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不逾矩的聰明人,還能洗白嗎?

一、卷首語

喜怒哀樂皆性起,是非善惡任人說。

是非之地,必有是非之人;善惡之心,必分善惡對錯。

二、那年那月

他是陳平安的兄弟,自小混跡陋巷,雖然清苦,但也自得其樂;不說與人無爭、與物無傷,但也算是頑童心性,無可厚非。

劍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不逾矩的聰明人,還能洗白嗎?

龍小云符合你心中的顧璨嗎

他是截江真君的高徒,驕奢淫逸,心狠手辣,又桀驁不馴;於人於己,都是苛刻到殘酷,囂張跋扈,以暴制暴。

他就是生於陋巷,混於鄉野,長於是非之地的顧璨。認定的恩情,滴水之恩,也湧泉相報;銘記的仇怨,芝麻大小,也是眥睚必報。

從純樸善良的泥瓶巷,到勾心鬥角的書簡湖;從人心向善的好兄弟,到爾虞我詐的師兄弟。人心的落差,環境的驟變,壓抑的顧璨在那方天地裡,越走越遠,不可自拔。

劍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不逾矩的聰明人,還能洗白嗎?

顧璨看陳平安‍

三、顧璨的過錯

顧璨有沒有錯?當然有錯,欺上瞞下為錯,魚肉他人為錯,濫殺無辜為錯。

顧璨的過錯,一目瞭然,無需飾非文過,縱然是窮盡三江之水,也洗不清、辨不明,但天下萬事,妙就妙在“人心“二字。

對於顧璨來說,他自己錯了嗎?是誰讓他們有殺人之心?是誰規定的不能牽連同門家人?若是自己一著不慎,與母親一同殞命,就是窮盡三千道理,說破大天,又有何用?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想一想顧璨是如何走到這般光景的?想一想,你所堅信的“順序學說“,想一想前因後果,你對顧璨還恨得起來嗎?

劍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不逾矩的聰明人,還能洗白嗎?

濫殺無辜

四、“順序學說“的侷限

書簡湖一段,一路講道理、叩心關,為什麼陳平安走得這麼艱難?甚至,面對顧璨的過錯,最後不了了之,就是因為“順序“的侷限性。

老秀才提倡“順序“,講究對錯分先後,善惡分大小。陳平安便以“順序“,來解讀顧璨的是非對錯,道理說到最後,要”裁決“時,卻過不了”心關“。

可以說,書簡湖問心局,不只是驗證了陳平安的“親疏有別“,同時也證明了,老秀才”順序“的侷限性。

劍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不逾矩的聰明人,還能洗白嗎?

順序學說一定適用嗎?

因為,生活中很多事情,很多糾葛,並不能強分善惡因果。不能用簡簡單單的“善惡大小“,去評判是非功過。

很多時候,哪裡需要尋根溯源?只要問心無愧即可,甚至有些時候,矛盾雙方,各有各的道理,又豈是一句是非對錯可以解釋清的?

就像戰爭雙方一樣,一方是為了開疆拓土,為了千秋大業;另一方是為了抵禦侵略,為了保家衛國,他門有誰錯了嗎?可以說,在他們各自的眼中,自己都是正義的一方,“順序學說“怎麼解釋?

劍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不逾矩的聰明人,還能洗白嗎?

是非善惡任人說

五、書裡書外

陳平安為什麼有這麼多道理可講?正是因為陳平安有“善惡之心“。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善惡之心,導致陳平安看待天地萬事,必分善惡因果。

分善惡、論因果,自然沒錯,但是還“不夠對“。用俞真意的話來說,陳平安的道理是對的,但是還不夠高。

劍來:最具爭議的人物,不逾矩的聰明人,還能洗白嗎?

還能洗白嗎

天下間萬事相連,因果難分,有哪一件事、哪一個道理,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善惡能解釋得清的?但憑本心、問心無愧就好,幹嘛要強分善惡因果?

什麼是正?什麼是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你說得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