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