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月娇

这几天,不少人都在热议电影《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有人说:太好看了,遭遇过校园暴力长时间无法走出阴影的人,可以在这场电影里好好哭一场;


有人说:被四字弟弟的演技惊艳到了,他可以靠这部电影出圈儿了;


有人说:叙事有张力,情节不拖沓,没想到国产电影已经上升到这个水准了......


一片赞誉之下,我也忍不住去电影院看了看。

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情节有三:

一、陈念,怎么被同学欺负都不吭一声,只有别人说她妈妈是诈骗犯的时候,一滴泪瞬间掉下来;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二、魏莱,很是高傲,从来没有向任何人低过头。直到有一次把同学陈念欺负狠了,面临着被退学的危险,才去求陈念。因为,再复读一年,她爸爸将可能彻底对她失望;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因为复读,魏莱的爸爸已经1年没跟她说话了~

三、小北,替陈念顶罪被抓进警局后,面对警察的审问,抱定了打死都不说真相的决心,直到警察说,难道你想让你妈妈看到你今天这个样子吗时,他才出现了情绪的波动,愤怒与委屈都涌上心头......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都说,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软肋,反之,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子的软肋?

1

怕父母担心,再苦再难都往肚子里咽

我,从小没有父亲。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徒四壁,最富有的是欠债。

我妈没一技之长,为了把我养活大,给我赚读大学的学费,找到了一条看似”捷径“的赚钱路——卖三无面膜。

欠的债还不起,为了躲债,又得提防用了三无面膜的人找上门,卖面膜也不能在家门口,只能去远在几千公里外的深圳。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每次看着她趁天黑背着比她还大的包裹出门的时候,我在阳台上看,心里想着:”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到头呢?"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我妈说高考之后,等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好了。嗯,我也这么觉得,我一定要考到北京去。

所以在临近高考的时刻,我转到了一个有名的高考复读班。这里不需要交朋友,所有人只有一个目标——专心复习,努力备考,连跑步上操喊的口号都是”过600,上名校“。

虽然我是应届生,根本不用复读,但这里的氛围、师资更有把握让我的名校目标一击即中,值得。

在我为努力摆脱底层命运奋力拼搏的时候,有个叫魏莱的同学,成了我的拦路虎。

她死命地欺负我,上排球课排挤我、拿着老鼠来我家吓唬我、在我的椅子上洒满了红墨水、还扒光了我的衣服拍我裸照......

期间,我也给妈妈打过电话,想把委屈一股脑的倒给她。不料,电话那头的妈妈也遇到麻烦了,她卖的假面膜出了问题,有人用了过敏......

我说:回来吧,别干了。

妈妈说:回去,挣不着钱,你还要读大学呢。

一句话,把我诉苦的冲动噎回去了。跟妈妈说了有什么用呢?她也帮不了我。

再咬牙忍忍,还有60天就高考了,只要考到北京了就都好了,我妈还指着我呢。

我,是陈念。

2

怕父母失望,尽力维护好形象

我,永远保持着一张微笑的脸。

即使做坏事的时候,也不例外。因为,父母教育我,做人要体面。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我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家庭条件优渥。从学习到生活,爸爸妈妈都在努力地将我培养成一个”名门之后“。

让我上最好的学校,给我报各种兴趣班;

教我择友的道理,让我少和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教导我待人接物的学问,嘴上有礼貌,脸上有甜笑......

总之,任何事,做就要做到最好,要时刻谨记不能做有辱我们家身份的事。

我也很争气,大大小小捧回了不少奖状、奖杯,很少在他们面前和任何人拌嘴、红脸。这么多年,我都是她们眼中乖巧懂事、做事有分寸的女儿。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直到高三这年,我没考好落榜了,只好复读。他们对我前所未有的失望,尤其是爸爸,他为此已经一年没和我说话了。

所以,这次高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复读班我要拼命地学习。

但这种高压式的学习,压得我实在喘不过气,我也需要发泄口,但我不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因为他们觉得我优秀的可以handle一切,包括自己的情绪。

我开始捉弄同学,这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释压,先是欺负班上最漂亮的同学胡小蝶,她软弱跳楼自杀了。警方没有证据,也没找我。

胡小蝶死了,陈念成了我新的“猎物”,她报警了。警察找到我家,还好我妈不相信,她一直觉得我是个乖孩子。

后来,拍了陈念的裸照。事后觉得这次玩的有点大,怕真的把她逼急了。她再去报警,警察抓到证据,让我退学。于是,我去求了陈念。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其实,我倒不怕警察找我,主要是怕我真退学了,我爸一辈子都不会搭理我了,对我彻底失望。

毕竟,这次没考上名校,来复读,他都已经一年没理我了。

不管怎样,为了保住我在爸妈心中的好形象,向谁低头都可以。

我,是魏莱。

3被遗弃,也不想成为你眼中的废物


我,每遇摄像头,必压低头向前走。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没有固定的职业,为了讨口饭吃,基本啥都干过。修手机,倒卖二手手机;给裸贷公司老板效力,拿着别人的裸照去讨债;给别人当“保镖”当打手......

都不怎么光彩,对,基本就是一个混混儿。

混社会的日子,从13岁的时候开始。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抛弃了我和妈妈,妈妈带着我活不下去,后来又找了一个叔叔。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有一天妈妈带了肉包子给我吃,那时候,家里穷肉包子可是难得一见,在我吃的正香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劈头盖脸地打我,边哭边打。

我不明所以,妈妈说,那个叔叔不要她了,因为我这个拖油瓶的存在。

后来,妈妈也不要我了。

我被扔进了生活的”阴沟“里,没人管没人疼。我开始放逐自己,打架斗殴、进警察局成了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叫陈念的姑娘,重新点燃了我生活中的光。

我打架受伤之后,第一次有人问我疼不疼;她和我一样,一样面对着生活的重压,但她没屈服,一直在努力变好;她对恶人的方式,不是用拳头以牙还牙,而是努力学习积蓄力量,让自己变得真正强大.......

在她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新的可能,所以我会拼劲全力保护这一丝光。

就算陈念失手杀了欺负她的魏莱,我也愿意替她顶罪,为她坐牢。

后来,我也想过我这么舍命保护她,是为什么。

答案很模糊。直到警察为我替陈念顶罪这个案子,审讯我时问了一个问题,我的答案变清晰了。

他大吼:你难道想让你妈妈看到你今天这个样子吗?

我不想,我当然不想。所以我要保住陈念,她是我变好的一个动力,一丝希望,一个榜样。

只有保住她,我才不会变成我妈眼中的废物。

我,是小北。

PS:之前,主演易烊千玺接受采访时谈到过一个问题。

在拍摄初期,他理解不了小北这个角色,为什么看着像个小混混,但是还是有正义感,还会保护比他弱小的人,还会赌上自己的一切去保护陈念。

于是他跑去问向导演求证一个埋在心中已久的问题。

他对妈妈内心深处是什么样的情感?我需要一个明确的回答。

得到导演肯定的回答后,他才觉得小北的人物角色合理了,才能逐渐进入人物状态。

记者问千玺,他对妈妈的感情会影响你对这个角色的感觉和诠释吗?

千玺答:

对,如果他对妈妈只有恨,他可能对这个世界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就真的是一点儿都没有了。每天就是无所事事,混。


如果是对妈妈还有点爱的话,那说明他心里面还是对这个世界就......觉得可以打倒这个世界。

4
爱,让父母变成孩子的一切

毋庸置疑,电影中的三个少年内心深处都格外在意父母,父母都是他们心头最柔软的存在。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即使他们试图向父母索取温暖的时候,父母都按了“静音键”。

陈念和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妈妈不是在忙,就是在向女儿唠叨着自己的烦恼;


魏莱的父母只关心自己女儿优不优秀,体不体面,从没耐心倾听过孩子内心的声音;


小北的妈妈,为了自己的幸福,不让他这个拖油瓶找到自己,竟然搬了家......

尽管这样,他们在最绝望的处境,最在意的依然是父母。

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岂不是也这样深爱着我们呢?

之前,有这样一张地铁照爆红网络。

一个小男孩为了让劳累的妈妈多休息会,不仅替妈妈背着包,还让妈妈的头枕着自己的胳膊,这样的姿势他一动不动地保持了好久......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节目,妈妈们都在吐槽孩子的各种“缺点”:爱用袖子擦嘴巴、不爱吃青菜、一天要哭五六次……

这时,主持人问妈妈们:“如果满分是10分,你们给孩子打几分?”

“5分”“7分”“8分“,妈妈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

而镜头另外一边的孩子,说起自己的妈妈,都是满满的喜悦和自豪:

喜欢妈妈陪我玩,放学回家喜欢让妈妈抱,妈妈的脸像棉花糖,就是爱妈妈,想保护妈妈……

主持人也问了孩子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满分是10分,你们给妈妈打几分?”

孩子们毫不犹豫地说:“10分!”,其中有一个小姑娘还给出了“1万分”。

少年的你,最后成为了谁,都是因为父母

听到答案后,妈妈都泪流满面。

我们常常低估了孩子对我们的爱,殊不知,那个小小的人儿,在拼尽全力地爱着我们。

即使自己是妈妈眼中不及格的孩子,他们也从不舍得给自己的满分妈妈扣一分。

只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妈妈,我们是他们的一切。

他们只是简单地渴望我们的怀抱,渴望我们的抚摸,渴望我们的陪伴......

停下来、蹲下去,用心回抱他们,别让他们看到我们远去的背影。

别成为孩子的软肋,我们本应该是他们的铠甲。

就像《麦田守望者》里的霍尔顿说的那样: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川妈说说

电影《少年的你》大热,很多人写文章讨论它。月娇周末去看了,聊起了她的观影感受,写成了这篇不太一样的“观后感”。

看似没写校园霸凌,实则写了校园霸凌背后的原因。霸凌的魏莱、被霸凌的陈念和小混混小北,他们不同行为的背后,站着不一样的父母。每次出现问题孩子,我们总会讨论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其实快乐的孩子、悲伤的孩子背后,他们有什么样的父母也值得我们去探究。

了解的越多、认识的越深,越会发现,我们真的是孩子的一切。他们百分之百信任我们,百分之百支持我们,小小的身躯还要保护我们,不受伤害。而这些,原本我们更应该做到。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爱他们、理解他们,不辜负他们的凝望。还是那句话,别成为孩子的软肋,我们本应该是他们的铠甲。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