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黃金地段打造群眾“安樂窩”

施甸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黃金地段打造群眾“安樂窩”

【導語】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位於善洲大道東側、文化路北側,是我縣集教育、醫療、商業、服務業為一體的“黃金地段”,縣委政府集中力量為搬遷群眾打造“安樂窩”,

【解說】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是我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佔地65.07畝,建有安置房10棟890套,其中5棟安置房層高達到17層,是施甸縣城目前最高的標誌性建築。總建築面積 12.2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 93550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28750 平方米。項目於2018年8月開工建設,2019年4月建成。共安置建檔立卡搬遷戶885戶3804人。截至目前,已搬遷入住816戶3508人,其他搬遷戶正在陸續搬遷入住。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解說】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地下建築面積28750 平方米,縣易地扶貧搬遷部門就用這個龐大的地下室,建起了“扶貧車間”,並以“扶貧車間”為平臺,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搬遷戶就近就地提供就業崗位。目前,保山大華海瀚、衢州市雨洪公司、凱聖科技公司已入住安置區,201名搬遷群眾已穩定上崗。在保山大華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裡,一排排的女工正在各個工序上忙碌著。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保山大華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 張成雙

目前我們車間一共有126人,正常工作模式是每天8小時,8小時以外算加班,我們是兩個月的實習期,工資是保底工資+政府補貼20塊錢的模式。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解說】現在,車間裡主要加工的是手機耳機,技術雖不復雜,但要仔細,而且工序繁多,每道工序都是實行計件工資,大大方便了入住的搬遷戶群眾。在車間一角,企業還專門為孩子們設立了兒童娛樂區,放學前後和週末,孩子們可以在娛樂區玩耍,母親們也可以做點活。

【解說】酒房鄉舊寨村棲木林一組的楊應春,是今年6月份來這個車間上班的,通過他

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業務能手,現在已經是車間主管。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楊應春

我們來這裡上班是來了3個多月,工資是兩千多塊錢,老人可以照顧,小孩可以照顧。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解說】在搬遷群眾段開軍的家裡,寬敞明亮,三室一廳大房子已足夠一家4口人居住。他是老麥鄉清河村委會的搬遷戶,於今年5月份搬到安置區,妻子在小區的“扶貧車間”上班,自己會清洗油煙機的小手藝,平時出去做點清洗和保潔工作,通過夫妻二人的努力,家庭逐漸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已逐步穩定。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段開軍

感謝黨委政府對我們建檔立卡貧困戶這種幫助,搬下來這點各方面條件相當好,從就學就醫各方面都好,來到這裡花花草草這些也相當滿意呢,走在陽臺就聞到花香,聽到鳥語。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解說】在就業增收方面,除了小區的“扶貧車間”,縣人社局還牽頭組織了“點餐式、配餐式”技能培訓,目前正在開展焊工、農家菜烹飪等工種的培訓。同時,藉助滬滇勞務協作機制,引入雲南大表哥人力資源公司,為有意願外出務工的搬遷群眾,提供就業信息和崗位。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耿旭東

在我們這個安置點就引進了三個企業,一個是大華海瀚,還有錫箔紙等三個企業,在這裡建設了三個車間,這三個車間總的吸納了貧困勞動力是201人。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解說】據瞭解,我縣將按照雲南省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精神,以集中安置點“50個工作目標”為抓手,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打牢宜居家園,做強產業就業,強化社會治理,構建和諧社區,讓建檔立卡搬遷群眾搬入新居後儘快融入小區的生活。

施甸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黄金地段打造群众“安乐窝”

縣委常委 副縣長楊建軍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搬遷點是我們施甸縣縣城易地搬遷安置點的三個點之一,這個點總的是搬遷885戶,3804人,是我們保山市全市範圍內最大的易地搬遷點,我們在這個點搬遷入住農戶的就業上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在我們的負一層建設了三個扶貧工廠,這三個扶貧工廠吸納的就業人員有200多人,我們培訓有序組織勞動力輸出外出就業的有1438人,戶均一人以上的勞動力已經就業,還有我們在這個點裡我們就學就醫的保障已經基本上得到解決,319名搬遷入住的家庭裡的兒童、學生已經轉學到縣城的一些相關的學校,已經全部穩定就學,我們三千多搬遷的群眾就醫也得到了保障。在下一步的易地搬遷工作當中,我們重點要做的就是為我們的搬遷群眾做好服務,通過這些為抓手包括家庭家風的改善讓我們搬遷群眾享受到我們文明生活,共享文明生活,讓每一個群眾都能夠感受到我們黨的溫暖、感受到我們的政策、感受到我們黨的陽光。

記者毛忠芹

施甸縣融媒體中心

本期編審:陸應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