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哪十國?

mengchuan


五代十國是對唐朝滅亡以後,原唐朝境內各個割據政權的統稱。五代十國是唐朝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五代是指佔據中原地區五個較大的受到多數勢力承認為中央的政權。就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由於已經有以梁唐晉漢周為國號的朝代,所以在他們五個朝代前面加上後字以示區別。

十國是除去五代之外的其他並存的地方割據政權的統稱,據歷史學家統計實際不止十個。還有沒有計入的李茂貞岐國,盧龍劉守光的桀燕等。


(唐朝前期疆域)

1.大唐落幕。

如果說安史之亂終結了大唐盛世,黃巢起義就是敲響了大唐滅亡的喪鐘。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為了安置投降的安史舊部和平叛的功臣,唐朝不得不又設置了更多的藩鎮。藩鎮和唐朝中央之間時戰時和,尤其是那些投降的安史舊部一直不服從唐朝的中央政府。公元875年私鹽販子王仙芝起兵反唐,不久他的同行私鹽販子兼落第秀才黃巢也起兵響應。王仙芝兵敗被殺黃巢成為義軍的首領,黃巢轉戰全國最後攻入長安建立大齊政權。經過黃巢起義的打擊大唐王朝僅剩的一絲元氣和尊嚴也丟光了,多虧了投降唐朝的黃巢部下朱溫和沙坨僱傭軍李克用以及各地的藩鎮一起努力終於鎮壓了黃巢起義軍。經過這一次的折騰唐朝最後的精銳也損失殆盡,大權完全落入到藩鎮手中。


(唐朝藩鎮形勢圖)

2.五代第一朝之後梁,五代十國亂世的開啟。

最具有實力的就是原來黃巢起義軍的干將朱三,朱三原來是個地方上的流氓無賴,後來參加了黃巢起義軍。參軍以後勇猛善戰,人們才知道他的大名朱溫。朱溫逐漸成為黃巢起義軍的驍將,後來黃巢形勢不妙朱溫便投降了唐朝。被唐僖宗賜姓朱全忠,相必這位朱溫同學是十分討厭這個諷刺他的名字的。朱溫投降後賣力的鎮壓原來的老上司黃巢,最終黃巢兵敗身死朱溫收編了黃巢的大將葛從周等人。朱溫被唐朝政府冊封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從此以汴州為根據地。汴州後來經過擴建成為五代之中四代王朝的首都和北宋的首都又稱為開封府。


朱溫以汴州為根據地東征西討,逐漸擴大地盤後來把唐朝皇帝昭宗控制在自己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隨著野心的增長朱溫殺掉唐朝的諸多大臣又弒殺了唐昭宗李曄,立昭宗的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公元907年,朱溫強迫唐哀帝禪位給他。自己登基稱帝,建立梁朝定都東京開封,並且改名為朱晃。史稱後梁,朱溫就是後梁太祖。

(後梁太祖朱溫像)

朱溫滅掉唐朝後,其他的藩鎮勢力有的打著唐朝的旗號與後梁作戰,比如河東李克用。有的名義上向後梁稱臣實際上當起了土皇帝。有的甚至自立為王,登基稱帝。朱溫也算英雄一世,可惜沒有一個好兒子。最後朱溫被自己朱友珪殺死,朱友珪登基稱帝。其弟朱友貞不服起兵殺掉朱友珪自立為帝,就是後梁的梁末帝。



(後梁形勢圖)

朱溫建立後梁以後,朱溫的老對頭割據河東沙坨首領李克用打著興復唐朝的旗號,和朱溫進行了數次大戰。梁晉雙方互有勝負,李克用死後其子李存勖繼位。李存勖作戰勇猛,又有叔父李克寧和大臣張承業輔佐。在黃河北岸連敗梁軍,朱溫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朱溫死後,李存勖再接再厲終於幾年後滅掉後梁。


(後唐莊宗李存勖)

3.五代第二名,疆域最大實力最強之後唐。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元同光,仍以唐為國號,定都洛陽。李存勖就是後唐莊宗。後唐國力強大,先後滅亡了北方盧龍劉守光的桀燕政權,在李茂貞死後又吞併了岐國。北面也大敗契丹,925年,李存勖又派大將郭崇韜和長子魏王李繼岌攻滅了割據四川的前蜀。

(後唐疆域圖)

李存勖登基後寵信宦官伶人疏遠大將,還冤殺了滅蜀的大將郭崇韜。一時間手下大人心惶惶,不久鄴城兵變。李存勖派自己的乾哥哥李嗣源出兵平叛,沒想到李嗣源一到鄴城就被手下和叛軍擁立為帝。李存勖也被手下將領郭從謙所殺,李嗣源正式稱帝改元天成。李嗣源就是唐明宗,他在位七年與民休息輕徭薄賦,出現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明宗之治。

李嗣源死後,他的兒子李從厚繼位,史稱後唐閔帝。李從厚繼位後把自己的義兄李從珂和姐夫石敬瑭當做最大的威脅,他先朝自己的乾哥哥李從珂下手了。李從珂本姓王是李嗣源的養子,也是一員驍勇善戰的猛將。李從厚大軍把李從珂包圍在鳳翔城中,李從珂和前來進攻的禁軍相熟,便拿出所有財產收買禁軍倒戈。並許諾拿下洛陽更有厚賞,五代兵將從來都是有奶就是孃的主。史書記載當時:“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李從珂率大軍攻克洛陽,李從厚逃亡外地被姐夫石敬瑭抓到送還李從珂。


李從珂稱帝后,把石敬瑭當做頭號大敵畢竟他只是明宗養子而石敬瑭則是明宗正牌的女婿。李從珂先是打算將石敬瑭從河東節度使移鎮到別出去,先調離他的老巢。唐末五代移鎮幾乎就是要動手消滅藩鎮的信號,石敬瑭只能起兵造反。石敬瑭實力較弱被朝廷大軍包圍在太原,石敬瑭被迫遣使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石敬瑭以稱臣納貢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請契丹相助。耶律德光大喜馬上率五萬大軍南下增援石敬瑭,後唐軍被契丹和石敬瑭聯軍擊敗。石敬瑭和契丹聯軍沿途南下各地紛紛歸降,李從珂見大勢已去帶傳國玉璽自焚而死,後唐滅亡。五代十國之中,後唐的面積是最大的國力也是最強的。


(後唐的奠基人晉王李克用)

五代之中,連後唐在內後面幾個王朝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大將。後晉的石敬瑭是後唐河東節度使,後漢劉知遠也是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後周的郭威是後漢的樞密使,北宋的趙匡胤是後周的禁軍殿前都點檢。五代之中有四代出自後唐的集團,其中後唐後晉後漢皇室都是沙陀族。

4.五代第三名,成也契丹敗也契丹的後晉。

公元936年,石敬瑭向契丹稱臣,並且認比自己小十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遼太宗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後來定都開封。每年向契丹進貢帛三十萬,割讓北方戰略要地幽雲十六州。割讓幽雲十六州不僅讓契丹得到了一大片農耕土地,更加將歷代中原王朝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防線丟失。影響了後世三百多年的歷史,使得後來的北宋王朝無險可守。契丹騎兵可以通過華北平原長驅南下,為北方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幽雲十六州地圖)

石敬瑭死後,他的侄子石重貴繼位,即後來的晉出帝。石重貴這個人不知道該說他有骨氣還是沒腦子,石重貴一繼位權臣景延廣就鼓動石重貴對契丹不再稱臣。只按照石敬瑭認耶律德光為父的輩分稱孫就可以了,景延廣自詡中原大國恥於向北方蠻族稱臣。此時後晉外有後蜀南唐等自立稱帝不服從的敵國,內部又連年災害還有很多外藩大將陽奉陰違。這個時候得罪強大的契丹殊為不智,正好這個時候平盧節度使楊光遠和主政的景延廣發生矛盾。於是楊光遠就把後晉的虛實告訴契丹邀請契丹出兵一起討伐後晉。


(甘當兒皇帝的後晉高祖石敬瑭)

契丹出動五萬大軍以後唐降將趙延壽為先鋒討伐後晉,後晉官兵早就恥於向契丹稱臣各個奮勇爭先。先後兩次擊敗契丹大軍,無奈第三次時後晉主帥杜崇威叛國投敵導致晉軍大敗。石重貴雖然不是什麼明主但是隻要後晉上下一心也不至於被契丹打敗,萬事都怕內賊漢奸。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杜崇威一投降導致後晉大軍潰散,契丹大軍長驅直入開封城下。石重貴一見大勢已去,只得開城投降。耶律德光對石重貴還算不錯,沒有殺石重貴還封他為負義侯,遷往黃龍府居住後晉就此滅亡。


(畫家對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復原像)

5.五代第四名,五代十國建國時間最短的政權的後漢。

(後漢形勢圖)

後晉滅亡後,趙延壽和杜崇威兩人都曾被契丹人許諾立為中原之主。他們都想做石敬瑭第二,在契丹的庇護下做個兒皇帝。那想到耶律德光也想佔據中原自己統治,但是契丹舊俗軍隊不發糧草全靠自己擄掠自足俗稱為“打草谷”。契丹軍隊四面出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失中原地區人心。後晉投降的各個節度使也蠢蠢欲動。由於耶律德光統治不利人民起義反抗不斷,他不得不把後晉投降的各個節度使遣回原鎮去坐鎮守衛。資治通鑑記載:契丹主謂左右曰:“我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由此耶律德光心生退意。劉知遠看到契丹在中原不穩乘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仍用石敬瑭的天福年號,稱天福十二年。不久契丹耶律德光北歸途中病死,中原留守蕭翰擁立後唐明宗的小兒子李從益為傀儡坐鎮汴京。蕭翰得知劉知遠大軍南下自己逃歸契丹,李從益投降劉知遠進佔開封。



(後漢高祖劉知遠像)

劉知遠佔領開封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就是後來的後漢隱帝。由於劉承祐年紀小,朝政都控制在劉知遠手下的大臣楊邠、史弘肇、王章、郭威幾個武將手裡。除了郭威之外其他人囂張跋扈,不把文臣和小皇帝放在眼裡。劉承祐和親信密謀消滅他們,於是在舉行朝會的時候派人殺死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並把他們和郭威的全家殺死,郭威正率領大軍駐紮鄴都。劉承祐又派人帶詔書準備除掉郭威接管軍權,沒想到被郭威識破。

郭威乘機用手下謀士的計謀,先告訴諸將朝中事變激起大家義憤。又假稱皇帝發來詔書要誅殺諸將,於是群情激奮紛紛擁立郭威起兵南下。郭威大軍南下勢如破竹,很快打到開封城下隱帝急忙出逃。劉承祐逃亡路上被亂兵所殺,郭威請李太后暫時臨朝理政,準備擁立劉知遠的侄子武寧節度劉贇為帝。

(後周太祖郭威像)

這時候軍情來報契丹入侵,郭威急忙率大軍北上抵抗。行至半路大軍譁變,諸軍紛紛擁立郭威當皇帝不願再讓劉氏為帝。於是大軍掉頭南下佔領開封,郭威在開封登基稱帝,改元廣順。國號為周,史稱後周。這時候劉贇還沒走到開封,就在半路上被人所殺。後漢從建立到滅亡僅僅短短三年時間,是五代十國裡面最短的政權。

6.五代最後一個。最有統一希望的一個朝代後周。

後周太祖郭威在位三年,期間虛心聽取大臣意見,與民休息勤儉節約。954年,郭威病重駕崩遺詔以紙衣瓦棺葬於嵩陵。郭威的親生兒子都被漢隱帝所殺,他就傳位給自己的養子也是自己夫人柴氏的侄子柴榮。柴榮繼位就是後周世宗,周世宗堪稱五代第一英主。他一繼位就親自率領軍隊抵禦南下的北漢和契丹聯軍,高平之戰柴榮在自己不利的情況下擊敗了北漢契丹聯軍。之後更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整頓吏治抑制佛教。也就是三武一宗滅佛的一宗,最後一個是整頓唐末以來軍隊中的驕橫思想和敗壞的軍紀。選拔優秀年輕將領招募勇士淘汰老弱,組建了一支戰鬥力強大的禁軍。


(後周疆域圖)

周世宗在西邊擊敗後蜀,收復在後晉時被後蜀佔領的秦州等四州之地。又南下攻打南唐逼得南唐除去帝號向後周稱臣,完全佔領南唐的淮南十四州雙方以長江為界。隨後又乘契丹內亂北上攻打幽雲十六州,在攻打下莫、瀛、易三州之地和益津、瓦橋、淤口三個險峻的關口。可惜天妒英才正在此時柴榮突然身患重病,無奈只能退兵南下,喪失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好時機。回到開封不久,柴榮就病死了,終年39歲。


(後周世宗柴榮像)

周世宗堪稱五代之中第一英主,短短几年使經過多年戰亂破敗的中原地區恢復生機。接連擊敗南北強敵,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說不定可以統一江南西蜀收復幽雲十六州之地。柴榮曾經發下宏願十年掃平天下統一中國,十年修養生息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十年治天下太平。隨後宋太祖趙匡胤兄弟能夠消滅各國統一中國也是靠周世宗留下的基礎。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漫畫)

周世宗的幾個成年的兒子也被後漢隱帝所殺,他去世後只能由他的四子柴宗訓繼位,柴宗訓年僅七歲,就是後來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不久,前線傳來契丹和北漢聯合進攻後周的消息。主政的丞相派大將趙匡胤出兵抵禦,大軍行到陳橋驛發生譁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大軍南下兵不血刃佔領開封。眼見大勢已去群臣紛紛投降,趙匡胤這場精心策劃的兵變大獲成功。趙匡胤登基稱帝,國號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柴宗訓被封為鄭王,遷居房州居住,趙匡胤還算不錯知道自己愧對周世宗,於是下旨善待柴氏後人,有罪不得加刑並賜予柴家丹書鐵券。後周滅亡,五代正式結束。


(宋太祖趙匡胤像)

五代從從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共計53年五代七姓十四帝。其中後梁兩代一姓三帝共計十七年,後唐兩代三姓四帝十四年(李嗣源原名邈佶烈,稱帝后更名李亶。李從珂原姓王)。後晉一姓兩代二帝十年,後漢一姓兩代兩帝三年。後周兩姓三代三帝九年。

經過唐朝末年亂世的多年互相吞併征戰,最後脫穎而出的幾個最強大的藩鎮。除了北方拉鋸爭奪的五代政權和北漢以外,其他在南方建國的政權和北漢統稱為十國。南方政治相對安定經濟繁榮科技文化發達,經過這些政權的開發為以後兩宋江南地區的發達奠定了基礎。


7.南吳與南唐,前後相繼十國最強的兩國。

十國之中最強大的是楊吳政權和隨後接替它的南唐。公元902年楊行密受封吳王,到927年,楊溥稱帝。937年楊溥禪位於徐知誥,吳國滅亡,歷4主,立國35年。

楊行密,廬州人少有勇力。據傳說有日行千里的本領,堪稱唐朝的神行太保。黃巢起義轉戰全國,江淮地區也是盜賊蜂起。楊行密應募當兵抵抗盜賊,楊行密招募了一百個好勇鬥狠的無賴地痞之流,被任命為隊長。哪想到楊行密殺死廬州鎮將,奪取廬州軍權廬州守將被迫把大印交給楊行密自己離開廬州城。於是楊行密自領州事,朝廷也不得不任命楊行密為廬州刺史。



(南吳奠基人楊行密像)

公元887揚州節度使高駢被手下囚禁,高駢手下呂用之向廬州借兵討伐叛軍。楊行密經過幾次大戰擊敗叛軍進入廣陵城(揚州治所),沒想到後勤物資被蔡州兵孫儒所截又被逐出廣陵。楊行密與孫儒和叛軍多次交鋒敗多勝少,蔡州兵為唐末雄兵戰鬥力超強。楊行密實力大損侷促廬州甚至不得不向朱溫求援,幸運的是朱溫援軍未到而孫儒竟然病死了。孫儒死後手下兵馬四散,楊行密乘機收編孫儒部下。精選出五千人外罩黑衣黑甲,號稱黑雲都一打起仗來各個爭先。

楊行密佔據淮南之後,修養生息實際大增。先後向佔據兩浙的吳越和江西鍾傳發動進攻,吳越等鎮向朱溫求援。朱溫派大將葛從周南下支援吳越,沒想到被楊行密堅壁清野所打敗。朱溫一看淮南不好打加上北方李克用老是虎視眈眈,便不再征討淮南。楊行密乘機滅掉江西鍾傳等割據軍閥,國土擴大到安徽江蘇淮河以南部分湖北東部江西全部地區。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

(楊吳和吳越、閩三國形勢圖)

楊行密在905年去世,唐朝追封他為武忠王。其長子楊渥繼承淮南節度使的官職和地盤,但是楊渥荒淫遊玩,楊渥寵信的親信壓制功臣老將。引起手下大將們的不滿,其中張顥徐溫發動兵變掌握大權,楊渥變成張顥徐溫的傀儡。一年後楊渥被張顥所殺,張顥又被徐溫內訌所殺。徐溫又推舉楊渥弟弟楊隆演為淮南之主。919年楊隆演稱吳國王改元武義,不再用唐朝的年號從法統上斷絕同唐朝的關係。

楊隆演去世後徐溫又擁立其弟楊溥為吳王,吳國大權掌握在徐溫和其義子徐知誥手中。927年,徐溫病故徐知誥大權獨攬,同年楊溥稱帝。935年,楊溥封徐知誥為齊王。937年,徐知誥接受楊溥禪位稱帝。建國號齊,吳國滅亡。次年複姓李氏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南唐原來國號大齊,建立者李昪。徐州人,六歲就成了孤兒,自述姓李。有的史書記載其姓潘,李昪經過戰亂流浪到江淮,被楊行密發現相貌奇特。本想收為他為義子,但是引起楊行密親兒子們的不滿只能交給大將徐溫撫養。徐溫對待李昪還不錯給他改名徐知誥,徐溫除掉張顥獨攬大權以後。先培養自己的親兒子徐知訓當政,沒想到徐知訓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很快搞得民怨沸騰自己也被兵變所殺,徐知誥乘機收復人心逐漸掌握大權。徐知誥不像一般的軍閥武將網羅好勇鬥狠之徒,他優待文人網絡一大批文臣謀士。這些人為他出謀劃策治理地方,吳國大權名義上操縱在徐溫手裡,實際上卻以徐知誥為主。

徐溫的手下和幾個兒子向徐溫進言除掉徐知誥,無奈徐溫已經病入膏肓再也無力迴天了。徐知誥聽到徐溫要對付自己正在躊躇不決,突然聽到徐溫病逝。立馬大喜過望藉機收繳徐溫親兒子的軍權,繼承了徐溫的一切爵位官職。937年,徐知誥繼位稱帝,國號大齊。追封徐溫為太祖武皇帝,因為從法統上來說這時候徐溫才是徐知誥的父親。


這當然不是他的本意,一年多以後群臣按照李昪的意思上表請求李昪恢復原姓李氏。為了找到個合適的理由來和徐家來切割,為了免遭背上不忠不孝的背叛之名。徐知誥詐稱為李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玄孫,這樣為自己找到一個好祖宗。唐朝為天下正主,以前的吳國都是奉唐朝年號以唐朝為正朔。徐知誥恢復李唐天下功莫大焉,甚至等於提淮南各君臣完成了恢復舊主的願望。使自己的行為正大光明無可指責,於是939年,徐知誥複姓李氏改名李昪,改國號為唐。

李昪在位休養生息寬刑簡政使國力富強,但是他卻奉行和平主義不對外擴張,和周邊政權和睦相處。943年,李昪的兒子李璟繼位,改元保大。李璟一反李昪的和平政策,同周邊的吳越國屢次大戰。又乘馬楚和閩國內亂出兵滅亡了這兩個國家,此時南唐的疆域達到了頂峰。據有今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大部或部分地區。但是不久就被馬楚舊臣劉言擊敗退出湖南,劉言被部下殺死湖南又被劉言手下週行逢佔據。李璟多次用兵國力大損,又寵幸文人朝政混亂奢侈之風盛行。





此時北方的後周世宗柴榮正厲兵秣馬,不久後周出兵三次擊敗南唐盡取淮南之地。南唐不僅被迫割讓淮南領土,削去帝號自稱國主,還要向後周進貢大量財寶。尤其是還喪失食鹽產地經濟大受打擊國力大衰。李璟在屈辱中死去,其子李煜繼位就是李後主。北宋取代後周後南唐又向北宋稱臣,不久北宋攻滅湖南南平以後把矛頭對準南唐。南唐軍隊不堪一擊,李煜被迫奉表投降。李煜被獻俘東京開封,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南唐滅亡。




8.事大主義的吳越與馬楚。

吳越國主體在今天浙江省包括江蘇東南部和福建北部一些地區,擁有兩浙十三州之地。歷三代五主立國72年,自錢鏐兼任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割據兩浙算起有84年之久。算是五代十國裡面立國最久的一個政權。


(吳越國極盛時地圖)

吳越國的建立者錢鏐是杭州臨安人,原為鎮將董昌部下。董昌在杭州八縣招募鄉兵,號稱杭州八都。錢鏐也是八都將領之一,不久董昌率領八都擊破浙地的各路勢力,被唐朝任命為浙東節度使。董昌坐鎮越州任命錢鏐為杭州刺史,鎮守杭州地區。

董昌佔據越州後野心膨脹僭越稱帝,自稱羅平國王年號大聖。唐朝下令各地官軍討伐董昌,錢鏐乘機攻打自己的老上司。錢鏐生俘董昌押送到洛陽獻給了朝廷,自己佔據越州杭州兩鎮。並且和淮南的楊行密多次大戰,雙方互有勝負。


(吳越國奠基人錢鏐)

為了對抗南方最強大的楊吳和後來的南唐政權,錢鏐一直向北方中原的五代各國稱臣納貢來對抗淮南政權。 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封錢鏐為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錢鏐繼位後發展生產大興文教,為吳越後來的經濟文化繁榮穩定奠定了基礎。後唐長興三年,81歲的錢鏐去世。

他的兒子錢元瓘繼位,錢元瓘在位期間除了一次出兵攻打閩國以外,還算是比較安定。941年,杭州發生大火燒燬了錢元瓘的宮殿,錢元瓘受到驚嚇一個月後就去世了。錢元瓘去世後政局不穩屢有強臣作亂,其子錢弘佐和錢弘倧先後在位時屢受其害,直到末代吳越王錢弘俶繼位才大致穩定。吳越各個統治者重視與中原政權的關係採取事大主義,倚重中原王朝來對抗強鄰。經濟上於民休養生息吳越之民至白首而未識兵戈,在五代亂世是一片難得的和平樂園。



(宋太宗趙光義像)

北宋建立後,先後消滅了南方的後蜀南唐南平南漢湖南等割據政權。只剩下吳越一國未平,吳越王錢弘俶權衡利弊決定投降歸宋。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將兩浙十三州,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數獻給宋朝。吳越國自錢鏐兼任兩浙節度使到錢弘俶納土歸宋,歷時三代五王84年。

和吳越一樣採取事大主義倚重中原政權以對抗強鄰的還有湖南的馬楚政權。馬楚的又叫南楚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割據湖南的政權,建立者是孫儒的舊將馬殷。馬殷原本是一個木匠,後來入孫儒軍。孫儒和楊行密爭霸淮南失敗,餘部一部分被楊行密編為黑雲都。馬殷的弟弟馬賨也在其中,剩下的人馬由馬殷和上司劉建峰等率領竄入湖南。蔡州兵戰力強大很快掃平湖南,劉建峰無領導才能又垂涎部下妻子美色被手下所殺。餘部推舉馬殷為主馬殷自任留後統轄湖南各州,經過十幾年的辛苦經營逐漸強大起來。馬楚鼎盛時擁有湖南大部廣西大部廣東北部貴州一部,國力富強兵力十幾萬。湖南盛產茶葉馬氏家族乘機壟斷茶業謀利,又鑄劣質鉛錢盤剝百姓規定過路商隊必須購買貨物不得攜金銀出境。



(楚王馬殷像)

907年後梁建立後冊封馬殷為楚王,927年後唐正式冊封馬殷為楚國王,開始仿朝廷建制設立各個機構。930年後唐長興二年馬殷病逝,終年七十八歲。他的次子馬希聲繼位廢除王國定製改回藩鎮節度使,馬希聲被任命為節度使兼任侍中並未稱王。馬殷有十餘個兒子,馬殷臨終前遺令王位傳承要兄終弟及。其中馬殷的長子馬希振為人最為賢明,但是馬希聲的母親袁氏夫人有姿色更加受寵。馬希聲子以母貴,馬希振不想與兄弟爭權只得棄官當了道士。

馬希聲在馬殷老年時已經被任命判內外諸軍事獨攬大權,然而馬希聲並沒有馬殷的本領。曾經受高季興讒言殺害了楚國的大功臣高鬱,又在馬殷的葬禮上毫無悲慼之色還吃了好幾盤蒸雞。據《舊五代史·楚世家》記載:葬殷上潢,希聲不哭泣,頓食雞肉數器而起。其禮部侍郎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而食蒸豚,世豈乏賢邪!”長興三年,希聲卒,追封衡陽王。馬希聲繼位兩年後就去世了,他的四弟馬希範繼位。馬希範和馬希聲是同日而生,馬希範好文善學能做詩文。繼續實行倚朝廷而制鄰敵的政策,繼續向後晉稱臣。馬希範生性奢侈為建設宮室而大興土木,向百姓增加重稅。手下大臣勸說他節約國帑用來訓練軍隊積攢糧草。乘契丹入侵滅了後晉之機北上驅逐契丹成就霸業,馬希範不聽。


947年,馬希範去世年四十九諡號文昭王。馬希範的同母弟馬希廣繼位,949年馬希廣的哥哥馬希萼不服起兵攻打馬希廣。不就攻破長沙自立為王,馬希廣被勒死,馬希萼又向後漢隱帝上書求封被拒絕。一怒之下馬希萼轉而向後唐的李璟稱臣,李璟冊封馬希萼為楚王。然而不久馬希萼就被弟弟馬希崇囚禁,馬希崇向南唐李璟稱臣,馬希萼被手下解救出來後聽說馬希崇向李璟稱臣很害怕也向李璟稱臣。951年,李璟乘機派大將邊鎬進入湖南佔領楚國,把馬氏一族遷到金陵居住馬楚滅亡。馬楚自896年馬殷任節度使到951年滅亡,共歷時兩代五主55年。


(馬楚地圖)

南唐滅楚不久,馬氏舊將劉言起兵擊敗邊鎬重新恢復湖南舊地。只是南部各州被南漢乘機奪取,劉言被副手王進逵所殺。王進逵又被部下潘叔嗣殺死,955年湖南最終被周行逢佔據。北宋建立後周行逢向北宋稱臣,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病死由幼子周保權繼任。大將張文表不服起兵叛亂攻佔長沙,周保權急忙向北宋求救。宋太祖派大將慕容延釗率軍南下,宋軍乘南下之機佔領荊南。還未走到湖南張文表就被周保權手下大將消滅了,周保權急忙上表請求宋軍停止南下。不料宋軍繼續南下週保權只得獻土投降,湖南的割據勢力徹底被消滅。

9.夾縫中求存的小國南平(荊南)。

南平又稱荊南因為是原荊南節度使轄地,又因開國的高季興被後唐追封為楚王為了和馬殷的南楚區別所以又稱北楚。疆域只有一州之地後來全盛時佔有荊、歸、峽三州之地,大概是現代湖北西部重慶東部一帶。南平的建立者高季興早年是汴州富商李讓的家奴,後來李讓被朱溫收為義子改名朱友讓。朱溫覺得高季興非同常人就讓朱友讓收為義子也就是朱溫的幹孫子。高季興就一直追隨朱溫南征北討,立有不少功勞。



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封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當時原來的荊南節度使趙匡凝被朱溫擊敗投奔楊吳,荊南節度使所轄十州的地盤被鄰道節度使侵佔只剩下江陵一座孤城。高季興隻身赴任招撫流亡恢復生產修葺城池招納謀士實力逐漸強大。朱溫死後高季興見後梁國勢衰落乘機自立斷絕向後梁的貢賦,梁末帝忙於應付李存勖無暇顧及高季興,只得對他實行懷柔政策冊封高季興為渤海王。


後唐建立後高季興又向後唐稱臣被封為南平王,後唐滅前蜀後將大量的財務通過水路運往洛陽。莊宗被殺後高季興殺死使者奪取了財貨,得罪了後唐被削去爵位。高季興多還次劫掠各地向中原進貢的貨物,一旦有人攻打又馬上投降認錯。高季興向周邊各國稱臣騙取賞賜被各國成為“高癩子”。921年,高季興以腳氣病發而亡終年七十一歲。其子高從誨修復了同後唐的關係,繼續實行向中原政權效忠與四鄰友好的政策。

南平本身國小力弱能夠存在靠的就是向中原稱臣威懾周邊,由於中原戰亂和周邊幾個勢力的互相牽制才能勉強獨立。高從誨去世後其子高保融高保勖先後在位,繼續向中原的後周和北宋稱臣。等到高保融的兒子高繼衝在位時,北宋實力強大已經攻滅了好幾個政權。南平喪失了左右逢源的機會,宋軍借援助湖南周保權平叛的機會乘機佔領南平國。高繼衝無奈投降,南平亡。南平歷經四代五主56年。

10.開發福建的閩國。

閩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在福建地區立國的政權,創建者是王潮王審知兄弟。王審知兄弟是河南固始人,哥哥王潮是縣裡的小吏。黃巢起義天下大亂,有一個叫王緒的亂軍頭目攻佔了固始縣。他聽說王潮三兄弟的名聲,於是就招攬了他們兄弟為將領。王緒領兵投奔了蔡州秦宗權,秦宗權派王緒進攻黃巢起義軍。王緒猶豫不決秦宗權於是派兵攻打王緒,王緒只好帶領手下流竄到福建。王緒聽信讒言猜忌手下大將,最終被王潮兄弟派幾十人的死士抓捕囚禁起來後來王緒自殺。眾人推舉王潮做了首領,後來又殺掉貪暴的泉州刺史廖彥若佔據泉州。然後王氏兄弟以泉州為基地慢慢的佔領整個福建地區,唐朝政府追認王潮為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副使。



(閩王王審知像)

《新五代史》記載王審知容貌不俗,常乘一匹
白馬軍中稱呼他“白馬三郎”。不久王潮病逝傳位給王審知,後梁建立封王審知為中書令冊封閩王。由於道路不通王審知派船隊繞過楊吳,派使者乘船從山東登萊登陸朝貢汴京。由於海路艱險船隊覆溺十之三四,王審知外結好於中原內修民政。《新五代史·閩世家》記載:審知雖起盜賊,而為人儉約,好禮下士。王審知重視文化教化,招攬躲避北方戰亂的文人雅士。王審知因福建多山農業發展受到限制,便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閩地自王審知開始得到大力開發,經濟文化發展迅速。


925年,王審知病逝,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和其它幾個政權一樣,閩國也是兄弟相爭而導致混亂。先是王審知養子王延稟和次子王延鈞造反殺死王延翰,王延鈞改名王鏻自立為王。不久王鏻和王延稟又自相殘殺,王延稟被殺兒子逃奔吳越國。王鏻殘害忠良盤剝百姓極不得人心,被其長子王繼鵬所殺。王繼鵬繼位改名王昶,王昶更加殘暴不仁終於多行不義必自斃被部下所殺。其後閩國上下權臣部將互相攻伐,王氏家族也是叔侄兄弟相攻。944年,南唐李璟乘閩國內亂派兵滅閩。吳越也派兵南下支援閩國,吳越和南唐分別佔領閩國一部。946年,閩國舊將留從效驅逐南唐在泉、漳二州的兵馬,佔據了漳泉二州,為了自保仍向南唐稱臣。留從效及其後繼者一直佔有泉、漳二州,到北宋建立之後不久便納土歸降。

(閩國地圖)

閩國共歷三代七主,疆域大約是今福建省一代。《新五代史》記載:王潮光啟二年歲在丙午拜泉州刺史為始年,至保大四年,歲覆在丙午而滅,故為六十一年。然其奄有閩國,則當自景福元年為始,實五十五年也。

11.前後相繼的前蜀與後蜀。

前蜀後蜀是五代十國時期四川地區的兩個割據政權,前蜀的建立者是王建。王建是河南許州人(一說為陳州)年少無賴常以屠牛偷驢販賣私鹽為生,村裡人對他是又怕又恨給他起了一個“賊王八”的綽號。後來黃巢起義天下大亂,王建就近投軍忠武軍當兵。王建跟隨忠武軍監軍唐末大宦官楊復光,楊復光組建八都每都一千人王建是其中一都都將。黃巢攻克長安唐僖宗逃奔蜀地駐陛興元(漢中南鄭),楊復光這時已死八都推舉鹿宴宏為數次西去勤王。鹿宴宏佔據漢中自稱留後,佔據地盤以後王建和鹿宴宏便開始互相猜忌防備。王建擔心被鹿宴宏所害便和另一個都將韓建率領三千人馬投奔唐朝中央,投靠大宦官田令孜。田令孜認王建為義子,號稱扈駕五都。


(王建石像)

不久田令孜失勢求為西川監軍投靠自己的同母弟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楊復恭升任觀軍容使掌握禁軍大權。楊復恭上位排擠田令孜的勢力,把王建外放壁州刺史。王建失去靠山和糧餉來源,開始在招攬流民進攻閬州利州來擴大地盤。田令孜乘機招攬王建擴充勢力,沒想到半路陳敬瑄後悔了派兵阻止王建進入成都。王建大怒發兵攻打西川,陳敬瑄的老對頭東川節度使顧彥暉也發兵幫助王建。王建經過三年苦戰佔領成都擊敗東西川節度使陳敬瑄顧彥暉等,佔領四川全境。



903年王建被唐朝封為蜀王,907年朱溫建立後梁。王建不承認後梁的統治,自立為帝國號蜀年號武成,大封百官。《舊五代史》記載:及梁祖開國,蜀人請建行劉備故事。建自帝於成都。915年發兵擊敗岐王李茂貞佔領秦、鳳、成、階四州,把邊境擴展到大散關一線。王建重用逃亡到蜀地的唐朝世族,招撫流亡百姓發展經濟結束了西蜀境內的戰亂局面。王建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駕崩。其幼子王宗衍嗣位,王宗衍繼位後改名王衍年號乾德。王衍奢侈荒淫,後宮賣官鬻爵擾亂朝政。王衍重用奸小,朝政腐敗。《舊五代史》記載:衍既衝呆,軍國之政,鹹委於人。有王宗弼者,為六軍使,總外任;宋光嗣者,為樞密使,總內任。


(前蜀後主王衍像)

由於中原地區後梁和後唐互相攻伐,顧不得前蜀所以王衍得以偏安一隅。時中國多故,衍得以自安。後唐滅亡後梁派遣客省使李嚴出使前蜀通報後梁滅亡的消息,李嚴回到洛陽向莊宗諫言滅蜀。唐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十日,莊宗下制伐蜀,命興聖宮使魏王李繼岌為都統,樞密使郭崇韜為行營都招討。七十五天後就攻滅了前蜀,王衍自縛投降。前蜀歷兩代二主,十八年。

前蜀滅亡後,蜀地被後唐佔領。不久後唐發生內亂先是魏王李繼岌殺郭崇韜,後來莊宗被伶人郭從謙所殺李繼岌也自殺身亡。蜀地大權被西川副使孟知祥掌握,孟知祥是邢州龍崗人(今邢臺縣)。孟知祥到達成都後開始訓練兵馬積蓄力量,樞密使安重誨與孟知祥不合。原來諫言莊宗伐蜀的李嚴,以熟悉西蜀情況為由自告奮勇出為西川監軍。李嚴剛到成都不久就被孟知祥派人殺死,李嚴入蜀被蜀人視為後唐對蜀用兵的先兆。事可再一不可再二,李嚴枉自託大自取其禍。

後唐明宗知道西川富庶一直覬覦西川財富,下令孟知祥進獻一百萬緡。孟知祥託故不出惹怒後唐中央,孟知祥於是聯合同樣對後唐不滿的東川董璋一起對抗後唐的討伐。在打退了後唐的攻勢後,孟知祥掉頭打敗對誰董璋又吞併了東川。孟知祥據有兩川之地勢力大增,後唐再也不能控制他。於是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封孟知祥為蜀王,次年後唐明宗病逝。於是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國號蜀史稱後蜀或者孟蜀。


孟知祥繼位一百多天就病死了,其子孟昶繼位。孟昶繼位時年紀尚幼,大權都操縱在孟知祥手下舊臣手中。孟昶繼位數月後當機立斷除掉大將李仁罕,罷黜其他重臣獨攬大權。947年契丹滅亡後晉,中原大亂後漢劉知遠起兵太原。孟昶乘中原多事北上攻取了秦鳳成階四州恢復前蜀的疆界,孟昶繼位後蜀國無大的戰事經濟發展迅速。孟昶又重視文化事業,他本人也有較好的文化修養。《全唐詩》還收錄了孟昶的一首詩,孟昶在位三十二年算是五代十國在位比較久的君主。

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建立後周,三年後後周世宗柴榮繼位。柴榮堪稱五代第一英主,一繼位就打退了北漢和契丹的聯合進攻。然後周世宗選練禁軍發展經濟,國力強大起來。955年後周佔領後蜀最北方的秦、鳳、成、階四州,隨後又攻佔南唐淮南十四州之地。周邊國家大為驚恐紛紛向後周稱臣納貢,孟昶也大為恐懼幸而周世宗很快把目光集中到北方被契丹佔據的幽雲十六州。本來攻勢順利可惜世宗突發疾病不得不班師回朝,不久周世宗病逝。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北宋建立後迅速穩定了局勢,並且抓住時機很快降服了南平和湖南的周保權。孟昶想和北漢連接共同抵禦北宋,沒想到使者被宋軍抓獲信息洩露。宋太祖趙匡胤下令王全斌曹彬等兩路伐蜀,孟昶拍親信王昭遠帶兵抵禦宋兵。王昭遠以儒將自詡更自比諸葛亮,實際上不過是草包一個。手下也都是一些烏合之眾,為了壯膽手下兵士以雕紋面。酒酣,(王昭遠)謂昊曰:“吾之是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爾!”很快王昭遠大軍就被宋軍消滅,王昭遠也被宋軍俘虜。


(宋滅後蜀之戰示意圖)

孟昶問計於左右大臣,老將石頵以東兵遠來,勢不能久,應該聚兵堅守。孟昶嘆息說:“吾與先君以溫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臨敵,不能為吾東向放一箭,雖欲堅壁,誰與吾守者邪!”乃命李昊草表以降,時乾德三年正月也。自宋朝興師伐蜀到孟昶投降,一共才六十六日。李昊曾經是前蜀王衍的翰林學士,王衍投降的降表也是李昊草擬的。後來有好事者在李昊的家門口貼了一張“世修降表李家”的紙條,在當時傳為笑談。



相傳孟知祥入蜀遇到一個小販推著小車路過,上面的貨物用袋子裝著。孟知祥問小販盡力可以裝幾袋貨物?小販答曰盡力不過兩袋。孟知祥聽到後十分厭惡,後來後蜀果然兩代而亡。後蜀歷兩代二主共32年。

12.名字相同命運不同北漢與南漢。

南漢是五代十國兩廣北越地區的一個割據政權,南漢的奠基者是劉隱。黃巢起義軍南下廣州劉隱的父親劉謙以軍功被唐朝封為封州刺史(今廣東封開)抵禦黃巢,經過幾年發展有兵馬一萬多戰艦百餘艘。劉謙死後劉隱被任命為封州刺史,劉隱繼承父職後法度肅然頗有威望。

896年,嗣薛王李知柔赴廣州接任清海軍節度使。還未到任廣州牙將盧琚、譚玘造反,被劉隱消滅李知柔大為感激任命劉隱為行軍司馬。繼任的宰相徐彥若在任兩年病逝,臨終表奏劉隱為留後暫代節度使的職位。唐昭宗沒有同意反而任命宰相崔遠為節度使,崔遠走到江陵聽聞嶺南盜賊蜂起局勢混亂不敢南下赴任。劉隱事實上掌握了廣州的地盤,等到朱溫掌控朝政的時候劉隱重金賄賂朱溫終於被任命為清海軍節度使。



(劉隱像)

907年朱溫廢唐自立為帝,劉隱上表恭賀被朱溫封為大彭郡王。不久又兼任兩鎮節度使、安南都護管轄越南北部地區,又改封南海王。《舊五代史》記載:梁開平初,恩寵殊厚,遷檢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梁祖郊禋,禮畢,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又命兼領安南都護,充清海、靜海兩軍節度使,進封南海王。開平四年三月卒。

劉隱被封為南海王不久就得了重病,911年三月初三劉隱病逝臨終上表推薦其弟劉巖為留後代其職位。劉巖又名劉陟後改名劉龑,劉巖繼位後擊敗廣西等地的軍閥佔領廣西。又消滅了割據越南北部的曲承美盡有嶺表之地,劉巖信心大增不再滿足做後梁的臣子。劉巖聞錢氏冊封吳越王,陟恥稱南海之號,乃嘆曰:“中原多故,誰為真主,安能萬里梯航而事偽庭乎!”



(南漢疆域圖)

於是在917年,劉巖在廣州稱帝國號大越。次年改稱大漢史稱南漢。劉巖繼位後搜刮財寶奢侈荒淫,又濫施酷刑不得人心。劉巖聽說後唐莊宗李存勖滅了後梁便派人恭賀,以便探聽中原虛實。晉天福七年(942年)夏四月,劉巖病逝,在位二十六年,終年五十四歲。群臣上諡號為天皇大帝,廟號高祖,陵曰康陵。劉巖長子劉玢繼位。

劉玢繼位後荒淫無度荒廢政事,在位一年就被其弟劉弘熙派人趁劉玢觀看角鬥戲後殺死。劉玢死後被諡為殤帝,劉弘熙繼位改名劉晟。劉晟繼位後怕人心不服便大肆屠殺功臣兄弟子侄,《五代史》載:晟率性荒暴,得志之後,專以威刑御下,多誅滅舊臣及其昆仲,數年之間,宗族殆盡。劉晟又趁湖南馬楚兄弟相爭派兵攻取了郴、連、梧、賀等州,劉晟寵信宦官宮人朝政腐敗國力大衰。958年,劉晟去世終年三十九歲。其長子劉繼興繼位,劉繼興繼位後改名劉鋹是為後主。


劉鋹繼位時中原正是後周世宗柴榮在位,周世宗北擊契丹奪回三州之地南征南唐盡取淮南。又西征前蜀奪取四州,南平吳越紛紛降附。中國又出現了統一的曙光,不久北宋建立開始消滅周邊各國。劉鋹繼位後荒淫享樂把朝政大權都委託給宦官龔澄樞、陳延壽和女巫宮女等人,朝政腐敗軍隊廢弛。劉鋹認為大臣有家有室不如宦官忠心,就規定要想當官必須自宮淨身才可得到重用。

(宦官劇照)

970年,北宋派出大將潘美率兵南下進攻南漢,南漢的大將宗室都被南漢諸帝殺了七七八八不剩什麼了以至無人領兵。只能靠宦官領兵作戰,宋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宋軍很快打到廣州城下,劉鋹焚燬宮室府庫準備乘船出海。沒想到船隻提前被手下開跑了,劉鋹只好投降宋軍。劉鋹投降後被封為恩赦侯,後改封衛國公死後追封南越王。南漢自917年劉巖稱帝到971年劉鋹投降,歷三世四主五十五年。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亂軍殺死後,郭威以太后的名義招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之子徐州節度使劉贇為皇帝。劉崇當時坐鎮太原任河東節度使,本來盼望兒子劉贇能當皇帝呢。沒想到郭威大軍譁變擁立郭威當了皇帝建立後周,劉贇被降為湘陰公不久被滅口殺死。劉崇賠了夫人又折兵大為惱怒,於是據太原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北漢。北漢是十國裡面唯一的北方政權,北漢只有十二州的地盤(今山西中北部)。不得已劉崇效仿前輩石敬瑭向契丹稱臣自稱侄皇帝認遼主為叔,契丹冊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劉崇繼位後請求契丹的幫助出兵進攻後周,企圖以契丹的勢力恢復後漢的統治。


(北漢開國皇帝劉崇)

後周世宗繼位不久,劉崇趁後周局勢不穩派兵三萬出兵南下。並請求契丹出兵,契丹派大將楊袞率領一萬騎兵和北漢會師。雙方在澤州高平遭遇北漢趁後周軍軍援兵未到發起進攻,後周右翼大將何徽樊愛能臨陣脫逃導致右翼大軍潰敗。柴榮力挽狂瀾率軍猛攻劉崇中軍大帳,大將趙匡胤也身先士卒奮勇爭先。北漢先鋒張元徽被殺北漢軍大潰劉崇敗逃,契丹一看局勢不妙也撤軍北還。劉崇逃歸太原又急又氣一病不起,次年病逝其子劉承鈞繼位。經過高平之戰本就兵力國力弱小的北漢元氣大傷,基本喪失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劉承鈞為人好學喜歡讀書善工書法,劉承鈞勤政愛民優禮士人。以保境安民為主並不與後周北宋相攻,對待遼國並不像其父那樣恭敬遼國也減少了對北漢的支持。劉承鈞在位時北漢相對穩定中原勢力忙於平定南方,北漢獲得了暫時的安寧。北宋穩定局勢之後開始把矛頭對準北漢,968年七月宋軍大兵壓境劉承鈞憂憤而死。劉承鈞無子,由他的外甥兼養子劉繼恩繼位。

劉繼恩繼位後大權被權臣郭無為掌握,同年九月劉繼恩宴請群臣企圖擒殺郭無為,沒想到反被郭無為手下所殺。劉繼恩七月繼位九月被殺,在位僅僅兩個月。郭無為繼續擁立同為劉承鈞養子的劉繼元為帝,劉繼元是劉繼恩同母異父的弟弟。


劉繼元為人殘忍將劉崇子孫屠戮殆盡,還派人殺死劉承鈞妻子自己的養母郭氏。969年宋太祖親率大軍包圍太原招降北漢,宰相郭無為想要投降被劉繼元殺死。宋軍頓兵堅城久攻不克師老兵疲,士兵居於野外患病的很多契丹援兵又至。宋太祖只好丟棄糧草輜重撤兵,宋軍輜重都被北漢所獲大大緩解了北漢的經濟壓力。由於這次失敗宋軍也改變戰略開始先攻取南方再攻取北漢,北漢得以繼續存在了十年。

979年,江南的吳越國也納土歸降北宋,北宋統一南方各國。宋太宗趁熱打鐵發兵攻取北漢,北漢馬上向契丹求援。沒想到宋軍早有防備在石嶺關大破遼兵,契丹膽寒不敢支援北漢。劉繼元困守孤城被迫投降,劉繼元投降後被宋太宗封為彭城郡公北漢滅亡。五代十國結束,北宋統一了唐末以來分裂的局面。


(北宋疆域圖)

五代十國是繼春秋戰國和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第三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時間,但是卻影響了後世四五百年的時間。有人把五代遼宋夏金元成為中國的第二次南北朝,從事實上看確實有道理。五代時期禮崩樂壞不講公理正義,只講實力兵馬武力五代大多數帝王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的軍閥而毫無帝王胸懷。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曾經說過:“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五代武力跋扈的狀態也深深的刺激了後世的兩宋,宋朝開始矯枉過正重文輕武改變了華夏漢唐以來的尚武之風。中國的文化由開放走向內斂,由心懷天下走向個人內心誕生了影響後世的程朱理學。由唐朝時期“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到宋朝“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唐朝人人稱羨的百夫長到了宋朝成了人人瞧不起的“賊配軍”。


湘淚飛蝶


五代十國,指的是唐朝滅亡後至北宋建立前這一政權割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原地區存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五個割據政權。

是五代時期的第一個政權。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逼迫唐哀宗李柷禪位,建立了梁國,史稱“後梁”。公元923年,“後梁”被後唐所滅。

後唐,公元923年,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於魏州稱帝,沿用國號唐,史稱“後唐”。公元936年,後唐被後晉高祖石敬瑭所滅。

後晉,公元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建國,定國號為晉,史稱“後晉”。947年,後晉少帝被契丹人俘虜,後晉滅亡。

後漢,元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借後晉滅亡的機會,在太原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950年,劉知遠次子漢隱帝被叛軍所殺,後漢滅亡。

後周,後漢鄴都留守郭威所建。後漢隱帝因猜忌郭威,遣人慾殺之。公元950年郭威發兵攻入開封,滅後漢。次年,郭威登基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後周”。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不久節度使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稱帝,建立北宋,後周滅亡。

除此之外,在中原以外的地區還存在有前蜀國、後蜀國、南吳國、南唐國、吳越國、閩國、南楚國、南漢國、南平國以及北漢國等十個割據政權。其中,除過北漢政權位於北方,其他九個政權均在南方地區。

公元979年,北宋在將南漢納入版圖之後,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北漢,北漢末帝被迫投降,北漢滅亡,標誌著五代十國時期結束。


環球網


五代十國是我國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它起自唐末的藩鎮割據,並通過相互之間的吞併到了晚唐時期,也就逐步形成相對較固定的割據,五代十國的稱謂出自《新五代史》。

其中“五代”指的是從907年梁王朱溫篡唐開始,到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結束這一段歷史;而“十國”的存在時間相對於“五代”來說就更久一點,它起自902年楊行密被分封為吳王,到979年宋太宗趙匡義平滅北漢為止的77年曆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五代十國具體指的是哪些國家。

“五代”

五代指的是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分別為“梁”、“唐”、“晉”、“漢”、“周”,不過為了區別從前那些已存在的相同國號的朝代,這個五個小朝代均被冠以“後”來記載。

一、後梁

後梁的建立者為梁太祖朱溫,他本是黃巢起義軍的將軍,後又投靠大唐成為一強大的藩鎮,907年廢唐帝自立為帝,定都開封,中國歷史進入紛亂時期。

後梁自開國前就一直和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霸,梁太祖朱溫晚年荒淫與兒媳扒灰,被其子

朱友珪殺死,朱友珪由於弒父被其弟朱友貞所殺。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後梁共歷三帝,前後17年。

二、後唐

後唐的前身是割據河東的晉王李克用家族,他是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亦是朱溫最大的競爭對手,後梁建立後,晉王仍奉唐朝為正朔。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以“唐”為國號,同年滅亡後梁,定都洛陽。925年滅前蜀,李存勖的勢力本可以一統天下的,不幸在926年死於興教門之變。

後唐政權轉至李克用義子

李嗣源之手,李嗣源開創了“明宗之治”。李嗣源死後由其子李從厚繼位,不過李從厚將義兄潞王李從珂和姐夫石敬瑭當成眼中釘。李從珂和石敬瑭聯手扳倒李從厚,李從珂繼位後又與石敬瑭不對頭,都想弄死對方。936年,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自稱兒皇帝,藉助契丹軍滅亡後唐。後唐傳二世四帝,歷14年。

三、後晉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奸,不惜犧牲民族利益侍奉異族。雖然他作為中原皇帝,但是一輩子活在遼人的陰影中。在位第七年(942年),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耶律德光,憂鬱成疾而死。

石敬瑭死後,大臣未擁立其子石重睿為帝,而是擁立其侄子石重貴為帝。

石重貴向契丹稱孫不稱臣,契丹和後晉雙方開始不停地作戰。947年,契丹俘虜石重貴滅後晉,耶律德光佔據中原稱帝,改國號為“遼”。

後晉傳二帝,歷12年,應了那句“成也契丹,敗也契丹”。

四、後漢

耶律德光在中原稱帝后,放縱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回草原。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東京開封。



劉知遠在位一年病逝,其子漢隱帝劉承佑繼位,由於其猜忌郭威,使得郭威反叛被殺,後漢共歷二帝,立國僅三年多(947~951年)。

五、後周

後周建立者為郭威,在位三年病逝傳位養子柴榮。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最偉大的君主,有雄才大略,一生都在致力於全國統一。

周世宗在位六年,他曾說過“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可惜天不假年,但是其在位期間曾擊敗北漢、遼國聯軍,鞏固了北部邊防;擊敗後蜀,收復秦、階、成、鳳四州;三次親征南唐,得南唐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縣,與後周劃江為界;又親征北漢,收復莫、瀛、易三州和瓦橋、益津、淤口三關,此戰卻導致柴榮駕崩。

柴宗訓繼位後,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後周滅亡,歷三帝,存10年(951~960年)。宋朝建立後,五代歷史到此結束。

“十國”

十國則指的是在中原地區之外存在的十個主要的地方割據政權,時間跨度為唐末、五代及宋初三個時期,下面按照十國建立先後的時間來簡述其歷史。

南吳:902年,唐朝封楊行密為吳王,都廣陵(即揚州),吳國建立,史稱“楊吳、南吳、弘農、淮南”。楊行密死後,吳國的朝政被徐溫和徐知誥(李昪)所操縱。937年,楊溥禪位於宰相徐知誥,吳國滅亡。吳共歷4主(楊行密、楊渥、楊隆演、楊溥),共36年。

南楚:907年,朱溫建立後梁後封武安軍節度使馬殷為楚王,以潭州(今長沙)為王都,她是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馬殷臨終前定下“兄終弟及”的繼位方式,因此埋下巨大的禍根,馬殷諸子爭立,史稱“眾駒爭槽”

951年南楚發生內亂,南唐乘機攻滅南楚。歷六主,立國56年。

吳越:907年,朱溫封兩浙節度使錢鏐為吳越王,都錢塘(今杭州),吳越國建立。吳越國是十國中最為穩定的割據政權,978年,吳越王錢俶為了避免戰亂納土歸宋,立國72年,歷三代五王。
前蜀:907年,蜀王王建在成都自立為帝,國號蜀,史稱前蜀。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發兵攻打前蜀,後主

王衍投降,前蜀滅亡。歷二帝,享國十八年。

閩國:909年,王審知受朱溫封為閩王,都閩侯(今福建省福州市),史稱閩國。王審知去世後,諸子爭立,骨肉相殘。

王審知三子王延鈞殺長兄王延翰繼立,王延鈞又被長子王繼鵬殺害,後被其叔王延羲與侄王繼業捕殺,王延羲繼位,王延政又在建州建國稱殷帝。945年,南唐趁閩國內亂時出兵滅閩國,存36年曆六主。

南漢:917年,南海王劉龑在番禺(今廣州)稱帝,國號“大越”,次年改國號漢,史稱南漢。南漢多是暴虐無道、荒淫無度的君主,也如閩國一般兄弟爭立,骨肉相殘,其國君信任宦官,甚至出現滿朝大臣皆是閹人。971年南漢末主劉鋹投降北宋,南漢歷四帝(劉龑、劉玢、劉晟、劉鋹),存54年。
南平:924年,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受後唐封為南平王,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高季興在907年被朱溫任命為荊南節度使。高季興身處亂世,卻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他喜歡劫掠各諸侯使者的財物,還不知廉恥的向各諸侯國稱帝者稱臣,以獲取賞賜和維持商貿往來,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

高季興死,其子高從誨繼立,後經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繼衝,於963年納地歸宋,存國39年。

後蜀:934年,劍南兩川節度使、蜀王孟知祥於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蜀國在先主孟知祥、後主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不過樂極生悲,後主孟昶奢侈無度、荒廢朝政。965年,宋太祖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歷2主共31年。

南唐:937年,徐知誥篡南吳政權建立齊國,939年改名為李昪,並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南唐曾國力強盛,到中主李璟時雖趁機滅亡南楚和閩國,但是楚地和閩地後又被楚人和閩人所佔,算得上是得不償失,國力開始衰敗。後來有割地後周,稱臣去帝號,到了後主李煜時朝政混亂、國力頹敗。975年十一月,北宋攻佔南京,李煜投降,南唐滅亡,傳三世三帝,享國39年。

北漢:北漢算得上是後漢的殘餘勢力,951年郭威曾欲迎立河東節度使劉崇長子劉贇為帝,行至半路便被廢為湘陰公,後周建立後被幽禁而死。郭威稱帝后,劉崇隨即也在太原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北漢。北漢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也是實力最弱的國家,在後周和宋朝的進攻下,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

979年,宋太宗趙匡義率軍親征北漢,末主劉繼元被迫出降,北漢滅亡。傳三世四帝,享國28年。

十國之外存在的諸多政權

五代十國時期還存在過岐國、北平國、趙國、桀燕等小國以及靜海軍節度使、清源軍節度使、武平節度使、定難軍節度使(西夏前身)等其他節度使的割據政權。

所以近現代有部分史學家與學者對該時期有新的定義,認為北漢乃是後漢的殘餘,而桀燕、岐兩個割據政權列入,那麼就剛好是“五代十一國”,柏楊的著作中就是如此定義的。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五代十國是指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開始到979年宋太宗趙匡義攻滅北漢為止共72年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動盪時期,是華夏文明又經歷一次生死考驗,也是我中華文明的分水嶺,五代十國之前的那種積極向上、雍容大度、開放自信、不屈不撓的華夏文明不復存在,中華文明逐漸走向封閉、束縛,中國進入近古時期。

五代十國曆史表面上很亂,但其實很簡單。所謂五代,就是指北方中原地區五個朝代輪流交替,合稱五代;所謂十國,就是指盤踞在南方的九個割據政權,外加一個盤踞在北方的割據政權,合稱十國。五代為: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為: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共十個割據政權。其實當時在“五代”之外,還存在很多其他地方割據政權,不過影響力不及“十國”大,所以“十國”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當時諸多政權。

五代十國其實是唐朝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割據遺漏下的惡果,也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延續。當時唐代宗為了儘快平定安史之亂,大赦叛軍,叛軍的主要將領被封為節度使。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今河北北部)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今河北中部)節度使,薛嵩為相衛節度使。這也就是令唐王朝頭痛一百多年的“河朔三鎮”。

當時為了分化各地地方勢力,又大封其他地方勢力為節度使,使節度使制度遍佈全國,藩鎮勢力進一步做大。雖然唐朝中間有數次嘗試根除藩鎮勢力,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公元878年爆發的黃巢起義,戰火遍佈全國,起義失敗後,唐朝國力大損,各地節度使實際已經成為地方諸侯,各個節度使之間互相攻伐兼併,唐朝名存實亡。直到907年,中原地區最大的割據勢力,梁王朱溫廢掉唐哀帝,建立後梁,其他南方各節度使趁機紛紛稱王稱帝,五代十國開始了。


史海沉沉


“五代”這一稱呼最早來源於北宋史學家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五代”顧名思義,指的便是五個朝代。從《梁唐晉漢周書》可以得知,五代指的是“梁”、“唐”、“晉”、“漢”、“周”,而為了和歷史上的同名朝代區分,後世又將它們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


據《五代史》記載,朱溫出生於宋州碭山縣午溝裡(今安徽碭山縣一帶)。父親的早逝讓朱溫從小就缺少管束,他“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於是鄉里的人都十分厭惡他。

年長一些後的朱溫參與黃巢起義,並在義軍中嶄露頭角。不久,朱溫投奔唐朝,和李克用一同剿滅黃巢。因為平叛有功,朱溫在朝中的權勢越來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膨脹,他以武力取代了唐朝,殺死昭宗逼迫哀帝,建立了後梁政權。

後梁建立後,朱溫曾經的戰友李克用割據北方,實力強大。李克用去世後,其子李存勖繼位。天祐二十年(923),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了後唐。

同年,李存勖南下攻滅了後梁,佔領了洛陽並將它定為首都,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遼闊的王朝。

後唐傳至末帝李從珂時,大將石敬瑭成為了朝廷最大的威脅。二者矛盾爆發後,石敬瑭先是處於下風,但他認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了契丹的支持,最終攻滅後唐,建立了後晉。開運四年(947),後晉被契丹所滅,契丹人將中原劫掠一空後撤軍。

這時,曾經的後晉大將劉知遠抓住時機,建立了後漢政權,並遷都汴州,但他僅僅稱帝一年便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後想要對朝中的重臣下手,但大將郭威因為身在鄴都而倖免於難。聽說劉承祐想要誅殺自己後,郭威直接起兵殺進都城,建立了後周。最終,後周被宋所代替。

五代說完,我們再看看十國。所謂“十國”,其實並不是只有十個,它是那一時期在中原以外地區建立的十餘個國家的合稱。在歐陽修所編寫的《新五代史》中,最早出現了十國的說法,書中的十國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和“北漢”。

前蜀的開國君主王建本是世代做餅出身,但唐朝末年為了生計而去販賣私鹽。被捕後,王建逃出監獄,當了強盜,又機緣巧合入了忠武軍,因戰功被封蜀王。

唐朝滅亡後,王建趁勢自立,建立了前蜀,但前蜀被後唐建立者李存勖所滅。前蜀被滅後,李存勖很快死於兵變,西川節度使副使孟知祥趁機佔據蜀地,不久便建立了後蜀。

唐末,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割據一方,朝廷封他為吳王。唐朝滅亡後,他便建立吳國,但並沒有稱帝。順義七年(927),楊溥正式稱帝。十年後,南吳被南唐烈祖李昪所滅。李昪本是南吳大將徐溫的養子,因戰功掌握了南吳朝政,並最終建立南唐。

十國中,吳越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其君主先後尊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為正統,並向他們表示臣服。也正因如此,吳越國是當時最為安定和平的國家。

閩國的建立者是後梁冊封的閩王王審知。他去世後,次子王延鈞弒兄奪位,正式稱帝,最終被南唐趁著內亂消滅。

楚國的建立者馬殷原本是木匠,後來從軍,逐漸成為了割據湖南的大將。隨後,他又攻下嶺南數地,並被後梁封為楚王,被後唐封為南楚國王,最終存世五十五年,被南唐攻滅。

南漢的建立者劉隱被後梁封為南海王,後來稱帝,因地處偏遠,存世五十餘年。

南平由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建立,他被後唐封為南平王。南平佔據今天的湖北一帶,最終被宋太祖趙匡胤所滅。

後漢建立者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也在後周滅後漢後佔據河東,在契丹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北漢,最終被北宋所滅。

此外,當時還出現過割據陝西的岐國、佔據越南北部的曲家、定難軍、歸義軍等勢力。


煮酒君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統的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大分裂時期,從907唐亡年到960北宋建立,歷來都是以五代為正統一脈相承,因為北方五代是有連續性的而南方十國很多都是同時存在。

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共歷三帝,享國17年。923年,沙陀族人李存勖滅亡後梁,建立後唐,定都洛陽,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廣闊的朝代,但是也沒輝煌多久。十四年後,936年,石敬瑭滅亡後唐建立後晉,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以保護自己的帝位,但947年後晉還是被契丹給滅了,可笑吧。後晉滅亡後,契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中原站不住腳,撤退了。劉知遠把握時機,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後漢也是五代十國最短命的朝代,只堅持了四年,951年郭威叛變滅後漢,建立後周,後周是一個開明的朝代,改革弊政,發展經濟和軍事,為後來大一統奠定了基礎。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篡位建立北宋,後周滅亡。

五代時期常年征戰,社會混亂不堪。紛爭四起,都是短命朝代。基本控制著淮河以北的黃河流域中原地區,都城不是洛陽就是開封,繼承了唐朝的東都,後來的北宋也是定都開封,朝代一直沿著時間線傳承下去的,所以五代被公認為歷史正統。


天少歷史


五代十國是我國曆史上繼南北朝後的又一個混亂時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唐末的藩鎮割據,在這一時期總共存在過大大小小十五個政權。其中以最強的五代為正統王朝,其餘十國為割據政權。

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指楊吳、南唐、吳越、馬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閩、北漢。

後梁開國皇帝是朱溫,朱溫篡唐自立為帝視為五代十國時期的開端,後梁存世十七載共歷三帝,為李存勖所滅。

後唐前身是大唐晉國,其建立者是李存勖,開創者為李克用,李克用家族本是沙陀人,因受大唐皇恩賜李姓,因而一直和篡唐自立的後梁政權是死對頭,滅梁後為延續唐代,於是繼續稱國號唐,為區別,史稱後唐。後唐立國十四載,歷四帝,大將石敬瑭勾結契丹滅了後唐。

後晉為石敬瑭在契丹的協助下建立,石敬瑭被稱為兒皇帝。後晉存世十二載,歷二帝,為契丹所滅。

後漢建立者是沙陀人劉知遠,劉知遠趁契丹北撤自立為帝,後漢立國僅三年便失國。

後周是由郭威建立的,郭威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黃袍加身的人。後周雖享國僅十載,但卻是五代最光明的時期,太祖郭威,世宗柴榮皆是五代難得的明君,後因主小勢弱為大將趙匡胤篡位。

十國中勢力比較強的是楊吳,其創建者為楊行密,後為李昪竊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十國中實力最強的南唐,南唐為北宋所滅。

前、後蜀均是在蜀地建國,蜀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適合割據,因而其國力算得上十國中比較強的,前蜀建立者為王建,後蜀建立者為孟知祥。

吳越是五代十國中立國最長的一個政權,共七十二載,其建立者為錢鏐。後投降北宋滅國。

南漢、馬楚、北漢、閩、荊南都是實力一般般的割據政權,其建立者分別為劉隱、馬殷、劉崇、王審知、高季興。

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聰慧,我是混沌聊史,歡迎【關注】

混沌聊史


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後的一次大分裂時期,從朱溫滅唐算起,到趙匡胤建立北宋結束,時間比較短:53年。不過就這53年這麼短時間裡,中原迭代了5個小朝廷,四周先後存在過十幾個割據政權。

每個大一統王朝後面都要跟進一個亂世,漢朝之後是諸侯爭霸、三國鼎立;西晉之後是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大唐之後則是五代十國亂世。閒話不敘,且介紹一下五代十國情況:

五個前後更替的小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與五代並存的十國是: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閩國、北漢。

•大家都沒能統一天下,為啥“梁唐晉漢周”這五個就能成為朝代、代表中央呢?那是因為後梁佔據中原,滅了大唐,奪取、繼承了唐朝國祚,代表了正統,周圍小國大多稱臣,使用人家年號。而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則依次滅了前面的朝廷,繼承了前朝衣缽。

不過“五代十國”這只是籠統說法,另外還有別的割據政權:契丹、大理、吐蕃、定難軍、武平軍。當然,“十國”也不是所有割據政權,都臣服中原“五代”小朝廷。

“五胡十六國”跟“五代十國”最大區別就是:五胡十六國中的“十六國”大多舊的滅掉、新的建立(同時共存的不多);而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大部分同時並存。

•幾個例外:北漢在北周時期才建立,後蜀代前蜀,南唐代南吳、南唐滅閩、南楚,北宋建立後,一口氣剩下的6個:南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這樣“十國”就全歸北宋了。

可惜北宋號稱統一,但是仍有契丹、大理、吐蕃、定難軍等幾方勢力難以平定。於是乎,契丹成為“遼國”,定難軍成為“西夏”。在宋朝幾百年中,大多數時間其實一直是三足鼎立,算不得大一統(先有北宋、遼西夏;再有南宋、金、西夏)。


爾朱少帥


五代十國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這段時期非常的混亂。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它們和其他朝代是什麼關係。

要說五代十國,首先要從唐朝說起。唐朝是我國最出名,也最強大的朝代之一。但是盛極必衰,歷史上每個朝代基本都是維持在三百年左右。

唐朝末年因為一系列原因,世道變的非常亂,掌握著軍權的節度使們紛紛開始造反,權臣與宦官的政權,農民起義也頻頻發生,國家到了風雨飄搖的時期。

後來一個叫做朱溫的人手下兵馬最強,成功的控制住了皇帝,逼迫皇帝禪位給自己。自此延續了289年的大唐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了。

什麼是五代十國

這個時候唐朝雖然已經滅亡了,但朱溫並沒有統一全國,梁朝控制的區別只有中原、北方的幾個省。後來北方政權更替,前後變換了五次,所以被稱為五代。

而除了中原政權,南方地區還有大大小小的很多勢力,一共分裂為了十個國家,所以被稱為十國。這就是五代十國的由來。

五代的第一代--後梁

朱溫得到了皇位以後,把新的國號定為了梁,後世史學界稱其為後梁,我們也可以叫它梁朝,這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這些勢力都不承認它的正統身份,朱溫就準備把這些不服他的人一個個都收拾了,統一全國。

其中在山西有個叫李克用的人,他以前就跟朱溫有矛盾,兩人以前都是唐朝的節度使,勢力也都差不多。朱溫奪了皇位後,李克用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於是朱溫就發兵去討伐他,第一個拿他來開刀。

五代的第二代--後唐

朱溫和李克用剛打了沒多久,李克用就生病先死了,後來他的兒子李存勖扛起大旗繼續戰鬥。雙方的戰爭持續了很多年,最後以李存勖的勝利而告終。後梁就這麼被滅了。

李存勖勝利後,奪取了皇位,他想恢復大唐的輝煌,於是就定國號為唐。後世為了把他的唐跟我們所熟知的大唐區分開,將其稱為後唐,這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

五代的第三代--後晉

後唐建立後,開始發展的還算穩定,左右出擊收復了很多疆土,是五代時期疆土最大的一個,不過離統一全國也還差很遠。在經歷了十幾年後,後唐的統治也漸漸混亂起來,內部權力爭奪非常厲害。幾方為了爭奪權力,大打出手,最後被一個叫石敬瑭的人得手,這人是李克用的養子的女婿,在歷史上可謂臭名昭著,是個民族敗類。

石敬瑭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為了借兵,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所謂的燕雲十六州,就是現在北京、河北附近很大一片地區。這裡在古代非常重要,因為地勢較高,易守難攻,是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線。正是因為石敬瑭割讓了這裡,導致此後的一百多年裡,中原政權一直受到遊牧民族的威脅。

石敬瑭得到了契丹人的支持,推翻了後唐,建立了後晉,這是五代中的第三代。

五代的第四代--後漢

契丹人被石敬瑭引來後,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契丹人就此進入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搞的天怒人怨的,後來百姓們被逼的紛紛起兵反抗,契丹人最後敗逃。

一個叫做劉知遠的人趁機發展壯大,最後取代了後晉,建立了後漢,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五代的第五代--後周

但是劉知遠也不是什麼好人,比契丹人也好不到哪去,他統治的後漢也是民不聊生,朝廷從上到下都非常的殘暴黑暗。

劉知遠登基沒多久就病死了,他的手下們紛紛開始奪權,最後一個叫做郭威的勝出,打敗了其他人,推翻了後漢,建立了後周,這就是五代中的最後一代了。

相比於劉知遠,郭威就好多了,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後周在他的統治下,發展的很好,國家漸漸的煥發出生機,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郭威也在一點點的擴張領土,收復其他的小國。

郭威手下有個大將軍,非常有威望,叫做趙匡胤。當年郭威起兵時候,趙匡胤就投靠了他,為他建立後周立了不少的功勞。郭威死後,他的養子柴榮繼位,柴榮同樣很器重趙匡胤,後來沒幾年柴榮也死了。趙匡胤就趁著柴榮的兒子還小,發動了陳橋兵變,兵不血刃的奪取了江山。

後來趙匡胤一步步的滅掉了南方十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宋,分裂了多年的中國才終於又重新統一。


漂浮菌


五代是指繼唐朝後的五個據有中原腹地的正統王朝,十國是五代期間存在的十個割據勢力。唐僖宗時爆發黃巢之亂,唐王朝驚惶失措,剿撫並用,黃巢部將朱溫叛變歸順朝廷,被賜名全忠,朱溫從節度使一步步走向梁王,成為各藩鎮實力最強的一支,907年朱溫廢唐哀帝建立梁朝,史稱後梁,是五代第一個朝代。


在唐末藩鎮割據時,梁王朱溫與晉王李克用結仇,隨後兩家兵連禍結戰火不斷,朱溫前期佔據優勢。李克用死後,半截英雄李存勖繼位,拉攏分化連消帶打瓦解梁軍勢力,經過連場惡戰,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是第二個朝代。(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後唐皇帝李從珂迫反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並稱兒皇帝,借來契丹兵攻滅後唐,建立(後)晉,此為第三個朝代。晉出帝石重貴激怒契丹,契丹出兵攻滅後晉,又禍亂中原,受到各地軍民的抵抗,耶律德光不勝其煩,感嘆“不意中原人如此難制”,便撤兵北歸。

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遼晉交兵時擁兵觀望保存實力,待契丹撤軍後便出來摘桃子,收拾舊山河,947年,劉知遠稱帝,建(後)漢,這是第四個朝代。


劉知遠死後其子劉承佑繼位,鑑於節度使權大難制,武夫專擅國政,於是誘殺楊邠、史弘肇、王章,又派人前往鄴都謀殺郭威,激起了郭威反叛,951年滅後漢,建(後)周,此為第五個朝代。(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與五代同時存在有十個地方政權,其中南方九個,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北方有劉知遠之弟劉崇繼承的(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史稱十國。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