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意義何在?

人生三大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終極一生我們忙忙碌碌都是在尋找這三個問題的答案。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具有偶然性,世界上每天除了人類外還有其他物種的新生命誕生,但只有人有自我意識,只有人會思考自己來到世上的意義,只有人會尋找自己的價值所在。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明白生命的意義,不曾思考過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但還有很多人,不願混沌度日,一直找尋自我生命存在的意義。

生而為人,意義何在?

小我

每個人的出生都承載著家庭的期待。我們是在喜悅的氛圍中出生,自你出生的那一刻,你的父母、家人感受到你的存在帶來的喜悅,你的成長過程中給他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

雖然這時候的你是還未開智的嬰孩,但因為你的存在,你們的小家已經多了很多歡樂。這時候的我們,活著是為了承載帶給父母和家人歡樂,我們身上投射著上一代人的希望和期待,我們沒有自我意識的萌芽,活著,就是活著!

生而為人,意義何在?

隨著我們長大,心智漸長,我們開始想辦法擺脫脫離父母的控制,開始去工作追求經濟獨立,去戀愛尋求男女之間的情感滿足,隨後組建屬於自己的小家庭,併為人父母,為供養自己的小家奔波。

這時候的我們,活著是為了生存,為了滿足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努力工作賺錢,希望給自己愛的人一個更高水平的生活。這時候的我們,好像是一個“空心人”,只有肉體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而靈魂還是懵懂無知。這時,我們活著,只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存!

生而為人,意義何在?

大我

社會上總有一部分人在滿足最低生存要求後,開始探索自己存在的價值,如果沒有價值就創造價值。他們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做事出發點不再是利己,而是利他,為社會創造價值!

有的人,靠幫助他人為樂,喜歡做公益。有的選擇環境資源保護,旨在幫助人類更長遠的發展,比如曾經轟動一時的柴靜調查:《穹頂之下》,掀起輿論對壞境保護的浪潮,國人和國家都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還有的人選擇幫助貧困人口及學子,希望自己帶去改變他人人生的力量,例如蹬三輪車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更有部分人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例如屠呦呦這樣有崇高理想的科學家,在科研工作中發現了拯救千萬人性命的青蒿素,及基層中支援下鄉支教老師們。他們都是具有崇高理想的人,不追求物質上的極大豐富,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慰藉滿足。

生而為人,意義何在?

真正在各自行業做得出色的都是有偉大理想的人,夢想驅動型的人。這類人所做的事情已經不是為了滿足自己和家人的生存需要,而是為了尋找自身價值,為社會作出貢獻。他們的精神層面已經沒有了小我,更多的普度蒼生這樣的崇高理想。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指出,人的需求最低級是生理需求,依次往上為安全需求、隸屬與被愛需求、自尊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超越需求。小我層面的人大部分屬於生理、安全等低層次的需求,大我層面的有的是物質極大豐富後開始追求自我實現需求,有的是直接跳過中間需求,滿足生理需求後直接追求自我價值實現,這種人是社會少數,但卻是這些少數人驅動了社會的變革和進步,他們值得我們敬佩!

生而為人,意義何在?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很難達到大我層面,不必為自己的小我層次自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不同的使命和任務,我們能做的,就是認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既然來到了世上,那就按自己所能讓自己生活舒適,先顧好小我,滿足自己小家庭的幸福,因為我們的小幸福,就是那些追求大我意義的人追求夢想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