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少年的你》92分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剋制是大家風範

曾國祥作品《少年的你》我給92分。

因為挑剔的我,找不到可以挑剔之處。

也因為這部影片,有太多的敏感話題:

底層人民

破碎家庭

校園霸凌

升學壓力

還有早戀以及與之相關的……

請問哪個不是雷區?

打分的時候,難度係數是要加權的。

何況無論規定動作還是自選動作,都完成得漂亮之極。

結果,影院裡淚流成河,銀幕上風輕雲淡。

所有的雷區和淚點,都拍得極為剋制。

剋制,是大家風範

唯其如此,打打殺殺的《教父》才拍得詩意盎然。

曾國祥也一樣。

為了這分克制,我願意很不剋制地給92分。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分寸感絕非小事

剋制不是冷漠,是分寸感

分寸最難拿捏。

尤其是牽涉到敏感話題,還是青少年的。

不可說,又不可不說。

怎麼說,就成為問題。

也許,不過是陳念在小北那裡洗了個澡。

也許,不過是小北光著上身給陳念剪了頭髮。

也許,是他們倆躺在一張床上,什麼都沒做。

但,全都增之一分則長,減之一分則短。

結果怎麼樣呢?

懂得分寸的小北,只是默默跟在陳唸的後面。

沒有分寸的同學,則把“玩笑”開成了謀殺。

分寸感,豈是小事,又豈能小覷?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成長的代價,該不該沉重

也有人表示不滿。

比方說,警察的戲沒交代清楚。

鄭警官與陳唸的特殊關係沒表現出來。

刑偵隊長明顯多餘,等等。

甚至有人總結說,這部影片講了三個故事,一個是校園霸凌,一個是少年愛情,還有一個是刑偵破案。三個故事攪在一起都沒展開都沒講好,不知道編劇要幹什麼,導演要說什麼。

這其實是想多了。

因為沒有三個故事,只有一個。

那就是陳念和小北的抱團取暖。

主題也只有一個。

那就是成長, 或者成長的代價。

這是一個學校不教,家長不講,成年人不帶著玩,卻又每個人都必須經歷,而且繞不過去的事情。

稀裡糊塗度過成長期的,很可能進入社會以後,還要靠吃苦頭來補課。

成長,必須付出代價。

問題在於代價的大小。

魏萊的代價,是永遠沒有了未來。

陳唸的代價,是差點沒有了人生。

如何使成長的代價不那麼沉重,是個難題。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陳念和小北,以及鄭警官

陳念和小北,都是必須為成長付出沉重代價的人,因為他們沒有人指導,沒有人幫助,甚至沒有人關切,只能自助自救,甚至自生自滅。

因此,當他們不期而遇,便誰也離不開誰,就像兩隻互舔傷口的小動物。

儘管一個是優等生,一個是小混混。

但孤立無援,是一樣的。

缺少關愛,也是一樣的。

小北不惜赴死也要讓陳念脫罪,恐怕只因為她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這樣看,警察的戲就不是問題。

因為那原本只是背景,只是為了把陳念和小北的不離不棄推向極致。

至於鄭警官,則只是特別人性而已。

他並不簡單地把案件當事,更願意把嫌疑人當人。

就像醫生,重要的不是治病,而是救人。

對於陳念,也只是大哥哥般的疼愛和關心。

作為人性的警察,他也不願意陳念因愧疚和負罪痛苦一生。

電影的表現,可謂恰到好處。

就連那位女警官,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也非常到位。

好作品,是連小戲也不放過的。

至於有人批評這部電影沒有挖出社會問題的根子,也沒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只能這樣回答:

抱歉,這不是電影的任務。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電影到底是什麼

還是要回到對電影的認知。

電影到底是什麼東東?

我的觀點是:

電影是一種工業化生產供大眾消費的視聽綜合觀賞物。

因此,電影並不都是作品,更多的是產品,甚至商品。

使電影成為藝術的,是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處。

所以,我要給《少年的你》92分。

高不高?

實話實說,是高了點。

但,學一次“少年人一往無前”不行嗎?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關於融梗

備受爭議的,還有原著的融梗問題。

這部電影是否融梗,我回答不了。

什麼叫融梗,我也說不清。

想說的是,除非極個別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夠做到絕不借鑑,關鍵在於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襲,還是創造性地用人如己。

比如借刀殺人,說起來也算套路了。但只要用了意想不到的借法,把不是刀的東西變成了刀,就該叫好。

這樣說,太抽象。

但不妨看個例子。

比如,魯迅先生說: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然後有人寫: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這算什麼呢?

我不知道。

但,如果這樣寫: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我看要叫創作。

有詩為證: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這兩句,也融梗了,諸位知道原詩嗎?

我給《少年的你》92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