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臥龍區:公益小崗位 扶貧大作為

河南縣域經濟網南陽訊:

每天早晨,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楊莊村周溝組趙天鳳總是早早起來,除了村裡的道路衛生外,她還要打掃村外1公里多長的主幹道。趙天鳳丈夫和女兒患病,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個公益崗位每月有500元收入,除了安排公益崗位外,她家還享受到其他政策。像趙天鳳一樣,臥龍區目前共有1559名貧困群眾通過公益崗位勞動來實現穩定收入。

南陽市臥龍區:公益小崗位 扶貧大作為

臥龍區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314戶9563人,貧困人口中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1630人、喪失和無勞動力5388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相當一部分貧困群眾卻因年齡大、缺技術、離家難等原因始終難求一崗。

針對這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貧困家庭和因病因殘勞動力現狀,該區找準基層公益事業發展需求與“三無”貧困勞動力就業需要結合點,加大就業援助力度,把就業作為最直接、最快捷、風險最小、成本最低、帶動作用最強的扶貧手段,堅持“政府主導、人社統籌、鄉鎮開發、面向基層”的思路,通過開發鄉村保潔、道路養護、垃圾清運、護林護綠等公益性崗位,在241個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安置公益崗位1559個,佔總貧困戶戶數的三分之一,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報酬500元左右,戶年均可增收6000元左右。2018年該區還設置了農業保險宣傳員、協保員2150名,每人年增加勞務收入2300元。實現了全區有貧困人口的村公益崗位設置全覆蓋。

“錢從哪裡來”是安排公益崗位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既要設置更多的公益崗位,安排更多的貧困人口就業,又不給財政增加過重的負擔,具有可持續性。該區採取“就業資金預算一點,社會公益籌集一點”的方式解決。一方面充分利用就業專項資金;另一方面結合“千企幫千村”活動,鼓勵和引導120餘家區內企業積極參與,在自願的基礎上,每個企業捐贈2-8個公益崗位,由區人社局在各村統籌設置。至目前,企業捐贈公益崗位資金已達350餘萬元,由鄉鎮開設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同時,做好資金管理,明確待遇核算機制,公益崗位每月工作不低於40小時,崗位補貼每小時不低於南陽市最低工資標準,實行一季度一發放,直接撥付個人賬戶,實行村支書、社保所長、鄉鎮分管領導逐級審核制,並嚴格公示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待遇按時足額落實到位。

建立機制,嚴格管理,讓公益崗位成為貧困群眾自信、自立、自強的基礎崗位。一是合理設崗,該區把鄉村振興、環境整治、美麗鄉村、農村綠化、安全保衛、道路養護等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剛性需求,與大多數貧困人口老弱病殘、有實際困難走不出家門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在村內開發貧困勞動力力所能及的保潔、保綠、保安、保路、治安巡邏等崗位。每個村根據村域面積大小和實際需要,分別開發2-4個公益崗位;每個鄉鎮開發3-5個公益崗位;中心城區組織各單位開發50個公益崗位。二是宣傳培訓。該區印發9000餘份《精準扶貧送崗到戶》等宣傳材料,組織幫扶責任人入戶宣講轉移就業扶貧政策,引導貧困戶轉變思想觀念,嚴格落實崗前培訓制度,開展送培訓下鄉活動。三是持證上崗,由區人社局深入鄉鎮(村組)對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崗位擬安置人員進行逐一甄別、照相,製作“臥龍區精準扶貧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上崗證”,1559名貧困群眾全部持證上崗。五是嚴格管理,該區出臺了管理暫行辦法,採取“四定四查”措施,嚴格公益崗位管理,嚴防“養懶漢”。

公益小崗位 扶貧大作為。公益崗位的開發設置,解決了一大批知識匱乏、技能缺乏、能力不足、觀念陳舊、無法離鄉外出務工、致富能力相對較弱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地轉移就業增收問題,他們能吃住在家,時間靈活,約束性不強,積極增加了家庭收入,又不耽誤種莊稼,同時還照顧了家,可謂一舉多得。讓貧困勞動者就近擁有一份相對穩定、體面、安心和有尊嚴的工作,不僅讓他們收穫內心的自信和自尊,還激發了貧困勞動力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為貧困戶脫貧增收奠定了基礎,實現了“一人穩定就業,全家增收脫貧”的目的。提供了可供借鑑、可供複製、可供推廣的“臥龍扶貧模式”,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積極探索。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孫喜增 通訊員 王松林 曾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