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聚焦青島基層減負:到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

10月31日,《光明日報》以《到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聚焦青島基層減負。

《光明日报》聚焦青岛基层减负:到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

全文如下>>

2019年8月28日,青島市城陽區長江路白沙河橋順利交工驗收,正式通車,居住在河兩岸的7萬多居民歡欣鼓舞。

多年來,白沙河下游連接兩岸的只有雙元路大橋一座橋樑。隨著經濟的發展,河兩岸人口日漸增多,日常交通壓力極大,居民意見也很大。為了解決這個困擾多年的出行難題,城陽區政府和流亭街道共投資近9000萬元,加快審批、指揮督查,僅用8個月時間,就高標準建成大橋,有效解決了群眾出行難。

白沙河橋的快速建成和青島市委市政府開展的“精準施策,靶向治療,對加重基層負擔等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密切相關。整治方案提出要“堅持改進調研方式、提高調研質量,堅持辦公到現場、服務到基層,到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調研時輕車簡從,不搞迎送,不搞層層陪同,不擾民,不搞‘大呼隆’,更多開展不打招呼、不設定路線、不聽彙報的隨機性調研,察實情、聽真話、接地氣。”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們探索實施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領導聯包’一線工作法,通過‘街道吹哨’反映基層需求,‘部門報到’帶動部門快速響應,‘領導聯包’推動工作快速落實。”城陽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旭介紹,以“領導聯包”為例,將區級領導年度考核成績與聯包街道綜合考核情況掛鉤,明確每年深入街道調研不少於兩個月,對街道反映的重點問題,第一時間分析研判、統籌協調、分類處置,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快速落地見效。2019年以來,城陽區委書記帶領有關區級領導和部門,先後2輪10次到街道社區現場調研,集中化解信訪積案203起。

著眼於為基層減負、鬆綁,青島市市北區從主題教育一開始,就緊盯基層反映的負擔過重、流程煩瑣等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和問題檢視。

“針對基層反映集中的難點、熱點、堵點、痛點問題,我們從相關部門專門抽調20人,組織了4個調研小分隊,分赴四個社區及所屬網格進行蹲點調研,切實摸準基層情況。”青島市市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臧遠茂對記者說,下一步,他們首先要對下沉到基層的所有事項進行重新梳理,依法釐清權責邊界,切實減輕基層工作壓力;其次是推進流程再造,對現行的基層治理中的問題收集、流轉、處置、評估等進行全鏈條流程再造,建立“吹哨報到”工作機制,賦予基層“吹哨權”,相關部門接收任務後要快辦理、快落實,不得再進行轉嫁;再就是要為街道賦權,調整綜合考核辦法,把自上而下考核與自下而上考核相結合,進一步擴大基層對區直部門綜合考核的參與權、評價權、話語權。

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小學辦公室主任閆志鵬,因為分管學校辦公室工作,手機裡置頂的微信群接近20個,每天信息提示音響個不停,嚴重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工作。

針對基層幹部教師反映的微信工作群過多問題,李滄區教體局開展了摸底調查,發現全局各科室建立的各種工作群總量達124個。對此,李滄區教體局解散了冗餘重複的群,累計砍掉工作群100多個,只保留了不同業務口的21個工作群,明確要求除特殊情況外,通知、文件必須按規定程序下發,這樣既避免了個別幹部不向領導彙報自由決策,又解決了大家怕漏掉通知提心吊膽的困擾。

經過這一番減負,李滄區基層學校幹部教師的手機安靜了許多,平均每個中層幹部的工作微信群不超過3個。青島六十二中學教導處副主任王曉霖說,她現在手機裡置頂的微信群僅有兩個,再也不用擔心手機吱吱響影響教學工作。

“根據青島市委市政府‘到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的要求,區委書記、區長等領導帶頭示範,不打招呼到服務窗口、基層崗位、小區樓院、社會治理一線開展體驗式調研,以百姓視角找準問題核心。”青島市李滄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國寧說,除了到一線調研,李滄區還通過市民公開接待日、馬紮會議、網絡留言板等接地氣的形式,請群眾充分地參與進來,廣泛收集老百姓關心關注的問題,及時解答疑惑,能當場解決的問題必須當場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