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的房市真的要“涼”了嗎?

陰霾冬天


對於三四線城市的樓市來說,我在前面的文章裡面多次提到,我並不看好三四線城市的樓市發展。對於涼不涼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首先我們來看看決定一個城市樓市發展及房價的“四要素”方面,三四線城市劣勢明顯。

一是城市規模。我們這裡講的城市規模主要是以經濟衡量,說白了就是其經濟規模,通常也可以說就是GDP。那麼對於三四線城市的GDP來說,普遍的GDP總量不高,城市規模不大。

二是人口淨增量。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由於其經濟規模不大,決定了對於人才的吸附能力不夠,所以導致,人口淨增量不高甚至是零。

三是人均收入。由於三四線城市的經濟活躍度不高,企業經濟活躍度更低,所以工薪階層仍然以泛公務員人群為主,其收入限制了其購買力。

四是土地供應。三四線城市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是較高的,然而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限制了其土地過渡供應,即便是過渡供應,仍然是低價供地。

其次,從三四線城市近年來的房地產市場表現來看,涼是必然的。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範圍內的棚戶區改造中貨幣化安置比例不到10%,而截至去年年末,這一比例高達60%,甚至有的城市達到了90%。2017年,全國棚改貨幣化所帶來的購房佔商品房銷售的比例超過20%。放到三四線城市來看,這個比例會更大。再來看一組數據:這幾年貨幣化安置比例分別是9%、28%、48%、60%。大幅提升的時間區間便是2015年至2017年,這與這輪三四線樓市火爆的節點完全吻合。

從數據可以看出,三四線城市的這一波上漲,完全是貨幣化安置政策導向的結果。棚戶區改造為推動三四線城市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其貨幣化安置卻一直被很多專家學者詬病,稱之為三四線城市樓市虛火,房價暴漲的最大推手。

我相信在你的身邊不乏拆遷戶,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一夜暴富者。正是這些推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整體上漲。

那麼隨著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的收緊,三四線城市的樓市還有什麼作為支撐?缺乏有效的購買能力,缺乏有效的購買人群,所以說三四線城市目前的高房價只是空中樓閣,缺乏基礎性支撐點。

最後,我們看看三四線城市樓市目前的現實窘境,限制了其未來的長效發展。

因為筆者親自操盤過三四線城市的項目,我個人總結了幾點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窘境。

第一、三四線住房存量巨大。筆者在一個市區人口不到20萬的四線城市操盤,當時市場年去化量基本維持在20萬方/年的水平,然而在2016年整個城市的新房存量達到了200萬方,去化週期10年,而且開工量未進行計算。後期由於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的導入,市場迅速去化,然而又造成了另一個矛盾,房產持有不均衡。

第二,房產持有不均衡。在三四線城市,由於前些年的單位集資房、自建房較多,稍微有點能力的人都擁有多套住房,房產持有嚴重的不平衡。還是以剛才我的經歷城市舉例,在這樣一個四線城市,我們項目品質較高,所以吸附了大量的本城市副科級以上的購房人群,這些人在這個城市來說,可謂是非富即貴,有著強大的購買能力,那麼這些人動輒三套、四套房的佔絕大多數。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買不起房的人更多。

第三,三四線城市二手房市場的倒手率很低。因為三四線城市的整體房總價不高,加之三四線城市人口的購房觀念,決定了能買新房絕不買二手房,所以整個二手房市場的倒手率非常低。這一點從三四線城市界面上的房產中介數量及品牌就可以看出。

第四、空置率高。正是由於三四線城市房產持有不均衡的矛盾突出,造成了大量的空置房存在,而這些空置房往往都是以毛坯房形式出現的,不裝修、不收房,造成三四線城市物業發展滯後。

第五、政策性保障住房多,對商品房市場衝擊較大。剛才我們也分析了三四線城市本來就經濟不活躍,人口吸附能力低,人均收入低,所以導致了三四線城市存在著大量的低收入人群,國家相應的保障性住房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大量的廉租房、公租房、經適房以及未來的共有產權房項目相對市場來說就多一些,那麼對於購房人群的分流能力不可小視。

結語:通過以上三個大的方面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可以看出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利空成分居多,所以我說對未來的三四線城市的樓市,不要再說涼不涼的問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討論。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別忘了點贊。


超哥說房產


漲才是王道。三四線城市比省會城市起碼少個萬字頭,信不?目前以成都省會為例,高鐵半小時經濟圈的多的是,宜賓,滬州,自貢,內江,樂山。以我自貢為例,8000多房價,白天成都上班,拿省會工資,晚上回自貢吃晚飯,房價省近百萬。變相的裝修費,大奔馳,都省了。月供還底,十五年,才3000多點,多自在。


Xuhua9989


不少人可能都覺得三四線的房市有涼了,尤其是棚改大規模退出以後,唱衰房地產幾乎是成了一種“正確”,筆者就此說明兩個問題:第一目前的數據並沒有顯示三四線的房市要涼;第二房地產不會衰,也不會涼!

1、目前的數據並沒有顯示三四線的房市要涼

從統計局公佈的房地產數據來看,2019年前9個月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是11.9億平米,同比負增長0.1%,雖然前9個月累計的銷售面積是萎縮了0.1%,但是年初的時候這個數據是-3.6%,這就足以說明越到後面房地產的銷售面積是在增長的。房地產的銷售面積逐月在變好。


再一個就是前9個月房地產累計銷售金額是11.1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這個就說明全國商品房新房的成交價格平均上漲了7%左右。

這是全國平均水平,那麼具體到每個城市的房價走勢如何?我們再來看統計局剛剛發佈的9月份全國70個主要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

雖然全國有300個地級市城市,但是這70個大中城市應該能代表主要的城市了,9月份環比8月房價下跌的城市有12個,其餘58個城市都是房價環比上漲的,房價下跌的12個城市分別是:大連、合肥、廈門、濟南、貴陽、牡丹江、岳陽、宜昌、常德、湛江、韶關、瀘州。這12個城市除了最前面的5個城市算是2線城市以外,其他的都算是三四線城市了吧。

而價格同比去年9月下降的城市有一個,那就是岳陽,也就是說這去年相比70個城市彙總69個城市的房價是上漲的。

2、房地產不會衰,也不會涼

雖然今年以來對開發商的融資進行了極其嚴厲的限制,減少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也多次重申“房住不炒”!

但是房地產最大的功能有兩個,第一是解決了城鎮化的居住問題,第二個是解決了城市建設的資金籌集問題,這兩個問題同樣重要。第二個問題就是土地財政問題,城市必須要發展,地產政府財政不足以支撐,於是就有了土地財政,如果現在房地產衰落了,涼了,那麼城市建設的資金從哪裡來?地方政府的收入從哪裡來彌補?

向企業加稅?加徵企業所得稅?提高增值稅?企業主願意嗎?況且是和當前的減稅政策是相違背的!

向個人加稅?提高個人所得稅?你願意嗎?

提高消費稅?相當於物價上漲了,你願意嗎?

提高財產稅?你的房子或者股權財產加徵稅收,你願意嗎?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遠遠不是想的那麼簡單,房價一降就皆大歡喜了?


壹號股權


三四線的房市怎麼會‘’涼‘’呢?我的看法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市真的不會涼,而且也不能涼。

1,三四線城市,特別是三線城市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及購房資格的限制,有不少的人選擇在三線城市買房。同時,也由於三四線城市落戶已全面放開,吸引了不少五六線城市和小縣城的居民開始向三四線城市流動,今後流動人口的數量會越來越大,對房子的需求會越來越明顯。因此,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一段時間內不但不會降溫,個別地方甚至會略有升溫。

2,今天剛看到社科院發佈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2》,報告中說,我國的城鎮化進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時代,併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陣地、主平臺。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是59.58%,預計到203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70%。三四線城市一共有160個,大都分佈在我國的中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是未來十年城鎮化發展的集中之地,當城鎮化率達到70%,預計會有1.5億人口向城市群或都市圈轉移,承接人口最多的也是三四線城市。

3,三四線城市也有其自身的優勢,特別是三線城市,無論是城市規模、人口數量、經濟水平、各項配套設施等都足以支撐城市未來發展的需要。和一二線城市相比,房價要低的多,消費也低一些,人們的生活壓力要小的多,這些都會成為吸引外來人口的優勢。單從這點上說,三四線城市的房市也不會涼下來,為了確保城鎮化目標的實現,三四線城市的房市更不能涼。

目前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呈下降態勢,但部分三四線城市卻呈上漲態勢,由於三線城市兩極分化明顯,也有部分城市房價下跌,其實都屬於正常情況,也不可能代表全面。因此有人說三四線城市的房價要上漲,也有人說要下跌。大家說今後是上漲呢還是下跌呢?真的要‘’涼‘’下來嗎?歡迎大家發表看法。


平淡如水5343


就目前的市場來看,三四城市的房價依然堅挺,很多城市的房價還在上漲,個別城市還是一房難求。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專業人士都在分析,三四線城市房價要涼涼,供大於求,可實際情況是,現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市場冰冷,銷售價格、銷售面積持續走低。

從理論上上說,三四線城市房價確實沒有需求支撐,產業不強,收入低,人口持續流出,這些都是事實,可是我覺得這是需要至少5年以後才能突出體現。因為國家的大都市圈戰略,至少要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真正展現成果。

最近一輪的房價暴漲是從2015年開始的,最先啟動的是深圳,接著是一線城市,然後從2016年起大部分的二線省會城市紛紛開啟暴漲模式,而直到2017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基本沒怎麼變化。當時大部分的三四線城市,庫存量居高不小,市場低迷,彷彿和這輪房價啟動沒什麼關係。

此時國家分城施政,針對房價上漲的大城市祭出最強限購限貸政策,針對中小城市繼續鼓勵去庫存,啟動了史上最大體量的棚戶區改造,且以貨幣化安置為主。這樣,三四線城市的房價立即開始騰飛。

所以,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主要是以下原因:

1、棚戶區改造,人為釋放出大量購房需求。

2、核心城市因房價太高,還有各種限購,很多人選擇回鄉置業。

3、三四線城市本來投資客不多,而此次房價啟動,區域內大量投資需求進場。

4、庫存量極速消化,後期供應量跟不上。

5、大部分三四線城市沒有出臺政策限制。

現在國家對於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量是嚴格限制的,而對於大城市是鼓勵供地,道理很顯然,三四線城市好不容易去庫存了,不會再重走老路,也是防止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暴跌。

為了穩定三四線城市房價,2018年底,國家基本結束了棚戶區貨幣化安置,以後會以安置房為主,且減少了棚戶改造體量。

總結:長期看,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天花板有限,不會有太大的價值。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依然會堅挺幾年,不會有太大跌幅。


米多聊地產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半年,還都喊著房價高,現在就有人說房價要涼了,看來,有人真心不願房價下降。

近年來房價過快上漲,已經嚴重影響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買房已經成了很多人不能承受之痛,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超過萬元以上。

民生問題是頭等大事,為了解決高房價的問題,國家採取了大量措施,一是對大中城市採取限購的方式,二是提高多套房貸款利率,三是加大公租房建設,四是對個人購房租房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現在看房價過快上漲的問題,已經得到了遏制,很多城市的房價開始由漲轉跌,根據最近新聞報道,廣西桂林房地產商因為樓盤降價被房管部門約談,廣東肇慶和山東濟南都出現房價下降導致的業主維權事件。

從7月份開始,較多的中小城市二手房成交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有人擔心房價會涼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按現在的房價來說,我認為仍然是虛高的,這說明原來的房價被既得利益者抬得太高,很多人把原因歸咎於個人購房者,其實炒房者不過是散戶,莊家和大戶主要是開發商、銀行和地方財政,如果沒有他們的炒作,三線房價是不可能超過萬元的。

實實在在的說,儘管現在物價上漲,人工費提高,但是框架結構的樓房造價就是3000元一平方,算上各種經營成本和利潤,每平方再加上3000元,三線一下城市地價可以控制在2000元以內,合理的樓房價格不應該超過8000元,為什麼開發商能買到10000元以上呢?

現在限制炒房初現成效,一些地方房價開始出現價值迴歸,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影響了原來既得利益者,因此他們要製造輿論,比年初來8000元的房子現在賣5000元,看著是大幅降價了,實則是有意製造亂象。



對此,我們不僅要問:開發商有沒有誠意把房價一直控制在5000元每平?年初你買8000元一平的時候利潤是多少?有人認為利潤定多高是開發商的自由,不要為既得利益者站臺了,貸款要禁止高利貸,賣房難道不應該禁止高利潤嗎?

總之,我認為三四線城市短期房價下降是正常的價值迴歸,不是房價要涼了,房價溫和波動才是正常的。但是,要提防有的既得利益者不滿,因此故意攪亂市場,企圖渾水摸魚,惡意降價或提價,製造群體維權事件,破壞來之不易的調控政策。


互金直通車


我是一名建築工人,我最有體會。三四線域市的建築市場不但不會涼涼的,反而更熱火朝天。為什麼呢?因為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太高,且生活開銷太大了,真正買的起的還是少數,畢竟現在房貸卡的也較緊,而三四線城市房價相比較而言買房者壓力就小多了,因而小城鎮的人能負擔的起的人就更多的往三四線城市買房,而小城鎮居民住房又有純農村較富點的農民去購房居住,所以形成越來越多的空心村出現。


我愛祖國我愛家園


隨著一二線部分城市解除限購,放寬落戶,本來努力不讓降價的三四線,將會迎來致命打擊




和諧是我家


在2019年的上半年裡,就有270家房地產企業倒閉,雖然這些都是小魚小蝦,但是信號也是很強烈的。

不過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市場上的房地產大佬在幹什麼!

萬達早就已經開始清理房產槓桿,轉型輕資產;

萬科一直在喊著“活下去”的口號;

李嘉誠大量拋售房產,轉移自己的資產;

泰禾轉讓了至少11個房地產的項目給世貿;

華僑城8次轉讓股權;

新城41億甩賣了10個項目;

而富力直接宣佈下半年不拿地了;

就拿地而言,2019年的上半年全國房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了29.4%。說明了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在走入一個後半場,整理,清理槓桿的這麼一個過程。想要再見到幾年前全球房價暴漲顯然已經不可能。

再加上這幾年裡,三四線的房價明顯處於一種虛高,回調力度不夠,與一線和新一線倒掛的現象。所以未來“涼”了是必然的,沒有投資價值,更沒有炒作價值,只有剛需。

人口紅利是促使房價上漲的最大的動力。從總體看,20-50歲人口於2013年見頂、需求峰值已過,存量住房套戶比近1.1和房地產長效機制加快構建,標誌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告別高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新週期。

目前大部分的人口流入還是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和強二線,所以部分三四五線的瘋狂,我們需要理智看待!

更重要的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空置率是非常高的,因為前幾年大量的炒房者在買不起一線和新一線的情況下,紛紛購入三四五線的房產,從而擠入炒房的隊伍。但是人口的流逝讓這些城市的出租率,居住率都非常低,所以空置率較高體現了炒房族囤房的結果。

要知道在國際上10%以上的空置率就是風險,20%以上是危機,30%以上是危機的爆發。而現在三四五線的空置率達到了24%左右,可以說相當不健康。如果未來徵收房產稅,自然會面臨供大於求的結果,再加上人口紅利的流逝,房價是難以漲起來,甚至無人接盤的。

所以,警惕二三四五線的“最後瘋狂”!



琅琊榜首張大仙


在2019年的上半年裡,就有270家房地產企業倒閉,雖然這些都是小魚小蝦,但是信號也是很強烈的。

不過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市場上的房地產大佬在幹什麼!萬達早就已經開始清理房產槓桿,轉型輕資產;萬科一直在喊著“活下去”的口號;李嘉誠大量拋售房產,轉移自己的資產;泰禾轉讓了至少11個房地產的項目給世貿;華僑城8次轉讓股權;新城41億甩賣了10個項目;而富力直接宣佈下半年不拿地了;

就拿地而言,2019年的上半年全國房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了29.4%。說明了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在走入一個後半場,整理,清理槓桿的這麼一個過程。想要再見到幾年前全球房價暴漲顯然已經不可能。

再加上這幾年裡,三四線的房價明顯處於一種虛高,回調力度不夠,與一線和新一線倒掛的現象。所以未來“涼”了是必然的,沒有投資價值,更沒有炒作價值,只有剛需。

人口紅利是促使房價上漲的最大的動力。從總體看,20-50歲人口於2013年見頂、需求峰值已過,存量住房套戶比近1.1和房地產長效機制加快構建,標誌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告別高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新週期。


目前大部分的人口流入還是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和強二線,所以部分三四五線的瘋狂,我們需要理智看待!

更重要的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空置率是非常高的,因為前幾年大量的炒房者在買不起一線和新一線的情況下,紛紛購入三四五線的房產,從而擠入炒房的隊伍。但是人口的流逝讓這些城市的出租率,居住率都非常低,所以空置率較高體現了炒房族囤房的結果。

要知道在國際上10%以上的空置率就是風險,20%以上是危機,30%以上是危機的爆發。而現在三四五線的空置率達到了24%左右,可以說相當不健康。如果未來徵收房產稅,自然會面臨供大於求的結果,再加上人口紅利的流逝,房價是難以漲起來,甚至無人接盤的。

所以,警惕二三四五線的“最後瘋狂”!所以買來住還可以,如果是投資就算了,三四線的房子已經沒有多大投資價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