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於時間中的巨人

沉浸於時間中的巨人 | 現代人小叢書

沉浸於時間中的巨人 | 現代人小叢書
沉浸於時間中的巨人 | 現代人小叢書

文學致力於構建世界和人類經驗的模型。為了具象地闡釋這些模型,作家往往將抽象觀點帶入為人所熟悉的自然和情境之中,即使用“象徵”(Symbol)的手法。加拿大文學評論家諾斯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在1962年的梅西公民講座中指出,文學家通過寓言(allegory)、暗示(implication)和引喻(allusiveness)三種常用的象徵手法,將讀者從現實中抽離出來,置於想象的世界。比如,華茲華斯在《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中用了引喻的手法,賦予一朵水仙花以人類視角和情感:

它們常在心靈中閃現,

那是孤獨之中的福祉;

於是我的心便漲滿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弗萊認為,當心智被想象包圍,無數尚未出生或仍處於胚胎狀態的信仰就有了可能。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人們得以認識到自己的信仰只不過是眾多信仰之一,以此增加對世界的寬容。同時,在文學的可能性中,人們能夠擺脫經驗和時間的束縛,以此成為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所描繪的“時間中的巨人”。

沉浸于时间中的巨人 | 现代人小丛书

時間中的巨人

譯/李雪菲

文學究竟有什麼意義?當你觀看一部莎士比亞戲劇時,你知道像哈姆雷特或福斯塔夫這樣的人從未存在過。可能曾經在丹麥有一位名叫阿姆雷特的王子,也可能有某個人叫約翰·法斯托夫爵士(Sir. John Fastolf)—實際上他確實存在,並且在莎士比亞的一部早期戲劇中出現過。但是這些歷史人物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或福斯塔夫的關係,並不比你與我同他們的關係更近。如果在希臘軍隊裡真的曾經存在過一位人高馬大、脾氣很壞的名叫阿喀琉斯的人,他得知自己在3000年後仍然聲名遠揚,一定會非常吃驚。至於他是否樂意就是另一回事了。假設歷史上確實存在一位阿喀琉斯,他至今仍然聲名遠揚的原因有二:一個原因是荷馬曾經寫過他;另一個原因是荷馬所說的關於他的事情基本都是荒誕不經的。沒有人會因為被浸入河水而變得刀槍不入;沒有人與河神戰鬥過;沒有人的母親是一位海仙女。不論是阿喀琉斯、哈姆雷特、亞瑟王還是狄更斯的父親,任何人只要被寫進文學,就會被文學所接管,他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樣則成為最無關緊要的事情

。然而,荷馬筆下的阿喀琉斯並非不真實的,即便他不是真實的阿喀琉斯;不真實的人物不會像荷馬的阿喀琉斯一樣在3000年後仍然如此鮮活。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處理的問題:我們在文學中碰到的既不是真實的,也不是不真實的。我們有兩個詞,假想的(imaginary),它表示不真實的,以及想象的(imaginative),它表示作者的創作,這兩個詞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不過,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詩人會有特許的說謊者這個稱號。詩人這個詞在一些語言裡的意思是說謊者,我們在文學批評中採用的詞—寓言,虛構作品,神話—都意味著我們不相信的東西。維多利亞時期的一些父母禁止他們的孩子閱讀小說,因為這不是“真實”的。但是,今天絕大多數講理的人都不會否認這點,即詩人在使用一個來自歷史或真實生活的主題時,有權按自己的喜好進行隨意更改。亞里士多德在很早以前就解釋了其中的原因。歷史學家提出具體的、特定的陳述,比如:“黑斯廷斯戰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發生於1066年。”因而,人們會以他的言語的正確或錯誤來評判他—或者確實發生過這樣一場戰役,或者沒有;如果發生過的話,那麼他所說的時間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但是,亞里士多德說,詩人從來不會做出任何的事實陳述,當然更不會是任何具體特定的陳述。

詩人的任務不是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什麼在發生(what happens):不是發生過什麼,而是一直在發生的事情。他會給你典型的、復現的或者如亞里士多德所言的普遍的事件。你不會用《麥克白》來學習蘇格蘭歷史—你用它學習一個人奪得了王國而失掉了靈魂是什麼感受。當你碰到像狄更斯筆下的麥考伯(Micawber)這樣的角色時,你不會覺得狄更斯一定認識一個一模一樣的人:你覺得在你認識的所有人身上,包括你自己身上,都有一點麥考伯的影子。我們關於人類生活的印象是一點點形成的,對大多數人而言,它們停留在鬆散無組織的狀態。但是,我們常常在文學中找到把這許許多多的現象整合起來,並且讓它們凸顯的東西,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典型或普遍的人類事件的一個部分。

沉浸于时间中的巨人 | 现代人小丛书

阿喀琉斯(希臘語:Ἀχιλλεύς、英語:Achilles)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描繪特洛伊戰爭第十年參戰的半神英雄

不錯,但是它們怎麼能解釋阿喀琉斯呢?阿喀琉斯除了腳跟便刀槍不入,還是海仙女之子。這些事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真實的,那麼它們怎麼使阿喀琉斯成了一個典型的、普遍的形象呢?這就涉及另一種原理了。一位作家越寫實,他筆下的角色和事件越接近像我們一樣的人,他就越擅長反諷。反諷牽涉將作為讀者的你們置於比角色更高的位置,這樣,你對他們生活的世界看得更加清楚與全面,就可以使你的想象脫離這個世界。荷馬筆下的阿喀琉斯展現的是相反的技巧,這裡的角色是一位英雄,他遠比生活更加高大。阿喀琉斯超越了任何人想要達到的狀態,因為他成了一個人所希望成為的人,並且做到了絕大多數人如果足夠強大就一定會去做的事情。他並不是一個獨立的英雄的肖像,而是人類潛在醞釀著的強烈的慾望、沮喪與不滿的力量,這是我們每個人作為人類整體的一分子所共同擁有的東西。因為他代表著這種力量,他就可以成為半神,與自然的關係緊密到擁有一位海里的母親與一個河中的敵人,並且,還有天神直接對他及他所做的事情抱有興趣。同時,鑑於他雖然擁有超人的力量,卻仍然遭遇了他所不能理解的事情,這也就有了反諷的視角。如今沒有人會在意

歷史上的阿喀琉斯,如果他真的存在的話,但是神話中的阿喀琉斯反映了我們自身生活的一部分。

你可能會問道,既然在想象的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可以被設想,不存在對錯之分,並且任何論點都具有同等的合理性,那麼,學習想象的世界有什麼用處呢?我認為,最明顯的用處之一就是培養寬容。在想象中,我們的個人信仰不過是可能性,但是我們也能夠在他人的信仰中看到可能性。頑固者和狂熱分子很少使用藝術,因為他們過於關切自己的信仰和行為,而不能夠將它們當作一種可能性來看待。我們也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成為一個困惑於各種可能性的一知半解者,以至缺乏行動的信念或力量。但是,和頑固者相比,這樣的人更為少見,對我們的世界造成的危險也更小。

想象中的抽離力量(power of detachment)產生了寬容,在此,任何事件都被移除到信仰和行為的範圍之外。經驗幾乎總是普通的;當下不像過去那樣具有懷舊的浪漫,在現實生活中,理想和願景會變得骯髒不堪。文學則反置了這一過程。當經驗同我們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比如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關於拿破崙戰爭的經驗,它的尊貴感和使人愉悅的程度就會大幅提升。我提到托爾斯泰,因為他應當是最後一個會讚美戰爭,或者認為戰爭的可怕之處並不可怕的作家。即使在《戰爭與和平》中,也存在幻覺的元素,但幻覺帶給我們的逼真感並非戰爭的真實體驗:只有抽離感才能帶來真實的比例和視角,看到戰爭究竟是什麼。文學幫助我們帶來這種抽離感,

歷史、哲學、科學及其他值得研究的事物也都如此。但是,文學還有一些其他東西,用來傳達它獨到的抽離感:這些東西就像原始魔法一樣荒誕不經、毫無可能,而文學與原始魔法極為相似。

本講的標題“時間中的巨人”(Giants in Time)來自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偉大的系列小說《追憶似水年華》的最後一句話,我個人更傾向於將這本書按字面忠實地譯為“追尋逝去的時間”。普魯斯特說道,在我們的普通經驗中,所有事情都消融在過去,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儘管我們稱其為現實生活,這種普通經驗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的現實感。在普通經驗中,我們就像身處圖書館的一隻狗一樣,被一個顯而易見的充滿意義的世界所環繞,而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普魯斯特講述了一個無比冗長的故事,它從19世紀末的法國一直綿延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端,一些復現的主題和經驗串起了這個故事。故事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對“現實生活”中忌妒、變態心理及虛偽的記錄,但偶爾也會閃現出在它們背後無限遙遠的陶醉與平靜。在這一系列書的結尾,普魯斯特解釋了(或者至少他的敘述者解釋了)這樣的經驗如何將他帶出普通生活及他所存在的時間之外。正是這點使他能夠寫作這本書,因為它使他能夠將人們看作“沉浸於時間中的巨人”,而不是活在行將消逝的瞬間。

沉浸于时间中的巨人 | 现代人小丛书

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

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

作家既不是觀察員,也不是夢想家。文學並不反映生活,但它也沒有逃離或退出生活:它吞噬了生活。想象只有在吞噬一切之後才會停止。不論我們從怎樣的方向啟程,文學的路牌總是指出同樣的道路,它通向一個一切皆在人類想象之內的世界。

時間是一切鮮活之物的敵人,也是詩人最為厭惡和恐懼的暴君,如果想象能夠消解時間,它就能消解一切。我們回到了第一講中提到的想象的界限,一個完全由人的生活擁有並佔據的世界,一座群星即郊區的城市。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宇宙:文學並非宗教,它也並不向信仰言說。但是,如果我們將這一圖景完全拒斥在心靈之外,或者堅持認為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那麼,某些東西就會在我們的內部死亡,而保持這些東西的生機很可能至關重要。

文學批評大師的六堂文學課

以文學滋養想象

沉浸于时间中的巨人 | 现代人小丛书

《培養想象》

[加拿大]諾思羅普·弗萊

李雪菲 譯

三輝圖書/中國華僑出版社

三輝圖書天貓店已上架

文學的價值幾何?不同文學作品是否套用了共同的神話原型?如何揭穿變得虛偽的日常修辭?怎樣用文學批評的方式閱讀一則廣告?從荷馬、賀拉斯到莎士比亞、拜倫,再到馬克·吐溫、W. H. 奧登,弗萊縱橫古今世界文學,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偵探,為你揭示文學作品中反覆出現的母題,講解包括象徵、隱喻在內的各種文學手法,談論文學的意義和閱讀技巧,梳理出一條條線索,使我們在文學的迷宮中豁然開朗,並將受到滋養的想象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複製以下代碼【$IND2YIDsxCB$

打開淘寶快速進入三輝圖書專營店購買此書

關於“現代人小叢書”

1961年起,加拿大廣播公司、阿南西出版公司和多倫多大學梅西學院共同發起了“梅西公民講座”項目,圍繞群體意識、技術、大眾媒介、債務和財富、公民權利等一系列與當下公共利益關切的議題,邀請到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識分子展開面向公眾的演講。這些演講的內容以出版物的形式流傳下來,在西方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我們從中選擇了對今日國內讀者尤有啟發的首批12本,組成這套“現代人小叢書”系列的第一部分,其作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著名小說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哲學家查爾斯·泰勒、文學批評家諾斯羅普·弗萊……它們講述了人們應該如何面對現代社會依舊未能擺脫的工具理性的“鐵籠”命運,如何在充滿困惑和迷霧的生活中保持批判的理性和審慎的樂觀,以及,更重要的,保持並回歸自我的本真。

這裡有作為一個公民,你應該知道的一切。

已出版

沉浸于时间中的巨人 | 现代人小丛书

培養想象〡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

畫地為牢〡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

技術的真相〡厄休拉·M. 富蘭克林(Ursula M. Franklin)

無意識的文明〡約翰·拉爾斯頓·索爾(John Ralston Saul)

即將出版

償還:債務和財富的陰暗面〡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現代性的隱憂:需要被挽救的本真理想〡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

敘事的勝利:在大眾文化時代講故事〡羅伯特·弗爾福德(Robert Fulford)

必要的幻覺:民主社會中的思想控制〡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作為意識形態的生物學:關於DNA的學說〡R. C. 列萬廷(R. C. Lewontin)

歷史的迴歸:21世紀的衝突、遷徙和地緣政治〡珍妮弗·韋爾什(Jennifer Welsh)

效率崇拜〡賈尼絲·格羅斯·斯坦(Janice Gross Stein)

設計自由〡斯塔福德·比爾(Stafford Beer)

沉浸于时间中的巨人 | 现代人小丛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