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墓葬“靈柩而塞之”是什麼姿勢(圖)?——祕不發喪、殺工匠


由於古代的皇帝駕崩會影響到江山社稷穩定,如果在內憂外患,或者是皇位競爭激烈時,皇帝死了經常採用“秘不發喪”的方法來穩定邊疆。在陵墓修建好之後,殺工匠也是常有之事。

1920年代,河南響堂山石窟的考古發現,就證實與北齊皇室墓葬有關,意外揭露了“秘不發喪”、“靈柩而塞之”和殺工匠之謎。

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蹟》,“太清元年春正月丙午,東魏渤海獻武王歡卒。世主澄秘不發喪……甲申,虛藏齊獻武王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

這段記載比較文言,翻譯成白話,“秘不發喪”是指,《北齊書》僅記皇帝高歡死於晉陽,葬鄴西北漳水以西,但據《資治通鑑》所記,可知葬於漳水以西乃虛葬,實葬於鼓山石窟旁。

那麼“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是怎麼回事呢?就是說在石窟旁秘建陵穴,把靈柩塞到穴中。當時人心惶惶,如何警戒陵墓是個問題,故不僅虛葬,還殺群匠,以掩蓋葬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