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紅薯的歲月,讓父親飢寒交迫


買紅薯的歲月,讓父親飢寒交迫

為買這味道甘美的食物,許昌的他吃盡了苦頭‖老家許昌

文‖張世偉

明代萬曆年間,經福建商人陳振龍千辛萬苦的努力,紅薯從呂宋(今菲律賓)被引進中國。經過幾代人不屈不撓的栽培和傳播,紅薯開始遍佈中國大江南北,繁衍生息。

紅薯以耐乾旱,易種植,抗逆性強,適宜在各種條件下生長,且營養豐富,味道甘美而倍受大眾喜愛,在艱苦的年月裡,紅薯救活了千千萬萬條生命,曾一度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

我的家鄉在平原,紅薯是祖祖輩輩年年種植不可缺少的主要農作物之一,也是七八十年代農人們主要的經濟來源。那時,腦子靈光的人會做些小生意,大部分的農民還是把目光投向了農業,農人們不吝嗇的就是力氣,紅薯深加工給農民了帶來穩穩的收益,於是我的家鄉就出現了買紅薯去磨的風潮。

買紅薯的歲月,讓父親飢寒交迫

到了磨紅薯的季節,我家也和村裡大多數人家一樣,會放下別的工作去磨紅薯。雖然很辛苦,但是磨一季紅薯收入可觀,效益來得快,所以大家都願意在這上面付出精力。

買紅薯是有講究的,一般山崗地帶的紅薯出芡高。紅薯的品種、個頭大小、顏色和生長土質都決定著著紅薯的出芡率,細緻的村民,會通過稱稱紅薯和出芡的比例來選定產地購紅薯。平原最大的優點是水源充足,可以滿足大規模的紅薯加工,山崗地帶地多水窮,相對平原的紅薯製品,比如粉條粉面等,更加乾淨漂亮口感好,所以也更加暢銷。

小時候,我們家周圍地區紅薯種的不多,因此要去外地買。當時的交通條件不太便利,所以出門買紅薯很不容易。要提前一天騎自行車去西北鄉聯繫紅薯,如果聯繫到紅薯了就給些訂金,無樑,淺井,扒村,月灣,蓮花寨等地我們都曾去過。

順利聯繫到了紅薯,下午就會早早到家,第二天再僱車前往。如果那裡有車,又遇到愛管事的熱心人,事情就順利多了,當時就會把紅薯拉回家,然後給人家買幾盒香菸表示感謝。

買紅薯的歲月,讓父親飢寒交迫

每次提起淺井那裡的一個年輕人,父親心中就有數不盡的感激。他有臺拖拉機,每次父親到他那裡,他都是跑前跑後,熱心幫忙,然後用他的車把紅薯給我們拉回家。

有時候去的地方偏僻,道路難行,大車進不到村裡,村民們要用獨輪推車把紅薯一車一車地運出村子,等把大車裝滿已是暮色蒼茫,飢腸轆轆。有時候,還要把車開到人家地裡裝紅薯,很耽誤時間,車重路賴,回家之程艱難重重。

當時條件不好,出遠門做生意困難很多,父親就遇到過不少狀況。有一次裝滿紅薯往家趕,由於坡陡,山路難行,拖拉機剎閘拉斷,車燈也壞了,司機只能緩慢開車。天很晚了,再拖就回不到家了,父親著急得不行。

好不容易來到一個村莊,父親去代銷店裡買了一個手電燈,又配上好幾個燈泡。幸虧遇到一個好心的嬸子,父親問人家有沒有鋼筋可以用用,修修車閘,沒想到還真問對人啦,那嬸子家正準備蓋房子,院子裡鋼筋水泥都有,她要父親隨便截。


父親想著人家蓋房子用的,都是合適的材料不好意思截,那個嬸子誠心誠意相讓:“出門在外,誰會沒個難處啊,只管用吧。”父親截了人家兩拖長的六圓鋼筋,修好了車閘,雖然那個嬸子不怎麼在意,但是父親心裡很過意不去。

買紅薯的歲月,讓父親飢寒交迫

父親照著電燈,還好多買了幾個燈泡,才能順利前行,沒想到離家還有十幾里路時,車裡沒油了。飢寒交迫的父親只好步行回家,我叔父家裡有臺柴油機,父親半夜喊開我叔父的大門,取了柴油往回趕,這一路真是多災多難,筋疲力盡。

由於路途遙遠,出一次門不易,每次買紅薯時都會把車裝得滿滿的,用袋子壘得高高的,開起車來要分外小心。一路倒也平安,就怕進了村子,如果司機路況不熟,車軲轆陷溝裡,還要用架子車一車一車往家盤紅薯,全家個個累得鼻塌嘴歪。

出門在外,當然會遇到一些不太厚道的人,有時,會買回一些不出芡和破頭多的紅薯,有時,父親會出於一片善心,為了買孤寡老人的一點紅薯,把車開去而影響行程計劃。

買紅薯的歲月,讓父親飢寒交迫

當然不是每家都買得起紅薯,買紅薯要佔用大量資金,有幾家在一起合買的,有親戚朋友四處借錢買的,有貸款買的,村民們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買了紅薯,可以說為了買紅薯,村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

逢星期天,我還是挺喜歡隨父親去買紅薯的。見見外面的世界,欣賞山村美景,感受純樸民風,對於一個懵懂少年,一切充滿著新奇與渴望,能給父親幫一點點忙就很開心。

父輩們的艱辛付出,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時代變遷,看著紅薯製品的繁盛,之中的苦與樂,都成為難忘記憶!

買紅薯的歲月,讓父親飢寒交迫

【作者簡介】張世偉,生於1973年,喜歡閱讀和寫作。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