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挖掘當地資源優勢 助推公共文化發展

中國文化報駐湖南記者 張 玲

今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了中期評估,湖南省永州市憑藉紮實的創建成果,在中部地區排名第二。

2018年至今,永州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高標準、嚴要求和精準執行積極推進創建工作,深入強化責任落實和作風能力建設,實施掛圖作戰,列出時間表、任務圖,將創建任務具體化、指標化,逐項研究,逐項落實,逐項銷號,成效顯著,打造了諸多創建工作亮點。

大力實施文旅惠民舉措

以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總抓手,永州市掀起了新建、改擴建和提質改造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熱潮,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基本形成。目前,永州市級建有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美術館和24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正在興建的永州市文化藝術中心投資5億元,涵蓋永州大劇院、小劇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藝術創作中心等。全市各區縣共建有圖書館11個、文化館11個。鄉村設施網絡也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18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建成率100%,平均面積達到300平方米。全市3297個行政村(社區)建有合格的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020個,村級“七個一”建設達標率91%。

當前,永州市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創出特色,建成10個特色文化小鎮、5個文化創意產業園、6個特色文化街區、24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14個大型公共文化舞臺,培育11支藝術團體,並依託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人、文物和非遺等資源,建設開放21個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科技館、民俗館。

在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基礎上,在數字化和現代科技的支撐下,永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文旅惠民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更加多樣,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據統計,目前,永州市共有15支專業文藝團體和3000餘支鄉村文藝團隊,豐富多彩而又令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讓群眾在家門口暢享文化藝術盛宴。該市還充分挖掘當地豐富的非遺資源,開展了非遺進校區、進社區、進農區、進景區等活動,目前,永州市的非遺項目已經進入100%的校區、90%的社區、50%的農區和50%的景區。

為推進全民閱讀,除24小時自助圖書館外,永州市還將中心城區41個社區的圖書館建設納入了民生微實事項目,並持續開展“全民閱讀·書香永州”活動。永州市全民閱讀指數連續3年排名全省前三,全市3個家庭獲評全國“書香之家”,“鳳和姐妹讀書會”被評為“書香湖南”全民閱讀品牌示範項目。

創新開展“五色”文化活動

創建過程中,永州市創新開展文化活動,深度發掘當地豐厚的革命紅色、傳統古色、民族彩色、生態綠色和當代亮色,建設特色鮮明的“五色”公共文旅服務陣地。

以陳樹湘紀念館為代表的革命“紅色”基因保護傳承基地;以零陵古城和86箇中國傳統村落、27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為代表的傳統“古色”文化研學體驗陣地;以22個“國字號”森林公園為代表的生態“綠色”重地;以江華瑤族盤王節、勾藍瑤生態博物館群、東安老師傅技藝館為代表的民族民俗“彩色”文化保護展示窪地;以永州文創商業街和摩崖石刻瑤族服飾、“女書七姐妹”等文創產品為代表的現代“亮色”文化展示高地……近兩年來,內容豐富的永州“五色”文化在示範區創建過程中,綻放出絢爛的色彩,一批“五色”相融的永州特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成。

據永州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副局長趙榮學介紹,圍繞紅色主題,永州市編排了反映紅34師師長陳樹湘烈士斷腸明志事蹟的《憶》以及《紅軍牆》等紅色舞蹈,建設了以陳樹湘烈士陳列館為主體的烈士紀念園,並整合境內紅軍長征遺址、蔣先雲烈士故居、何寶珍烈士故居、李達故居等遺蹟,打造了紅色旅遊景區,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往參觀,成為永州市創建工作的一大亮點。

“一季一主題、月月有活動”“一月一場大演出、一週多場小活動”,全面推進示範區創建工作以來,永州市開展文化活動已基本形成了這樣的局面。全市每年組織迎新春元宵廣場文藝活動、市少兒音樂舞蹈大賽、全民廣場舞大賽、電視歌手大獎賽等常規文化活動,近兩年還舉辦了全國第四屆草書展、第九屆陽明山“和”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旅遊經貿交流活動、周敦頤誕辰1000週年紀念活動等。

積極推動社會參與公共文化建設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過程中,永州市創新思路,千方百計讓文化“活”起來,積極探索“部門引導、社會參與、全民共建”模式,實施民辦公助,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投資文化建設。

“我們成立了鄉賢文化推進會,大力推行和發展新時代鄉賢文化。”趙榮學說,“目前,我們已建設了5000人的鄉賢庫,評選出2000多名當代鄉賢,冷水灘‘仁山鄉賢館’和‘仁孝’主題文化長廊就是我們發展鄉賢文化的典型。”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全市拉動社會資本近20億元投入文化建設,建成民辦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民俗館、鄉賢館等8家,包括全國首家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永州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和零陵區雲母溪高山圖書館等,此外,還由社會企業投資5000萬元託管了永州市江華民族藝術學校和瑤文化研學綜合體驗基地。

通過本土文化資源與一線運營團隊對接,近兩年來,永州市還打造了多個文化活動品牌,舉辦了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祁陽祁劇文化藝術節等有影響力的文體活動260餘場次,參與群眾超過200萬人次。

永州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蔣井泉介紹:“《永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現已列入2019—2020年永州市法治建設規劃和市人大立法計劃,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好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的地方立法。”他表示,下一階段,永州市將以示範區創建為契機,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目標,不斷整合資金,優化支出,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提質升級,推進標準化、均等化,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廣泛開展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