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灰黴病的症狀識別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茄子灰黴病是一種嚴重危害茄子生產的病害,一般該病發病率能夠達到15%~20%,嚴重時能夠超過50%,甚至達到100%,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也嚴重阻礙了茄子種植產業的發展。那麼,茄子灰黴病主要有哪些症狀表現?農戶們該如何做好茄子灰黴病的防治工作呢?本文將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茄子灰黴病的症狀識別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1、茄子灰黴病症狀識別

  此病可為害葉、莖和果實。葉片發病時,在葉緣處及葉片中部形成水浸狀淺褐色病斑,擴展後呈圓形、橢圓形,茶褐色,後期發展成帶有淺褐色輪紋的大型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密佈灰色黴層,嚴重的大斑連片,致整葉枯死。果實被害多發生在成株期,主要為害門茄和對茄。在幼果頂部和果蒂附近產生水浸狀褐色病斑,擴大後呈暗褐色,凹陷腐爛,表面產生不規則輪紋狀,後期病部生很厚的灰色黴層,失去食用價值。發生重時,莖稈、葉柄也可發病。莖稈發病往往與整枝打杈形成的傷口有關,產生褐色病斑並向周圍擴展,溼度大時長出灰黴,病斑擴展後可使其上部及附近的枝杈死亡,嚴重時導致整個植株萎蔫、壞死。其葉、莖、花、果實表現症狀為:

  1.1 葉

  茄子灰黴病大多數在葉面形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輪紋斑,初期、中期為淺黃色或褐色水浸狀,溼度大的條件下病斑處會長出灰色黴狀物。

  1.2 莖

  莖稈染病也可產生褐色水浸狀病斑,發病初期產生水漬狀小斑,擴展後呈長橢圓形,淡褐色,在溼度大的條件下表面會著生灰白色黴層,有時病原菌會直接侵染莖基部,嚴重時病斑常常環繞莖部1周,使莖部腐爛、變細、壞死,最後導致整個植株萎蔫、壞死。

  1.3 花

  病原菌對花器的侵染多發生在柱頭、花瓣邊緣,侵入後形成黃色或褐色病斑,後期向花托蔓延,嚴重時整個花朵萎蔫、腐爛,長出黴層。

  1.4 果實

  分4種類型:(1)在幼果果蒂周圍局部產生灰色黴層,進一步發展到果肩和其他部位。(2)通過幼果柱頭進行傳染,呈水浸狀褐色病斑,逐漸擴大後呈黃褐色,表面產生灰色黴層,在適宜的條件下向果臍擴散。(3)直接侵染萼片,引起果蒂部腐爛。(4)果面產生黑色顆粒狀菌核,以後逐步失水、變色、腐爛。

茄子灰黴病的症狀識別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2、茄子灰黴病發生規律

  該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菌核產生菌絲體,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氣流或農事操作進行傳播蔓延。分生孢子在凋萎的花瓣和花托等處腐生,然後侵染花、果實和葉片。從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再通過氣流或農事操作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

  灰黴病是高溼型病害。相對溼度達80%以上時有利於該病的發生;相對溼度達60%~70%時,不利於病害的發生。該病發生的溫度範圍為7℃~30℃,連續陰雨,有利於灰黴病的發生。陰雨天氣多,光照不足,氣溫偏低,保護地通風不良,或連作多年的老溫室,種植密度大,管理差,有機肥偏少,氮肥偏多,氮、磷、鉀比例失調等都有利於灰黴病的發生。

茄子灰黴病的症狀識別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3、茄子灰黴病防治方法

  3.1 實行輪作

  可與灰黴病發生較輕的蔬菜輪作。一般十字花科蔬菜發生較輕,可以與其輪作,以減少病源。此外,韭菜、蔥、大蒜等百合科的蔬菜灰黴病菌與茄子的灰黴病菌不是一個種,不能互相侵染,也可以與這類蔬菜輪作。

  3.2 土壤及棚舍的消毒

  病菌是以菌核在土中越夏,因此可利用夏季換茬的時候,以高溫處理土壤來殺死菌核。具體做法是在6、7月份,於雨季到來以前,將前茬的植株清除乾淨,每667 m2施入扎碎的稻草500 kg、石灰氮60 kg,深翻60 cm,然後做成高30 cm的大壟,壟溝裡灌上水,使其處於飽和狀態,鋪上地膜後,將棚膜蓋嚴處理10~15 d。

  3.3 生態防治

  保護地加強通風降溼,可抑制灰黴病的發生。具體的做法是:上午日出後扣棚提溫,使棚溫迅速升高,當達到33 ℃時,再逐漸開始放頂風,使棚溫降至25 ℃左右,中午及下午要繼續放風。如果日落時棚溫仍保持在23 ℃以上,日落後再放風1~3 h,當棚溫下降至20 ℃時關閉通風口。夜間棚溫保持在17~15 ℃,如果夜間氣溫在13 ℃以上,可整夜不關棚。陰天要打開通風口換氣,如棚內溫度低,打開後立即關上也比不打開棚膜防病效果好。

  3.4 科學灌溉

  發病後要適當控制澆水,澆水的時間最好選在晴天的早晨,最好能採用膜下灌溉及管灌,避免大水漫灌。澆水後要閉棚提溫,使棚溫升至35 ℃以上,悶棚1~2 h後放風排溼。如能在澆水的前1 d使用1次百菌清煙劑,會對防病更加有利。

  3.5 及時清除病殘

  在田間出現病葉、病果及病蔓時要及時清除。清除時最好先用食品袋將其套住,以免病菌孢子飛揚。如果是莖部發病,清除時要帶有足夠的健康組織,並及時噴灑有效的殺菌劑,以防復發。

  3.6 藥劑防治

  保護地可用噴粉法進行預防。每667 m2施用5%百菌清粉塵或6.5%萬黴靈粉塵或5%滅克粉塵1 kg。也可用10%速克靈煙劑,每667 m2用量250 g。如果已發病,除繼續使用粉塵外,可在發病初期噴施50%利得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50%多黴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劑15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在病菌對速克靈、多菌靈、撲海因、農利靈有抗藥性的地區,可使用65%萬黴靈(甲黴靈)或50%多黴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40%施佳樂懸浮劑1 000倍液。如果僅果實發病,可以使用保果寧2號蘸花提高防病效果。保果寧2號中含有生長素及殺菌劑,一次使用可起到雙重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重複使用,也不要噴灑在葉片上,以免引起畸形。此外,在用生長刺激素蘸花時加入0.1%的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或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也有一定的保花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