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烈士李雲峰之死:全家被日寇所殺,犧牲前見了妹妹最後一面

抗日烈士李雲峰之死:全家被日寇所殺,犧牲前見了妹妹最後一面

▲ 當年的中蘇邊境附近,到處可見日軍工事的殘跡,當年,這些都是阻止抗聯回家的釘子

王明貴和本名姜士元的陳雷是一對幾十年的好搭檔,說起來,這兩位的特點活像《亮劍》裡面的李雲龍和趙剛。

王明貴出身行伍,驍勇善戰,打了幾十年仗不知道什麼叫害怕,去世前夕照片子,發現老爺子腦袋裡竟然還有鬼子炮彈的破片。

陳雷則是學通中俄的知識分子,理論水平高,還是自成一家的書法家,但軍事素養和身體條件都相當好,屬於典型的能文能武。

在抗戰中兩人搭夥,到了解放後一個擔任黑龍江省省長,一個擔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還是搭夥。直到今天兩家依然不分彼此,好得一個鍋裡攪馬勺。

不過,王明貴率三支隊入境作戰要拉上陳雷,卻不僅僅是因為兩人配合默契,還因為王明貴心懷歉疚——本來已經算是中層幹部的陳雷因為“男女關係問題”下連隊當戰士,算是王明貴害的。

這件事中還有一個角色,頗有幾分神秘,她被稱作L.M.

在陳雷的回憶錄《征途歲月》中,不時可以見到一個用字母代替的人名——L.M.。在這部自傳體回憶錄中,陳雷記錄的幾乎所有時間、地點、人名都是真實的,無論戰友,敵人還是叛徒,所以一直被認為史料價值很高。唯一用了代碼的,只有這個L.M.。她到底是何許人也?

陳雷這樣寫道:

“領導和戰友紛紛來看望,L.M.也來了,她向我投來欣喜和深情的目光。”

“我和L.M.來到這裡,見這個大南瓜已經成熟,便把它摘了下來,用幾根繩子編了一個網,把瓜抬到了政治部圓房走廊東頭的油印室中保存起來。”

“我和L.M.都把各自的感情深深地埋在心中,相約打敗日本侵略者,光復祖國之後再完婚。”

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

原來,L.M.是陳雷的戀人,確切地說,是他們倆人的特殊關係,導致陳雷遭到處分。

這個L.M.的,便是後來伴隨了陳雷七十年之久的李敏,無論是在生死一發的戰爭期間,還是在苦難深重的動亂時代,兩人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抗日烈士李雲峰之死:全家被日寇所殺,犧牲前見了妹妹最後一面

▲ 陳雷李敏在抗聯時期的合影

兩個人的戀情,很長時間裡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確切地說,是幾乎沒有人認為陳雷能有機會。

這倒不是因為李敏的追求者太多。陳雷和李敏開始戀愛的時候,李敏身邊一個獻殷勤的小夥子都沒有。

部隊,永遠是個女少男多的地方,而且從今天保留下來的照片,戰友的回憶來看,在維亞斯克營地擔任廣播員的李敏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人美歌甜”

長著瓜子臉的李敏為人正直,性格大方。她有著令演員都羨慕的好皮膚,儘管常年鑽山越嶺,卻怎麼也曬不黑。這樣一個青春氣息十足的少女還有一副金嗓子,就算是今天也足以把軍營裡小夥子們的眼睛看藍,怎麼會沒有人追?

不是沒有人追,是沒人好意思去追。

剛到維亞斯克的時候,抗聯中的男戰士中不少人對這個女孩子頗有好感。但是,最終沒有人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原因是在營地的中國女兵中,李敏的表現太出色了。

據李敏自己承認,她的絕大多數訓練課目,無論是跳傘還是發報,成績都是“優異”,這是大多數男兵都無法達到的水準。唯一例外的是滑雪,得了個“優良”——“那是因為考試的時候莊鳳撞了我一下,不然,我還是優異。”

因為太出色沒有人敢追,讓筆者一時把李敏歸入了類似今天女博士的境地。曾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學者苦笑著對筆者說,這世界存在三種性別,男性,女性和女博士……

不過細細瞭解起來,才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李敏的訓練出色,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完全沒有考慮個人問題的意思,一心都在打鬼子復仇上面。

李敏的全家都死在了日軍手中,這個當時只有十八歲的花季少女,沒有今天女孩子應有的爛漫,只有打過江去報仇的信念,才使她把全部的精力和意志都投入了訓練之中。她當過護士,對戰友一貫溫和愛護,但那種感情怎麼看怎麼單純得如同一滴水,讓有意的戰友覺得自己若有什麼雜念簡直不是人。

一來二去,面對這個一心復仇的女孩子,小夥子們帶著一份敬意知難而退了。

戰友們後撤了,有人卻開始進攻。就在此時,一位教官開始給李敏傳紙條。這位大膽的教官,便是當時為李敏等講授軍政課程的陳雷。

在筆者上中學的時代,若有哪個男生給女生傳紙條,恐怕難免被告老師的命運。若是某個老師給女生傳紙條……只怕保衛處都會被驚動。但是,幾十年前的陳雷,卻成功地把李敏當天晚上就約出去了!

陳教官在愛情方面有何獨家秘訣,可以如此無往而不勝?

其實陳雷雖然是教官,其真實年齡比李敏只大六歲,在這方面也陌生得很。但這位陳教官是抗聯中的偵察英雄,這種人一個是認準了目標堅忍不拔,一個是為了達到目的會做出周密策劃,陳雷為了達到與“L.M.”約會的目標,把這兩個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原來,陳雷給李敏的紙條上,主要內容是——西征之戰時我和你哥哥在一起,你哥哥和我說了很多話,想轉告給你,想聽嗎?

李敏的回答是想都沒想的——當然!

李敏的哥哥李雲峰烈士,是她最後一個親人,也是她很長一段時間的親情寄託。

李雲峰,東北抗日聯軍政治軍事學校(1936年春至1937年夏由東北抗日聯軍設立的軍政訓練學校,最終校址在伊春小興安嶺翠巒河,先後培養軍政幹部兩百餘人,校長趙尚志,副發校長李華堂,教育長李兆麟)第一期畢業生,抗聯第六軍一師六團政治部主任,是一個身材頎長,英氣逼人的青年軍官,1939年在部隊遭到極大損失的情況下李雲峰率隊入蘇。

此時,根據中蘇雙方黨組織達成的協議,一些抗聯優秀偵察人員被借調到蘇聯遠東軍區情報部,協助執行偵察任務,李雲峰也在其中,所以並沒有入住維亞斯克營地。

有一天,李敏在隨部隊訓練的時候,一輛汽車偶然從隊伍旁邊開過,她看到車上有個人好像是自己的哥哥李雲鋒。

儘管這一瞥很是模糊,當夜卻讓李敏輾轉反側。這是因為她的父母都已經被日軍殺害,只有哥哥一個親人,還不在一個部隊,很久以來音信皆無。也不知道他是否撤入了蘇聯,還是留在國內,還是已經犧牲。

抗日烈士李雲峰之死:全家被日寇所殺,犧牲前見了妹妹最後一面

▲ 李敏的哥哥李雲峰烈士

那時,戰死的人太多,三四萬抗聯戰士能撤退到南北野營的不過千人,李敏實在不敢有這個奢望。但她還是惦念,計劃著第二天向組織上反映一下,或許上級能有辦法幫她瞭解一下情況。

然而,第二天即有蘇軍軍官來找她,並帶她來到了一個山間的獨立小木屋中等待。那裡放好了麵包紅腸和水果,卻沒有人告訴李敏是怎麼回事兒。正在她等得心焦,門開了,哥哥李雲峰大步走了進來……

兄妹二人抱頭痛哭。

事後才知道,在李敏看到李雲峰的同時,這位優秀的偵察員也看到了李敏,而且立即斷定這就是自己的妹妹。他當即向蘇軍提出,希望和自己的妹妹會面。

此時,李雲峰正奉命入境執行一項秘密的策反任務,身份行蹤都要絕對保密,所以這個要求沒有得到蘇方的允准。請求經過中方指揮員協調,亦不準,蘇方僅同意待其歸來安排他們兄妹的相見。

結果,一向執行命令堅決的李雲峰作出了一個可能掉腦袋的舉動。他告訴蘇軍方面,如果不讓他和妹妹見面,他就拒絕執行任務!

拒絕執行命令?!這種軍中抗命一百次有九十九次結果是直接拉出去槍斃。

但這一次蘇軍的指揮官卻猶豫了——沒有人懷疑李雲峰的勇敢和忠誠,他們能夠理解他抗命的原因。

李雲峰執行的偵察和策反工作堪稱九死一生,如果這一次不和妹妹見一面,很有可能兩人就此天人永隔。

抗日烈士李雲峰之死:全家被日寇所殺,犧牲前見了妹妹最後一面

▲ 入境偵察人員面臨嚴峻的敵情,犧牲是為常情,可見李雲峰執行任務的危險性

於是,便有了山間小屋的這次會面,可惜的是第二天李雲峰即將出發,兩人僅僅來得及稍敘別情就不得不分別了。

或許上天也憐這一對孤苦無依的兄妹,李雲峰這次任務執行得十分順利。他成功返回後又設法與李敏見了面,並期待在下一年也能到維亞斯克,以便更好地照顧妹妹。

可惜的是,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面。

1940年李雲峰在一次執行對日軍運兵部署情況進行偵察的任務時,不幸負傷被俘,因堅貞不屈犧牲。

可以想象李雲峰在李敏心中的地位。

陳雷是李雲峰的好友,他選擇了這個話題,使李敏無法拒絕。於是,在傍晚的時候依約來到營地邊一片草地上,與陳雷見面。

抗日烈士李雲峰之死:全家被日寇所殺,犧牲前見了妹妹最後一面

▲ 李敏在維亞斯科的營地舊址,沉思中露出一絲溫情,2012年

這應該正是仲秋時節,也是維亞斯克當地人最喜歡的季節。田野剛剛收穫,白樺樹的葉子已經變得金黃,在微風中徐徐飄落。西伯利亞的空氣清冽但還不寒冷,大氣彷彿透明,即便夜色已經朦朧,依然可以看到悠遠的地平線。

也許李敏並沒有注意到這一片富有吸引力的異國風情,但陳雷顯然心有所感,他對李敏說,在這裡說話,被別人看到不大好吧,我們……到房頂上去說好不好?

俄羅斯的大草房,爬到房頂上,看著初升的滿月,還能說什麼呢?

李敏後來提到,那一夜似乎印象最深的就是陳教官說,你哥哥講過,把他妹妹許給我了。

我哥哥說把他妹妹許給你了?那是誰啊?兩百米打隱現靶一槍一個的李敏完全沒反應過來,看著月亮憨憨地問,問得陳雷簡直不知道如何回答。

就在這時,一陣刺耳的緊急集合哨音把兩人的對話打斷了,而且兩個人忽然發現一個要命的問題——

上房時搭的梯子哪兒去了?

哪兒去了?讓王明貴扛去了唄。

王明貴其人,能戰之外性格頗有一點詼諧。

據說解放後一個農民趕著馬車進城,一不留神掉進溝裡去了,正手忙腳亂之間,有個穿舊軍裝的老頭兒走過來,看看說老哥你歇會兒,瞧我的。

說著接過鞭子,拍拍馬屁股,嘴裡烏俄烏俄一陣招呼,那馬忽然兩耳直豎,跟吃了興奮劑一樣兩眼放光,隨著一聲鞭子響,那馬一聲嘶鳴,硬生生把沉重的馬車從溝里拉了出來!

老農看得直豎大拇哥:“老弟好本事,老弟好把式啊!”老頭兒得意洋洋地聳聳肩:“好些年以前幹過,都快忘光啦。你歇歇,讓我趕一會兒?”

喧譁驚動了旁邊一個正跑過來幫忙的解放軍軍官,細看一下,連忙立正敬禮:“司令員好!”

時任黑龍江省軍分區副司令員的王明貴只好把鞭子還給老農,意興蕭索地嘆口氣,無可奈何地還了禮,回去辦公了。

陳雷和李敏在房上說話,被夜半查哨的王明貴看個正著。大為驚訝的王明貴卻沒有聲張,而是悄悄地撤去了兩人上房的梯子,然後吹起了緊急集合哨。

結果呢?自然便是一場圍觀。俄羅斯的房子太高,就算是陳雷這樣的老游擊隊員也不敢往下跳,只好和李敏一起請求大家架了梯子,才算重返地球。

對於戰友們,這樣若明若暗,郎才女貌的事情只是艱苦訓練中的一段調劑而已,後果只不過是李敏紅了臉,陳教官成了大家開玩笑的對象。

然而,王明貴沒有想到,這件事畢竟看到的人太多,人多嘴雜,不知怎的就傳到了組織那裡。

組織上當即開始過問。過境部隊的總指揮是周保中和李兆麟,這兩位將軍都是以治軍嚴厲著稱的,尤其按照中國紅色武裝的傳統,在男女關係方面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

傳言到了組織那裡已經大為走樣,負責調查此事的姜信泰是一個驍勇但是略帶魯莽的軍官,在找李敏談話受了抵制,十分惱怒,他的報告和判定導致陳雷和李敏都受了批評。

抗日烈士李雲峰之死:全家被日寇所殺,犧牲前見了妹妹最後一面

▲ 姜信泰(左)、周保中(中)與金光俠(右)在抗戰勝利後的合影

這件事當時的具體發展已經難以考證,但李敏在談起那段煩惱的日子時仍然憶到自己曾在大會上力辨清白——“我們是在談工作,我們沒有耍流氓!”

應該說抗聯當時對於男女關係的管理多少有點粗線條。看到兩人不服,組織上擔心影響不好很快作出處分——

陳雷取消教官資格,下連隊當戰士以觀後效,李敏從廣播站調飼養班,改去養兔子認識錯誤。

對陳雷李敏的這一處分決定,在後世有專家認為可能涉及一些內部矛盾問題,但也有人認為符合當時抗聯部隊條例,因為當時有條例軍官以上職務者才可以談戀愛,而且必須報組織備案,他們兩人被認為違反了這條規定。

這件事就這樣異乎尋常地發展到了影響兩人命運的地步,讓始作俑者王明貴愧疚不已。

早說了王明貴是個抗聯版的李雲龍。這種人的思維方式很簡單,如果心裡有了愧疚那肯定不會用嘴巴而一定要用行動來表達的。王明貴的表達方法就是想法讓陳雷早點恢復原職。方法嘛,戰爭年代,最快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幾個勝仗嘍,周保中這個人性格剛烈,但處事公平,幾個勝仗一打,肯定把陳雷升回去了。

至於打勝仗,老子和鬼子打,最不愁的就是打勝仗了。作為抗聯的常勝將軍,王明貴有這樣的自信。

於是,急調陳雷到王明貴支隊的請調報告書就這樣遞了上去。

周保中果然是個明白人,他很清楚陳雷的能力,也深知在這次險惡的入境作戰中,這個老搭檔會給王明貴怎樣的幫助。報告照準,只是把“政治部主任”換成了“宣傳科長”,算是給以觀後效留個尾巴。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