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鹽鹼地挖出“聚寶盆”,養殖產業鏈帶領數萬群眾走向富裕

新華社走進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喬莊鎮,道路兩旁成方連片的蝦塘綿延數里,蔚為壯觀。在黃家村的南美白對蝦蝦塘邊,養殖戶黃家輝高興地算起今年的增收致富賬:“我養的頭茬蝦平均每頭重24克,畝產量500多公斤,按照市場價每公斤50元計算,一茬蝦的畝均效益就有2萬多元。”

地處黃河下游的喬莊鎮,鹽鹼澇窪地面積大,昔日普通農民從土裡刨食,收入寥寥。從2001年起,喬莊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地下微鹹水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引進養殖南美白對蝦品種。多年的不毛之地如今變成“池內噸魚蝦”的“聚寶盆”,喬莊鎮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鎮”稱號。

為鼓勵群眾開發荒鹼澇窪地建池塘養蝦,喬莊鎮採用以獎代補的形式,對連片成方開發200畝以上的村給予1萬元以上的獎勵。同時,積極協調農信社為養殖戶提供小額貼息貸款,解決養殖戶的資金問題。

為幫助蝦農儘快掌握和提高養蝦技術,博興縣漁業服務中心以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為平臺,建立“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網絡,通過“科技人員到戶、良方良藥到池、先進技術到人”,推動高效養蝦技術的推廣和普及。

目前,喬莊鎮南美白對蝦池塘養殖全部採用封閉式,不外排廢水,不使用抗生素,只採用有益微生物等方法進行調節。同時,鎮裡先後成立15家專業養殖合作社,入社養殖戶達到3200餘戶,所有社員統一完善基礎設施、統一生產操作等,確保了對蝦品質。

針對此前單茬養殖、蝦池利用率低等問題,近年來喬莊鎮大力推廣二茬分級接續養殖模式,首先對蝦苗進行淡化標粗,然後放入溫棚暫養一段時間,等蝦苗長到一定規格後再移到外塘進行養殖。同時,在外塘對蝦捕撈前1個月進行二茬蝦苗暫養,使得外塘第二茬蝦養殖週期縮短1個多月,實現北方地區對蝦養殖“一年二茬”,畝均效益成倍提高。

養殖戶黃家輝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的蝦類對水質非常敏感,尤其是對蝦豐收期間每天夜裡至少需要給蝦塘增氧6個小時,一旦蝦池斷電、增氧機停轉,對蝦很容易缺氧死亡,將給養殖戶造成嚴重損失。

喬莊鎮鎮長舒德明說,今年4月博興縣供電公司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為鎮裡完成10千伏喬西線和西小線雙線聯絡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對蝦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所需的農業生產用電問題,給養殖戶豐產增收吃上了“定心丸”。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喬莊鎮已形成從蝦苗淡化、飼料供應、病害防治到產品銷售、冷儲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對蝦養殖面積由2001年的600畝發展到2018年的3.2萬畝,年產值6.2億元,實現利潤3.5億元,數萬群眾從溫飽走向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