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法官 帶著國徽去審判

巴雅爾吐胡碩法庭位於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城70公里,所轄工作範圍8000多平方公里。這裡地域偏僻,有丘陵、山地、河流和無垠的草原,那順烏日塔堅守在這裡幹了20多年的工作。這些年他帶著庭裡的法官們在工作中先後開創了“馬背上的巡回法庭”“那順調解法”“蒙漢(雙語)訴訟軟件”等多種創新工作方式,審理調處了各類案件萬餘件,無一發回重審或因判決不公而引發當事人上訪。他的名字早已被當地群眾所熟知,更多的是讚許。他,就是全國優秀法官、巴雅爾吐胡碩人民法庭庭長那順烏日塔。

一位“奇思妙想”的法官

初秋的草原風和日麗,眼前的綠色猶如一幅巨大的綠色大絨毯鋪蓋在扎魯特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清晨,《人民法治》記者從扎魯特旗出發,驅車兩小時到達巴雅爾吐胡碩法庭採訪那順法官。由於法庭的工作很忙,記者與那順一見面就進入採訪程序。

"巴雅爾吐胡碩法庭轄區是蒙古族民眾聚集區,很多老百姓看不懂漢字,看不懂也聽不懂漢語。一次我給一個總是去剪壞鄰居家圍欄的牧民老大爺下了一份判決書,但大爺說他看不懂漢字,不知道判決書上寫的是什麼。我馬上回到法庭用蒙語翻譯了一份同樣的判決書,這樣大爺才認可了判決結果,雙方握手言和,也沒給鄰居再帶來弊害。”那順庭長給記者講了這個故事。


“馬背上”的法官 帶著國徽去審判


那順和同事在辦案途中

從這一件案件上,那順受到了很大啟發,他感悟到了,這裡由於歷史原因,地處偏遠,草原上的蒙古族,特別是年歲大的同胞大多數像他之前一樣,沒有接受過漢語的學習,很多時候漢語口語都不熟練,何況閱讀判決書上的漢字。這就導致了蒙古族百姓有時難以認可判決結果或不能完全配合執行判決書。從那時起那順開始用蒙語寫案宗、判決書等一系列法律文書,保障了蒙古族百姓能讀懂相關文書,認可法庭的工作,這一下子解決了很多百姓的實際問題。

那順之所以能夠體會蒙古族百姓不懂漢字的苦衷,是因為他也是土生土長的蒙古族人,在進入法院系統前同樣不會寫漢字。30年前,他在哲里木盟師範學院學習數學專業,之後參加工作在烏力吉牧仁中當了11年的教師,因為他知民風、懂民情、有文化且工作能力強,故在扎魯特旗法院缺乏基層法官的1992年,他通過遴選進入了烏力吉牧仁法庭成為一名書記員。“那時的法律法條都只有漢字版本,做一名法官那是多光榮的事啊,所以我不能做不好,一定得對得起這個法官的身份,我就開始自學漢文,自學法律法規。”那順從進入法庭的第一天就對自己有著嚴苛的要求。

那順庭長深知草原有草原的規律,在草原上辦案可不同於城市,很多時候不能只認死理,還得隨機應變。前些時候,有一家牧民的1200多隻羊進了鄰地的莊稼裡損毀了部分莊稼。莊稼主人圈下了牧民的1200只羊不放。羊的主人為了要回自己的羊,找了村委會、派出所、司法所均未能妥善解決糾紛。最後牧民來到了巴雅爾吐胡碩法庭,請求法庭判莊稼主人立即歸還牧民的羊。那順聽了事情經過,知道這種事如不及時處理很容易發生衝突,他火速趕到了現場。那順憑藉在牧區百姓中的威信和口碑,莊稼主人同意和牧民進行調解,他不光叫來了原被告還叫了幾個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同來到了莊稼主人的地裡。那順知道通過城市裡的評估機構評估定損,不僅路上往返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還得花費一筆不小的評估費,於是他想到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他們在莊稼東邊、中間、西邊各取兩壟地查一查被損壞的玉米杆有幾根,取一個平均值,算出一壟地裡毀掉了幾根玉米杆。再看這個品種的玉米一根杆上能結幾個玉米,一個玉米大約能有多少糧食。就這樣算出了玉米地的大致損失,原被告雙方達成了賠償損失的調解協議,最終化干戈為玉帛。

從不懂漢字到無障礙地將法律法規用漢字譯成蒙文,從純漢語審判到蒙語、蒙漢語審判,從在法庭審案到騎著馬巡迴到住戶家中開庭、調解,那順結合草原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創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法庭多種新的工作模式。

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記者在採訪中聽說了這麼一件事,2007年,時任扎魯特旗法院院長沈明元到任不久,在一次聽取院各部門工作彙報中詢問那順法官案件辦結情況。“當時草原上的案子也沒有那麼多,我們法庭一年也僅僅百十來件,可我一件判決的案子都沒有,全部調解解決,當時沈院長不太相信了,認為做到百分之百調解結案難度太大,怎麼可能全部調解,肯定有問題,於是把那順結案的案件卷宗全部審查了一遍。”就這樣法院的相關工作人員把那順調解的100多件案子逐一入戶訪問,看看百姓們是不是有不滿的地方,是否真的是以調解方式結的案,調解的結果又如何?

這一入戶訪問的結果可讓整個法院都感到了詫異,那順居然真的做到了百分之百調解結案,所有的當事人都表示很滿意調解的結果。扎魯特旗法院的領導們又從案件審理筆錄中發現,那順對調解工作有著獨到的見解和行之有效的調解方法。


“馬背上”的法官 帶著國徽去審判


對於那順法官如此驚人的辦案業績,院領導驚奇之餘更是為那順自豪而驕傲,同時作出決定要求全院人員學習那順同志調解結案的方式及堅毅、勤奮、刻苦、敬業的精神。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發展快速,各種民間糾紛不斷增多,人民群眾的司法訴求也日趨多樣化,矛盾糾紛也大量湧入法院,給基層法庭工作提出了挑戰。那順的調解結案方式相對判決而言,更有利於徹底解決矛盾和糾紛,保障人民法庭將大量民間矛盾化解在基層,同時也減少上訪率和上訴率,減少了百姓在訴訟中花費的大量人、物、財。

採訪中那順庭長說:“只要從每一起案件的各個方面著手,從社會、個人需求、財產分配、利益得失多方位努力尋求調解的結合點,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我一定盡力促成以調解方式結案,這樣對雙方百姓都好。”這種以調代判的方式,一是簡單便捷,二是以情以理以法,雙方不僅受到學習和教育,更容易自願達成共識。三是幾乎沒有後期矛盾的產生。

有一年產羔季,那順和時任法庭副庭長的趙立君同志一起巡迴辦案。路過一個村子的時候,遇見兩戶牧民正在爭吵。他們停下車詢問緣由,原來兩家的羊群混在了一起,牧民們發現後開始分羊。各家大羊的身上都有不同的記號,分起來並不困難,只是有兩隻小羊羔,由於太小還沒來得及做記號,雙方都說羊羔是自家大羊生的,爭執不下。當時趙立君低聲對那順說:“這可怎麼分,羊又不會說話,總不能給羊做DNA吧,兩隻羊羔還不夠鑑定費呢。”那順低頭想了想,把小羊羔牽到東邊的羊群裡放開。過了一會兒,又把兩隻小羊從羊群裡牽出來,放進西邊的羊群裡。幾分鐘後,他把兩個爭得不可開交的牧民叫了過來。對牧民說:“別吵了,兩隻羊羔已經告訴我了,它們是西邊老白家這群裡的。”老白高高興興地把羊羔牽了過去。“憑什麼說羊是他家的!”東邊的老包急了,“羊又不會說話,怎麼告訴你的?你這擺明的向著他!”那順笑了笑,說:“你別急呀,剛才我把這兩隻羊羔帶到你的羊群裡,你群裡的羊都不理它們,有的羊還用犄角頂它。我把羊羔放到老白的羊群裡,沒一會兒就有兩隻母羊過來給它們餵奶。你也養了這麼多年羊,不會不知道母羊只給自己下的羊羔餵奶吧。”那順這麼一解釋,說得老包的臉通紅,只得承認自己錯了。

那順用草原上的大智慧調解了林林總總的案子。“其實,是組織和領導們給予的信任才讓我的調解方法能夠在全旗推廣和應用。”談起他持續能夠以調解為主要方式來工作,他感嘆道:“在那時調解不是主要結案手段,他們選擇不是一味地循規蹈矩,而是相信我的創新會帶來新的、好的東西,這對於我工作中後來的不斷前進有著深刻的意義”。

以“情法結合”的方式處理案件

那順所在的巴雅爾吐胡碩法庭管轄著兩個蘇木、兩個鎮、兩個林場、一個種畜場和一個開發區,佔地八千平方公里,佔全扎魯特旗面積的一半。總人口約40000人,其中蒙古族就有38000人。並且,基層法庭審理的民事案件大多是家長裡短、民間借貸等老百姓之間的糾紛,事情雖小但是情況複雜,處理不好就會引起農牧民不滿,甚至產生個別不穩定因素,這對於基層法庭法官的要求更是變得嚴苛。

在一次案件中,當事人報案說他的一個好朋友向其借錢,前後一共借款110000元左右,但此時向他借錢的那個朋友正在將自己僅有的60只羊裝車舉家搬遷,希望法庭可以去阻止。那順法官和巴雅爾吐胡碩法庭的工作人員馬上驅車前往了該當事人所在的嘎查,他們到達時被告正在裝羊準備搬遷。他們就地在被告家中進行現場調解,原告執意將60只羊抵債拉走。

但那順法官認為,如果把這60只羊給了原告,雖然原告的訴請能夠得到部分兌現,但被告卻會因此失去繼續生產生活的基礎,原告剩餘的訴請利益也很難得到實現。他便提出,讓原告再給被告一年的時間,等這批羊接羔生產後再向被告履行債務。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原告的訴請,也不至於將被告逼到沒有生活出路,因為,他知道在牧區牛羊是牧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一旦把所有的羊都判給原告,那被告沒了生活來源,導致家庭的貧困,很有可能做一些犯罪的舉動。

於是,那順法官便把他的想法向原被告說明,他勸解原告說:“被告也是你的好朋友,你忍心這麼斷了他的路嗎?”經過深思熟慮,原被告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一年後被告家的羊繁殖到了120頭左右。當年羊的價格也不錯,被告賣掉九十多頭羊償還了原告近九萬元的債務,剩餘的債務也用其他形式對原告進行了償還。而被告在償還債務後還剩下了30只左右的母羊,保障了他正常的生產生活。

這就是那順“情法結合”的辦案方式,他不僅遵循法條還根據實際的情況、百姓的情感需求判斷案情應該如何處理。那順說:“在做調解工作時要找到原被告雙方的利益平衡點,這樣雙方才能更容易達成調解一致的意見。調解一個案件不僅是結案了事那麼簡單,要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考慮,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司法為民。”

在草原法庭工作的20多年裡,那順在他平凡的工作裡寫下了一篇又一篇美好的故事,獲得的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成就,更是獲得了老百姓對“老那”的信任與割捨不開的情感。20多年來,他認真工作,審調相宜,用法適當,秉公執法,情法結合。他承辦的3000多件案件,沒有一起超審限,沒有一起纏訴上訪,調撤率為88.6%,巡迴辦案比重超過60%,群眾滿意度為99%。

那順烏日塔用自己“蒙漢雙語”法官的身份為美麗的扎魯特解決了一樁又一樁的民事糾紛,安撫了一個又一個百姓的心靈,為黨的審判事業增添了無限榮光!(葉斌 張冰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