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喜事都是農村的頭等大事,為何老農們更看重白事?

新大風歌


為什麼農村人更重視白事而輕紅事?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死者為大

的確,農村人以死為大,村裡有人過世,村裡人都會過來幫忙,而且整個白事井然有序,各種習俗,禮節都會很周到。再遠的宗親,也會趕在老人下葬那天前回來,送老人最後一程,這也是對死者的尊重,不關乎隨禮。而紅事,人不回來,禮到就行。所以說,白事再遠也回去,是對死者的尊重,死者為大。

二、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誰家都有老人,如果一個農村人,常年在外,村裡的老人去世,總以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為由不回去,將來此人家裡有什麼事,還會有誰去幫忙?紅事無所謂,沒人幫忙還可以在酒店擺酒,白事肯定不得。

三、是習俗也是傳承

有句老話這麼說的“紅事請,白事到”,從古至今,農村對白事的看重程度遠遠高於紅事,這是一種傳承,是對生命的敬畏,對逝者的緬懷!


第二個世界Li


首先說紅事,無論是結婚的嫁女的還有那走滿月喬遷喜事的。這都是提前看好吉日,有備而來。一應物品事先緩緩地準備齊整,訴鄉鄰告親朋準時恭賀,張燈結綵鼓樂喧天,不緊不忙樂滔滔。

而白事就不一樣了,在人逝後的幾天裡要入土為安,我們這裡一般情況都是停靈三到五天就要入土為安。這不是三兩個人能辦完的大事。首先在人氣落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開始大忙了。穿壽衣支靈桌,抬屍放板點紙錢。請陰陽請總管,安排報喪定廚師,定嗩吶定棺材,孝子守靈謝賓客。斬草動土敬地神,打墓開始眾人幫。買菸買酒待佳賓,一應紙紮要備全,童男童女守兩邊。執香的封棺的,外甥搭燈照舅的。喝禮的弔孝的,迎靈的祭風神的,擔發罐的嗚炮的,哭靈的跑靈的,抬棺的填墓的,還有那突發想不到事的。這白事太煩鎖了,不管是事主還是總管一場事下來都累的焦頭爛額。

所以我認為在農村不管是誰都把白事看的重要,農民們忠厚老實,就是不管紅事叫白事到,只要是一家有事,百家都會幫忙。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死者為大,不管這個人生前多少人欺負,死後都沒人敢欺負了。在農村死了人的時候就會浮上一層愁雲,哪怕是晴天的晚上也會覺得特別滲人,全世界都特別重視葬禮,不管農村還是城市,習俗不一樣,藏族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外國還有把親人的肉吃進肚子裡,讓逝去的親人與他們同在。

現在說一說農村人去世後的流程,需要找陰陽先生,選墳地,有祖墳的進祖墳,有幾種不能進祖墳,沒得好病死的不能進祖墳,沒兒沒女的,有女兒沒兒子也不能進,出車禍自殺夭折的都不能進祖墳。

需要公雞,符紙,佈置靈堂,燒紙,村民來了還要磕頭,還要開光,破七關。去土地廟報道,不一一細說了。

人去世了就是生離死別,今生的最後一次看到。自然會特別重視,也只有在這時候才會讓很多人有很多想法,回想他的一生,和自己的一生,發出很多感慨。看去世的人離開,送他在人生的最後一程,奶奶去世的時候我還小,那個時候是火葬,推進火葬場的那一剎那,我老姑那撕心裂肺的哭聲,以及想到奶奶沒了的淒涼,可以說每個家庭的人都會經歷過。

人生在世,沒有什麼事比這個還要大,什麼王侯將相,功名利祿都在下葬的那一瞬間變的不重要了,這是從遠古圖騰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傳統,是中國文化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現在處於經濟社會,現代文明。但這種精神和信仰值得永久流傳,這也是農村重視的原因


懷德馬龍


前些年,農村不管是辦紅事還是白事,場面都很熱鬧,可是隨著年輕勞動力的大量外出,這幾年農村的常住人口少了很多,這些長期在外的人在幫忙這件事上也不得不有所取捨,很多人之所以會對幫白事的忙更積極,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雖說紅白事都是大事兒,但白事畢竟“人命關天”,中國人一向講究死者偉大,對於同村的人而言,顯然是白事更加重要。很多農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就算和去世之人沒有直接的親戚關係,相識幾十年也會有感情,除了幫忙,很多人也是為了送人最後一程,算是留個念想。

另外,農村有句話叫做“紅事不缺人,白事怕沒人”,也意味著白事和紅事對幫忙的人手有不同的要求,在農村,辦紅事都是提前計劃好的,等到日子的時候,主人家幾乎把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如今農村很多人甚至直接選擇在酒店結婚,就更不需要多少人幫忙了。

白事的情況可就不一樣了,一方面,很多人的去世都比較突然,根本不可能完全做好準備,要忙的事情一大堆;另一方面,因為親人的去世,主人家第一時間都是悲痛和慌亂,很難有精力安排好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這時候沒有親戚朋友和相鄰幫忙,很難過得去場面。

俗話說結婚凸親朋,喪葬顯友鄰,對於農民來說,誰家有白事都要去幫忙,實際上也是為了幫自己,很多農民家裡都有老人,而且誰都會有生老病死的時候,如果平時人緣不好,也不去幫別人的忙,等到自家有事的時候可就晚了。如今農村不少地區還是實行土葬,有的人因為平時不幫忙,白事時連抬棺上山的人都很難湊齊,碰到這種情況,丟人的還是主人家。


陝西農家菜


一、“白事”在川渝地區大家都願意去,有一種風俗叫“送燒香禮”和“趕壽”的說法,因為死去的都是兒孫滿堂的老人,年紀都很高。大家質樸認為死去的老人年紀這麼大,生前做了很多好事,積了很多德,於是村民們都願意拿岀100元、200元上來為死者送一個“燒香禮”,希臘自己的壽命與死去老人韻壽命同長。

二、人之常情,當我們看到一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人去世時,誰不觸景生情,誰不懷念老人把我們拉扯大的點點滴滴,這種感情叫做不願看到“老人就離開”我們的事實,就是生命的追憶。所以,人們要把死亡的老人放置冰棺十多天後,才進行安葬,為的是就想多看老人幾眼。

三、生命的終結也伴隨著生命的延續,老人兒孫越多,孝子也越多,說明後繼有人,也說明整個家族的良好家風得以延續,後人們更願意請來歌舞隊表演,以紀念老人的離去。


雲之屋裡的雲豬


農村是一個“人情”社會,大家都比較注重鄰里關係,村裡有什麼大事都會相互幫忙,在筆者當地也是如此,過去,村裡的人幾乎都在家裡種地,生產、生活有什麼事情都會互相幫忙,鄰里關係也比較融洽,親友之間走動也很頻繁,雖然說現在很少有人在家裡生產,但村裡只要有“紅白事”,村民們還是一樣會互相幫忙。但是,在近些年,筆者觀察發現,村裡每次辦喜事來幫忙的人要比白事少很多,對於這一點,筆者也感到疑惑,既然“喪葬嫁娶”都是村民的大事,為什麼喜事來幫忙的人要比白事少呢?

我找我村村民老劉詢問具體的情況,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據老劉的說法;以前,村裡的人都在家裡生產,常住人口也多,村裡哪個家庭有紅白事,都能引起轟動,場面非常熱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搬到鎮上居住的人也不少,而人口流失,也給村裡的紅白事帶來了一些問題。剛開的時候,無論是白事還是紅事,幫忙的人都湊不齊,這三五年,村裡發展過後,也有不少高齡農民回來了,辦事的時候,幫忙的人也比以前多些。

按照以往的做法,村裡辦喜事幫忙的都是親戚朋友,親友不多的,主人家才會叫村民幫忙,一般情況下,主人家操辦喜事都是提前做好計劃,需要多少人幫忙,什麼時候擺酒,什麼時候接新娘也會選好日子,所以,主人家沒安排,村民們也不會主動去幫忙。再加上現在的流水席都有專門的服務隊承包,也不需要太多人手。而村民只要在結婚當天送禮吃酒席即可,慢慢的大家也就這樣做了,所以,村裡辦喜事的時候就很少有人去幫忙。

不過,在這兩年,很多村民都非常重視白事,村裡哪家有人去世,都會積極幫忙,大家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因為三年前,村裡發生的一件事才讓大家重視起來。村民老李家有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老李一個人在村裡獨居,村裡有什麼紅白事,幾乎不去幫忙,人情也做得少,再加上兩個兒子在村裡的人緣不是很好,平時也很少回家,結果老李去世後,連抬棺上山的人都難找,最後兩個兒子只能花錢請人幫忙把喪事辦完。所以,很多村民意識到白事的重要性,才會這麼積極去幫忙


工人小李


白事更比紅事重要,原因是人死為大,不管生癆病死,什麼原因,死人了在村裡面就是頭等大事,誰家沒有老人,誰家難保不出事,人活一世,最後送一程,人人取個心願了了


善上若水652


這就是對生命的敬重!

也是大中華承傳民族優秀文化圈一個種類,先輩們為國為家為人民付出了許許多多……,

為的是傳承,為的是把平安和幸福留下,為的是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偉大。



金易7982


我們這裡從古到今老農民留下一個傳說就在死者為大!按正常來說,不管死者大小一般人鞠躬磕頭。說一說白事為大!


佛香佛香


老人過世叫白喜事。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意思是:要慎重處理亡靈的屍體,必須把屍體放在出生的方位,這叫魂歸故里。如果屍體放錯方位,這個亡靈不能到陰間去報道,就到處遊蕩,目的是找親人解決問題。這個亡靈找到誰誰就有災難。因為這個不能魂歸故里的亡靈就是所謂的孤魂野鬼。人間的一切災難都是因為沒有處理好亡靈而產生的。對於“慎終追遠”,老子和孔子都有詳細的論述。說明:人是根據亡靈在的地方生出來的,因此,道家高手看到一個人的八字,就知道此人與哪一個祖墳有關,並知道這個祖墳的大概情況。這是君子文化,只與君子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