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近日浙江省為了減輕中小學生負擔,制定了33條減負措施。

對學校教育,考試評價,作業時間等等方面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規範。

但這個減負33條,卻被家長群嘲,南京家長聲稱,來啊,一起做學渣。好好的減負政策,為何完全不被家長接受呢?其原因很簡單,治標不治本。

減負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教育部也一再發出各種文件,實施多項措施,包括限制乃至嚴禁名校掐尖招生,公民同招,搖號入學,擴大中考名額分配比例。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但這些措施無一例外地沒有起到任何的減負作用,反而對學生加負了。校內減負,校外加負的已經成了普遍情況,學生非但沒減負,反而更累,家長也一樣,本來學校學習的知識,現在迫不得已得去課外學,連接送帶輔導搞得身心俱疲,經濟上也承受了很大壓力。

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部門根本沒明白學生負擔重的根源在哪裡,頭痛醫腳的管理模式自然得不到家長的贊同和支持。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l 學生負擔重是因為劇場效應?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很多人把學生負擔重解釋為“劇場效應”,前排的人站起來,後排的人也不得不站起來,不然根本看不清楚。

這完全是不瞭解實際情況的胡說八道。試想下,如果嚴禁學霸們去補習班,所有學霸都不去補習班了,中下游學生就不去補習了嗎?

開什麼玩笑,這些孩子會心甘情願地處於中下游?機會啊,學霸們停下來不學了,趕上他們的機會就在眼前,此事不拼更待何時?必然是補課補得更歡。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l 禁止分班,限制考試,禁止公佈分數排名屬於掩耳盜鈴

禁止分班的目的非常清楚,一個是防止教育資源向重點班傾斜,另一個是為了照顧孩子的自尊。但這不能阻止學的好的學生在外加餐,對於這點,教委無能為力。

限制考試照顧不了孩子的自尊,一個班級的孩子,他們彼此之間的差距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像明鏡一樣,沒有一個孩子不清楚。學霸就是學霸,差生就是差生,並不會因為減少考試次數就會改變。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一刀切規定作業時間更是可笑,同樣作業,學霸可能只需要1小時,而普通學生可能需要1個半小時甚至更多,你讓普通學生也做一個小時?那他們必然和學霸們的差距越來越大。哪個學生和家長願意這麼做?

再者,下課了4點開始做作業到9點,和玩到8點半才開始做作業都是9結束?這什麼腦袋想出來的餿主意?標準的掩耳盜鈴。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l 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無法改變競爭的本質

所謂公民同招,搖號入學說到底,只不過是平均主義的又一個形式而已。這不會減輕學生必須在中考和高考中競爭的本質,畢竟這兩場考試還是要拿出實實在在的分數。

這些措施和不準分班都是一樣,無非加大了學校的教學難度。一個班的學生水平相差懸殊,必然給教學帶來困擾。老師的教學只能適合其中極少一部分人,大部分人在學校的學習質量嚴重下降。

其造成的結果必然就是既然學校無法學,那就去補習班,學生,家長雙雙受損,得益的只有課外補習機構,他們倒是賺得盆滿缽滿。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學生負擔重的根本問題在於家長,是家長對社會就業現狀的焦慮,對孩子未來的焦慮,這種焦慮又轉變為對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

畢竟讀大學,尤其是讀名牌大學,未來選擇的機會大很多,於是期望轉變成壓力。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這才是學生負擔重的根本原因。

試想下,如果孩子中專乃至技校畢業,也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也能體面地生活,也能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家長會死逼孩子考大學嗎?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80年代的中專,考分比普通高中還高,中專生加上工齡工資,收入並不比大學生差,儘管誰都知道大學生髮展前景更大,但那時候人們對大學並不執著,能考上最好,考不上也沒什麼關係。

而現在呢?看看現在的技校生,大部分都在整天抽菸喝酒,打遊戲,談戀愛,基本不學習,混到畢業拿張畢業證走人。

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學生進入社會毫無競爭力,根本不能把學校學到的知識用於求職,謀生,某種程度還不如藍翔技校,至少人家畢業可以開挖掘機。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不讀大學,基本沒出路,千軍萬馬過這一條獨木橋,自然會讓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在這場考試中勝出,自然負擔越來越重。

上帝關上一扇門,會幫你打開一扇窗。教育部門現在的做法是關上門,卻不打開窗。

讓這些學生減負,自然就無法在競爭中勝出。堵死了上大學的路,卻又不給別的路,這顯然是不能讓人接受了,這才是家長們群嘲的真正理由。

要真正做到減負,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給哪些減負的學生一條出路,一條可以看得見的,有光明前途的大路。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讓這些孩子無需拼命考大學,也能通過中職教育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能夠體面的,有尊嚴地生活。

只要做到這一點,不用你這個規定,那個條例,也無需你強調這個,重視那個。學生們自然就會分流。一旦形成分流,則因材施教就成為了可能。學生的總體素質並不會下降,反而會上升。

每個人情況不同,有的學生學習能力有限,能有一個渠道分流,讓他以後不用拼命讀書也能很好的生活,他們自然願意減負。

而對於有些學習能力很強,立志將來要搞科學做研究的學霸來說,減負?開什麼玩笑,他們不給自己加負就不錯了,但即使加負,他們不會抱怨,他們依然樂在其中。

浙江減負33條為何反響如此之大,不是減負不好,而是理解上有問題

學生全面減負,本來就是又一個一刀切的政策,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背道而馳。只不過是個暫時的權宜之計,並非長久之道。

減負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分流,而無論用何種方法,強制分流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是給分流的學生一條出路,別無其它選擇。不然減負也只能永遠停留在口號上,不可能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