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社保費用上漲的情況,靈活就業人員應該繼續繳納社保嗎?為什麼?

samyasa


最好繼續繳納,不然前功盡棄,是很吃虧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社保費用每年上漲,靈活就業人員應該繼續繳納社保嗎?

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你是靈活就業人員,而且已經在繳納社保,而且你很可能應該是按照60%的社保下限來繳費的。

按照社保繳費下限來繳納社保的人,每年的繳費會進行上漲的。

因為當地的平均工資每年會上漲,社保繳費下限就是60%的當地平均工資,所以,社保繳費下限也會水漲船高,跟著平均工資上調而上調。

因此,按社保繳費下限繳納社保的的人,每年要掏的錢也會變多。

舉個例子來說,當地平均工資為4000元情況下,社保繳費下限是2400元,你每月繳費是480元。

如果平均工資漲到5000,那麼社保繳費下限漲到3000元,每月繳費也上漲到600元。

所以說,每年社保繳費提高的話,而你個人收入沒有上漲,那麼就會感覺到壓力山大。

如果你實在經濟能力承受不起了,那麼是可以選擇斷繳,不過最好是在繳滿15年後再斷繳,因為繳滿15年,等到退休年齡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

如果你沒有交滿15年就斷繳了,那麼你之前的繳費也就前功盡棄了,因為繳費不滿15年,退休後就無法領取養老金,只能退還你個人賬戶的8%的部分,你的其餘繳費就會被充公,所以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對靈活就業人員來說,首先要衡量自己的參保能力,確保有能力負擔繳費15年,那麼可以選擇繳費。

其實現在咬咬牙,克服一下,是為了以後退休後能有養老金可以領取,所以不妨堅持一下。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思之想之


面對社保費用上漲的情況,靈活就業人員應該繼續繳納社保嗎?為什麼?

從筆者所接觸到的這些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情況來看,在2018年,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每年按下限繳納所需的費用多在六千元以上;在類似於北京的一線城市,每年即使按下限繳費也已經達到一萬二千餘元。這筆錢,對於大多數所謂的靈活就業人員來說,絕對是筆不小的負擔。


而且,由於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社保費用是隨著每年所地省份的社會平均工資的變化而變化的,社會平均工資逐年增高,必然帶來了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費用的增加,有些家庭真的是不堪重負,不得不斷繳。

那麼,社保費用上漲,靈活就業人員應該不應該繼續繳納社保呢?

我想,稍微明智一些的人都應該知道,社保是絕對應該交的。

最簡單的道理,一是老來自己有穩定的收入,生活有保障,心態也會好;二是養老保險的費用投資回報率高,如果以最低的15年年限和下限繳費為例,基本上六年左右即可回本,以後都是賺的,只要壽命夠長,越長壽賺的越多;三是養老個人帳戶利率遠高於存款,高於理財、甚至高於互聯網P2P,以2017年記帳利率為例,達到8.31%。益處多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想,養老保險的益處這麼多,大家都知道,更要琢磨的是靈活就業人員每年如何拿出上萬元來繳納養老保險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儘量想辦法繳納,如果條件不允許,現在很多地區已經開通了“養老繳費貸款”,具體可向當地人社部門諮詢。通過貸款的方式繳納養老保險,等達到退休領取養老金後扣除還款。這樣,即達到了可以領取養老金的目的,又解決了暫時經濟不允許的困難。


老王觀職場


我的意見是,如果已經開始繳納了,那就繼續交吧。

養老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好多人不認為自己會有健康問題,不會出現意外,但大部分人不會否認自己會面臨養老問題。所以,現在的每一個人除了負擔現在的自己,還要負擔將來的自己。在沒有疾病和意外的情況下,人隨著年老逐漸喪失勞動能力,只有在年輕的時候將盈餘存起來,放在一個地方,利用錢的時間價值,才能在人老時給人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

社保,國家充當了強制人們儲蓄的角色。商業保險,是保險公司作為運作機構,真正強制自己儲蓄的還是自己。 那麼到底要不要交社保中的養老保險呢?怎麼交才是合適的?簡淨軒君認為,社保,在單位上班,由公司繳納的才是真正合適的,但是由於離職等各種原因,迫使社保轉變為靈活就業方式繳納,如果已經開始交了,就正常繳納吧,不然不能享受退休待遇,如果沒有單位繳納,完全是自己繳納的,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養老保險雖然各地有差異,但大部分都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統籌,由企業繳納,另一部分是個人負擔部分,由個人繳納。按照現行當地的繳費情況,分別繳納的社保費用如下圖所示:

企業招聘一個員工,要支付523.04元的養老保險,個人支付261.52元,如果是個人按照企業的方式繳納,那麼總負擔的費用是784.56*12=9414.72元,這單純是養老保險,如果再加上醫療,那就一萬出頭了。當然按照企業的方式繳納社保,還要包含失業,工傷,以及生育保險,加起來費用更多。

那麼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繳納的社保呢?

按照靈活就業形式繳納的社保,統籌部分降低為12%,相比企業,靈活就業繳納的費用低一些,而且沒有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等費用。

對於養老保險,最合適的就是活的夠久,不光能把自己繳納的部分領回來,還能多領,如果繳費期間內身故,或者沒領多久的養老保險就突然身故了,自己繳納的個人部分也沒領回來,那麼社保是如何處理的呢?

按照規定應該享受的待遇是:

  • 參保人死亡,養老關係終止,個人賬戶餘額作為遺產由繼承人繼承。統籌部分不能繼承。
  • 發放喪葬費,有供養人的,發放一次性撫卹金。

因為各地的養老保險繳納情況不一樣,各地的月平均工資也不同,因此喪葬費和撫卹金的補償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很明顯,如果身故,只能繼承個人部分,統籌部分無法繼承。儘管以個人形式繳納企業社保,或者以靈活就業方式繳納社保,統籌部分都是自己繳納的,也無法退回。但養老保險一旦開始繳納,最少要繳滿15年,並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享受退休待遇,如果未到15年,那就前功盡棄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有單位繳納,實在沒法子,那隻能選擇靈活就業繼續繳納了。


簡淨軒語


應該繼續繳納社保。因為今天的繳費,是為了明天的衣食無憂。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社保費之所以不斷上漲,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物價指數不斷上漲,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經濟大環境下,通貨膨脹是中長期趨勢,錢也是商品,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斷提高繳費標準,養老金的發放就難以長期維繫。畢竟老齡化步伐加速,老齡人口增多,交錢的人增長緩慢,而領錢的人卻增加很快。畢竟社會保障制度是百年大計,需要講究可持續發展,所以社保費用就必須要增加,也就是上漲。

現在再來回答題主的問題,面對社保費用上漲的情況,靈活就業人員為什麼應該繼續繳納社保?

民間有句俗話:“本大利大"。繳費水平和養老金水平是掛鉤的,有聯動效應。所謂水漲船高嘛,你的繳費水平提高了,將來養老金的水平肯定也是提高了。而且養老金的領取是終身的,你能活多長時間,養老金就能領取多長時間,即使你個人賬戶內的錢領完了,社保基金照樣要支付你的養老金,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社平工資的增加,養老金的上調,你將來領取的養老金一年比一年增多。

退一萬步說,即使不幸早逝,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不但可以繼承,而且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參保人的直系親屬還可以在社保基金中領取一筆不菲的喪葬費和憮恤補助金。

由此可見,儘管社保費用在上漲,作為一個下崗失業人員還是要繼續繳納社保。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你晚年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如果老了沒有錢,你的晚年生活會過得一塌糊塗。


葉公來幫忙


近年來,我們國家人均生活水平都在逐步提高,但隨之而來的物價和各方面消費也都在增長。同理社保費用為了和百姓生活水平相持平,費用肯定也會相加。

作為靈活就業人員,他們不同於單位職工,可以由企業幫忙繳納,靈活就業人員只能自己繳納所有費用,所以這對於靈活就業人員來說是壓力是非常大的,那麼如果你也是一名靈活就業人員,我個人建議如果經濟條件寬裕的,可以繳納,畢竟到了晚年之後這也是一種財富。如果經濟條件不足的,可以選擇性繳納城鄉居民社保,這種可以選擇檔次,最低每年只需100,多繳多得,就看你怎麼選擇。

無論哪種情況,我個人建議還是繼續參保,這樣對自己負責。


掌上保


樓主你好。靈活就業人員多半是沒有穩定的工作單位,那麼也就意味著是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還要個人承擔自己所有的社保繳費。相對來講,經濟壓力是比較大的。

那麼隨著我們國家的,這個經濟總量不斷的在增長,所以說我們這個社保費用包括這個物價等,各方面的CPI都是在不斷的增長的。所以說也包括咱們的這個社保交費,每年都是在不斷地上漲,上漲比例大約每年都是在10%左右。

實際上我個人認為作為靈活就業人員。只要自己參保了,那麼就一定要達到國家規定的一個最低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一個要求,如果說你連15年都沒有交到夠的話,那麼就意味著你之前交的這些年限可能就會作廢,或者是布可以正常辦理退休,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實際上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所以即使樓主不想在交這個社保費用,那麼也至少要交到15年。因為只有交到15年才可以辦理正常的退休,才可以享受養老金的待遇。


社保小達人


醫保必須繳啊 其他真的看情況了


我的處女座


靈活就業人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每年繳費標準不斷提高,這是現實情況。然而,對於社保繳費不斷上漲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客觀理性地看待,不能只看到它增加了參保人繳費負擔的一面,而看不到它對於提高參保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待遇的作用。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社保繳費逐年增加呢?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社保,繳費標準的確定是跟當地的社平工資水平掛鉤的,即存在以下公式:

①社保繳費標準=繳費基數×繳費率;

②繳費基數=社平工資×繳費檔次比例數。

在上述兩個公式中,繳費率在一定時期內是固定不變的;繳費檔次比例數,一般是在60~300%的範圍內由參保人自行選擇確定,也是相對固定的;社平工資數據,卻是由於各地的社會經濟不斷髮展而在逐年提高。

因此,正是由於社平工資在增長,所以社保繳費標準也在逐年上漲。

那麼,社保繳費標準上漲到底對參保人帶來哪些影響呢?

社保繳費標準上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社會經濟在發展、社平工資在提高。從大的方面講,發展是硬道理,在發展的增量中可以化解一些矛盾,這肯定是好事。如果社會停滯不發展,恐怕就不是參保人繳費負擔輕與重的問題,而是會暴露出難以在存量中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帶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從小的方面講,從個人角度考慮,社保繳費標準提高也是利大於弊。下面,我們不妨從——保持社保繳費標準不變與提高社保繳費標準——兩個角度來分析一下,看看兩種情況下對退休養老金造成何種影響、何種程度的影響。

假設有王先生、李先生兩位參保人,都是在2004~2018年繳費15年,並同時於2019年滿60週歲退休。

兩個人所不同的是,王先生面對的情況是社平工資逐年增長,他按照100%的檔次繳費,繳費標準也逐年提高,15年一共交費100918元。而李先生面對的情況是,自2004年以來社平工資不再增長,他按照100%的檔次繳費,繳費標準就是固定不變的,15年一共交費42483元。

按照以上基礎資料,我們可以計算他們兩個人的退休養老金數據,分別為1258元和359元。

在以上假設的情況下,王先生和李先生繳納的養老保險費,通過領取養老金收回本金,回本時間分別為80個月和118個月。通過回本時間這個簡單的衡量指標,我們都可以得出結論:王先生的投入和收益性價比更高一些。

這種現象如何解釋呢?原因就在於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是跟退休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掛鉤。

如果社平工資一年一年保持不變,則退休時計算基礎養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資也是一個不變的數據。如果社平工資逐年增長,則在計算退休基礎養老金時使用的社平工資也是最新的、增長以後的數據,而且社平工資增長越多基礎養老金也會跟著提高得更多。

因此,社平工資提高從而社保繳費標準跟著相應提高,對參保人提高養老金水平是有利的。當然,個人參保一方面要對自己獲得養老金水平有所預期,同時也得根據自己現實的經濟能力量力而行,求得二者之間的平衡。

這也正是本號一直在強調的觀點:個人參加社保,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經濟能力比較弱,無奈只能選擇最低檔繳費,將來也只能獲得最低水平的養老金。如果經濟能力好一些,應該儘可能提高繳費檔次,以期將來能一定程度地提高養老金水平,更好地保證養老生活質量。不論選擇何種繳費標準,增加繳費時間對個人都是非常有利的。



顏開局


我絕對沒有必要繳納社保,繳納社保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給自己養老,養老需要的是錢,而繳納社保的錢放在社保系統裡面30年,最後拿出來,完全抵抗不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反而變得不值錢,甚至還不如存在銀行,或者放在餘額寶裡面,這樣損失小一些,我tmd是傻逼再繳納社保!!


行者邢


針對這問題,對於靈活人員有沒必要再繳社保分兩種情況,如果你以前有上班工作繳過社保,而且繳了八九年以上,後來辭職做生意或者其它原因沒繳了,我覺得還是得繳下去,繳多5.6年就滿15年了,這樣情況還是值得考慮繼續繳下去。

如果以前才繳過兩三年社保的話那麼我就覺得沒什麼必要了,原因繳費時間還很長,對個人負擔有點壓力,社保費用全由自己承擔,一年下去也是一筆開支。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想繳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