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中國文化學上的玉,內涵較寬,並不止其在礦物學上的意義。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

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

欣賞玉器須領會十個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博大。


史前文化

約前7000——前2000年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約在公元前2000年,出現了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

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7000年前馬家浜文化的玉器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紅山文化玉龍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

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

二里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還有璋等玉器。

璋是一種禮器。二里頭文化時期,已經有了一套完備的禮器和禮儀制度,有人把二里頭大規模的宮殿遺址推測為禮儀性的宗廟遺址。

禮器的大量出現標誌著禮制已成為當時重要的制度。這件石璋通體磨光。柄與器身一側各鑽一圓孔,器身一側的圓孔嵌一綠松石片。雙面磨刃,凹刃,兩闌均出扉牙。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夏代的玉璋

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

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

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實用器皿。

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

商代已出現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鱉。最令人歎服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青玉鳥形佩 商代晚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進,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

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係。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西周玉魚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玉器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它一改商周王作那種簡單古樸的風貌,創制了一大批造型、圖紋及工藝風格都為之一新的藝術珍品,為我國玉文化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繼續和發展。早期仍善用雙陰線來刻劃圖紋,在裝飾上則進一步強化了西周晚期出現的在某一造型內雕琢單一的或相互交纏同體的龍紋圖樣,從而使細小變形且糾集在一起的眾多龍紋,經常出現在主體造型內,同時佈局繁密,幾乎不留餘地。

由於戰國時期社會的變革、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儒家賦予玉的種種道德文化內涵,所以使得戰國時期的王公貴族,皆以佩玉為時尚。戰國玉器作品中的神獸造型,均飽含著一種緊張的氣勢,大大增強了內在的精神韻律,充分顯示了戰國時期各路諸侯躇躊滿志、意欲爭霸的凌雲氣概。戰國玉器工藝的精細程度,在中國玉器史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峰。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春秋早期龍紋玦

秦代

秦代雖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兵馬俑,但是秦人的玉器遺物發現的數量比較有限,其面貌特徵不很鮮明,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玉器與山東諸國玉器,秦代玉器與戰國、漢初玉器都難以清楚地區分,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識的。

說道秦,不講和氏璧說不過去。和氏璧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玉器,秦趙和氏璧之爭可以看作兩種玉文化的激烈衝突,故將羅列如下。

卞和的故事盡人皆知,他冒著生命危險所要保守的是對真玉的忠貞,各國對和氏璧的珍視主要是因為其上凝結的忠信仁義種種道德意義。

秦昭王聞趙得和氏璧,派人致書趙惠文王願以15城易璧,趙國藺相如的第一個反應是:“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又責問秦王:“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是典型的尚禮義的關東思維方式。在秦國方面,一開始就是打算以“空言求璧”的,秦王拿到璧之後“傳以示美人及左右”,意甚輕慢,不過將之作為一件稀罕物罷了,遠沒有對這一玉文化精髓重器的應有尊重,所以面對藺相如“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也”的指責也無言以對。後來秦王眼見得璧無望,倒也想得開,厚禮送相如,並說:“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他不理解對於關東諸國來說,象和氏璧這樣的玉寶重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徵,“守金玉之重”為人主之責,以之換土地倒也罷了,要是被騙去則大丟面子,是君辱臣死的嚴重事件,豈止“一璧之故”這樣簡單。不過和氏璧最後還是落在了強秦手裡,始皇剖璧治“傳國玉璽”,一代名器就此而毀。

就結果而言秦人勝利了,但“完璧歸趙”的故事傳頌千古,文化的不朽使政治的短暫得失相形見絀。有的研究者指責藺相如以一件珍寶而得罪強秦甚為不智,這是對當時文化背不夠了解的緣故。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秦代玉器

漢代

漢代是我國大一統的封建盛世,強大的國力促使其手工業生產亦相當繁盛,玉器在當時也攀上了古代玉器發展前期的最高水平。

漢代玉器的材質主要是軟玉。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遐邇聞名的“絲綢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進入中原,使得玉器製作業得到極大的物質保證,開創了和田玉主導後代玉器材質的歷史潮流;同時,也改變了漢代以前玉器不少就地取材、使用當地較次玉材的境況,從而使得漢代玉器的質量有了根本提高。

漢代出現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劍,此類玉劍有劍首、劍格、劍心、劍、佩玉中出現玉舞人、玉鷹、玉熊、玉仙人、騎馬、玉避邪、玉璽印、玉鳩首杖、“九竅”玉器(眼蓋、鼻塞、耳塞、口含、肛門塞、生殖器塞)、仕女形在漢代佩玉俱多。玉雕動物在漢代也常見。漢代玉器寫實,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體圓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遊絲毛雕”)。“漢八刀”反映的漢代玉雕的簡潔明快。

辟邪是傳說中的神獸,漢代始流行於中國。古代帝王陵寢前常有大型石刻辟邪守護,漢代玉器中也出現了辟邪形象。展品中的東漢青玉辟邪來自陝西寶雞,它舉首怒吼,挺胸突臀,兩翼內合,前足直伸,後足直立,威武兇猛,似有拔天撼地的驅邪逐魅之氣概,將大漢帝國氣宇軒昂的一代精神本質表露無遺。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漢代玉仙人奔馬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紛起,處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玉文化的發展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僅為趨向寫實而又簡括的玉豚、玉蟬之類的玉雕,在有限的範圍內流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玉器,其用途主要有三類:

(1) 生活用具~有玉杯、玉帶鉤、玉印等。

(2) 裝飾呈美用~主要是玉珩及其他佩。

(3) 陳設鑑賞用~多為玉辟邪玉瑞獸。

當時玉器的裝飾風格有三個特點:

(1) 是漢代玉器裝飾風格的沿襲。

(2) 是唐代粗陰線裝飾的肇始。

(3) 是玉器總體裝飾格以素面為主。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魏晉玉器

隋朝

隋朝歷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卻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朝代:她為大唐帝國的創建鋪平了根基。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藝也不曾有什麼獨特的建樹,可她卻為一個新的玉器時代拉開了序幕。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著名的鑲金邊白玉杯

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高4.1釐米、口徑5.6釐米、底徑2.9釐米

此杯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實足。口部內外鑲金一週,金沿寬0.6釐米。杯用白玉製成,保存完整,造型、製作均很精美。從這件鑲金邊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製作技術。

唐代

唐代玉器有顯著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玉料的精美化,工用的文玩上,裝飾鑑賞化。

唐代玉料以和闐青白玉為主,其它玉料少見。除此之外,大量的雜瑪瑙、透明水晶等,多數不見於國內礦藏,可能從西域輸入。功用文玩化,是說唐代玉器比起周漢玉器更親切可愛,更具玩賞性。周代玉器以禮儀玉器為主,不能隨便玩甕。漢代喪葬、辟邪玉主宰世界,把玩受到限制。唐代以前玉器裝飾有的也相當精美,但神味太濃,禮性太足。然而,唐代則擺脫此,在裝飾上鑑賞化。

唐代玉器造型與用途的新特點:

(1)其玉器造型與用途趨於統一,功能明顯,這與早期玉器造型與用途有時相脫離,一器多用明顯不同。

(2)唐代玉器舊的禮儀玉退出舞臺,出現新的禮儀玉,喪葬玉幾乎絕跡,佛教玉器、實用玉器皿、擺飾玉大行其道。

唐五代的禮儀玉,已不用周代的琮、璧等“元器” ,目前所知只有禪地玉冊與哀冊兩種。

禪地玉冊,呈簡牘狀,多五簡為一排,以銀絲連貫,冊文作隸書。玉哀冊是帝王下葬時的最後一篇悼文,是稱頌帝王功績的文辭。玉哀冊呈扁平片狀,但均較寬長,表面磨平,正面刻楷書文字,字內填金,背後順序編號。唐代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飛天兩種。玉飛天在傳世玉中較多,多作女性形象,其形體可與敦煌壁畫飛天相媲美。

唐代宮廷用玉實際都是裝飾玉,不過這種高貴的裝飾玉不流行於民間,而在宮廷使用,所以我們歸入宮廷玉器類,主要有玉帶板和玉首飾兩大類。器皿玉器始見於商代,由於社會及技術方面的原因,直到唐代才有長足發展。唐代的擺飾玉器,實際多半是肖生玉器,形象多為動物形象,其用途則為擺飾用。唐代擺飾玉以人物、動物居多,既有中原人、中原物,更有西域人、西域物。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唐龍紋璧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

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佔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

宋代由於重視傳統文化,加上地下出土的古物增多,興起了一股復古思潮。金石學的興起也是促使之一。宋待玉器世俗化的傾向與民間琢玉的勃興,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休慼相關的。

民間琢玉主要的消費對象已不完全是宮廷高官貴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對玉器十分迷戀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現了能滿足平民需要的世俗化題材玉器。

宋代玉器藝術化傾向,表現在兩個方面:

a.是從唐代開始的花卉紋玉器到宋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幾可說當時形成一門專琢花鳥形玉器的玉作。

宋代花鳥形玉器與當時繪畫藝術相互影響,共同譜寫宋代藝術篇章。宋代的花鳥形玉器多呈寫實風格,花朵、花板、花莖一應俱全

b. 圖畫玉雕的出現。

玉圖畫包括有背景的隆起和立體的圖畫玉器。由背景和畫面兩部分組成。這種繪畫性玉器使見於宋代,至清代達到他輝煌的頂峰。是繪畫藝術與雕塑完美的組合。最能反映宋代佩飾玉水平的要推各種雕工精細、形態優美的花鳥形玉佩。

c. 宋代實用玉器皿不僅比唐代品種多,數量也多。文房玉具,已不在僅僅是文人把玩的玉件、而是有可供文人書寫的實用具。

在中國玉雕史上,花卉形玉器以宋代最為精美。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高14.9釐米,現藏故宮博物院,目前所知,這是立體鏤雕玉器最早的一件,極為罕見。

遼代是中國東北遼河流域由契丹建立的地方政權。916年由耶律阿保機創建。其疆域控制整個東北及西北部分地區。

遼代是由一個較為落後的邊疆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權,政治、文化較為低落,但長期與漢族比鄰,並受先進中原文化的影響,故在文化及用玉製度上,均受宋堂文化的影響,玉也不例外。

朝廷用玉,廣於唐宋。規定皇帝系玉束帶,五品以上官吏服金玉帶。

遼代玉器制度,除脫始於唐風外,其自身特點:

a. 用玉上,崇尚白玉,尤其推崇和闐白玉

b. 契丹貴族金銀玉互用

契丹貴族把這些價值連城的佳材融為一體,製成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既反映契丹族的工藝水準,同時又折射出契丹貴族奢侈的生活

c. 契丹貴族真玉寶石兼用

遼代玉器具有其獨特的民族風格。

玉代版是遼代重要的朝廷用玉,其特色是定數不一,厚薄略有出入,多光束無紋,四角常以銅釘鉚在草帶上。

遼代肖生玉器以動物造型為主,植物和幾何造型很少,這可能與契丹以遊牧經濟為主,長期與動物為伍有關。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遼代玉器

金代

金代所處的年代是和南宋相對峙的特殊年代,同時又是北方少數民族所為,因此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與民族風格。

金人常服玉帶為上,庶人禁用玉。金代女真族佩帶玉較為發達,其時稱作「列」,多作腰佩。金代佩飾玉以花鳥紋為主。金代花鳥形玉佩,多作綬帶鳥銜花卉紋。

金代玉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藝術,不是孤零零的表現一個物體或一件動物;而是花與鳥、龜與荷葉、魚與水草相輔相成,動靜結合,表現出周圍的環境特點,富有生活氣息。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金代玉器

元代

蒙古滅金以前,幾乎沒有琢玉業。滅金後,特別是建立元朝,將首都遷至大都入主中原後,由於受金代文化和漢文化的影響,元朝琢玉業得到很大發展。

元代朝廷對朝廷用玉倍加重視,一方面為了便於在漢族地區統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的需要。

元朝的官辦手工業玉作坊,始終以元大都為主,那裡有金代的琢玉傳統。另一個設在杭州,因有南宋良好的琢玉基礎。

由於受玉材及雕琢技藝的限制,中國玉器一向以小巧玲瓏著稱,因而常被劃入古玩類,其科學藝術及歷史價值常被研究者忽視中國玉雕史上,第一件真正的巨型玉雕應為元《瀆山大欲海》(此為金代玉匠雕琢的)。蒙古、元代朝廷有琢至大件玉器的愛好

元代玉器之藝術特點:

a. 玉器形體氣勢較大

b. 雕琢技藝爐火純青

c. 裝飾技巧新潁別緻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元代玉器

明代

玉器的世俗化傾向,從宋代已開始。明代由於程朱理學的泛濫,道教的傳播,民俗深入民眾,吉祥圖案遍地開花,玉器表現也很突出。

明代文化的老氣橫秋及文壇的沉暮氣息,直接導致了復古浪潮的高漲,整個時代瀰漫著復古氣氛。

明代仿古玉大致有兩類:一是訪古彝器,造型與漢以前器物接近,不為琢做舊,追求典雅古之美。宮廷訪古玉屬此類。一是琢假古玉,以假亂真,「偽亂古制」,謀取高利,民間玉市仿古玉多屬此類。

明代複雜的玉佩,是仿古玉組佩,也就是上股時期風靡一時的“君子佩”。

在宮廷中,玉鐲可能還排不上座次,但在民間,玉鐲廣為流行,且用料、造型、裝飾十分講究,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講到明代玉器風格,常談起世俗化傾向、仿古傾向;在碾玉方面,常用「粗大明」來形容。那麼明代的碾玉及裝飾究竟有何特點?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碾玉特點,周代神秘、漢代巧、唐宋自然、元代氣勢。明代玉器的碾玉特點是粗獷渾厚,不拘小節,這應是由大刀闊斧的元代北方之工匠碾玉演變而來,古玩鑑賞家將這些特點形象地概括為“粗大明”。意思是粗獷、寬大的玉器屬明代,也就是說,明代的碾玉特點粗獷、寬厚,常常忽略細部的處理。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明末清初青白玉鏤空螭紋杯

清代

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玉器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發展,形成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最多,也最為精美。陳設品有仿青銅器的仿古器皿,還有各種寓意吉祥的動物造型。

新增的品種有山水、花鳥、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等。玉佩飾的種類更是非常的豐富。此外還有各種玉質的實用器皿、文房用品。

清代玉器善於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

清代玉器中有不少大型的觀賞性“玉山”,以山水畫為藍本,就地取材,加以設計製作。其做工嚴謹,一絲不苟。如“桐蔭仕女圖”,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紅色,巧妙的琢製成茂密的樹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詩意。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清代山子

清代玉器無論在品種數量和製造工藝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個發展高峰期。形成了不同風格和技術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痕都斯坦玉是十八世紀對中國傳統玉器產生重大影響的玉器,而受其影響仿製初的“西番作”,則是中國玉器中的新成員。清代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包括喀什米爾及巴基斯坦西部。痕都斯坦玉器,涵義上相當於英文的回教玉器或伊斯蘭玉器。包括兩種:印度的蒙兀兒玉器和土耳其玉器。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清代玉器

玉不過是塊石頭,怎麼就那麼珍貴,怎麼就價值連城?

玉,石之美,玉是最美的石頭。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種不一般的石頭,特地造了個“玉”字來命名。

玉質地細膩,光澤柔和,視覺美;

握在手裡很溫和,不冰手,觸覺美;

敲擊時能發出悅耳的聲音,聽覺美。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不像孫猴子,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人工剖開石頭才能發現玉。

裡面有玉的石頭叫“璞”。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卞和一開始得到的就是璞。返璞歸真,是說玉返回之前璞的樣子,引申為回到原始自然本真的狀態。璞玉渾金,沒加工過的玉和沒煉過的黃金,形容純真質樸。把“璞”加工成玉的過程叫“理”。“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璞經過理,就看到了石頭上精美的圖案,就成為了玉。“理”進而有了圖案花紋的意思。現代詞“紋理”中“理”就是圖案花紋的意思。

道理、理解、調理、梳理、理髮,一系列帶“理”字的詞都和“理”的本義有關。

“玉不琢,不成器”,玉要經過雕琢,才能成為玉器。“琢”的本義就是加工玉的工藝。雕琢、琢磨,一系列的詞都和“琢”的本義有關。不信你多琢磨琢磨。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璞,經過理,經過琢,被加工成了各種玉器。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家的大事是祭祀和戰爭。前幾天的大閱兵,既是祀,也是戎。

重要的玉器被用來祭祀。古代有六種玉器,璧、琮、珪、璋、琥、璜,都是祭祀時使用的禮器,也叫六瑞。

請看一組圖。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璧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琮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珪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璋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琥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璜


玉璧,扁圓型,中間有孔,祭天的禮器,地位尊崇,非常珍貴,越大越貴重。

合璧,兩個意思,一個是兩個半璧合到一起成為完整的璧;一個是太陽和月亮合到一起成日食。如珠聯璧合、中西合璧、日月合璧。


玉璧很貴,還有比玉璧更貴的,時間。“尺璧寸陰”,直徑一尺的玉不及一寸的光陰寶貴。出自《千字文》中的句子“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和璧有關的詞語切不可寫成“壁”,沒玉,有土,太土了。

玉琮,內圓外方,筒形。

玉珪,上尖下平,片狀。也叫圭,一個意思。

玉璋,上面斜,下面有孔,像珪上面削去一塊,所以說半珪為璋。玉璋除了做禮器,也會被送給男孩玩,生兒子叫弄璋之喜。

玉琥,扁形,像老虎。

玉璜,半璧為璜,其實是少半。

這些個玉器博物館常見,熟記,很漲姿勢。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玉玦


玉玦,音[jué],同決,圓形,有缺口。身上佩帶的玉器。

當年鴻門宴中,范增想讓項羽殺劉邦,項羽遲遲沒動靜,范增急得不行,又不好明說,就舉起身上佩帶的玦,玦和決諧音,暗示項羽要下決心。

古時有說法是佩玦可使人更加決斷。項羽終究放走了劉邦,估計項羽身上沒佩帶玦。


玉器還有玉環,圓形有孔,和今天的玉鐲子差不多。環形、連環、環環相扣,這些詞都和“環”的本義有關。


華夏7000年古玉簡史


漢代玉瑗

玉器還有玉瑗,和玉璧、玉環都是圓形有孔,有區別,不多解釋,可自行百度。

玉還能做手把件,那在手裡翻來覆去,反覆把玩,就叫“玩”。“玩”字和玉有關,所以是斜玉旁。

玩耍、玩意、玩物喪志,這些詞都和“玩”的本義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