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在幼兒園幹什麼了?”“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套路孩子打開話匣子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strong>

開學季已經過了好一陣了,小朋友們也都適應得差不多了。

但是相信有一個問題將會長久地,持續地困擾著操心的老母親——小朋友不在你的身邊所發生的那些事情,將一直成迷。

每當小朋友放學回家,你心裡面會有成百上千個問題要問他,可是結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平時聒噪的娃這個時候就非常惜字如金,每次都能精準的把天聊死:

你今天過的好嘛?挺好

今天做了什麼?我忘了

中午吃了什麼?飯

今天和誰玩了?沒有人

老師好不好?不知道

……

總而言之很不想聊的樣子,什麼細節都不肯透露,只想三言兩語把煩人的老母親打發走。

很多父母會因此陷入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瞞著自己,譬如在學校裡闖禍了,或者被欺負了之類的,但是問老師往往又反饋一切都好,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這種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的感覺實在十分糟糕,總是有一種失控感。

我家毛頭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這樣,嘴巴緊得和蚌殼一樣,什麼都問不出來,我也是很擔心,後來和幼兒園老師交流了一下,她說你放心,不是你一個人有這個問題,基本所有的孩子都這樣,尤其是男孩

為什麼大多數小朋友們都不願意談論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呢?

一個原因是能力問題,他們對你的問題不是很理解,而且記性也不是很好,語言描述能力又不太好,你籠統的問他做了什麼,他又要用力理解,又要花心思挖回憶,又要去組織語言,就覺得很費勁兒,尤其在幼兒園累了一天了,就不想再花費很多力氣去回答這些難以回答的問題了。

另一個原因是意願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就算語言能力很好,也不想和父母說,因為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傾訴會居高臨下的做評價,很不友好。多來幾次,孩子就知道,媽媽問的都是送命題,不說肯定沒啥事,說了只是給自己添堵而已。我記得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和媽媽吐槽說今天的午飯是茄子我很討厭那個味道,我媽就勸我說,茄子很有營養的,就應該多吃點。雖然她的話沒錯,我就會覺得,唉!我有病嘛為啥要和她說這個,被老師教育了還不夠,還要回來被她再教育一遍……下次就再也不敢和她吐槽了。

所以呢,針對這兩個原因,我們在詢問孩子的時候,可以在這兩方面下功夫:

第一,讓問題變得簡單有趣,讓孩子回答起來不必花費太大力氣

其實你關心的事情,未必是孩子關心的,學了什麼東西,吃了什麼,和小朋友互動如何,老師又說了什麼,這些都是日常,孩子覺得無聊,回憶起來費勁,組織語言描述也費勁,就不想說,但是有兩種事他一定會印象深刻並樂於討論,那就是“特別有趣的”,或者“讓他難過”的事。只要你的問題撓到了他的癢處,並且降低難度門檻,問一些細節,孩子是很容易滔滔不絕的。

下面列舉一些比較讓孩子容易打開話匣子的問題

談論“開心”

告訴我一件今天發生的最好玩的事?

今天你有沒有大笑過?什麼事讓你笑了?

今天有什麼時間,讓你最高興?吃飯? 做遊戲?做手工?在外面玩?

談論“朋友”

今天吃飯的時候你和誰坐在一起,你希望和誰坐在一起?

誰是你們班裡長的最好看/最聰明/你最喜歡的人?

今天有人幫助你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給孩子機會“吐槽”

今天的午飯你覺得哪樣東西最難吃?

幼兒園裡哪個活動你最不喜歡?

哪個小朋友你最討厭?

談論具體“細節”

老師今天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是什麼?

今天有小朋友受懲罰嗎?老師如何懲罰他

今天你有用過鉛筆/蠟筆嗎?怎麼用的?

你也可以在和孩子日常互動的時候,“順便”問到幼兒園裡的事情,譬如說,你陪孩子玩積木,就問一句,在幼兒園你玩過積木嗎?是怎麼玩的?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就可以問他,老師給你讀書嗎?你喜歡老師讀的還是媽媽讀的?

第二,讓聊天氣氛溫馨而輕鬆,孩子可以暢所欲言

上面的問題雖然巧妙,但是如果你問的時機不對,也是不行

小朋友在幼兒園裡也是有很多壓力的,所以他剛回家的時候,比較需要父母在情感上的關懷,這個時候你像審犯人一樣問一堆問題,他就會很牴觸。所以呢,孩子接回來先彆著急問問題,先親親抱抱舉高高,互動一會兒,把滿滿的愛灌進去,當孩子心情比較美麗,精神比較放鬆的時刻,你再不經意的“隨便”問一個挺有趣的問題,孩子就很容易回答啦。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小孩也會比較好面子,於是不好意思告訴你他的糗事,怕你批評他,或者笑話他。所以你平時要給孩子講一些自己小的時候的糗事,讓孩子知道,就算是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也會笨笨的,傻傻的,也會被老師批評,也會搞砸事情,也會因為一些小破事哭得一塌糊塗。這樣孩子就會卸下心防,把你“自己人”,分享自己的一些“小秘密”了。

還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無論說了什麼學校裡的事情,讓你感到心疼也好,震驚也好,焦慮也好,擔心也好,如果孩子神色正常,你也一定要憋住,不要在孩子面前有太大反應,多聽少說,頂多回一回“這樣啊!”,“真的嗎!”,“哦!是嘛!”這樣的捧哏詞彙就好,總而言之千萬別在孩子面前暴露情緒。

我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和我媽媽說,媽媽你晚點接我,我媽問為啥,我說小朋友都在的話,好的玩具就都被搶走了我玩不到,我媽一聽就氣的拍桌子:怎麼能這樣呢!你怎麼不去搶回來,你怎麼不告訴老師!你怎麼這麼老實好欺負!嚇得我直哭,感覺是我犯了什麼錯,簡直比玩具被搶走還難過……後來凡是在幼兒園有不開心的情況,我就再也不敢告訴我媽了。

所以呢,如果想讓孩子和你講學校的事情,一定要把情緒控制住,孩子越是委屈,你越是要溫和,當一個好的傾聽者,不要著急做出評價或者給出建議,等他吐完槽再平靜的和他討論,你有什麼辦法嗎?你需要媽媽幫助你嗎?如果孩子比較平靜的表示並不需要幫助,就說明這件事在他的掌控當中,只是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而已,你也不必太在意。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男孩子長大上了學之後,就變得不愛和父母說話了,女孩子不一樣,會比較願意和父母聊天。

其實這是錯覺,面對居高臨下,不懂傾聽的父母,無論男孩女孩,都是不會想要坦誠傾訴的,區別只是男孩子會直接回避問題,而女孩子比較善於察言觀色,報喜不報憂而已,看上去好像很“貼心”其實都是假象,實際上父母依然不知道她在學校裡真實的處境。

所以無論男孩女孩,在和你談論學校裡的事情的時候,你都要把他當成朋友而不是不懂事的孩子

,不要冒犯他,說他不愛聽的話,甘心當孩子的樹洞,才有利於你更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

其實男孩子也是同樣有傾訴的需求的,我家毛頭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什麼都問不出來,在我循循善誘下就越來越愛說,直到現在也特別喜歡和我說學校裡事情,他交了哪些朋友,喜歡哪個女孩,今天上了什麼課學了什麼,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告訴我,但是一定要選他爸爸不在場的情況下才和我聊,因為爸爸實在是很愛動氣,專門撿難聽的懟:

毛頭說今天有一個同學特別討厭總說我壞話,爸爸就說為什麼呀是不是你惹著人家了!

毛頭說老師好嚴格今天又罰我了,爸爸就說你又惹了什麼麻煩老師罰你肯定有原因的!

毛頭說XX同學很厲害什麼題都能答對,爸爸就說你怎麼就做不到把題都答對?

唉,真是無力吐槽……嘴巴這麼賤那就別怪孩子“拉黑”你了唄!

我們當父母的,總想了解孩子的一切,可當你真的瞭解一切的時候,又多半難以接受,因為真實的孩子總是有缺陷的,會犯錯的,他或者不夠聰明,或者不夠守規矩,或者不夠有人緣……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做到完美。

所以,當你絞盡腦汁從孩子嘴裡“套話”,想要知道他在幼兒園裡的情況的時候,先想好,套出來的真實情況你真的可以接受嗎,當你發現孩子表現得很多槽點,你可以做到理解和包容孩子,微笑的聽他說完嗎?

如果不能的話,真的不必費那個力氣和孩子玩審訊遊戲了,如果你套出了供詞只為了給孩子“定罪”,還不如發發慈悲給孩子留一點尊嚴。

願我們可以不僅僅當孩子的父母,有些時候也能夠當他們的“知心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