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領獎歸來,“人民楷模”王有德在忙啥

回到林區,迴歸忙碌的日常

10月26日,天不亮就起床,洗漱完,吃點東西,按時吃藥——積年累月的工作,飲食不規律,王有德落下了嚴重的胃病。

坐三四十分鐘的車,早上8點剛過,就趕到靈武市馬鞍山生態園區。

一到辦公室,各種事務紛至沓來,參觀的、學習的、談項目的,都要接待。

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客人漸漸都走了。王有德緩了口氣,走出辦公室,到苗圃、蓄水池、泵站、渠道、溫棚等地轉一轉,看看有沒有疏漏的地方。

“十一”國慶節後,“人民楷模”王有德從北京回到寧夏,迴歸忙碌的日常。“拿的獎越重,肩上的擔子就越重,壓力就越大,還得好好幹啊!”

65歲了,身體還算硬朗,手癢了,他便脫掉外套,挖挖溝、抷抷土、栽栽樹。

在園區餐廳和工人一起吃完午飯,休息一會兒,王有德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晚上八九點,天已經完全黑了,王有德才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到家裡。

從北京回來不到一個月時間,馬鞍山生態園區裡修好柏油路4公里,建好6個溫棚,共計1700平方米。

退休5年,7000畝荒地變綠洲

馬鞍山位於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東南方向,距離機場不到10公里。

五六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漠,因為濫採濫挖造成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碎石砂礫堆成一座又一座的小山。

2013年王有德退休後,發起成立了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並擔任理事長。馬鞍山附近方圓1萬多畝荒地,被無償提供給基金會,開展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公益事業,使用期限30年。

開路引水、削高填低、清石換土……馬鞍山生態園每年以上千畝的速度綠化沙漠。5年過去,已經完成了播綠面積7000餘畝。

其中,建設生態防護林3000多畝、採摘園1000餘畝、社會募捐生態公益林2000多畝,栽植各種樹木100多萬株;建設600畝的生態植物園,引進培育各種苗木43種、46萬多株。

王有德又一次開啟“點石成綠”的魔法,變荒地為綠洲。

從“勞模”到“楷模”,榜樣的力量感染身邊人

“他和我想象的一樣精神、硬朗,和藹可親。”馬鞍山生態園工程項目部工作人員尹菊花是靈武人,從小聽著勞模的故事長大:冒著大雨下地撒種,背水泥板砌渠磨爛脊背,為了種樹“過家門而不入”……

真正接觸王有德後,她才明白,勞模和普通人有什麼不一樣。去年春節剛過,她以為王有德會在家休息幾天,結果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每天都上山,檢查工作進度,“看到哪棵樹發了芽、開了花,他便開心地笑起來,像個孩子”。

她說,王有德每天接觸項目工程,都成半個專家了,有一次他背出來混凝土的配比,周圍的人驚呆了。

基金會工作人員王冠跟隨王有德工作8年時間了。他說,生活上王有德很和藹,但工作上很嚴格。幹事時,王有德很少表揚人,王冠在基金會工作這麼長時間,僅僅得到過兩次誇讚,“那兩次我到現在還記得,高興壞了!真的,一點不誇張,眼淚都激動得流出來了。”

“每次看到60多歲的老人,在工地上和工人比賽著幹活。我們這些年輕人怎麼還能不努力呢?我想,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吧!”王冠說。

王有德用他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的人,把自己身上的幹事精神傳承下去、播散開來。(記者 陳 鬱 姜 盼)

北京領獎歸來,“人民楷模”王有德在忙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