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極智嘉、斯坦德“劃江而治”欲成物流搬運鼎足之勢

伴隨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追逐高附加值的需求,我國物流行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正是在這一行業背景下,我國湧現了一批機器人公司,特別是在物流搬運領域,近幾年國產市場佔有率持續在80%以上,成為我國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急先鋒。

其中,斯坦德、海康、極智嘉3家本土企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物流搬運機器人的典型代表,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3家企業的各自優勢和發展佈局。

海康、极智嘉、斯坦德“划江而治”欲成物流搬运鼎足之势

背後:三大理工院校向工業延伸

在這三家移動機器人公司中,海康機器人背靠的是全球安防龍頭海康威視,脫胎於海康威視2014年成立的機器視覺事業部,擁有雄厚的資金、人才與技術支持。而海康威視不僅僅是一家安防企業,還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擁有強大的機器視覺研發和生產能力,在深度學習、圖像識別、雲計算領域的積累深度行業有目共睹。作為其旗下子公司,海康機器人先天享有這一華中科大系科技公司的全方位資源支持,免去了許多衝鋒陷陣的後顧之憂。

極智嘉於2015年成立,創業團隊則來自清華大學,研發團隊亦由畢業於清華、中科院、北航、北科大等高校的博/碩士組成,是一支典型的高技術人才研發型公司。極智嘉雖然沒有實力雄厚的大樹可依靠,但卻有一位全能型CEO——鄭勇,他先後在ABB集團機器人部門、新天域資本投後管理和機器人行業研究等相關部門工作,擁有廣泛的人脈和融資渠道,目前已完成C1輪主力融資,並正在收官多家戰略跟進投資者項目。

而斯坦德則是這3家企業中最為年輕的一家,於2016年6月在深圳正式成立。相比以上兩家,斯坦德更多的是靠實力來贏得創業期的高速發展,創業團隊來自於號稱“工業大學之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長期從事移動機器人相關研究。在其創始人王永錕帶領下,斯坦德自主研發的SLAM定位、信標定位、慣性導航等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優勢技術,讓斯坦德在資本市場備受青睞,成立三年完成數億元融資,為其加速工業領域佈局提供了堅強後盾。如今,斯坦德已經成為哈工大系機器人技術商用的又一典範。

海康、极智嘉、斯坦德“划江而治”欲成物流搬运鼎足之势

3條市場路線,各具不同特點

海康機器人憑著母公司的技術導入,在機器視覺領域擁有強大優勢,視覺導航與慣性導航、激光導航技術互成犄角;與另兩家的最大區別是,海康威視機器人以重載著稱,提供有1000KG、2000KG、3000KG等多種高負載產品,用於滿足大噸位物流搬運。

而極智嘉的國際化團隊決定了其產品設計的國際化,採用SLAM激光導航和二維碼導航兩種技術,避障也是採用國際上成熟的紅外、激光、超聲波方案。在產品負載能力上,以200KG、500KG、800KG、1000KG為主流產品,主要用於滿足倉儲場景需求。

最具特色的當屬斯坦德,一是技術上其延續了哈工大的精工體系,採用激光導航方案,藉助先進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的柔性設計,產品不需要固定的基礎設施就可進行物流搬運,具有非常強的場景適應能力。二是斯坦德是這3家企業中產品最為聚焦的一家,目前主推產品為Oasis 300和Oasis 600兩款激光導航AGV,負載能力分別為300KG和600KG,斯坦德深耕華為、中興、富士康、大疆等大客戶,完成實際項目落地及批量交付。三是斯坦德擁有全產線適應的產品定製化能力,通過提供協作機器人、輥臺、棧板、貨架/料車、頂部模塊等的定製開發,甚至是ERP集成,讓其產品方案可在場景無改造的情況下,實現人工作業的全面替代。目前斯坦德機器人在3C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居首位,可謂公認的華南激光導航AGV一哥。

海康、极智嘉、斯坦德“划江而治”欲成物流搬运鼎足之势

行業落地:各領風騷

海康機器人分有潛伏、移載、叉車、重載、複合5大系列機器人產品線,合計提供產品接近30款,聚焦場內物流的倉儲、搬運、分揀3大業務,除複合系列均提供有重載型號產品,是重載機器人的代表企業。目前其已經在青島中創物流、海康威視桐廬生產基地、京東無人倉、傳化雲倉等項目中得到應用。相比人工,採用海康機器人方案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人力成本下降15%-30%。

極智嘉以機器人為核心,專注於智能倉儲解決方案,目前其總出貨量超過7000臺,完成200多個方案,已成功應用於電商、零售、鞋服、郵政、醫藥、3PL、工業等領域,唯品會、一汽大眾、日本ACCA、蘇寧、聯華超市、順豐快遞、天貓超市、飛亞達等均是其客戶。值得一提的是,極智嘉擁有一流的國際營銷團隊,海外市場業績矚目,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海外營收約佔其總營收的70%。

相較以上兩家,斯坦德不僅產品聚焦,行業也相對聚焦,是3C電子、汽配領域物流搬運機器人的引領者,其靈活的激光導航VGA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能滿足複雜場景、複雜配送需求,華為、富士康、中興、上海電子、臺灣聯策、山龍智控、拓斯達、偉創力、臺達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均是其合作客戶,目前已成功應用於汽車剎車片、手機單板、CNC加工等生產線的自動上下料、物料搬運。

配合FMS(Fleet Management System)機器人調度管理系統,基於激光導航AGV的斯坦德解決方案還具有多種物料、跨產線、跨區域的物料搬運與管理能力。在某3C電子物料搬運案例中,基於6臺Oasis300UL、80臺料車、FMS管理系統等組成自動化料車搬運系統,需要滿足為1個倉庫、2個生產車間全天候配送物料的需求,同時面臨人員走動頻繁、用具堆放雜亂等問題。斯坦德針對現場環境情況,從技術上對方案進行了針對性開發,並通過人員操作培訓,實現了降低人員配送、大幅提高物料週轉率的良好應用效果,實現了物料配送的自動化及精益生產的半自動化。

海康、极智嘉、斯坦德“划江而治”欲成物流搬运鼎足之势

小結:各展所長,加速行業發展

根據行業預測,到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4億美元,相比之下,以海康機器人、極智嘉、斯坦德目前的營收規模來說,仍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而這3家企業分別作為重載物流、倉儲物流以及3C/汽配領域的代表企業,將繼續在各自優勢領域下持續成長,在帶動我國物流搬運行業智能化發展的同時,加速我國智能製造發展進程。

不得不提的是,對產品與應用落地最為聚焦的斯坦德,也將開始發力更為廣泛的機器人應用新領域、新場景,預計從2020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向全球製造業推出領先的智能柔性物流解決方案。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