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愚蠢到讓人窒息的神操作?

別酒流年


歷史上的神操作很多,下面要說的這個正是愚蠢到令人窒息——令故事的主角窒息,不是短暫的窒息,是窒息到醒不過來的那種。他可以說是,神操作界的名宿,愚蠢界的泰斗,是歷史上現實版“狼來了”的故事,他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是他的傑作!這個典故大多數人聽說過,但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具體細節還請聽小編一一道來!

故事的背景

話說,周幽王姬宮湦是周宣王姬靜的兒子,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周幽王繼位。就在周幽王二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地震“三川地震”。“三川”是指涇河、渭河和洛河三條河流,三條河流當年同時發生了地震。就在同一年,這三條河流都枯竭了,露出了久違的河床,岐山也在這一年崩裂塌陷了。這些似乎是亡國的一個定數和輪迴——

夏朝時,伊河和洛河枯竭,夏朝滅亡;商朝時,黃河枯竭,商朝滅亡!這些只是災難的一部分,而且周幽王時本就連年旱災不斷,當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民怨四起,沸騰不已;哀聲載道,不絕於耳!當時的情景在《詩經•小雅》中的《十月之交》有所描述:“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慘莫懲?”前面幾句的自然災害很好理解,重點在最後一句:“哀今之人,胡慘莫懲?”這是詩人的一句感嘆,意思是說都這種情況了,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周幽王,仍然不思妥善處理災害,只是一味的貪圖享受。事實上週幽王正是如此,詩人所言非虛!

當時西周雖然困境重重,但是周幽王愣是感受不到,自己開心最重要!他反其道而行之,他重用奸臣虢石父,給國家的頹勢火上澆油,給流離的百姓雪上加霜,他加重對百姓的盤剝,對本已傷痕累累的西周,無疑是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還嫌不夠疼!

這時候,還是有忠臣和賢臣站出來說話的,大臣褒珦力勸周幽王以天下計,以民生計,周幽王不但不聽忠言,反而把他囚禁了起來。周幽王“親佞臣,遠賢臣”,違背了盛世的規律,相反,迎合自取滅亡的規律!這時候“最後一棒”,故事的女主角褒姒該出場了!

故事的女主角

由於大臣褒珦被周幽王一關就是三年,褒族人很是憂心,想盡辦法救褒珦卻未能成功。巧的是,周幽王正好廣招天下美女入宮享樂。褒族人的機會來了,他們也蒐羅美女,以圖進獻換回褒珦。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褒城找到了一個美麗的姒姓女子,取名褒姒,並且教她唱歌跳舞。

這褒姒長得非常漂亮,可以說是:“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惜是她不愛笑,“巧笑倩兮”是沒笑前的一個猜想!

又如宋玉所說的東鄰之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可以說,褒姒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她的一笑別說是“惑陽城,迷下蔡”了,簡直是國破家亡!褒姒比東鄰之女更勝一籌!褒姒應如清朝文學家張潮所言的美人:“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面對如此佳人,佛都動心了,何況好色成性的周幽王!

周幽王見到褒姒後,果然很高興,立馬放了褒珦,立褒姒為妃,寵幸到非常。從此,他們過上了,一心尋樂,奢侈淫糜的生活。但是問題來了,美中不足的是褒姒不愛笑,是個“冷美人”,自進宮以來都沒笑過,這可愁壞了周幽王!他想盡了千方百計,褒姒始終不笑,為博美人一笑,他懸賞千金求計,這種事情能少得了滿肚子壞水的奸臣虢石父嗎?曲意逢迎、善於溜鬚拍馬的虢石父,果然不負眾望,想出了一條妙計——“烽火戲諸侯”!

故事的過程和結局

周幽王和虢石父是一拍即合,就這麼辦!原來西周為了防止犬戎的侵擾,從京城到邊鎮要塞都修建了烽火臺,起到到一個警報作用。僅在京都附近的驪山一帶就修建了二十多座烽火臺,幾里一個。

於是驪山烽火臺就成了最佳故事發生地點,周幽王帶著褒姒登上烽火臺,鬧劇策劃人虢石父命令守兵點燃烽火,烽煙一座連一座燃了起來,各路諸侯們看到烽火,心中的一團火頓時燃了起來:“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諸侯們一路馬不停蹄、米不打牙,風風火火前來救駕,待趕到驪山腳下,沒有見到犬戎的兵馬,沒有發現心中所想的“劍氣如霜”!卻見到烽火臺上歌舞昇平,周幽王和褒姒正在飲酒作樂!周幽王派人告訴諸侯們說:“沒啥事兒,大王和王妃在放煙火取樂呢!辛苦諸位了,大家都散了吧!”諸侯們心中的一團火再次燃了起來!知道是被當猴耍了!悻悻的去了。褒姒見到各路諸侯,兵馬千萬,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跟小孩過家家一樣,非常好玩,不盡嫣然一笑,這一笑更美了,周幽王的魂都沒有了,不禁大喜,虢石父也輕鬆得到了千金。

周幽王掌握了博佳人一笑的秘訣,於是三番五次的如法炮製,屢試不爽,為此諸侯們真的不爽了,漸漸的都不再來了。公元前771年,犬戎真的兵臨城下了,再點烽火已經毫無作用了,諸侯們沒有一個前來勤王救駕的,這回輪到周幽王不爽了!結果,周幽王兵敗被殺,太子伯服(褒姒的兒子)被殺,褒姒被擄走了。

周幽王被他愚蠢的神操作,弄得窒息了,永久的窒息了!


正是: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國也難再得,命也難再得!


問禮歷史


\t北齊後主高緯是個奇葩,他們全家都是奇葩。據說他曾經讓自己的皇后馮小憐一絲不掛地躺在案板上讓天下有錢人圍觀。只要花錢買門票,就能進來看。

皇后的身體誰敢亂看,所以沒什麼人買票。結果高緯還不答應了,好不容易想到一個創收的好辦法,哪能就這麼罷休?所以高緯強制性要求,但凡是京城的富商,都必須要交錢來看,結果全京城的有錢人都在無奈之下,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很不情願地看了皇后的身體。

這還不算啥,畢竟只是看看,沒有付出什麼實質性的代價。當時北齊跟北周在幹架,雙方可謂是互不相讓。高緯把著名的蘭陵王給弄死以後,其實北齊已經沒什麼可堪大任的猛將了。長得帥的猛將就更少了。

所以高緯不得不親自擔當了這個職位,看來他對自己的顏值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高緯應該長得不錯,跟蘭陵王屬於一個系列的品種。

齊主方與馮淑妃獵於天池,晉州告急者,自旦至午,驛馬三至。右丞相高阿那肱曰:“大家正為樂,邊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聞!”至暮,使更至,雲“平陽已陷”,乃奏之。齊主將還,淑妃請更殺一圍,齊主從之。---《資治通鑑》

但是高緯寵愛媳婦兒啊,尤其是馮小憐玉體橫陳為他帶來那麼多收入以後,高緯就更加愛不釋手了,所以打仗的時候總是帶著馮小憐。

你還別說,高緯打仗還是有點水平的,他帶兵打到晉州的時候,堪稱千古難遇的一戰。當時北周的守將們誓死要守住城門,可是高緯的攻勢實在是太強大,據說用大炮炸開了一個大口子,那個時候有大炮嗎?姑且不管他。

\t反正高緯的人馬是殺出了一條口子,正打算衝進去佔領晉州。這個時候高緯的神操作出現了,他站在高處大喊一聲:兄弟們!都給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先不要攻城,我得讓我的皇后親眼看看我打下晉州的盛況!

\t手底下的士兵都懵逼了,這是人下的命令嗎?玩呢啊?晉州城內的守軍立刻射來密密麻麻一排箭,不少北齊的將士還沒明白皇帝是啥意思,就掛了。

及帝至晉州,城已欲沒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餘步,將士乘勢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觀之。淑妃妝點,不獲時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北史》

高緯興致勃勃地讓人去請馮小憐前來觀戰,可是馮小憐是女人啊,化妝沒有個把小時哪裡肯出門?就算是前線戰事比較緊急,但是跟她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馮小憐慢悠悠地化妝,前線戰士們不斷被射死,高緯臉色也有些不好看了。但是話已經說出去了,總不能收回來吧?

馮小憐笑呵呵地一搖一擺走到高緯跟前的時候,晉州城的那個大口子居然已經被堵上了。由於北齊皇帝高緯在戰事焦急的情況下,突然按下了暫停鍵,導致北齊大軍死傷慘重。

無奈之下高緯只好帶著馮小憐走上了逃亡之路。很多人認為馮小憐應該是北周的派來的間隙吧?她時刻拿捏著北齊皇帝高緯的性格,一方面讓高緯沉迷於美色,另一方面在關鍵時刻給北周軍神助攻。

如果要評選第五大美女,說不定馮小憐能夠入選。畢竟她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西施就未必有這麼個人了。

上皇至青州,即欲入陳。而高阿那肱密召周師,約生致齊主,屢啟雲:“周師尚遠,已令燒斷橋路。”上皇由是淹留自寬。周師至關,阿那肱即降之。周師奄至青州,上皇囊金,繫於鞍,與後、妃、幼主等十餘騎南走,己亥,至南鄧村,尉遲勤追及,盡擒之,並胡太后送鄴。---《資治通鑑》

在馮小憐的努力之下,北齊王朝很快就滅亡了,高緯和馮小憐一起被抓到了北周。這個時候馮小憐奸細的身份可就完全暴露出來了。

高緯依舊央求宇文邕能夠把馮小憐還給他,宇文邕滿口答應了這件事的,但是沒多久就把高緯給弄死了。

可是馮小憐沒有死,這麼一個禍國殃民的美女,居然在這個時候好端端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成為了代王宇文達的妃子。

\t馮小憐和宇文達居然過了一段非常甜美的愛情生活。要不是後來楊堅篡位的話,可能馮小憐是下場最好的亡國皇后了。

\t那麼我想知道,如果高緯還活著的話,對於馮小憐的事情,他是怎麼想的呢?

《北史》

《資治通鑑》


江湖小曉生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來回答!

中國一巫婆效仿武則天,竟於1986年創建“大聖王朝”,後打算殺入北京登基

中國的封建王朝存在了數千年,很多人都想著自己能當皇帝,即使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還是有很多傻帽有這種想法,並且還鬧出了很大的笑話。比如張清安,朱仕強,都是整出些許動靜的,搞得像模像樣的,有的封妃子,有的還刻玉璽,令人苦笑不得!當然,他們的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公安機關迅速給滅了。

除了男性之外,還有一個女性,竟然也稱了帝,她就是晁正坤。此人是一名巫師,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喜歡裝神弄鬼,造謠是非,搞得自己好像很牛逼似得。不過更搞笑的是,竟然有不少人都非常相信她,把她當成救苦救難的觀世音!看到自己這麼受歡迎,這貨的內心開始膨脹了,可能是因為崇拜武則天吧,她想要效仿武則天,開創“王朝”!當然了,她的這些行為,完全就是自己以及那些信奉她的人之間的自娛自樂。

大家都知道,武則天的私生活其實非常的亂,她養了很多的男寵。這個晁正坤沒有一點武則天的才幹,反倒是在這個“男寵”上面鑽研不少。相對成熟的男人,這貨更喜歡男童,因此她就招男童進入她所創建的“後宮”裡面。關鍵還是有不少的人家,願意把男童送到她的後宮裡面,真是醉了。

當了兩年的皇帝之後,更膨脹了,她要證明自己是“正統”的皇帝,要坐龍椅,要登基。於是,她產生了攻打北京的想法。1988年,晁正坤派手下前往北京,可是沒想到還沒出山東濰坊呢,便被政府人員抓到了。政府一直不知道有這麼個“王朝”,於是派人調查,後出動公安人員,將這個王朝給滅了。

二戰時美國曾研發“蝙蝠炸彈”,可是沒炸日本呢,先把自己給炸了

二戰期間,各種武器可謂是層出不窮。都想要獲得戰爭的勝利,所以各個國家都在拼命研究新式武器,以求能夠出奇制勝。美國在這方面也是如此,他們曾經研究過一種蝙蝠炸彈,專門用來對付小鬼子,研究到一半的時候就暫停了,全力研發原子彈去了。

顧名思義,蝙蝠炸彈便是依靠蝙蝠了,讓蝙蝠來攜帶小型炸彈,當蝙蝠飛到敵方所在的地方,便控制這些蝙蝠讓他們扔下所攜帶的炸彈。提出這一想法的,是曾經當過兵的牙醫,名叫萊特爾。他覺得蝙蝠很適合攜帶爆炸物,但是這個想法聽起來還是很瘋狂的,一開始的時候,基本上科學家沒有人理他。

後來,通過各種方法,找到了羅斯福總統的老婆,讓她在總統面前美言幾句,看看能否讓美國的科學家研製這種武器。沒想到,羅斯福真的同意了。

墨西哥無尾蝙蝠,是該項目的主要蝙蝠,也是第一次測試的時候,所使用的蝙蝠。就在測試時,這些蝙蝠卻沒有聽從指令,提前跑出來了,導致墨西哥州的空軍基地被燒燬了。

本來是打算炸日本的,沒想到先把自己給炸了。


徐聊


當然少不了“微操達人”蔣委員長了。

話說,在四渡赤水戰爭中,蔣委員長親自坐鎮前方,指揮整個戰役。

前線國軍已經將我軍包圍,雙方戰鬥正白熱化時,忽然前線國軍接到一個電報。電報員非常納悶兒,為啥呢?因為這是委員長親自發過來的,情報員自然怠慢不得,趕緊將電報打出來:

“機槍手二柱子前挪15米,向東南方向射擊,守住陣地!”

機槍手二柱子接到這個命令,看著眼前十五米出的水坑,有些無語,到底是挪還是不挪?更無語的是二柱子的上級長官,因為他剛剛向二柱子下達命令,要他向東南方向射擊。

這個令人窒息的神操作,有可能是段子,也有可能是真實存在。

畢竟老蔣當了委員長之後,類似的操作實在太多太多。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蔣委員長的微操依舊風騷。比如說,陪都重慶的衛生工作做得不好,老蔣為了重慶市容市貌,親自下手諭,命令一定要在重慶加置廁所,而且每天都要清洗。

遼瀋戰役期間,老蔣曾親自到瀋陽督戰。彼時,遠在西北的主席得知此消息之後,吹了一口煙,舒了一口氣,笑道:“蔣介石到瀋陽了,這下東北該解放了。”身邊的機要秘書聽了此時,也笑道:

“蔣介石到哪兒哪兒不行,還淨瞎指揮!”

主席聽了秘書的話,舒朗地笑了起來,對機要秘書開玩笑道:“連我們的秘書都知道蔣介石瞎指揮啊!”說完,滿堂歡笑起來。

果然,老蔣到了東北之後,手諭滿天飛,搞得前線將士接到不同的指令,不知道該聽誰的。最後,東北妥妥滴解放。

要說這個手諭只是一時興起,那麼他兩週後又寫了一道手諭,仍是督促此事,就能看出老蔣並不是在開玩笑了。

老蔣帶著國民黨一大幫人搬到重慶之後,這樣的手諭一共寫了多少呢?整整寫了120大木箱,這些箱子裡面裝的全都是手諭。

看看後面這幾句:“務必令各部燒殺勿論為要。中正。”多麼鏗鏘有力。

1948年5月,英國送給老蔣一艘巡洋艦,該戰艦成了國民黨噸位最大、裝備最精良的戰艦,即重慶號巡洋艦。但是,英國政府並不傻,戰艦是送出來了,可是卻需要戰艦官兵到英國指定地方培訓。

當然了,培訓費用不菲,要由國民政府現金支付。

第二年初,巡洋艦官兵培訓歸來。這批官兵剛剛抵達戰艦,就被我軍通過各種關係進行策反。當時,戰艦上有兩種意見:一是反水;二是堅守。但是國民黨敗局已定,反水的呼聲高過堅守。

正當官兵猶豫不定時,蔣委員長遞過來一條手諭:

“為了黨國大業,全體官兵停下個月的餉銀,以金圓券代替。官兵手中若有英鎊美元等外幣,亦須兌換金圓券。”

1949年的金圓券,無異於廢紙,甚至連廢紙都不如。國軍官兵好不容易攢了寫外幣,而且還是扣扣索索省下來的,老蔣就寫了幾個字,就都成了窮光蛋,這還不反?

於是,戰艦立刻統一了呼聲:反水。

2月25日,重慶號官兵囚禁幾個反動軍官之後,艦長鄧兆祥開著巡洋艦宣佈起義。蔣委員長氣的肺都炸了!

蔣委員長對待他的官兵,像對待孩子一樣,事無鉅細,這樣好真的嗎?


祗樹


二戰時期的日軍將領,人送外號鬼畜牟田口。

他的騷操作,可能不僅僅是讓人窒息那麼簡單了。

這個鬼畜就是說愚蠢到比敵人還可怕的地步。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軍官要麼是奸詐狡猾,好耍詭計,要麼就是還悍不畏死,絕不投降,動不動就剖腹自殺,以謝天皇。

但是誰能想到,在這些日本人中,竟然有人屬於智商欠費的高階軍官,說出來的話,至今都能把人雷得半死。

在日本二戰期間有一位軍銜很高的日本陸軍中將,二戰時期的緬甸戰場指揮官,曾經發動過盧溝橋事變,打響日軍全面侵華第1槍的牟田口廉也……。

此人就是日軍將領中的特殊存在。

按道理能夠做到日本陸軍中將,並且還能夠成為戰場主要指揮官的人,應該都是很有能力,而且有軍事天賦的人。

但是這個人就比較走狗屎運……

其實他沒有打過什麼著名的大仗,只是在呃生涯和歷史滾滾的潮流中啊,被大浪推著前進,然後就成為了軍中高官。

一開始是由日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然後他並不是軍隊方面的人才,他一開始做的是日本駐法國大使館的武官,很少真正的實際的參與戰爭。

但是因為在當時的國際局勢下,被派遣到遠東擔任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大佐軍銜。

然後就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就是盧溝橋事變,就是他要進宛平城搜查失蹤的士兵,這哥們兒頭腦一熱,竟然向宛平城開了一炮。

就此七七事變爆發了,碰巧給日本軍方的大本營一個藉口入侵中國,讓天皇陛下很開心,親自授予他精英三級勳章,晉升為少將。

你說這根本就沒有立什麼功,就是因為他走了狗屎運,開了一炮,剛好合了日方高層的心意,直接就晉升為少將,成為了大本營面前的紅人。

然後被調任關東軍司令部副官,也沒打什麼仗,在一九四零年又被晉升為中將,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戰績,但是軍銜是噌噌的往上漲。

在日軍入侵東南亞的時候,由於英聯邦對日軍早已聞風喪膽,他正好借這個東風,在當時任第18師團團長的時候,和其他的兩個師團借勢迫降了10萬英聯邦的軍隊。

所以他就繼續走狗屎運,被稱為赫赫戰功,晉升為駐緬甸第十五軍司令官。

但不久之後,這一次他沒有繼續走運,志大才疏的牟田口廉也終於暴露在日本人面前。

1944年日軍發動烏號作戰,向印度的英帕爾發起大規模攻勢,由他率領的第十五軍,三個師團和特種團,共計15萬餘人參與作戰。

作為主要指揮官,他這時候提出了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愚蠢大計。

他在英帕爾戰役中異想天開地提出了所謂的成吉思汗作戰方法,其主要內容是增發3萬頭的牛羊等動物來擔任補給物資運輸的工作,在物資缺乏時可以把牛羊宰殺後食用。

確實,一聽說這種辦法還挺讓人眼前一亮的,但其實這完全是自取其辱的小聰明。

不僅導致緬甸當地民眾民怨沸騰,要知道牛羊這種動物擔任補給運輸工作,在行軍途中很多走失,一併把物資給拉跑了。

而且有大規模的動物隨行,這在當時的英國皇家空軍眼中就是放在板上的肉,簡直是站著不動,讓英國人來轟炸,目標非常明顯。

由於其作戰方式裡是3月印度和緬甸交界的那家山脈無路可走,卡車和坦克通不過去,糧食和彈藥也難以補給上去,日軍只能徒步。

而且喪失了制空權,沒有坦克支援,沒有汽車運輸。

後方聯絡線也被切斷,這種情況下,他仍舊固執己見,下令堅持死守,導致日本兵還沒有和英軍展開戰鬥,就損兵折將。

還把那些好不容易死裡逃生,營養不良的將校集合進行超過一小時的訓話,不少人因為貧血而當場暈倒。

最騷操作的是,他竟然在前線官兵捱餓和進行自殺攻擊時,自己每天5點準時下班,然後換好和服跟藝妓喝酒,巴適得很。

不知道的還以為老小子是在東京上班。

然後英軍把這件事情每天都用無線電廣播的方式把告訴日軍前線士兵,日軍士氣大跌,毫無鬥志。

而且此人的名言相當讓人窒息。

在戰爭前有些部下告訴他,彈藥無法補給,他竟然告訴部下:

只要對空鳴槍三聲,敵人就會投降了。

滿座啞口無言,鴉雀無聲。

當部隊彈盡糧絕而又無法獲得後勤支援的時候,他說: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食草民族,你們那麼茂密的叢林,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部下再次啞口無言。

他每天早上把司令部全體官兵集中起來宣揚他的長篇大論,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

如果此次作戰不成功,無法晉升為陸軍大將,我絕不會返回日本的。

此人就是過得太順了,太高看自己。

後來日本的被他還慘了的前線士兵給他起了一個口號“鬼畜牟田口”……

日軍認為他比敵軍還要可怕,整個英帕爾戰役,他可幫了盟軍的大忙,如果不是他的失敗,估計盟軍勝利的時間可能要被延長。

它也被稱為是隱藏在日軍高層的演員……

演死了數萬日本兵……

十萬部隊,死了五萬,2.5萬負傷,所有武器全部丟光……

這件事也導致當盟軍佔領日本的時候,作為曾經15軍司令官,他竟然沒有作為戰犯遭到軍事法庭的起訴,以此表彰他在英帕爾戰役中對盟軍的貢獻,成就英軍史上最偉大的戰役……

這™這也太羞辱人了。

但是他竟然都沒有切腹自盡,相當不日本人……

但是多年後,牟田仍然不覺得自己有責任,甚至還在自己兒子的葬禮上,散發為自己辯護的小冊子,至死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行為,害死了無數日本兵。

可謂是受武士道思想影響的日本軍人中的一個大奇葩了。


歷史好奇怪


我覺得應該把“最愚蠢神操作獎”頒給日本人:牟田口廉也!

簡單介紹下,牟醜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時任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大佐軍銜,下達了向中國守軍開火的命令,在盧溝橋打響了“七七事變”第一槍,並因此被天皇提升為少將;後率領18師團在新加坡戰役中,與近衛和第五師團一起攻克了“遠東第一要塞”新加坡,並因此被任命為駐緬甸第十五軍司令官。如果他此時掛掉,簡直是昭和軍人的完美典範,奈何牟田口隨後發動了英帕爾戰役。

牟田口廉也的名言包括: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沒有子彈的話,不是還有刺刀麼?沒有刺刀的話,還有拳頭呢。沒有拳頭的話,可以用腳踢的。就算這些都沒了,不是還可以用牙齒咬麼?”

“因為沒有食物無法戰鬥,就擅自撤退。這樣的人還能稱之為“皇軍”麼?“皇軍”即便沒有了食物,也必須繼續戰鬥的。”



“沒有武器彈藥和食物就不能打仗?這決不能成為正當的理由!”

被他洗腦後的結果

前線士兵為牟田口起了「鬼畜牟田口」的外號。事實上,我不是很明白大本營用牟田口來取代飯田祥二郎的原因。飯田是十五軍前任司令官,在緬甸戰役中率領四個師團擊敗了美英中聯軍,56師團長途奔襲臘戍,在校長強令下杜聿明被迫翻越野人山,10萬大軍只生還了三分之一。等到牟田口上任發動英帕爾戰役時,因為後勤和指揮等因素,日軍被中英聯軍徹底擊敗,10萬日軍死了一半多。



陸軍馬鹿過分強調士兵的意志和精神因素,相信肉體可以戰勝鋼鐵,不過到牟田口這種程度,也算是獨一份了。


李好說歷史


沒有人說說當年得罪我大中華的馬其頓共和國嘛?

我說的馬其頓可不是亞歷山大帝國的馬其頓哦,是現在的馬其頓共和國他的國土面積大約2.5萬平方公里,大概只有1/5個浙江,只是當年亞歷山大帝國小小的一部分。還自吹我是亞歷山大的後人,我呸,當然了國際上是不承認的。



不過在今年的二月份,被希臘脅迫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了。沒錯,就是那個財政虧空到要賣國家景點給外國的希臘,我大中華還買了不少呢。不過為什麼能脅迫成功呢,因為人家希臘人才是以亞歷山大自居的正統國家嘛。馬其頓共和國只是我以為,我以為我是亞歷山大的接班人。可是我希臘哥是有脾氣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我覺得😂😂😂

至於說他為什麼作死,操了一手愚蠢到窒息的操作呢。我們把時間推移到1991年,馬其頓在1991年建國,1993與中國建交。後來蘇聯解體,東歐鉅變,南斯拉夫這小弟也被迫解體了。馬其頓就是從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剛建國時,國家政治經濟非常糟糕,軍事上北部科索沃長期戰亂,政治上美國干涉內政,經濟在如此混亂局面下十分的不景氣。1998國家換屆選舉,民主黨通過議會成為多數黨,執掌國家。

這個政黨採取了一個讓人窒息的操作

與臺灣建交!!!

我他媽的我要是馬其頓共和國的公民,我真的要連發三個黑人問號了。1999年1月27日,馬其頓外長同我國臺灣省,所謂的“省外長”簽署了建交公報。



臺灣為了得到一個所謂歐洲國家的認可,提供給了馬其頓王國10億美元作為回報,馬其頓共和國當時一年收入才30億美元。民主黨一動腦筋,我靠可以啊。1/3的gdp了。

1999年2月9日中國政府隨即宣佈與馬其頓共和國斷交!!!

1999年2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延長在馬其頓維和部隊期限進行有關表表決。結果被我國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身份一票否決了。我們這一票否決有多大的威力呢?當時科索沃解放軍為尋求阿爾巴尼亞獨立自主,盛極一時,對內解放對外騷擾馬其頓的北方。而聯合國維和部隊就是駐紮在這裡,防止事態擴大。馬其頓的國防軍,戰鬥力小編我是不想吐槽了,國家窮裝備供給不上,戰鬥力和土匪五五開吧。這時候聯合國撤軍,簡直和在馬其頓喉嚨上插了一刀一樣。

2001年,馬其頓西部發生阿爾巴尼亞人武裝叛亂,內戰爆發,阿爾巴尼亞人一度打到了首都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大乘


1937年12月12日,國軍在南京的防禦體系,在日軍的全線猛攻之下,出現全線動搖。孫元良的88師率先動搖,下午兩點,孫元良率兩千多名殘部,撤到挹江門一帶,要求從下關渡江到浦口去。原本駐守在這裡的三十六師宋希濂部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命令,對孫元良加以勸阻,要求孫元良返回中華門陣地,繼續抵抗。孫元良無奈之下,返回中華門。但此時日軍已經突破南京城防,國軍全線動搖,挹江門成為參戰部隊的主要逃生方向。

戰前,為了表明抗戰決心,與南京共存亡,南京衛戍司令部長官唐生智下令,將下關一帶的渡輪全部控制在江北岸,連民船也一樣控制起來,並要求駐守在挹江門一線敵情較少的三十六師嚴厲控制挹江門,禁止各部隊從下關撤退。到12日,全線動搖之後,唐生智更是給宋希濂下令,三十六師要在挹江門一線警戒,禁止各部隊擅自從挹江門撤退,如果有違令者,三十六師可以開槍。因此,三十六師奉命在挹江門一帶佈置警戒線。

到下午四點,衛戍司令長官部得到了消息,日軍已經攻克宣城、蕪湖,正在向北進攻,有切斷國軍退路的可能。如果日軍順利北上,切斷退路,同時,日軍再掃清江寧要塞一帶江面的水雷,用艦艇封鎖長江江面,那麼就意味著在南京參加保衛戰的十一萬國軍的退路就完全被堵死了,就存在被日軍圍殲的可能性。因此,長官部認為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於是在下午五點鐘召集各軍長、師長開會,發佈撤退命令。會議只開了二十分鐘,唐生智命令參謀長發了油印的撤退命令,命令上規定各部隊分路突圍。

應該說,唐生智的命令是比較合理的,此時如果再不突圍,在南京的參戰部隊就會被日軍包圍全殲,因此到了必須要突圍的時候了。而且,當時下關方面只有兩隻渡輪,就算是全力搶渡,一天一夜也只能搶渡三萬人,如果各部隊的殘部全部湧到下關來,自然會完全擁擠在這裡,造成秩序混亂,最後誰也走不了。因此,唐生智要求,除長官部和三十六師從下關輪渡撤退之外,其餘各部隊應該分路向廣德、宣城、蕪湖方向突圍,而不要擁擠到下關方向來。

但各部隊長官在長官部接受命令後,各位抗日名將就發揮很正常了,他們並沒有各自回到部隊組織自己的部隊突圍,而是召集自己下屬的部隊長開會傳達後,自己就先直接走了。比如整個南京保衛戰中兵力最強的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回到總隊部,告訴了參謀長邱清泉,自己就直接走了。桂永清並要求邱清泉和他一起走,邱清泉表示,還要留下來繼續用電話聯繫下屬的各旅團,儘量掌握部隊,桂永清就自己直接走了,沒管部隊了。

對軍隊來說,被包圍之後分路突圍,這是並不少見的情況。而且,突圍大多數不是像《亮劍》裡李雲龍那樣,不拋棄任何一個人,而且要正面突圍,多數情況下只能尋找敵人包圍線的間隙,穿插出去。但突圍這個概念,在國軍部隊裡的含義是不同的。在國軍的各級軍官的概念裡,分路突圍就意味著上級要先走了,放棄指揮,下面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每個部隊自己的情況了。所以,一旦國軍部隊出現突圍兩個字,基本上都會變成潰散,亂跑,完全失去指揮,建制被打亂,誰也無法掌握部隊,無法有效指揮。

因此,唐生智的突圍命令到了下面各級軍官那裡,就變成了各自直接逃命的命令,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直接扔下部隊不管,自己逃生去了。軍官跑了,下面的部隊當然也就全亂套了,就不管上級規定的突圍方向了,而是跟著跑,人流往哪裡跑,他們就跟著跑。而在南京當時的局面下,各部隊失去指揮的潰兵就直接像潮水一般,湧到挹江門去了。但三十六師此時仍然有一個團奉命在挹江門一帶警戒,尚未撤離,看到潰兵潮水一般湧過來,先鳴槍示警,後面就乾脆開槍掃射。

但湧到挹江門的潰兵越來越多,這時候長官司令部也已經渡過江了,三十六師的部隊也被潰兵逐漸衝散了,都擠在一起逃生。這時候挹江門一帶已經完全失去了秩序,人潮洶湧,摩肩接踵,不管是將官、校官還是尉官,還是普通士兵,都已經完全混亂了,擠在一起逃命。在通過挹江門時,因為缺乏秩序,出現了嚴重的踩踏,教導總隊的一個團長謝承瑞,之前對日軍的戰鬥中表現非常勇敢,此時也在挹江門被潰兵擠到後踩踏而死。

過了挹江門,到了江邊,各部隊的潰兵又找不到渡船,此時渡船去了江北之後,都沒人管了,只有少數一些渡船有組織的返回江南岸,來接自己部隊的長官等人渡江,不是自己部隊的長官,往往不允許上船。潰兵們只能砍伐江邊的樹木,或者拆卸門板,自己捆紮竹筏過江。大多數竹筏到江中後都無法劃到對岸,只能順流漂流,有的漂到三岔河,有的漂到八卦洲,再找辦法渡江到浦口,再徒步去滁州尋找自己的部隊。後面趕到江邊的人已經找不到樹木和門板,乃至有人只能用糞桶當作浮囊,把樹枝捆紮在一起,當作竹筏漂流過江。

相比之下,當時參戰的兩個粵軍部隊葉肇的六十六軍和鄧龍光的八十三軍,反而並沒有像其他參戰的中央軍部隊那種,指揮人員直接自己逃命,扔下部隊不管,而是按照長官部發布的突圍命令和路線,有組織的從日軍的縫隙中間穿插過去,突圍到了廣德、宣城一帶,之後撤退到江西一帶,在薛嶽指揮下作戰。而潰散的各中央軍部隊,到江北後收容、集中時,人員損失非常嚴重,之前基本上沒有在南京與日軍作戰的三十六師,原本有7000人,其中三千人是從淞滬戰場退下來的,4000剛接來的新兵,再次集中起來的時候,只有三千人了。

在這個過程中,唐生智事先沒有做好撤退的準備,在情況緊急時直接發佈突圍命令,發佈完命令自己就先渡江到了江北,其餘的軍長、師長們也上行下效,導致部隊完全失去了建制,變成了潰散。尤其是在撤退的時候,唐生智在到達江北後,也沒有及時掌握和控制部隊,組織已經到江北和上游的渡船在長江上接應其他部隊,導致整個突圍完全變成了毫無組織的潰散和亂跑。實際上,當時日軍的參戰兵力有限,又是大迂迴、大包圍,所以包圍線中間還是有不少空隙的,如果各部隊的部隊長能夠有效掌握部隊,像葉肇和鄧龍光那樣,有組織的尋找空隙突圍,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蕭武


歷史上有哪些愚蠢到讓人窒息的神操作?

歷史上愚蠢的神操作其實屢見不鮮,但飛魚今天要說的這個絕對是神操作中的戰鬥機。

它就是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這件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具體的過程,本篇就不贅述,單論這件事為何是愚蠢到令人窒息。

秦國自公元前230年開啟滅國大戰之後,奉行的是遠交近攻,燕國由於距離秦國較遠,一直是秦國遠交的目標,按照這個政策而言,燕國應該處於最後被滅亡的諸侯,但因為荊軻的行刺,導致秦國攻打燕國被大大提前了。

但這只是愚蠢操作引起的後果。

愚蠢之一:以活捉要挾秦王為上上策。

荊軻以樊於期的人頭加上大片燕國領土,已經可以接近秦王,這個情況下,秦王嬴政是處於興奮而疏於防範的狀態,如果直接以殺死嬴政為目的,那麼成功的概率有很大。

但偏偏燕太子丹的上上策是活捉秦王,這就增加了行刺的難度,因為秦王嬴政是有謀略和膽識的人,想要活捉,必須有足夠的優勢,但荊軻沒有。

你可能會說,荊軻是四大刺客之一,但這並不能證明荊軻的武藝有多麼高強,聶政,專諸可都是練家子,荊軻只是一個喜好喝酒唱歌的文藝青年。

這個上上策其實是最愚蠢的策略,如果燕太子丹不是想著要挾秦王歸還諸侯國的土地,那麼荊軻還真有可能成功。

愚蠢之二:讓秦國歸還土地是痴人說夢。

我們不妨以活捉秦王的策略做個引申,如果秦王嬴政真被活捉了,那麼荊軻能走出咸陽嗎,或許能,但希望很小,即使秦王嬴政答應了歸還諸侯國的土地,這真的有效果嗎,很顯然,是沒有的。

因為戰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諸侯國之間的盟約,被強迫的事是不能算數的,等到荊軻放了秦王嬴政之後,這些土地還是會姓秦。

即使秦王簽了條約,諸侯國把各自的土地都派上了士兵把守,秦國強大的國力,還是能把這些土地給搶回去。

再即使荊軻讓秦王嬴政簽了條約之後,立馬殺死了嬴政,那麼秦國會大亂嗎,並不會,因為秦國的變法已經很徹底,沒有了嬴政還會出現其他的君主,六國破滅的結局亦無法更改。

愚蠢之三:沒有看到即使荊軻行刺成功,燕國亦逃脫不了滅亡的結局。

荊軻行刺成功,燕國能不滅亡嗎,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戰國時期的戰爭,如果按照其性質來說的話,是適應時代潮流的,這個潮流就是封建制取代奴隸制。

而變法最為徹底的就是秦國,也就是說在戰國末期,秦國徹底變革而形成的先進政治制度,早已碾壓山東各個諸侯,無論秦王嬴政死不死,秦滅燕都是大勢所趨。


飛魚說:

荊軻刺秦王,從一開始策劃就註定了這是愚蠢的行為,因為這件事中,燕太子丹把個人私仇凌駕於了國家權力之上,他讓荊軻行刺的目的,更多的是想報復嬴政曾羞辱過他。

這讓飛魚想起了曾被秦國囚禁到死的楚懷王,秦昭襄王囚禁楚懷王,目的就是讓楚國拿土地來換楚懷王,結果楚國上下一致擁立了新楚王,寧願不要楚懷王,也不割讓土地。

所以,荊軻行刺秦王,即使能成,也把秦王嬴政挾持到千里之外的燕國了,奮六世之烈打下來的土地會被秦國上下歸還嗎,當然也不會。

這波操作真是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愚蠢。


飛魚說史


我以為,日軍侵華髮生“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不抵抗,將東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相讓,實在是愚蠢至極!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關東軍炸燬了瀋陽柳條湖的鐵路,卻反誣是中國駐軍所為。關東軍以此為藉口,突襲瀋陽北大營的東北軍部,“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面對此突發事件,張學良卻命令東北軍部,並撤出了瀋陽北大營。日軍勢如破竹,9月19日,接連攻佔瀋陽、長春、安東、營口等大中城市。事變發生僅三日,日軍就佔領了中國東北大片領土。

日本關東軍之所以能輕易地佔領東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東北軍放棄抵抗。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張學良為何命令東北軍不抵抗呢?

1.張學良之態度

最流行的說法是,張學良是授意於蔣委員長的“不抵抗命令”。有證據表明,在“九·一八”事變之前的8月16日,蔣介石即電令張學良,如遇日軍挑釁,我方應力避衝突。

然而,也有證據表明,在“九·一八”事變後期,蔣介石曾明令張學良對日實施抵抗。據說時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顧維均,在“九·一八”事變後曾請求英、美、法等國調停日本侵略行徑,在調停失敗後,奉蔣委員長之命致電張學良,說如日方相逼太甚,我軍應以武力進行防衛。然而,張學良未予理睬,很快將駐錦州的東北軍主力撤退。顯然,張學良的不抵抗完全是自作主張。

2.蔣介石之態度

既然張學良消極抗日,那麼蔣介石態度如何呢?其實,當時蔣介石視“九·一八”事變為一般性的地方衝突,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和日軍戰略意圖。因此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努力請求國聯予以干預調停。

另外,當時蔣介石正全力圍剿紅軍,根本沒有對日作戰的準備。蔣在致電張學良的命令中,除在錦州作戰期間有明確的抵抗之詞外,其他大都要求張根據當時東北局勢妥當處理。因此,張學良不抵抗儘管有眾多因素,但基本可以認定為主動不抵抗,並非蔣授意不抵抗。

3.張學良為何不抵抗

張學良本是有血性的中國軍人,為何在事變後不抵抗,導致大好河山淪於日軍魔爪?張學良在1990年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一些事情真相。張說,當時中央政府並未指示不抵抗,因此我不能把責任推諉給政府。因為我本身不想擴大事件,所以採取了不抵抗政策。

那麼,張學良為何害怕事件擴大呢?根據當時的形勢分析,原因有這樣幾點:一是中央政府未做好抗日的全面準備,如果硬要抵抗,東北軍無疑會被大大削弱,張作為一個軍閥,是絕對不會容許的。

張認為抗戰必須全國抗戰,那麼東北軍在第一線作戰才是義不容辭的。這就是他的基本行為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