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不應忽視對工人的短期破壞性影響

外刊 | 自動化:不應忽視對工人的短期破壞性影響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從長遠來看自動化能夠為人類創造新的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是,自動化給工人帶來的短期破壞性影響仍值得政策制定者高度重視。2019年9月18日,美國《評論彙編》網站發表英國上議院議員兼華威大學政治經濟學名譽教授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的文章,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

原文 :《:自動化的經濟後果》

編譯 |周婷婷

圖片 |網絡

關於技術進步對就業的總體影響,經濟學理論沒有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即使從長期來看,自動化傳統上是有益的,政策制定者也不應忽視它對工人的破壞性短期影響。

儘管英國脫歐在英國和其他地方成為頭條新聞,但自動化的無聲進程仍在繼續。大多數經濟學家看好這一趨勢:他們說,技術可能在短期內摧毀就業機會,但從長遠來看,它會創造新的、更好的就業機會。

外刊 | 自动化:不应忽视对工人的短期破坏性影响

標準的經濟學觀點是,受自動化影響的工人最初將失去工作,但整個人口隨後將得到補償。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和雅克·布金(Jacques Bughin)認為,自動化帶來的更高生產率“意味著更快的經濟增長、更多的消費者支出、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就業崗位的增加”。

但是這種補償理論太抽象了。首先,我們需要區分“節省勞動力”(labor-saving)和“增加勞動力”(labor-augmenting)的創新。產品創新,如汽車或手機的使用,增加了勞動力。相比之下,過程創新,或引入改進的生產方法,是節省勞動力的,因為它使企業能夠用更少的工人生產相同數量的現有產品或服務。

外刊 | 自动化:不应忽视对工人的短期破坏性影响

誠然,產品創新創造的新就業崗位可能會被“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所抵消,因為新產品的成功會導致生產舊產品所使用的勞動力變得多餘。但最大的挑戰來自過程創新,因為這隻會取代工作,而不會創造新的工作。在過程創新占主導地位的地方,只有補償性機制才能幫助防止失業率上升,這也就是英國經濟學家大衛·裡卡多(David Ricardo)所說的人口“冗餘”。

這些補償機制的運行速度將取決於資本和勞動力在職業和地區之間流動的容易程度。引進節省勞動力的技術將導致價格下降,但也將減少被解僱工人的消費。接下來的問題是哪種效果更快。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為,失業導致的商品需求下降將先於自動化導致的價格下降,並因此佔據主導地位。這將導致失業率進一步上升,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外刊 | 自动化:不应忽视对工人的短期破坏性影响

此外,即使這種失業只是一種短期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系列節省勞動力的創新的累積效應可能造成長期失業。當代的觀點認為自動化的好處是長期的,“冗餘”將在“過渡期”上升。但正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近的一份報告所承認的那樣,這種轉變可能持續數十年之久。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78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www.shekeba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