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紀實(下)

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

——檢察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紀實(下)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既是與黑惡勢力短兵相接的攻堅戰,也是檢驗執法司法水平的法律戰。

在專項鬥爭中,作為肩負法律監督重要職責的檢察機關,始終秉持“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的法律底線,確保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法治軌道上最大程度發揮出政治效能和社會效益。

今年7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檢察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典型案例選編(第三輯)》,重申了要“依法規範辦案,既不降格處理,也不人為拔高”的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在入選的5件典型案例中,不拔高不湊數、依法不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典型案例有2件。

“將目光不斷往返於事實和法律規範之間”

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檢察院,記者見到了典型案例之一——楊昊等25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的辦案檢察官朱永權。他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令記者印象深刻:“要將目光不斷往返於事實和法律規範之間。”這也是朱永權時刻牢記於心的箴言。

拿出手機,朱永權找出2018年1月16日“兩高兩部”印發的《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在辦理這起案件之前,我對這些條款就已熟稔於心。要想做到‘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最為關鍵的就是對有關法律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十分精準,把相關條款吃透,知曉立法的本意,這樣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遇到難以認定的複雜情況時,才可能做到嚴格把關、精準認定。”朱永權說。

“對於楊昊組織實施的10起違法犯罪,公安機關認為涉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圍繞黑惡勢力組織犯罪特徵,我們提出了五方面的偵查取證建議,包括查明是否存在設立儀式或標誌性事件,有無組織結構職責分工等。”丹徒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周桂林告訴記者,與公安機關在認定案件性質方面出現意見分歧時會有一定壓力,但是檢察官必須履行檢察官法規定的“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的職責,堅持客觀公正立場。

記者注意到,在《檢察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典型案例選編(第三輯)》中,該案例指導意義第二條為“注重實質化引導偵查”。鎮江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朱毅對此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在偵查階段,鎮江市檢察院、丹徒區檢察院相關人員組成辦案組,與公安機關先後召開8次聯席會議,每次會議時長都超過4個小時,這是真真切切的8次交流溝通,是高質量的8次嚴謹探討。經過共同審查,我們從60餘條案件線索中篩選出36起犯罪違法事實。”

“檢察院提前介入偵查可以整體把握個案之間的內在關聯,準確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將屬於同一集團、團伙或共同犯罪人所犯罪行及時串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與反恐怖學院院長陳剛表示。

“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通過對黑惡勢力的清除,對強化社會管理、淨化社會環境意義重大。”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吳鋒認為,在專項鬥爭中,必須堅持依法對黑惡勢力進行有效甄別,謹防把不夠黑惡勢力的行為“人為”拔高,降低黑勢力和惡勢力的刑事認定標準,降低證據證明標準,把一些普通的尋釁滋事、強買強賣、聚眾類犯罪簡單認定為黑惡勢力犯罪。

我國刑法第294條第5款中規定黑社會性質組織應同時具備組織特徵、經濟特徵、行為特徵和危害性特徵。朱永權認為,前三個特徵屬於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結構性特徵,危害性特徵屬於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程度性特徵。在實踐中,很難僅憑前三個特徵來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關鍵在於是否具備危害性特徵。

這個關鍵的危害性特徵也成為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在辦理楊昊等25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中最主要的分歧點之一。“在此案中,楊昊等人要債、擋債行為雖然一定程度上干擾了經濟、社會生活秩序,但未對一定區域或行業形成非法控制或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我們認為危害性特徵不明顯。”朱永權說。

“理越辯越明。除了危害性特徵外,對於檢察機關提出的偵查取證建議,我們進一步偵查後認為,組織特徵、經濟特徵均不明顯。最終,我們認可了檢察機關對楊昊等人不構成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意見。”鎮江市公安局丹徒分局刑事偵查大隊一中隊隊長金留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案件的精準定性,只要是在法律框架下去探討,就不存在所謂的“丟面子”等問題。

2018年11月12日,丹徒區檢察院將楊昊等人以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和1個惡勢力共同犯罪向法院提起公訴。2018年12月26日,丹徒區法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採納了檢察機關的公訴意見。

“借鑑與吸收典型性案例中好的做法,是實現刑事法律統一性、穩定性和適應性平衡的有效方式之一。”江西省律師協會會長、豫章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工關注到最高檢印發的典型案例後表示,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只有同時堅持政策要求和法治原則,才能收到較好的預期效果,既有利於打擊嚴重犯罪,維護法律秩序的安定性,也能切實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中處於中間環節,但絕不是簡單的“搬運工”,檢察官精準把住認定關口,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對辦案質量的高度負責。

“辦案質量這根弦要繃得緊而又緊”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檢察機關確保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不跑偏”的重要原則之一——“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在上述典型案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切實把好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是堅守“不湊數”底線、絕不拔高的精髓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讓司法人員集中精力盡好責、辦好案,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公信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也指出,要防止冤假錯案,確保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

“要嚴格把握好法律政策界限,確保專項鬥爭在法治軌道上進行。”2018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組長郭聲琨在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

今年10月11日,郭聲琨在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二次推進會上指出,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政策指導、線索摸排核查、依法辦案、宣傳引導等機制,有效破解掃黑除惡難題。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伊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多次主持召開最高檢黨組會議,研究部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就高度重視辦案質量、嚴格依法把關問題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2018年10月16日,張軍在湖北省大冶市檢察院考察調研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工作,當聽到該院的“九求理念”中的“安全求慎”理念時指出:“強調這一點非常有必要,檢察機關一定要注意辦案安全,這是對當事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第二天,張軍在省級檢察院檢察長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落實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把辦案質量放在首位。

2018年10月30日,張軍在全國檢察機關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促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是黑惡勢力犯罪的,一個不放過,不是的,絕對不遷就湊數”。

為確保把每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的鐵案,今年1月2日,最高檢舉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此次會議對黑社會性質組織、“保護傘”、“軟暴力”、“套路貸”以及黑惡勢力犯罪案件中財產處置等辦案中遇到的疑難複雜問題,在性質認定、法律適用及政策把握方面進行了細緻研究。

“要確保辦案質量,堅決做到‘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今年10月12日,張軍在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二次推進會上再次明確要求。

“檢察機關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具有特殊且十分重要的訴訟地位和職能,對於協同公安機關、法院等部門共同打擊黑惡勢力、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發揮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既防止掃黑除惡脫離法律的擴大化,也可以糾正因認識偏差的降格處理。”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莫洪憲表示。

“堅守法定標準是應有之義”

在採訪中,多位基層檢察干警反映,近年來,黑惡勢力為了逃避打擊,不斷變換犯罪手法,逐漸摒棄了原來明火執仗、打打殺殺的明顯暴力手段,轉而採取犯罪證據隱秘性強、易對他人形成心理強制的“軟暴力”。因此,對於同一案件,不同部門在對法律、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問題上可能產生分歧,主要集中在黑社會性質組織與惡勢力犯罪集團的區別等方面。

今年4月9日,全國掃黑辦的首場新聞發佈會匯聚了各界目光。“兩高兩部”聯合印發了《關於辦理惡勢力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等四個關於辦理掃黑除惡案件的意見,完善了涉黑涉惡案件證據、程序等方面的規定,對於司法辦案人員而言,在依法、準確、及時打擊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方面可謂是“及時雨”。

“掃黑除惡雖然是一項對涉黑惡犯罪總體上實行從嚴的專項鬥爭,但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依法辦案、堅持法定標準是應有之義。”中國刑法研究會理事、鄭州大學法學院刑法學教授劉德法認為,掃黑除惡應當在法治軌道、法治框架內進行,不能為了追求案件數量,人為地將一般共同犯罪“拔高”為黑惡案件,導致掃黑除惡擴大化。

全國檢察機關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強化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在批捕起訴等工作中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公正等法律原則,始終將案件質量作為不可逾越的紅線、必須堅守的底線。

據統計,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移送的涉黑涉惡案件,批捕時未認定涉黑涉惡的11722件,起訴時未認定涉黑涉惡的9154件。

這組數據的背後,是最高檢站高謀遠、務實重行的統籌推進,是各地檢察機關群策群力的精準施策,彰顯著檢察辦案人員嚴格把關的法律智慧。

最高檢於今年3月28日印發的《關於建立健全省級檢察院對涉黑和重大涉惡案件統一嚴格把關制度的通知》明確,實現涉黑和重大涉惡案件認定標準由省級檢察院統一把握,審查意見由省級檢察院統一把關。記者注意到,在實踐中,各地檢察機關在提前介入案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精準把脈,對症下藥”。

甘肅省檢察機關制定出臺《甘肅省檢察機關涉黑涉惡案件同步審查報批規定》,要求各級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涉黑涉惡案件,在提起公訴前,需經專門辦案組、檢察官聯席會議、檢委會討論後層報省檢察院掃黑辦審查把關,確保定性準確、打準打狠。

江蘇省檢察機關建立涉惡案件的明示、分析制度,公安機關認為屬於涉惡案件應當移送審查起訴的,應當在移送材料中的其中1份《起訴意見書》上加蓋“涉惡案件”印章,同時應當在《起訴意見書》中對案件具有“涉惡”性質進行具體分析。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過程中,應當重點圍繞認定案件“涉惡”的事實證據進行審查,對案件性質有不同認識的,應當及時與公安機關溝通。

重慶市檢察機關組織開展辦案質量專項檢查整治,對已結、在辦涉黑涉惡案件從實體、程序以及落實司法責任等開展全方面檢查。同時,健全偵查監督工作通報制度,確保通報見人見事、問題指向精準。

江西省檢察機關建立“24小時解決分歧”機制,對存在分歧的案件,辦案檢察院經協調達不成一致的,在24小時內向當地掃黑辦和上級院同步請示報告,上級院在48小時內下沉實地指導協調解決。

“‘24小時解決分歧’機制是將掃黑除惡具體要求做實的一項特色舉措。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最關鍵的是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行動、最嚴格的要求,壓實檢察長、分管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的副檢察長、其他分管院領導、檢察官辦案團隊、掃黑辦以及各成員部門的工作職責和要求,確保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成效。”江西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邱利告訴記者。

江西省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詹文成是最高檢掃黑辦專家組成員之一。他表示,認定涉黑惡犯罪要嚴格按照客觀事實和法律規定來認定,堅持“效率與質量並重”觀念,越是工作任務重、要求高,越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蘿蔔快了不洗泥”。

據瞭解,為進一步加強對全國檢察機關辦理重大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的業務指導,充分發揮專家人才庫作用,今年初,最高檢掃黑辦還制定了《重大黑惡案件專家指導機制》。

“專家組由最高檢掃黑辦從全國檢察機關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專家人才庫以及其他從事刑事檢察工作的優秀檢察人員中抽調組成。專家組指導的案件一般處於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等重要訴訟節點。”最高檢掃黑辦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專家組指導案件應重點關注涉黑犯罪定性相關證據審查和法律適用、惡勢力的認定以及涉黑涉惡案件中的其他疑難法律適用問題。

在辦案力量專業化建設方面,河南省檢察機關進行了創新。目前,河南省三級檢察院均設立了涉黑犯罪檢察組,辦案人員超過千名,涉黑犯罪檢察組專業化、一體化辦理涉黑涉惡犯罪案件,集中行使涉黑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信訪事項辦理等刑事檢察職能,同時通過定期開展專題培訓,使涉黑犯罪檢察組真正做到精研業務、術業專攻。

凝聚打擊共識,統一司法尺度

歷經8次面對面會商,江西省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潘枚生、潘齊照等16人黑社會性質組織案嚴格依法審查,因組織特徵、社會危害性特徵不明顯,改以惡勢力犯罪集團提起公訴,法院一審以惡勢力犯罪集團作出判決。

“我從中切實感受到了檢察機關在精準把關、改變案件定性方面作出的努力,不容易,值得點贊。”全程旁聽了該案審理的南昌經開區礦山管理處楓林村黨支部副書記、經開區蛟橋鎮人大代表李俊說。

在該案的辦理中,南昌經開區檢察院檢察長王林才帶頭閱卷,靠前指揮,切實解決涉黑涉惡犯罪案件認定標準、法律適用、證據標準等實體性和程序性問題。今年3月1日,南昌經開區檢察院聯合經開區法院、南昌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出臺《南昌經開區公檢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會商研判工作機制》,明確涉黑涉惡案件均邀請專家會商研判,致力解決分歧,促成共識,形成打擊合力。

“在與檢法交流會商中,我們本著對法律高度負責的態度,對整個案件進行梳理、把脈,對相關法律規定理解得也更為透徹了。這是一次很好的辦案經歷。”南昌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刑偵大隊負責人兼掃黑除惡專業隊隊長馮建國表示。

不止江西,各地檢察機關都在凝聚打擊共識、統一執法司法尺度上貢獻著檢察智慧。

安徽省檢察院與該省高級法院、公安廳聯合印發《關於建立涉黑涉惡案件信息互通、數據統計及明示制度的意見》,對涉黑涉惡案件信息互通機制、數據統計口徑、明示制度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打通信息“堰塞湖”。

廣東省檢察院會同廣東省委政法委、紀委監委、高級法院、公安廳、司法廳等部門制定《廣東省辦理重大複雜黑惡勢力犯罪案件會商工作機制》,對涉黑惡犯罪定性分歧的協調主體、程序、原則、協調結果運用等作出具體規定。

“在公檢法機關的協調溝通中,檢察機關起到了主導作用,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體現了檢察擔當。”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吳俊猛說。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內司委主任費海新認為,公檢法等各部門多次進行會商和探討,對於案件準確定性非常關鍵,可以防止案件“帶病”起訴,保證不枉不縱。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位基層檢察辦案人員均表示,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會商機制對於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切實做到“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起到了良好作用。

當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正處於向縱深推進的攻堅階段、關鍵時期和決勝時刻,必須更加註重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只有打得準,才能打得狠。各級檢察機關正按照張軍檢察長在今年8月28日全國檢察機關刑事檢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要求,堅決摒棄重打擊輕保護等舊觀念,堅守罪刑法定,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理性平和文明規範司法,始終堅持做到“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

“船到中流浪更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迎來新一輪強大攻勢的“轉段之年”,只有以法治為引擎、由法治來貫穿,才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深諳此理的檢察機關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步履堅定、方向明晰,正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全力以赴。

(本報全媒體記者史兆琨 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