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讓老公“失敗”給孩子看:允許失敗就是允許成長

最近有一檔叫《你好,媽媽》的訪談類節目,其中陶虹就此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

如果說爸爸是一個家的頂樑柱,那媽媽需要做一個家的“定海神針”,牢牢穩住整個家庭的情緒。

天下的父母每天都在遇到各種各樣的育兒難題,陶虹也不例外。

陶虹讓老公“失敗”給孩子看:允許失敗就是允許成長

陶虹曾發現女兒不愛玩積木,無論她“誘惑”多少次,女兒都不感興趣。

但奇怪的是,只要陶虹不在,女兒都會過去玩,一旦看到陶虹來了,便馬上跑開。

後來陶虹才知道,原來正是陶虹自己玩得太好了,孩子一對比,感覺很失敗,所以才不敢玩。

於是她讓丈夫經常在孩子面前“表演失敗”,用行動告訴孩子:“爸爸搭積木也會倒,大人也會犯錯,所以你做不好是很正常的,沒有關係。”

允許失敗,就是允許試錯,允許成長。

陶虹讓老公“失敗”給孩子看:允許失敗就是允許成長

說到允許失敗,小喵老師最近也感觸良多。

這源於一節早教藝術課,媽媽們跟孩子們一起製作一個液體分層和泡騰岩漿感官實驗。

小喵老師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由於製作的材料有水、食用色素、食用油和泡騰片,有的媽媽擔心孩子弄髒了小手和衣服,會在孩子操作的時候手把手幫助孩子將液體倒進瓶子裡。

有的媽媽索性代替孩子完成倒液體的步驟,讓孩子完成添加,攪拌等簡單的步驟。

陶虹讓老公“失敗”給孩子看:允許失敗就是允許成長

確實,讓孩子倒油真的很考驗媽媽心理承受能力,讓小喵在一旁看也會著急,萬一孩子灑出來弄到衣服上怎麼辦?孩子的手弄髒了怎麼辦?手滑摔壞了容器怎麼辦?

這時,一位媽媽引起了小喵的注意力,和別的媽媽不一樣,她只是在一旁鼓勵孩子,耐心地看著孩子不緊不慢地完成每一個步驟。

更讓小喵驚訝的是,孩子竟然毫無失誤的完成了實驗,並且是最快完成的那個。

小喵相信,這一定不是偶然,也似乎看到了這對母子在平日裡相處的狀態。

陶虹讓老公“失敗”給孩子看:允許失敗就是允許成長

媽媽依然耐心而堅定地陪伴孩子完成每個“第一次”,第一次畫畫,第一次種花,第一次做手工......

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出現失誤,但是媽媽不會急於糾正孩子,而是將時間留給孩子慢慢地摸索和嘗試,讓孩子勇敢地試錯,直至成功。

畢竟,孩子成長為大人,就是通過不斷犯錯、再不斷進行糾錯,積累經驗的過程。

陶虹讓老公“失敗”給孩子看:允許失敗就是允許成長

別忽視失敗的價值

“我上了7年才完成中學,人家用5年;我想進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失敗了3次;然後申請工作我失敗了差不多30次,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我是唯一沒有被聘用的;我試著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4個被錄取,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

這段話是馬雲分享給年輕人的經歷,被問這麼多失敗經歷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馬雲回答:“影響就是習慣被拒絕。每一次被別人拒絕,都把它當作是一次訓練。”我們總是看到別人成功的高度,卻很少關注失敗的程度。

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在經歷各種失敗的時候,擁有了強大的內心和堅持的力量。

陶虹讓老公“失敗”給孩子看:允許失敗就是允許成長

魯迅曾說:“人生的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那些更大的格局和更深的智慧,往往藏在你經歷的失敗中。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頻頻發生的今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得失心太重,導致不允許任何偏差或失敗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以至於孩子在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困境時,無法逆流而上,戰勝困難,最終不堪一擊。

就像愛迪生曾說的:“失敗也是我需要的,他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讓我們都做一個不怕失敗的父母,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

1. 失敗是人生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2. 不經歷失敗,失敗就永遠擋在你前面,不允許小失敗,就有更大的失敗等在後面。

3. 從失敗中學習,才能一點一點的向成功靠近。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號【SK英國皇家成長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