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個土爾扈特部落,240多年前,他們祖先歷經萬難從俄國歸來


常年行走在外,除了能欣賞各地美麗的風光,品嚐當地特色的美食,最重要的還能瞭解到許多以前不曾知曉的歷史文化。此行我來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巴音布魯克大草原,欣賞了一部大型實景劇《東歸印象》,它生動再現了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率領族人歷經千險萬阻迴歸祖國,完成了人類史上最為悲壯的一次民族大遷徙。也讓我瞭解了240多年前,那段塵封已久可歌可泣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土爾扈特人的先祖是王罕,其部落為蒙古族的一部分。他們自古就生活在伏爾加河流域,是一個勤勞、勇敢、善戰的遊牧部落。王罕家族曾是成吉思汗的護衛軍,在當地方言中土爾扈特就是“護衛軍”的意思。

清乾隆二十六年,土爾扈特部落首領敦羅布喇什去世,由其年僅十九歲的兒子渥巴錫繼位。此時沙俄政府看新首領年少,就趁機想瓦解土爾扈特部落的勢力,消弱渥巴錫的權力,從而使土爾扈特部落俯首於沙俄政府。

沙俄對土爾扈特人強制實行人質制度,一切聽從沙皇指揮,主要是為控制土爾扈特人。隨著沙俄侵略勢力的不斷擴展,戰爭也越來越多,特別是與土耳其的戰爭打了很久,大量徵兵導致土爾扈特部落的青壯年銳減,成為沙俄擴展侵略的犧牲品。

公元1767年,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召開了一個絕密的小型會議,打算東歸故土。然而對於生活在伏爾加河流域一個半世紀的土爾扈特人來說,要放下這片熟悉的草原,說走就走也並非易事,許多的老百姓無法理解。

公元1770年秋,渥巴錫主持召開了第二次絕密會議。最終決定脫離沙皇俄國,回到中華民族的土地。儘管會議很絕密,但消息還是被俄國人得知。公元1771年1月,形勢劇變,渥巴錫只得提前行動。他本想帶上所有族人一同返回故土,不巧正遇暖冬,伏爾加河遲遲未結冰,使得左岸的人無法過河,只能臨時帶領右岸的三萬多戶族人開始遷徙。

渥巴錫親率一萬士兵斷後,帶頭點燃了自己的宮殿,剎那間整個部落被熊熊烈火吞沒,這種破釜沉舟的悲壯舉動,反應了土爾扈特人與沙俄徹底決裂的決心。東歸消息傳到聖彼得堡,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這是沙俄皇室的最大恥辱,立即派兵追趕,同時控制了左岸的一萬餘戶土爾扈特人。


由於正值寒冬,大雪紛飛,再加上是舉家遷徙,行進速度比較慢。為防追兵到來,渥巴錫特派一支9000人的隊伍在要塞處阻擊,最終這些士兵全部犧牲,但有效地阻止了追兵,給大部隊爭取了時間。一路上這樣殘酷的戰鬥無數,另外土爾扈特人還要面臨嚴寒與疾病的危險,整個部落人數銳減。

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消息傳到清廷,接納還是拒之門外,朝中上下意見不一。最終乾隆絕定:不能因為怕發生事端而拒絕歸順之人,所以接納土爾扈特部落,並把他們安置在了今新疆和靜縣。歷時七個月的東歸行程,土爾扈特部落從出發的17萬人,迴歸祖國到達新疆時只剩7萬餘人,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悲壯的大遷徙。

土爾扈特部剛到新疆時,沙俄就與清政府交涉,要求不得接納土爾扈特人,並以開戰作要挾。乾隆皇帝聽後大怒,立刻回覆:“你們在自己境內追逐,清廷不干涉,今已歸順大清,你們要是還想追,必定和你們開戰。”這一回復,直接嚇走了俄國人。土爾扈特人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過上了安穩的日子。作者簡介:寒殘一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