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怎樣選擇文理科?

郭卓鑫


怎樣才能作出適合自己的正確選擇呢?下面關於這個問題談幾點看法。

第一,首先要弄明白文科和理科的含義、科目及以後的發展方向

在高中階段參加高考的文科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等六科,

理科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六科。

從科目上可以看到文、理科都包含語、數、外三科,但文科數學要求相對容易些。因此,對政、史、地或理、化、生的學習水平和興趣,就是選文、選理的一個重要依據。

進入大學之後,文科、理科又包括哪些學科、發展方向如何呢?

文科

文科的全稱是人文社會學科,通常意義上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以及經濟管理科學。文科按學科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六大門類。哲學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人們心目中哲學是枯燥無味的,其實不然,它是思想靈光的閃現,是智慧的結晶,是行動的指南。北京大學哲學系的畢業生很多成了超級商人。經濟學是比較熱門的學科,它包括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市場營銷、保險等,對數學要求較高,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大多數在碩士階段選修經濟。近年來許多省市文科狀元被北大光華學院錄取。法學也是熱門學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法制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對法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教育是一門深邃的藝術,它可以塑造人的一生,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學包含的面很廣,漢語言、對外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外國語言、新聞學、廣告學、藝術設計、戲劇、表演、播音和主持、音樂、繪畫等。歷史,包括歷史學、世界歷史、考古學、博物館學、民族學等。

理科

理科是自然科學學科。它包含四大組成部分:理科、工科、醫科、農林科。其中的理科主要是指自然科學理論的研究學科,是運用理性思維,唯物地、客觀地進行研究,不僅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還要耐得住鑽研過程中的寂寞,是基礎學科。

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力學、地質等等。

工科是指以應用技術為主的學科。它包括電子、計算機、自動化、電子工程、材料工程、水利、環境工程、熱能、汽車工程、生物工程等等。

理科側重基礎研究、時間長、收效慢。

工科側重實際應用,短平快,畢業後薪金相對較高,各有所長。國外知名大學對留學研究生中報考理論研究專業就大開綠燈,中國學生尤其受歡迎,因此有種說法“要出國,報理科”。

“醫學”被稱為餓不死的職業,包括臨床醫學、護理學、預防醫學、中醫學、藥學等。這是與人民生命健康聯繫的專業,報考者需要理化基礎好、做事嚴謹,還要有一顆愛人之心。

農林科主要包括農學基礎類、植物生產類、動物生產類、水產類、農業工程、農產品加工、獸醫、林業基礎、林業加工、森林工程、資源環境等。

高中生如何選擇文理分科,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談談:

一、興趣和志向

1、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無論選文、選理,興趣是第一前提。若你在生活中對某方面感興趣,很關注或上某科課時比較有精神,就可以考慮選這方面的學科。有了興趣,學習就是為自己而學,就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學習變的多姿多彩。

2、志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且它可能就是你的奮鬥目標。選擇與自己理想接近的學科,將對此學科的學習起促進作用。譬如,你想成為企業家,則文科與這理想更接近,學習起文科來就可能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績也就可能更出色。想象一下自己將來會從事什麼職業。比如喜歡文學,將來想做記者,編輯,或者對政治經濟感興趣,將來想從政或研究經濟等等,這樣的一般選文科。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或者對科技感興趣的,將來想當工程師,或醫生等,一般選理科。所以,你的志向也是決定你選擇文還是理的一大考慮因素。

二、特長和實力

特長是學習的推進劑。它將使你的學習得心應手,在競爭上勝人一籌,是文理科選擇的重要依據。

1、如何發現自己的特長(天賦)呢?

同學們非常有必要去查閱自己各科成績,以及文綜、理綜成績的排名,並作具體分析比較,看自己哪科更具競爭力。

如果你的物理化學,遠遠強於你的政治歷史,你就去讀理科,因為成績本身就反映了很多問題,比方你的興趣,你的思維方式,智力優勢等。

如果你對某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時間獲得的效果與其它科花費多時間獲得的效果相當或更好,如果你自身的某些特長與某科的聯繫很密切,都說明你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你就應該考慮,哪一科能更好地發揮和促進你的特長的發展。

2、成績:成績是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所以瞭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科目優勢比較明顯的應該揚長,即理科強的選理、文科強的選文。

總體成績一般,科目弱勢比較明顯的應該避短,即理科弱的選文,文科弱的選理。

各科成績比較均衡,並對文史類沒有特別興趣的一般應該選理。因為學理不僅報考時選擇院校及專業的餘地更大,而且以後考研、就業的範圍更廣,就業機會更多,適應崗位的能力也更強。須知學理的今後若從事文史類專業的工作大多能夠勝任,反之則不一定。

對於數學成績特別好、文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理工類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文。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有相當一部分學文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理科成績(包括數學)不太好的學生。如果文史類科目不比他們差,而數學卻比他們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

對於語文、外語成績特別好,理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文史類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理。

三、理想:每個人都有理想,而且它可能是你的奮鬥目標。那麼選擇與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學科,將對此學科的學習起促進作用。比如,你想成為企業家,則文科與這理想更接近,學習起文科來就可能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績也就可能更出色。

四、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和就業方向

觀察、分析社會發展趨勢,瞭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為高中文理科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考好高考,從長遠上看,還要要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打好基礎,此方面家長應對孩子做好引導,家長萬不能從自己從事職業的好壞感覺去阻撓孩子的選擇,要知道每個行業都有它的“好”與“不好”,如一家長自己從事酒店管理工作,女兒高考時意選擇此專業,家長反對,認為此工作太辛苦,勸孩子做老師,孩子不願,其實做老師的也很辛苦。

1、“3+文綜”特點

人才特點:以論理和表達為能力的形象思維。

學習特點:以記憶、歸納、整理、比較為特點的學習。

錄取比率:同理科的報名人數及錄取比率均維持在1:3左右,對應的高等院校相對較少。

就業面:以社會為對象的事務性人才,從事媒體傳播、金融財會、社會服務和教育等行業。

2、“3+理綜”:特點

人才特點:以推理和研究為能力的邏輯思維。

學習特點:以記憶、理解、推理、計算為特點的學習。

錄取比率:對應的高等院校很多,社會需求較多。

就業面:以技術為對象的生產型人才,可從事的職業類型較多。

四、積極的態度

選擇好了,就要一門心思地去讀好,千萬不能心猿意馬,想想如果我換一門讀,是不是會讀好呢?“愛一門,鑽一門”,相信自己是可以把你所選的科目學好,學紮實的。學生自己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有勇氣正視自己心底裡最真實的想法。

當然這只是提供一個參考做法而已。但很多學生與家長在如何選擇文理 分科上存在誤區:

文理分科選擇的幾個誤區

1、學習好的報理科,笨的人才學文科。

這是帶有傾向性的社會偏見。在一定意義上,理科屬於自然科學,文科屬於社會科學。

在選科過程中有一種想法,有這樣一種情況:文科成績好就報文科、理科成績好就報理科。如果你把高中的學習目標確立為考大學的話,我覺得這種策略有可能未必就是上策,若是文科好的都報文科,你文科好的優勢不一定就能夠顯露出來,反而如果你理科好的去讀文科,至少在數學上大佔便宜,所以這裡面充滿了不定之數。我總覺得我們學生不能功利庸俗地把考大學作為高中學習的惟一目標,我們應該把學習的目標定位在“求學問長知識”上。同學們在選學科時不要被表面的成績所迷惑。我們應該慎取。

2、成績不好就去讀文科,是一種逃避心理。試想,你現在的學習都成問題,換了學科就一定能學好嗎?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如果全力以赴地學習,肯定能學好。之所以成績不行,一般是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時間和學習方法上出了問題,找出原因並解決問題比簡單地換個環境重起爐灶要重要。

3、僅憑成績確定。

一門課程成績的高低有多種因素。不能單單憑某一門成績的好壞就做出斷然選擇。

4、僅憑興趣

興趣是一項重要指標,但是青少年經歷所限,興趣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現在的興趣可能是表層的。

5、認為文科的知識只要是下功夫背就能學好,其實不然。學習成績稍差的同學選擇文科,由於其招生學校的計劃少,相對路子就窄,倒不如選擇理科。由於理科招生學校多,計劃多,可以選擇的路子也就相對寬一些。

老師認為,從目前的大學錄取現狀來看,文科的高考錄取率的確不如理科;其次,同校來看,現在理科生的高考錄取分比文科生的錄取分要低;而且,適合理科生的大學比較多,系也比較多。但如果你文科很有天分的話,還是選文科去考,興趣可以激發潛力,面對你整天討厭的東西,試想你又怎麼會深入地去研究呢?

通過上述內容,希望學生和家長認真地對待分科,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正確地審視自己,以便做出有利於今後發展的選擇。如果你還不知選文、理哪科好的話,可找一個職業興趣自我測驗表(一些心理學書籍或一些教育信息機構均有),根據自己的興趣不妨做一做測試。總之,每一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切不可由於某些不良的客觀原因而作出錯誤的選擇,誤已一生。這樣的例子我們一中舉不勝舉。





玩轉數學


現在有的地區依然在實行文理科制度,高中生要選擇文科或者理科,文科包括政史地,理科科目包括物化生,於是很多學生犯了難,不知道該選擇那一種

那麼我來為您解答該從哪些角度考慮。

可以從自身興趣愛好方面考慮

很多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人愛好閱讀名著書籍,認為這些書籍能陶冶自身情操,而有的人愛好做一些手工,鑽研一些生活器具的工作原理。



一般來說,比較愛好閱讀的同學可以考慮選擇文科,因為閱讀偏向於文科的範疇,而愛好手工等的同學可以考慮選擇理科,因為手工偏向於大學中的工科範疇,而工科主要涉及高中理科的範疇。

可以從自身成績方面出發

學生需要把自己的文理科的科目成績做一下比較。一般來說,學生的文理科的科目成績是不平均的,有的人的理科的科目成績較好,而有的人則恰恰相反,但是有的人的文理科的科目成績差不多。



理科成績好的同學可以考慮選擇理科,文科成績好的同學可以考慮選擇文科,而文理科的科目成績差不多的同學則只能從自己興趣愛好角度和社會發展角度考慮。

可以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5G網速快不可及,高鐵動車以驚人的速度疾馳,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缺口很大,英語幾乎遍及全世界,中文正在迅速在全世界傳播,相對文科領域,工科和理科領域較火。



相對而言,某個領域較火,其嚮往的人也較多,往往能造就一批成功者,也能淘汰一批失敗者。但在當今社會,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很大,就業相對容易,待遇也相對較好,學生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考慮一下理科。

對於以上三個方面,學生首先要考慮第二個方面,自己成績好的科目往往自己也比較喜歡,並且自己也容易獲得成就感,能有學下去的動力。剩下的兩個方面,學生要綜合考慮,不要只看一個方面。無論選擇哪個科目,學生必須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布布舟教


第一,熟悉分科的相關規定

現在文理分科的相關規定還在不斷變更,不同時段、不同地域的高中分科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學生和家長首先要了解清楚本學校這個學段的分科細則,具體是怎樣分科的、什麼時候分科、分科後學習內容和考試又有什麼差異等等。

第二,師生、家長要深入溝通

高中分科不單單是學生、家長或教師一方面的事情,這需要多方面深入瞭解、共同協商的事情。在臨近選科時,學生要通知家長,將分科的相關規定和選科細則告訴自己的父母;做家長的也要及時瞭解,可以向老師諮詢、上網查閱;教師也應該將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建議告訴家長。

第三,文理選科要結合學生的成績

具體到選科層面,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學生的成績了,文科還是理科的總體成績要好,好到什麼程度?文理科下面各科成績又是否均衡?一般全面發展的學生還是比較少的,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薄弱的環節,要看這個薄弱環節是否嚴重影響到學生的總體成績。相信大家在結合自己的成績後都已有七八成的決定了。

第四,文理選科要考慮高考考情

可能很多老師和家長在選文理科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對接下來的高考會有什麼影響?究竟學文科還是選理科更有優勢?其實大家也知道這肯定沒有明確的答案,誰也不敢說選哪一科肯定有優勢。那麼就還是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了,看看最近一兩年的文理科高考考情,以自己現有的實力去參加高考,哪一方面會有信心、有優勢一些?

第五,文理選科要考慮上大學、選專業

在結合自身的學習成績和高考考情後,還要考慮得遠一些,就是要上什麼樣的大學?要讀什麼樣的專業?因為文理選科從近因來看確實是問了以最佳實力去高考,取得最好成績,是一種最優方案的配置。但絕不是根本的原因和目的。選好科是為了上什麼樣的大學、學什麼樣的專業,直至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和整個職業規劃。所以,學生在選科時也要預見和考慮考取一定分數後自己想填報什麼大學、何種專業,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各大學招生政策來調整選科方案。

第六,文理選科要結合以後的職業規劃

有人說這扯遠了,其實不然。學生選科的近因是為了高考上大學,但是大學畢業之後呢?肯定要工作,要開始漫長的職業生涯,這也僅僅是短短几年的時間而已。況且現在的就業形式和匹配度大家也是知道的,一方面學校大量輸出高學歷人才,一方面企業又招不到合適的、可用的人才,這個矛盾除了現行的大學教育,很大程度上也跟高中學生文理分科時的定位和抉擇有關。只有結合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從一開始就準備好完備可行的職業方向,好好努力,好好學習。

第七,文理選科還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最直接的動力。成績和學生的優勢特點固然重要,但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要順勢而導、順理而為,給學生一定的選擇和把握的空間,讓學生主動選擇,不後悔、不遺憾。

第八,淡化“一選定終身”的觀念

最後,文理選科雖然重要,但同樣不能有高考那樣“一考定終身”的觀念,這是一個過程,很多時候還可以不斷調整,只要努力了,就不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