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橋,一個有故事的傳統古村落

赤橋,一個有故事的傳統古村落

赤橋,顧名思義即紅色的橋,其實並不是紅色石頭砌成的橋,而是為了紀念“士為知己者死”,有春秋戰國時期“四大刺客”之稱的晉國刺客預讓取義地而命名的橋。

赤橋,一個有故事的傳統古村落

橋,是早有的,只是因為預讓躲在橋下刺殺從橋上騎馬而過的趙襄子失敗後又不肯接受其高官厚祿的招安,義字當頭自刎報主血染石橋而出名。在春秋無義戰、戰國紛稱雄的時代,預讓的忠義精神無疑啟迪了後世的“忠君報國”思想,像關羽、文天祥、岳飛就是這種精神的傳承者。後人為了紀念預讓這位具有大無畏英雄氣概的忠義之士,便將其藏身的橋命名為豫讓取義橋即赤橋。這樣,原本的劉村也就更名為赤橋村了。

這大致就是現在赤橋村名的來歷,現在赤橋村有預讓槐、預讓祠留存,赤橋古蹟已深埋地下,有待開發。而關於之前劉村的故事,則更為長遠,這要從3300多年前的一棵社樹說起。

赤橋,一個有故事的傳統古村落

社,大家並不陌生,能隨口說出一大串,如,村社、公社、社稷、社會等等。從這些詞語來看,社是國家的基本細胞。而鍋舍,便是對家的稱謂,而種在鍋舍旁的樹,則被稱為社樹。據《周禮》記載,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社,各社在其居所旁封土植適宜之樹,就是社樹。很顯然,並不是每家所植之樹都可以稱為社樹,至少是二十五戶社員都認可的一棵樹,才可被稱為社樹。植社樹,堪稱最早的人工植樹活動了。

赤橋村適宜種槐樹,所以劉家社的社樹是槐樹,也就是現在這棵3300多年樹齡的“母子槐”。因為槐樹枝葉繁茂,劉家社的社員在農閒時便會在社樹下納涼休憩,還因槐與懷同音,便賦予了槐樹“望懷遠歸之人”團圓美滿的內涵。再加之古人科學知識缺乏,遇到災害戰爭之年,便要在社樹下祭祀,祈禱風調雨順平安和平,對社樹產生了圖騰般的崇拜,儼然神一樣的存在。但是,社祭這種民間禮儀形式的存在,尤其是祭文的宣讀,莊嚴的儀式,又起著教化社員的積極作用。

社樹,對於現代人來說承載著濃濃的鄉愁。尤其一棵3300年的社樹,記載了多少人世的滄桑鉅變和悲歡離合,只要看一眼古樹蒼老的軀幹,想必也會嗅到遠古的味道。所以,有多少人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這棵社樹的芳顏,看看她透露出的人世信息。劉家槐,就是現在的母子懷,據說在這棵古社樹的空心軀幹中還有一棵小樹,二者合二為一,融合生長,也是一道難得的風景。赤橋村共有古樹15棵,千年古樹就有9棵。對於愛好古樹名木、攝影和人文的人來說,赤橋是你人生不得不到的一處驛站。對於研究村社治理尤其是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的人來說,看一看劉家社的古樸民風及赤橋稻米豐收時古老的祭祀儀式,也是一種難得的歷史薰陶。

赤橋,一個有故事的傳統古村落

赤橋村在2018年被命名為中國傳統古村落,除了古老的社樹、忠義的預讓,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街一巷都流淌著濃濃的文化汁液。來三晉,不到晉源走一走,你怎會知道晉祠的博大;來晉源,不到赤橋走一走,你怎會知道三晉的源流。

赤橋村的歷史,遠比趙簡子版築晉陽古城要久遠。歷史從來都是從大事件中而來,預讓刺趙的故事掀開了赤橋村的歷史記憶,而古老的社樹只是默默的佇立冷眼旁觀歷史的變遷。赤橋村的繁榮有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全村有108個姓氏,可以想見的是由於赤橋的開放包容商業繁華吸引了不少的能工巧匠前來居住生活。加之臥虎山下,晉祠旁邊,稻脂流香,人傑地靈,孕育出無數的文人雅士和美食佳餚。清代舉人劉大鵬《赤橋村十景詩》中描繪赤橋美景有:古洞書韻、蘭若鐘聲、龍崗疊翠、虎岫浮嵐、古橋月照、杏塢花開、唐槐鼎峙、晉水長流、蓮畦風動、稻壠波翻。這些美景,足夠讓你在赤橋村逗留一天來細細揣摩和欣賞。赤橋村現正在打造稻香園休閒農業園區,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赤橋村休閒觀光稻田功能區先後恢復種植晉祠水稻460餘畝,發展稻鴨共育10畝,購買放養稻田鴨1000只,種植優質蓮藕30餘畝,購置大米加工包裝設備1套,新發展元宵加工作坊5家。汾水源流泉難老,荷花世界稻花香,正是水稻收割的時節,這裡遊人紛織,一派北國江南田園詩畫好景象。

赤橋,一個有故事的傳統古村落

當你踏上赤橋的古官道,看一看官道上的預讓槐,聽一聽士為知己者死的預讓故事;尋一尋智伯渠的遺蹟,打探一番它的來歷;摸一摸劉家社老社樹蒼老的樹皮,感悟歲月滄桑的變遷;品一品鄭家家宴,嗅一嗅傅山親植的花椒樹;嘗一嘗藜照堂的老味道,望一望劉大鵬的胸懷;住一住典雅的赤橋民居,感受赤橋古村的慢生活,你會發現,村落才是中國的文化之根,村落有你難以得尋的人間故事。赤橋,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也在實現著鄉村振興的文化復興夢!【本文由“三思堂”發佈,2019年10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