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兒女和炎黃子孫兩詞有什麼不同?

竹子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帝和炎帝,後由於合併融合,蠻,夷,戎,狄等民族相繼融入華夏族,構成華夏兒女後來漢族的主體,

漢族由漢王朝而得名,此前稱華夏族,所以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由。

中國人多為以上後代,故以華夏兒女自稱。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遊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沖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黃帝發明了車、船、鍋、鏡子,製造了弩。又傳說黃帝讓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樂律,大撓制定甲子,岐伯寫了醫書。黃帝還始造釜甑,從此開創了華夏人“美食文化”的歷史。黃帝的第一夫人嫘祖首倡蠶桑一織絲事業。黃帝還始造釜甑,從此開創了華夏人“美食文化”的歷史。黃帝的第一夫人嫘祖首倡蠶桑一織絲事業。炎帝還發明、製作了琴瑟,創造“宮商角徵羽”五絃之音。

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桃源天馬行空


這兩個詞含義沒有區別,都指中華民族。

所謂區別,從字面解釋,華夏可以追朔至上古代,那時有一支部落生活在黃土高原一帶,因古人稱高地為夏,所以那支族人稱夏人。後來夏族人不斷的擴大地域,分為華夏,東夷,苗蠻,他們生活在廣泛的黃河兩岸,及長江以北廣闊地區,後來周朝認為文化高的部族稱之為華,把生活在陝西,河南一帶的夏族稱為華夏族。華夏兒女稱謂可能由此而產生。

再說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都是中華民族的鼻祖。遠古的時候,他們分別是兩個部族的首領。當時炎帝部族生活在長江以北地區,黃帝部族在陝西地區,後來他們為爭奪地盤,不斷的發生戰爭。黃帝曾經三次攻打炎帝,最終取得了勝利。炎帝戰敗後,同意與黃帝合為一處。後來,黃帝又戰勝了北方強大的蚩尤部落,從此長江以北地區都稱為華夏族。生活在中原的原部落稱做炎黃子孫。

所以廣意上說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這兩個詞含意是相同的。他涵括了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有炎黃的血統,都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用戶李森


華夏兒女和炎黃子孫這兩個詞有什麼不同。 我在感謝這麼好的提問的同時表明,我解釋的也並不準確,但是是我個人真實的想法。 “華夏”、“黃帝”“炎帝”“蚩尤”,“不周山”“共工”“刑天”“女媧補天”“伏羲”這麼多的傳說和神話傳說才使這麼多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在中華大地,就像金字塔一樣矗立在地球的一角,。 是金字塔能流傳的久遠、還是我們中華的神話傳說流傳的久遠,我不去評論,但是我相信,不把金字塔拆了,不會知道金字塔的秘密。 那麼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神話傳說給拆解開來? 金字塔拆解開來的秘密是指向人類神秘的身體還是指向遙遠的外太空我沒有資格評論、待專家解答。 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不但專家可以學習,任何人也不能剝奪一個老百姓解答疑惑的權力,即使剝奪了我解答的權力,也剝奪不了萬萬大眾的權力…………“華夏”的“華”字:道德經...中“故處其實而不、處其華”。 “而”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而”是“人的鬍鬚”,不相信可以查一查,所以,我這麼斷句有我自己的理由,“華”不是“花”,“花”是產生“果”或者“實”的物品,“華”是產生“花”的那股力量,這股力量因為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也被稱之為“下”,所以說是“華下”,我不相信在兩千年以前有“下”這個字,那麼“下”這個字是從什麼時候有的,是從哪個字轉變過來的,專家們能不能給個大體介紹,對不起,我的工作是搬磚,但是我的猜測“華夏”和“花下”或者說“華下”一樣,是一股力量,是一股使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力量。 “炎黃”兩字我以前試著介紹過來了,也是使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內在力量,所以“華夏兒女”和“炎黃子孫”是我們祖宗給我們解釋自身秘密而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意思是一樣的


華民學讀道德經


炎黃(蚩尤)子孫:

炎黃(蚩尤)為中華三始祖,稱炎黃(蚩尤)子孫順理成章。

當然,先祖蚩尤被嚴重汙衊醜化,是一個極大的誤會,這與後世腐儒附會編造篡改歷史有關。據傳蚩尤被黃帝尊為兵主,即戰神。這充分說明蚩尤的威名及其在征伐戰爭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當然,成王敗寇,腐儒附會編造篡改歷史是一慣的作風。自古都稱黎民的,可見,是蚩尤九黎部落後裔。

華夏是漢代及之前多用的稱呼,是中華民族的前身。

漢代之後多用漢人稱呼。

漢族是近代西洋概念影響下分出的民族。

華夏:

華夏人,即中華人,即中國人。

一般認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是通用的,泛指中國人。

華胥傳華夏,華夏傳中華:

華、胥、夏,三字了互用,均為人的意思。

一般認為,華夏源於西北:

1、源於華胥古國:華胥陵在陝西,生伏羲成紀,女媧陵在山西,在西北。

據說隴山周邊是伏羲的諸夏部落聯盟,華山周邊是女媧的華夏部落聯盟。

2、源於地名:華山和夏水,在山西陝西。

3、源於炎黃:炎帝名華,黃帝為夏,在西北。

4、腐儒附會:衣服文化。

5、源於扯淡:花朵。

炎黃子孫是民國時期的公認說法:

這主要與中華民族的形成有關,傳說,漢人祖先是由炎黃華夏部落聯盟與蚩尤部落聯盟合併、融合而來,所以,後世漢人遍尊炎黃為祖先,自稱“炎黃(蚩尤)子孫”。

當然,蚩尤也是中華民族始祖之一,自古就是稱黎民的,顯然是蚩尤九黎後裔。

人祖來自古崑崙山:

華夏文明是多點起源的,但繁盛於黃河上游,其後向東推進到黃河下游,最後推進到全中國。

最早,五萬年前弇茲玄女西王母部落聯盟,區域,甘青陝寧。

第一古國,一萬年前華胥古國,區域,陝甘寧青晉及部分蜀地。

第一帝國,五千年前黃帝,區域,甘陝寧青晉蒙+冀齊及魯部分。

說下古人類遺址:

陝西上陳人,212 萬年。

重慶巫山人,204萬年。

山西西侯度遺址,180萬年。

雲南元謀人,170萬年。

陝西公王嶺人,115萬年。

北京周口店人,70萬年。

陝西陳家窩人,65~50萬年。

江蘇南京湯山人,40~25萬年。

山東金牛山人,28萬年左右。

山西丁村人,20多萬年。

陝西大荔人,20多萬~15萬年。

湖北長陽人,19.5萬年。

安徽和縣人,19萬~15萬年。

廣東馬壩人,12.95萬年。

蒙古河套新人,3萬年。

寧夏水洞溝遺址,3萬年。

蒙古大窯遺址,70~1萬年。

西北從女媧伏羲到夏代有連續大規模遺址:

陝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10000~7000年前。

甘肅天水大地灣遺址,8000-4800年前。

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7150~5600年前。

陝西西安半坡遺址,6700~5600年前。

陝西臨潼姜寨遺址,6600~5700年前。

陝西西安楊官寨遺址,6000~5000年前。

河南澠池仰韶遺址,7000~5000年前。

山東章丘龍山鎮,5000~4100年前。

四川三星堆遺址,4800~4000年前。

陝西榆林石峁遺址,4300~3900年前。

山西陶寺遺址,距今4300~3900年前

先說下上古傳承

河北人:燧人,共工,后土,蚩尤,夸父。

山東人:太皞,少皞,皋陶,伯益,后羿。

甘陝青寧晉人:弇茲,華胥,女媧,伏羲,神農魁隗,神農炎帝,軒轅,炎黃嫘祖,大禹。

太皞崇拜太陽、鳥,最後搞成龍。

伏羲蛇身(蛇紋身)八卦(龜)崇拜。

三皇五帝夏

燧人在河北,燒陶萬年前;華胥在陝西,生伏羲成紀。

女媧葬洪洞,炎黃源氐羌;堯舜禹晉地,夏建都晉南。

女媧伏羲源西北;

伏羲生於甘肅,甘肅有大地灣遺址。女媧陵在山西。華胥陵在陝西。

楚帛書《創世篇》說:雹戲“乃娶子之子曰女皇”。

《帝王世紀》說:“伏羲生於成紀”,即今天水市。

《隋書·地理志》河內郡濟源縣有“母山”,即王母山。

北宋《新定九域志》:孟州有“皇母山,又名女媧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禱之。”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媧山”。

女媧的陵墓古史也有記載,山西洪洞,也有說山西芮城的,也有一些其他說法。

《楚辭·天問》載:后羿“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王逸注:“洛嬪,水神,謂宓妃也。”

這位洛水之神“宓妃”即伏羲女媧氏之女,說明伏羲女媧氏與陝西北洛河洛商洛地區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女媧氏的活動地域,大體是陝甘寧晉的廣大地域。

《左傳·昭公七年》說:“陳,大皞之墟也。”“陳”在今河南淮陽縣一帶,顯然,太皞是與伏羲同時代的東夷首領,太皞與伏羲是兩個人。

考古發現的山東北辛及大汶口文化等可能就是伏羲女媧部落後裔從陝甘向東遷移後的文化遺存(也可能為東夷太皞時期文化遺存),其傳說、地名均為伏羲女媧族後裔陝甘帶去的(也可能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稷下學宮爭鳴時流傳下來的。諸子曾經一度把齊國地名等對應過大九州,所以,山東境內有很多全國各地的上古傳說及地名)。

炎黃源西北:

炎黃是傳說人物,居最早的史書記載是西北人。

《國語.晉語》《史記》:炎帝以姜水成,黃帝以姬水成。

目前的說法是,姜羌一體,姬氐同源。

據傳黃帝築涿鹿城,有可能定都涿鹿。但目前的石峁城與山海經崑崙城的描述重合度非常高。黃帝建立的是非常強盛的王朝,其國都理應有一定規模的。

河南的是拉的東夷顓頊和火正重黎,與炎黃無關,那個有熊的說法更是後世腐儒附會編造的。

另外,西北的還有如下人物:

華胥伏羲女媧神農軒轅大禹周秦,都是西北人。

華胥陵在陝西,伏羲故里在甘肅,女媧陵在山西。神農炎帝陵廟在陝西,黃帝陵廟在陝西。

大禹部落源於部落源於隴西,遷居黃河壺口瀑布附近,定都晉南。

嫘祖部落源於四川,後裔為蜀王蠶叢氏及魚鳧氏。


用戶1789621402868715


華夏兒女現指全中國所有民族人民。

炎黃子孫指炎黃帝的血脈傳人。

以上是個人理解


三茅居士


  華夏兒女和炎黃子孫意思不相同。  炎黃子孫是華人的自稱。“炎”指炎帝(Yan Emperor),以姜水成(今寶雞市境內)。“黃”指黃帝(Yellow Emperor),以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華夏一詞由周王朝創造。最初指代周王朝。現被用作中國和漢族的古稱。


樹先生的鞋子


加兩個詞就明白了。

華夏大地的兒女,炎黃子孫的河山。

華夏指九州,炎黃指血脈。

也就是九州兒女,一脈相承。


月亮林地的鵪鶉


華,是“章服之美”的意思;夏,是“禮儀之大”的意思.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帝和炎帝,後由於合併融合,蠻,夷,戎,狄等民族相繼融入華夏族,構成後來漢族的主體,漢族由漢王朝而得名,此前稱華夏族,所以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由。在外人眼裡,漢族是一個身著華彩衣服,講究禮儀的民族。中國人多為以上後代,故以華夏兒女自稱。

上古時期,兩位“英雄”黃帝與炎帝大戰於阪泉,黃帝打敗了炎帝。後來黃帝又調集各諸侯軍隊,與另一部族領袖蚩尤大戰於涿鹿,勝了蚩尤。黃帝從此繁衍其子孫,因此後來的華夏或漢人都是黃帝之裔;或者說,有些人是炎帝后代,合稱為“炎黃子孫”,一部最簡單的中國民族史便是如此。

共同之處是都借指我們中國人,還有一個稱呼就是“龍的傳人”。





追夢樂享人生


華夏兒女指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炎黃子孫,指古代,炎帝,黃帝,古老的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