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貧困患者“近”享遠程診療

海倫貧困患者“近”享遠程診療

遠程醫療會診現場。

黑龍江日報10月31日訊 25日早晨,海倫市人民醫院健康扶貧遠程會診中心正在進行一場遠程會診,神經內二科主任吳娛帶著患者楊志富和徐永金的病歷與北京的神經內科專家會診,教室內海倫市人民醫院的幾十名醫護人員正在認真聽專家的遠程診療。

兩年遠程診療1370例

據悉,海倫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01個,貧困戶16066戶,32899人。其中因病致貧戶數11865戶,佔貧困戶數的73.85%;因病致貧人口24240人,佔貧困人口的73.68%。因病致貧程度較深、基數較大。一些重病、疑難病貧困人員確診難、治療難、費用大。解決危重和患有疑難雜症的貧困人員就醫難、費用大的問題,就要突破基層現有醫療條件的限制,走與大醫院聯合會診的路子,實施遠程診療。

2017年,海倫市主要領導組成專項組赴哈爾濱市、北京等地與大醫院建立聯繫,從決定實施遠程診療幫扶工作,到首例貧困患者實現遠程診療救治,只用了短短的14天時間。海倫市通過與北京尤邁醫學診所建立聯繫,利用尤邁醫學診所的優質醫療資源,與北京協和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組建醫聯體,實施遠程診療幫扶。從2017年至今,海倫市開展遠程診療1370例。

貧困患者與專家“面對面”

在海倫市人民醫院健康扶貧遠程醫療會診中心,記者看到這裡設有會診室和示教室。在軟件方面,有強大的數據上傳及存儲功能,可實現平臺上多方醫院同時在線閱讀病歷及閱片。

醫務科主任劉淑影介紹,醫護人員將貧困患者的病歷上傳,專家研究完病歷進行遠程診療,必要時患者也走進遠程會診室,和專家“面對面”,這樣的診療和去北京的醫院掛專家號是一樣的。記者注意到,每名接受遠程會診的患者都有精準醫療扶貧視頻會診記錄。這樣的記錄已經積累了厚厚的幾大本。今年7月18日入院的患者張福雲因冠心病入院,通過專家用藥指導,出院時症狀緩解;海倫市向榮鎮向民村貧困患者楊志富因右側上肢麻木無力入院,醫護人員通過遠程會診確定了治療方案;貧困患者孫丙剛,診斷為肺部感染、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冠心病,會診前患者肺功能差,心衰重,反覆治療還是呼吸困難,十分痛苦。經過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金明主任遠程會診,孫炳剛對自己的病情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堅定了信心。

海倫市人民醫院工會主席苗豔輝介紹說,在海倫市人民醫院,設有一站式貧困人員服務窗口,貧困患者享受先診療後付費,一分錢不用交便可入院治療,出院時到一站式結算窗口結算自費部分即可。此外,貧困患者還享受門診領取慢病藥的政策,每年上限5000元的藥品解決了貧困患者的用藥負擔。16000餘名貧困患者受益於這一政策。

遠程診療讓多方受益

通過兩年多的實踐,在醫聯共建遠程診療的推動下,海倫小城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基層醫療機構和廣大醫護人員通過專家傳幫帶,醫療水平、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劉淑影介紹,在已完成貧困病人遠程診療病案中,包含了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科、骨外科等10幾個科室的患者。涉及學科範圍廣,病例豐富,權威專家遠程診療時,需要基層主治醫生提供患者詳實的臨床資料,視頻會診時,通過專家、主治醫生、患者的三方交流,以及對患者病例資料的綜合、分析,最終對患者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整個過程,醫院的醫務人員全程參與。通過遠程診療,醫護人員完善治療病歷、補充調整診斷。據介紹,海倫市人民醫院通過遠程診療實施培訓13500餘人次,對於基層醫護人員的提升也是實打實的。此外,粗略估計,通過遠程診療可為1300餘名貧困患者節省差旅費、自付醫藥費900多萬元,醫保基金減少支出300餘萬元。

海倫市委書記王學斌說,海倫市把解決貧困人員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擺上重要位置,2017年探索實施了貧困人員醫聯共建遠程診療幫扶工作,讓患有重病和疑難病的農村貧困人員享受到了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阜外醫院和哈醫大四院等醫療機構的國內、國際頂尖專家的遠程會診和治療,讓貧困人員減輕了經濟負擔和病痛折磨,達到群眾、政府、醫院、醫生、醫保都受益,闖出了一條脫貧攻堅、醫聯共建的新路子,把黨的溫暖送到每位患者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